朱镕基和夫人相爱的秘密见证(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59:29
 朱总理和劳安大姐的初识见证

                   ——朱镕基总理回乡之九

                         彭学明

               
    

    这是朱镕基总理28岁时的结婚照。那时的朱总理年轻、挺拔,英武、帅气。而他身旁的劳安大姐美丽、大方,娴熟、端庄。朱总理和劳安大姐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让世人见证了一代伟人的真挚爱情和旷世奇缘。

     而世人不知的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古老小镇,却见证了朱总理和他夫人劳安大姐相识相知的过程。

    乾州,是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的一个古镇。但湘西人还是习惯叫城。乾州地处湘黔要塞,自古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代,这里战事不断,英勇的湘西人,抵制住了明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地的镇压。最有名的就是吴八月、石柳邓、石三保领导的乾嘉苗民起义。  

    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朝廷直接统冶湘黔苗民山区。不仅设立府、厅、州、县等行政统治机构,而且建立镇、协、营、汛等军事据点,乾州就是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和行政要地。清政府在湘西竭力推行“厅田”和“军田”制度,屯田养勇,大量侵占田地。汉区客民接踵而至,欺压和鱼肉湘西百姓,湘西百姓被盘剥得倾家荡产,民不聊生,挣扎在死亡线上。

                          (乾州古城,选自百度搜索)
   

    出生在湘西吉首社塘坡的吴八月与石三保、石柳邓揭竿而起,起义反抗。英勇善战的湘西人民在吴八月的统领下,高喊着“逐客民,复故地,打到黄河去,不到黄河心不甘”的口号,杀富济贫,一路捷报,长驱直入杀进乾州城,并迅速占领了湘鄂川黔四省边区,起义队伍壮大到10余万人。清政府闻讯大惊,派重兵镇压。吴八月被叛徒出卖,血溅湘西。吴八月英勇就义后,他的二子吴廷礼、吴廷义又接过父亲的起义大旗,与石三保、石柳邓一道继续反清,一直坚持了11年才被清政府镇压。

    吴八月的故事,想必朱总理在湘西求学时造就熟悉了。他不但感念湘西人民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对湘西人民充满了敬意。他和他的夫人劳安大姐,对乾州念念不忘。他们怀念他们在乾州相识的美好时光,怀念乾州的烽火墙、石板街、吊脚楼和板鸭。特别是那古色古香的文庙,更是朱镕基总理和夫人劳安大姐的怀念所在。因为那是劳安大姐青春年少时求学的母校。是朱镕基总理和劳安大姐相识相知的见证。

    4月7日上午,当朱镕基总理听湘西自治州领导汇报时,劳安大姐在当地的几位女干部陪同下悄然去了乾州。站在文庙前,劳安大姐感慨万千,激动不已。她指着一张几个少女划船的照片,惊喜地说:“这个是我!这个是我!”。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那船是一只小乌篷船。那河叫万溶江。

    那河上、船上,曾经满载朱总理和劳安大姐青春的梦。

    
                         (乾州古城,选自百度搜索)
   

    当年,年轻英俊的朱总理就是在乾州这个小小的古城里与劳安大姐认识的,是朱总理跟着他的同班同学劳特夫和周继溪来乾州玩耍时认识的。劳特夫是劳安大姐的亲哥哥,周继溪是朱总理的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一同从长沙辗转来到湘西读抗日流亡中学,同甘共苦,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朱总理清楚地记得周末时,他和劳特夫、周继溪从花垣坐着木炭车翻山越岭来到乾州与劳安大姐相见的情景,记得那时的乾州是湘西最繁华的古城之一,城里人丁兴旺,到处古木参天,穿城而过的是一条秦汉时期就有的麻石街。他和劳安大姐在这条麻石街上,散步、聊天,看穿着苗服的苗人卖炭、卖菜,买烟、买酒,斗牛、对歌。乾州城里的灯盏窝、米粉、糖馓、醋萝卜和甜酒,是湘西最好吃的小吃。那灯盏窝是一种油炸的糯米粑粑,把如粥的糯米盛入一个小灯盏一样大的器皿里,放进油锅里一炸,一朵灯盏一样的花就从器皿里浮出来,在油锅里绽放。放在嘴里一咬,一股油香破壳而出。那在醋坛里浸泡了几天的萝卜片,沾上油泼辣椒和香料,红油油的,又酸又香又甜。而苗家农妇自己用酒糟子酿造的糯米饭甜酒,不是一碗酒,而像一碗酒泡的饭,饭软如泥,漂浮酒中,酒浓如蜜,香、甜而酸。这些地道的湘西滋味,让朱总理和劳安大姐一辈子不会忘记。

    逛完麻石街,吃完小吃,朱总理和劳安大姐及劳特夫、周继溪就来到万溶江边散步玩耍或者划船游水。万溶江其实是一条小河。那时的万溶江是清澈明净,鱼虾成群!浅处,清澈见底。深处,碧绿幽深。远山近水,都是绿树成荫,一片葱翠。劳安大姐就是经常在这如画的美景里,跟她的同学们在这条称着江的小河里洗衣、洗头,散步、聊天。炊烟伴着朝霞升起。牧童伴着夕阳晚归。鸭子伴着春水合唱。渔民飘着小船撒网。

    朱总理和劳安大姐还清楚地记得那首哀怨悠扬的《万溶江之歌》。那是劳安大姐就读的国立八中初中女子部的校歌。是一首抗日流亡歌曲。不但劳安大姐会唱。朱总理和劳特夫、周继溪也会唱:

     万溶江愁波荡漾/四周山色/残阳衰草/无限凄凉/每天每天/飘零的儿女来洗衣裳/落花流水几度春光/万溶江水声忧怨流向远方/好不叫人惆怅/思故乡烟水迢迢/别时容易见时难/怕的是/月儿弯弯/江上风清/泪儿尽/风儿残/珍重吧/切莫彷徨/总有一天春暖花香/飘零的女儿收拾行装/向波心挥手微笑/别了/万溶江

                               (万溶江,选自百度搜索)

     歌曲哀怨忧伤,述说了抗日流亡的思乡之苦。

     我不知道朱总理和同学们唱时,会不会泪流满面,但我想,他的歌声一定是和劳安大姐及劳特夫、周继溪的歌声一道,从万溶江边,飘往了故乡。

     如今的乾州,已经按照明清风格仿古修缮。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碉楼画栋,长街石板,像一副徐徐展开的明清古画,黑白相间,融为一体,极尽自然。穿城而过的万溶江,绿水汤汤,清波荡漾,若一把横在乾州的桨。可我怎么都觉得这一页古城,是朱总理寄给劳安大姐的一枚情感书签,是朱总理和劳安大姐写给湘西人民的一封真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