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眼界。乃至……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8:34

无眼界。乃至……二

般若心经详解 2010-11-04 08:00:39 阅读14 评论4   字号: 订阅

 

 有一个僧人问南阳忠国师:“如何是古佛心?”国师说:“墙壁,瓦砾。”僧人说:“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意思是说,墙壁、瓦砾是没有见闻觉知的,怎么能是古佛心?国师说:“是。”没有多说话,就一个肯定。

这句话深含妙义。佛法说:“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因分别之故,才会生出有情、无情的差别,才分出了有情、无情的世界。如果不分别,一切声、色、山河大地、饮食男女都在自心中圆,都没有什么可脱离的,也没有什么可摒弃的,自身都是圆满的,而无一法可得,有什么有情、无情的概念?因为整个的宇宙世界便是一个阿赖耶识。所以,国师说“是”。

因为无法可得,再去分门别类,爱憎取舍,就会烦恼丛生,轮转不息。我们的身体也是四大假合,也和无情是一样的,只因真心被无明包裹住,变成了妄心,钻在这四大假合的壳子里,执着地认为这就是“我”,所以才有了妄知。否则,我们的身体岂不是跟墙壁、瓦砾一样吗?

听到国师这么肯定地回答,僧人不明,又疑惑地问:“无情还解说法否?”一个无情的生命,还能对众生说法吗?因为佛都是说法度众生的,古佛会说法,无情既然是古佛心,当然也就会说法了。这僧此时的境界和凡夫是一样的,总是落在有形有相的实物上,而不见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自性中生。

国师说:“常说、炽然说、无间歇。”简单吧!恒常在说,赤裸裸地在说,时时刻刻在说,而且说的不是一点点,而是无量无边。

国师这么一说,僧人更懵了。凡夫都是执着于听闻所见上,不知无说才是真说,总认为听到的才为听,看到的才是看。其实,没有听到是听到了静音,没有看到是看到了黑暗,听和看的自性仍在。因此,无说才是真说。国师所说的话是引发他返观内照,看自性。很显然,僧人问的都是外在的,没有看到自性。

僧人还是没有明白,于是继续追问:“什么人能听闻无情说法?”他还是执着在用耳朵听。其实尽大地,无一人不闻。哪一个没有闻性?只要不执着在声音上,哪一个不是闻性昭昭!聋子也在听,只是他在听静音。

  

有一个小和尚问他师父:“什么是法性?”师父“哗”的一下,把手中的拂尘一扬,把小和尚吓了一跳,一愣。师父说:“看到了吧?”“啊……看到了。”小和尚支支吾吾地说。师父问:“看到什么?”小和尚答到:“拂尘。”没有看到法性,看到拂尘,这是凡夫所见,显然小和尚没悟。法性在哪里体现?就是小和尚被拂尘一扬吓了一跳、一愣的那一刹那所显的空性即是法性。法性是空的,是说不出来的。

所有言说皆无实意,之所以有说有闻,都是为了让人们感悟无说无闻的空性的,无说无闻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无处不在。“夹岸桃花风雨后,马蹄何处避残红。”一条林荫小道,两边都是挑花,一场风雨过后,小路上落满了桃花,骑马的人从花上踏过,怎么能避开落花呢?正如生命又怎能离开自性呢?

佛性时时处处都在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避不开的,但就是不认得。

古德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宇宙万有哪一样不是自性法身?都是自性的作用,自性的显现。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段话,就是用来破凡夫执物质为实有的知见。佛以大慈悲之心,希望凡夫能从执着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为实有的迷误中醒悟过来,认识到这一切根本就是空无所有,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从而悟到本来,当下见性。

能够作用的是每个人的自心本性。能够让叶子绿的是什么? 能够让鸟飞的是什么? 能够让石头存在的是什么? 结论都是一样的,都是自性的作用。只是因了自身的分别,成了我、你、他,成了树叶、鸟、石头、木头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各自不同的执着而显出了分别之相。能够让叶子绿的能力和让我们行走的能力有分别吗? 在宇宙之中,自性是没有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