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凌青记周恩来教导:外交要争取主动没畏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30:01
2010年11月04日 16:11:33  来源: 北京晚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美军观察组成员和我军人员在“惠特塞纪念堂”前合影(前排右二为凌青,左三为马海德)
凌青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度。这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五世玄孙,曾在延安时期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的英文译员,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板门店谈判、中美建交、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香港回归有关文件递交等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
从1945年起就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外交事业,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而现在仍然健在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黄华,另一位就是凌青。
林则徐后代更要爱国
中国共产党正式设立外交机构是1945年。那时,美军派了一个20多人的观察组来到延安,中央军委便组建了一个外事组,专职做外交工作。外事组第一任主任是杨尚昆,黄华是科长,凌青是科员。这个产生于延安窑洞的外事组,后来成为新中国外交部的奠基石。而凌青只在新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延安外国语学校英语系速成班镀了3个月的“金”。
凌青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凌青站在毛泽东主席身后,后面是一个延安的窑洞。看到这些老照片,凌青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当年,美军观察组住的那些窑洞是我们建的,这是专门为了接待他们才盖的,所以比较考究,是当年全延安最‘豪华’的‘窑洞宾馆’了。砖块之间用沙土夯实了,窗户都粘贴了白纸。但在美国人看来非常简陋。”
1946年8月7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与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谈话就是由陆定一和凌青翻译、记录的。用凌青自己的话来说,他“虽不是科班出身,外文水平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但在当时的延安,能说点英文的共产党员真是凤毛麟角,因此只能是矮子里拔高个了。”
凌青至今记得,1949年11月8日,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北京外交部街33号,那幢仿德式高大建筑里宣布新中国外交部成立时的情景。“那时就在‘老部’礼堂,这座大楼的格式很像欧洲古老、豪华的王室大厅,雄伟壮观。总理坐在前面……大家围着桌子入座,不到200人,很有点茶话会的味道……”
“他是林则徐的后代……”当 “点卯”点到凌青时,王炳南说。周恩来插话道:“林则徐的后代搞外交,就更要爱国了。”
就是在这次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气宇轩昂地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成立大会后已过了晚上10时。初冬的北京颇有寒意,但是,凌青的心底却是春意融融。周恩来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令凌青受用一辈子!
搜索更多凌青 外交实践 的新闻
杨洁篪会见丹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埃斯珀森
李肇星大学演讲:中国外交政策就是川大校长名字
曾国藩的“等距离外交”
领导“攻官”学:等距离外交
开拓公共外交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