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范蒂尔伯格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04:06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校园深处耸立着一幢别致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式建筑,人称“老艺术楼”。范蒂尔伯格博物馆设于该楼中。该博物馆是南半球收藏中国瓷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馆藏地。

1、荷兰商人热衷收藏东方瓷器  生前立嘱无私遗赠UP

范蒂尔伯格博物馆所有收藏品曾是一位荷兰商人——雅各布?亚伯拉罕?范蒂尔伯格先生J A Van Tilburg (1888- 1980)的私有财物。

   范蒂尔伯格先生于1888年9月13日出生在荷兰西部城市莱顿市的一个穷困家庭里。青年时,他学当木匠。由于其勤奋钻研、刻苦好学,他很快地成为了当地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年轻行家。其事业上的不断成功,他不仅能自得其力养活自己,而且他的经济条件逐步地改善,并开始对收藏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起初,他热衷于收集欧洲的书画艺术作品和油画,但从1918年起,他被东方的中国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住了,开始把其财力花费在购买和收藏中国的瓷器方面。

   1941年12月,当他听说当地一家以收藏中国瓷器为主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倒闭出售时,他欣喜若狂,在没有预先查看一下该博物馆内收藏何种中国瓷器的情况下,就变卖掉其原先收藏的大部分绘画艺术作品,买下了该博物馆中所有的中国瓷器。

    1951年12月,范蒂尔伯格先生带着其94箱的艺术品只身移居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市。1976年11月19日,已是88岁高龄的范蒂尔伯格先生立下遗嘱,从他百年之日起将其包括1600多件中国瓷器在内的所有收藏品无偿地遗赠给比勒陀利亚大学博物馆,并定名为"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1980年10月5日,范蒂尔伯格先生谢世。

2、中国瓷器数量之多  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设在“老艺术楼”的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收藏了1600多件中国土陶器、粗陶器和瓷器。瓷器品种很多,有碗、盏、盘、钵、耳杯、尊、簋、罐、壶等。均出自于秦、汉、唐、宋、明和清等朝代。该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历史最悠久的展品是数件出自于秦朝(221-206 BC)的盆、花瓶和人物塑像。其中鱼龟纹陶土蒸碗最为典型,具有造型别致、线条流畅和实用性很强等特点。明代青花碗盆的数量为最多,有青花花卉纹碗盆、人物盆及各种花草纹盖罐;白釉制的精巧卧足小杯、菊瓣小杯与带子口的调色盒,器型多样,花色繁多。许多访客会驻足细细欣赏这些制作精巧的展品。来访者无不为博物馆内所收藏的中国瓷器的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叹为观止。

3、毕生从事东方瓷器研究的学者  热心宣传中国文化的馆长

   给参观者讲解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学者,他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达菲先生(Prof. Alex Duffey)。达菲教授早年就读于比勒陀利亚大学的艺术历史专业,先后于1976年和1982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是南非研究中国青花瓷器方面的资深专家。自1976年至1990年,达菲教授在比勒陀利亚大学教研究生《中国瓷器》课程,并任该校艺术历史系主任至2004年1月止。此后,任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馆长,负责将该博物馆中所有的收藏品纳入学术研究计划。在范蒂尔伯格先生的收藏品遗赠转交至比勒陀利亚大学时,达菲教授被任命为该校的接收官,负责对范蒂尔伯格收藏品中国瓷器进行分类、注册和研究。

   比勒陀利亚大学每年给范蒂尔伯格藏品博物馆拨款50万元兰特,用于开展对中国瓷器的保管、研究和对外开放服务。现在,该馆每年接待参观者1万多人次,自该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共有11多万人次的学生和游客来馆欣赏这些精美的中国瓷器。正因为有了范蒂尔伯格先生无私的遗赠,比勒陀利亚大学对博物馆经费的投入,以及达菲教授热心于中国文化的宣传,才使得这些古老的中国瓷器能有机会被展示在观众面前,重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光彩。该博物馆已经成了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悠久文化历史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