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美国推6千亿美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A股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47:14

美国推6千亿美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A股影响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1-04 07:34:52
  美联储最新动作

  美联储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基准利率不变(本页)

  美联储政策声明全文  美联储公布6000亿美元国债采购运作细节

  外盘影响

  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创两年多来收盘新高

  国际油价3日继续走高

  其他国家

  冰岛央行降息75个基点

  印、澳央行齐加息 “量化紧缩”PK“量化宽松”

  看美联储脸色降息?日本央行很纠结

  A股影响

  全球面临新宽松货币政策巨大压力

  外围货币政策松紧不一 中国面临两难

  全球市场静待美联储“鸣枪”

  宽松年代,金价趋势依然看好

  期指跌破3500点 多空资金观望“量化宽松”

  "短钱"供大于求 11月资金面不会趋紧

  美联储会议前市场心态谨慎 A股两连阴

  机构论市

  长江证券:美国量宽数量难改资源品运行趋势

  国金证券:天量助威 全局性牛市已展开

  宏源证券:两条主线掘金11月行情

  山西证券:四季度A股主基调是通胀

  相关阅读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不得不继续超低

  世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10%

  美联储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

  新华网华盛顿11月3日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1月2日至3日召开了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美联储将在此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

  声明指出,美国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的步伐依旧缓慢;受制于高企的失业率和微弱的收入增幅,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受到抑制;企业增加设备和软件投入的增幅比今年初放缓;新房开工量依旧低迷。

  美联储当天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美联储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为市场解读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即美联储通过买入债券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提速。美联储公布的将逐月实施6000亿美元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计的5000亿至10000亿美元的规模和方式。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就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自从2008年1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零至0.25%的历史低位之后,它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已经空间狭小。从2009年3月起,美联储转而倚重数量型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购买1.7万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将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力图用这种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今年夏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就释放了实施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美联储希望通过此举来进一步压低美国的长期利率并提升通胀预期,从而鼓励企业借贷扩大生产并刺激民众消费。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美联储采取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的效果并不一定理想,但会给其他国家带来汇率波动、资产泡沫等冲击。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前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否则新增的流动性也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新华网)

 

  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创两年多来收盘新高

 

  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3日纽约股市在尾盘出剧烈变动,道琼斯指数最终收于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前一天进行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所有投资者的目光3日均集中在定于当天午后公布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声明上,早盘市场交易气氛十分谨慎。

  午盘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了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细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维持现有基准利率水平不变,并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每个月的国债购买规模约750亿美元。除此以外,美联储还表示将其此前投资所得的250亿-300亿美元收益也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这一声明公布后,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遭受到市场的无情抛售,而主要股指则出现剧烈震荡。在几经反复后,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收于2008年6月和2008年9月以来的收盘新高。

  经济数据方面,当天公布的报告利好。其中,10月份私人部门的就业岗位增加了4.3万个,高于市场预期;9月份工厂订单增长2.1%,为这一数据连续第三个月实现增长。此外,一项衡量服务业的指数也比市场此前预想的强劲。

  到纽约股市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涨26.41点,收于11215.13点,涨幅为0.24%。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涨4.39点,收于1197.96点,涨幅为0.3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6.75点,收于2540.27点,涨幅为0.27%。(新华网)

  国际油价3日继续走高

  受到美元下滑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3日继续走高。

  当天,美联储公布了新的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计划购买超过600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受此影响,美元对其他货币汇率下滑,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继续走高。

  另外,美国能源部当天公布的上周库存报告显示,截至上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200万桶,达到3.682亿桶。汽油库存下滑270万桶,达到2.123亿桶。汽油消费需求为每天900万桶,与去年同期持平。包括取暖油在内的成品油库存下降360万桶,达到1.649亿桶。

  到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79美分,收于每桶84.62美元。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97美分,收于每桶86.38美元。

  美联储政策声明: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在为期两天的政策制定会议闭幕以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下简称“FOMC”)今天发布了利率政策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自FOMC9月份政策制定会议以来所收到的信息确认表明,产出和就业继续以缓慢的步伐复苏。家庭开支正在逐步增长,但较高的失业率、温和的个人收入增长速度、下滑中的家庭财富以及紧缩的信贷状况仍旧令家庭开支受到限制。公司在设备和软件方面的支出正在增长,但增长速度不及今年早些时候;非居住房屋方面的投资继续表现疲弱,雇主仍旧不愿聘用更多员工,新屋开工率则仍旧保持在受抑制的水平。更长期通胀预期一直都保持稳定,但最近几个季度以来,用于衡量基底通货膨胀的各项指标一直都处于下行趋势中。

  FOMC正依据其法定使命来寻求培育最大程度上的就业和物价稳定性。目前而言,失业率正处于较高水平;与FOMC判定为在更长期内符合其双重使命的水平相比,用于衡量基底通货膨胀的各项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较低水平。虽然FOMC预计资源利用率将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下逐步恢复较高水平,但朝着FOMC目标所发生的进展一直都令人失望地较为缓慢。

  为了促进更加强劲的经济复苏步伐和帮助确保长期内的通胀水平符合FOMC的使命,FOMC今天决定提高其债券持有量。FOMC将维持现有的一项政策,即将来自于所持债券的本金付款进行再投资。此外,FOMC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也就是每个月收购大约750亿美元。FOMC将根据未来获得的信息对其债券收购活动的步速和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回顾,并将在必要时候对这项计划作出调整,目的是最好地培育最大程度上的就业和物价稳定性。

  FOMC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0到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继续预计处于较低水平的资源利用率、受抑制的通胀趋势以及稳定的通胀预期等经济状况很可能将使FOMC有理由在更长时期内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极低水平。

  FOMC将继续监控经济前景和金融市场状况的进展,并将利用必要的政策工具来为经济复苏进程提供支持,以及帮助确保长期通胀率处于与其使命相一致的水平。

  在此次政策制定会议上投票支持FOMC货币政策行动的委员有: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副主席威廉-达德利(William C. Dudley)、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伊丽莎白-杜克(Elizabeth A. Duke)、桑德拉-皮亚纳托(Sandra Pianalto)、萨拉-布鲁姆-拉斯金(Sarah Bloom Raskin)、埃里克-罗森格林(Eric S. Rosengren)、丹尼尔-塔鲁洛(Daniel K. Tarullo)、凯文-瓦尔许(Kevin M. Warsh)和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

  托马斯-霍利格(Thomas M. Hoenig)投票反对FOMC货币政策行动。霍利格认为,收购更多债券的风险高于利益。霍利格还担心,这种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的货币融通性提高了未来金融不平衡性的风险,将在长期内导致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从而令经济产生动摇。

  美联储公布6000亿美元国债采购运作细节

  美联储麾下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计划,总计将采购6000亿美元的国债。与此同时,联储宣布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区间不变,此举符合市场普遍预期。随后,美联储公布了国债采购的一些细节。

  FOMC在会议声明中责成纽约联储具体执行国债的采购任务。纽约联储随即发表了一份声明,阐述了国债采购运作的一些细节。现将纽约联储的声明摘译如下。

  FOMC已决定扩大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中证券的持有量,以求推动经济更强劲复苏,同时确保通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与联储使命相一致的水平。FOMC特别指令纽约联储的公开市场交易办公室(简称Desk)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再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

  FOMC还指令Desk继续将来自购买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收益再投资于较长期国债。依据目前的资料推算,Desk预计在明年第二季度结束前再投资2500亿至3000亿美元,虽然再投资的最终实现额将取决于实际的收益获得状况。

  两者相加,Desk预计在2011年第二季度结束前总计将采购8500亿至9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证券,每个月的平均采购额约为1100亿美元,其中约750亿美元与新的国债采购计划有关,而约350亿美元的采购与收益的再投资有关。
 

 

  全球面临新宽松货币政策巨大压力
  □作者 潘正彦
  作者系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
  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是否有必要继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这个问题正困扰着全球经济。随着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这将可能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刺激效应,但也可能引发新的全球经济和金融风险。

  是否有必要阻止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将是即将召开的G20首尔峰会上一个无法绕开的热门话题。因为,日本已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美国也将于近日实施这一刺激性很强的政策,其他央行是否会竞相效仿,以避免本国货币升值和收紧货币政策?特别是一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刺激政策的新浪潮,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分析。

  首先,发达国家之所以会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正面临当前经济复苏困境而不得已采取的应对之策。

  从日本的情况看,除了缓解日元升值的持续压力外,日本央行抢在美联储之前推出这一政策,主要是对难有起色的日本经济加大刺激力度,如今年8月份CPI同比下降1.0%,表明当前日本经济仍处于通缩之中。这也是日本加码经济刺激政策的原因之一。

  相对而言,美国的情况较为复杂,也更为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近几个月来美国失业率始终徘徊在9.6%的高位上,8月份的核心CPI同比上升0.1%,距零增长仅一步之遥。此外,9月份非农业就业数据也弱于市场预期。据此,日前IMF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从2.9%下调至2.2%。而美联储向市场不断传递这个信息——将再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同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还警告说,不应草率转向财政紧缩政策,这不利于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由此可见,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大刺激本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以此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其次,当前部分发达国家推出这些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和推进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很有价值,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方面,鉴于美国经济复苏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性,通过增强刺激政策强度来维持美国经济复苏具有某种“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因为,根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刚刚结束自大萧条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从这个角度分析,继续维持美国经济复苏,事关美国能否真正“走出”这次经济衰退及全球经济能否真正进入全面复苏进程之大事。

  另一方面,日本和美国采取新的量化宽松政策,也将可能直接刺激或间接带动欧洲或其他地区的经济回升。这是因为,尽管欧洲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但欧洲央行并没有采取更为激进的宽松货币政策。数据显示,今年3季度欧元区物价出现小幅下降,今年欧盟的经济增速预期为1.8%。与此同时,英国央行近日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也表示会采取购买债券的宽松货币政策措施。此外,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可能暂停加息步伐。由此,新的刺激政策对复苏步伐不协调的发达国家促进经济增长意义显著。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新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与问题。这是因为,这一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扩大全球早已泛滥的货币流动性。在2007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遗留下来的庞大流动性尚未退出舞台的情况下,美元贬值及美元资产贬值都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向大宗商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行情,对全球经济复苏也将构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新的宽松货币政策还将引发全球范围的“汇率战”,并危及全球经济复苏。最近,巴西财长公开断言一场货币战争已经打响,IMF总裁卡恩日前也表示担忧“发生货币战争”的可能性。

  实际上,目前可能已有两大危险不期而至。一是超额美元不仅流向了欧元和大宗商品,还可能流向了新兴市场国家。由此,将逼迫韩国、印度和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如何控制热钱流入的金融风险,这不免让人联想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影响。至于新兴市场国家能否抵御来自超额美元的攻击,目前仍不得而知。

  二是“汇率战”将伤及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进程。因为,当前全球经济虽然复苏缓慢但依然在进行之中,而高速增长的全球贸易对本轮经济复苏,可谓是“功不可没”。试想,一旦发生汇率战或打响了贸易战,这必然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集中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压力,这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但也可能会引发新的经济问题和金融风险。(中国证券网)

  世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10%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季报》中预测,今年全年我国GDP的增速将达到10%,这较他们上个季度9.5%的预测更为乐观。世行同时预计2011年增速为8.7%。对于中国央行的加息举措,世行认为利率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世行指出,随着刺激政策的影响减退,货币供应趋于正常,国内经济有所降温,投资、城镇消费以及进口增速都有所放缓。但是与此同时,出口保持强劲,净出口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外部盈余再度上升。

  世行高级经济学家、《季报》主要作者高路易表示,随着全球增长减速和宏观政策正常化,中国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但传统的增长动力和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仍会继续支撑经济增长。“在三季度数据出来后,我们把对2010年全年的GDP增速预测调高到了10%。我们预计2011年增速为8.7%,增速在中期会有所回落。”

  对于物价水平,世行认为,受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推动,通胀率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在高于3%的目标水平。而由于核心通胀率受到抑制,总体通货膨胀不太可能出现大幅攀升。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表示,目前主要的担忧是资产价格上升、地方财政紧张和银行呆坏账,同时通胀风险也不能排除。

  目前,包括央行在内的宏观调控部门正在推进货币政策常态化进程,10月19日央行也采取了加息举措。不过世行认为,利率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而且国际流动性也对货币政策构成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重点放在结构性问题和改革上。目前中国对推动经济再平衡,实现以内需拉动、以服务业为导向的增长的需要比五年前更为迫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

  外围货币政策松紧不一 中国面临两难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今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议息会议的结果,美国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基本没有悬念;另一方面,印度、澳大利亚却在近日宣布加息。

  在宏观调控愈来愈强调各国政策协调的当下,面对这“一松一紧”迥然不同的货币政策举动,下一步如何保持货币政策的方向,采取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的调控工具,或者行政性的举措,成为摆在我国央行面前的一个难题。

  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

  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的影响,9月份以来美元一直走软,而人民币对美元则在短期内呈现较快升值的态势。11月2日,美联储召开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当日隔夜美元指数应声下跌0.65%,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上涨107个基点,报6.6818。

  但由于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昨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幅有限,收于6.6761,仅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个基点。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依旧较为强烈,昨日境内远期市场,一年期美元对人民币贴水1600个点,即市场预测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为6.5156。

  对于下一阶段的外汇市场,纽约梅隆市场分析董事总经理尚柯杰预计美元会在现有基础上持续走弱,欧元以及亚洲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并有可能引发国际资金流动的频率进一步加快。他希望,人民币升值应该是缓慢的、渐进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不仅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而且会对脆弱的全球市场经济产生影响。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元指数自9月初已经下跌7%有余,因此美元后续下跌的空间并不大。

  “热钱”涌入压力加大

  由于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看好,再加上美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货币政策的分化,国际资金流向也开始发生改变。据纽约梅隆IFLOW系统统计,近两个月来有大量资金,其中不乏西方各国的养老基金,流入了东亚新兴市场,包括债券、外汇、股票市场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向松祚指出,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制造的流动性并没有停留在本国,而是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大宗商品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则相对乐观地认为,由于中国有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热钱”流入量要远小于他国。

  央行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多次提及各国货币政策差异以及资金流入压力。报告指出,国际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压力不容忽视。受复苏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经济体政策退出较为谨慎,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

  货币政策或面临微调

  在本币升值以及资本流入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国内经济企稳、通胀率走高,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或许可以从央行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找到一些信息。

  央行称,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仍保持适度宽松的方向不改变,但同时,会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可以看出,适度宽松的大方向目前仍将保持,但是具体的调控细节或会发生改变。10月19日晚间,央行忽然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5个百分点也许就是一个信号。

  此前有声音担忧央行加息会加大资金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这是个习惯性的误区。他认为,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来自于经济超速增长,进来的钱是博资产价差的,而非息差,如果国内坚定减速和抑制资产泡沫,跨境资本流入的压力会减少,升值压力会减轻。尚柯杰也认为,通过对政策观察,中国央行加息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对于全球资金流向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央行持续加息,有可能引发全球资金的投机行为。

  对于下一阶段政策调整,刘煜辉认为,进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比较小,采取数量工具和行政控制的方式是主要的,也不排除当外界对负利率的声音很高时,央行通过被动地加息2-3次来影响市场预期,抑制资产泡沫化和投机行为。

  全球市场静待美联储“鸣枪”

  ⊙中国证券网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衡道庆

  美联储的议息会议恐怕从未像本周这样受到如此关注。因为可能开启发达经济体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措施,全球投资人这几天都将眼光投向了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业内人士指出,无论美联储最终打出什么牌,都可能给金融市场下一步的走向带来重大影响。

  从3日的亚太和欧洲股市的表现看,股市投资人总体上仍对这次议息会议抱有良好预期,多数市场温和上涨,一项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股指周三盘中一度创出两年新高。而美元则在进一步量化宽松氛围的打压下走低,推动国际油价升至半年高点。

  在3日美联储议息结果公布前的这几天,美股波动明显加大,由于投资人吃不准这次会议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市场带来利好,加上有中期选举等重大事件发生,不少人选择离场,这也使得日内的交易显得更加波动。

  周二,也就是联储议息结果公布前一天,美股三大指数继续顽强走高,三大股指涨幅在0.6%至1.1%不等。在伯南克8月份首次暗示将开启新一轮量化宽松措施后,金融市场一直对此非常期待,标普500指数自那以来已上涨14%。

  这样的乐观情绪部分延续到了本周。周三,亚太股市多数走高,其中,港股更因为高盛的一则唱好报告而大涨2%。欧洲股市开盘后也震荡上行。3日伦敦早盘,覆盖数十个发达及新兴市场的MSCI全球股票指数一度触及320点的两年新高,而MSCI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则创下自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另一类高风险资产——大宗商品也受到投资人青睐。继周二大涨1.2%、创下近半年来高点之后,国际油价周三盘中继续冲高,盘中一度达到84.72美元。

  不过,在议息结果出台前,投资人显然还不愿大肆涉险,绝大多数市场的涨幅都很微小,且日内波动剧烈。

  英国《金融时报》称,本周二和周三的美联储会议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议息会议之一”,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前两年在金融危机期间的那几次会议。因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央行将首次把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武器”用作一种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尽管伯南克还没有正式宣布,但市场和业界早已认定美联储会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措施。一些专家表示,宽松的政策环境将继续推升全球股市,同时打压美元。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3日表示,美联储可能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出现通缩,在这种情况下,全球股市将走强,而美元短期内则可能继续下跌。

  奥尼尔表示,虽然全球股市进入牛市已有一年多,但当前的估值水平离泡沫还相去甚远。“我们在将来会遇到泡沫,但当前许多股市的估值水平表明,我们离泡沫还很远。”奥尼尔说。他预计,到2030年,新兴市场股市可能会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55%,其中中国将占29%。

  法国兴业银行的全球策略师格莱斯近期也表示,美联储的货币刺激措施将推动股市估值回到2008年时的高点水平,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有望上涨一倍。

  在量化宽松背景下,大宗商品也获得不少人的看好。诺奖得主蒙代尔3日表示,美联储的措施将进一步推高油价。有分析师指出,即便美联储的最终声明令市场失望,其影响也可能被日益改善的基本面因素所抵消。

  不过,另一种风险也显而易见,即美联储的最终决定可能达不到市场过高的预期,这在短期内可能给全球市场的动态平衡带来冲击。分析师担心,相较于市场的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倾向于以一种更克制、更循序渐进的立场和步伐来推动新一轮的刺激措施。

  巴克莱银行的策略师阿鲁普认为,如果美联储公布的资产收购规模小于很多投资人的预期,那么美元可能出现反弹。在量化宽松的预期作用下,美元自8月底以来累计跌逾8%。

  阿鲁普表示,美国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持续好转,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应该会注意到这一点。在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时,当局可能有所保留。

  美国先行经济指标已连续第三个月上升,而制造业则连续第15个月扩张。分析师预计,5日发布的数据可能显示,10月份美国就业人数可能出现半年来的首次增长。

  分析师表示,一旦因为联储议息的关系,美元短期出现明显反弹,将可能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并且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不得不继续超低

  ⊙陆志明

  或许因为综合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的双重效应,调控效果也能跟随市场节奏高低快慢而变化,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逐渐取代了再贴现率,发挥起了对宏观经济调节作用。

  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它的变动能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信息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从2008年12月至今,美联储一直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点的0-0.25%之间。随着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联邦基金利率将继续维持在这样的历史低点。除非美国经济出现显著转好信号,基金利率才有可能略微上调。

  首先,次贷危机至今美国实体经济状况始终未见实质性好转。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将经济衰退结束期定在2009年第二季度,但事实上在2009年底、2010年初的经济刺激与补库存效应逐渐消失之后,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就开始减缓了。实际GDP从2009年第四季度的5%下降至2010年第一季度的3.7%、第二季度再降至1.7%。而且,从现有的数据看,第三季度的数据或许还会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滑。就业状况也未见好转,9月失业率数据依然维持在9.6高位,持续申请失业救济比例依然在3.6;消费者信心继续回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9年12月的阶段高点74.4一路回落到2010年9月份的67.9。与此同时,库存状况却持续上升,按GDP统计的库存从2009年第二季度的-161.8上升到2010年第二季度的68.8。

  其次,美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改善太有限。银行信贷规模扩张不足。10月第一周,美国银行信贷规模为6814.6亿,年化同比仅为1.65%,虽较2010年中有所改善,但尚不及2009年初的水平;M1、M2增速放缓, 9月M1、M2同比增速仅为6.3、3,大大低于2009年的增速。这表明,只要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美国金融体系立马就退回到了流动性不足的状态。实体经济依然无法支撑起金融体系的自行运转。

  再次,弱势美元有利于出口扩张战略与债务压力减轻。虽然奥巴马提出了以出口带动经济就业的积极发展战略,但实际上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仍然维持在-3.4%,相对2008年以来的情况甚至还有所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坚持通过扩大美元供给来弱化美元的做法,另一方面则通过要求中国这样的主要出口国货币与美元脱钩,试图支持美国出口能力的复苏。

  此外,美国债务负担未来几年还将持续上升,而通过货币贬值是有效降低负债水平的措施。说得直白些,也就是赖掉点账。据美国财政部今年6月的报告,预计2010年美国国债余额将达到13.6万亿美元,占GDP的93%。到2015年,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将攀升至102%,余额为19.6万亿美元。为此,奥巴马政府将减缓债务压力作为主要的施政纲领之一,借量化宽松之际,通过通胀贬值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自然不失为一条有效措施。甚至有国外相关机构预测,通过贬值可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达5%至10%左右。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由于目前美国经济在前期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之后未表现出料想中的自我复苏征兆,就业等部分经济指标甚至持续处于不利的历史高位。未来继续实施超低利率的环境未变,因此美联储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动因远未减弱。即便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边际效用递减,且金融投资体系的吸收量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期间已被证明高于实体经济,但在货币政策可调控工具有限的前提之下,继续采用超低联邦基金利率和购买国债的宽松货币政策就不能不仍是美联储的次优选择。

  (作者系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中国证券网)

  宽松年代,金价趋势依然看好

  银华抗通胀主题基金(LOF)专栏(三)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

  2001年初以来,黄金价格自254美元/盎司开始回升,前段时间一度触及1387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金价高点1032.5美元之后的最大涨幅也达到34.3%。那么,支撑金价上涨的根本因素是否发生变化,未来金价趋势如何?我们的主要观点就是:支撑黄金需求的三大因素依然稳健,而供应方面受制于矿山产量增长缓慢、官方黄金销售放缓等因素,未来金价走势依然看好。

  第一,危机后全球进入货币政策极其宽松时代,这将成为黄金投资需求最重要、也是最持续的支撑因素。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对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担忧,大多国家央行也将目标利率降至了前所未有的低点,各国央行也是大幅向金融系统注入货币,其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

  特别是近期以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张的预期有所增强。首先是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就业市场不景,给美国政府及货币当局带来沉重的政治压力,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只是时间和规模的问题了。然而,美国还打着如意算盘,日本却于10月初率先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也大幅增加国债购买,英国的量化宽松由退出变成重入。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意味着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依旧宽松、利率仍将处于较低的水平,货币因素引发的通胀预期将持续存在。从历史走势看,低利率时期,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金价下跌的风险并不需要担忧;而且在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的过程中金价趋势也无需过分担忧,往往紧缩周期的结束才是行情的终点。

  第二,美元预期弱势,支撑金价上涨。历史来看,美元走势对黄金价格有较大的负相关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元的标价效应,另一方面是投资替代效应。以美元标价的黄金随着美元的贬值,价格相应上升。另一方面黄金可以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投资工具。从近30年的历史数据统计来看,美元与黄金保持着大概80%的负相关关系。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国9月PMI指数创下近年来新低,失业率仍维持在9.6%左右的高位。为了刺激经济,防止通货紧缩,美国拟采取另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我们认为,在美国维持低利率,大量超发货币的情况下,美元可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弱势格局,这将给黄金价格较强支撑。

  第三,官方和私人部门的配置需求攀升刚启动。目前,全球进入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代,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扩大,使得市场对其债务货币化的预期增强,最终会使得市场对美元储备地位的担忧,从而导致对央行储备多元化和私人部门增加黄金配置的预期。

  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的非货币化使得储备需求大幅下降,全球央行黄金储备从1970年代中期最高37000吨下降至2009年底不足27000吨。特别是高外汇储备国家黄金储备的总量偏低且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较小,平均水平为2%左右。然而,2009年以来一些央行已经开始趋于储备多元化的迹象,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央行开始寻求增加黄金储备。

  另一方面,债务的货币化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上升,自然也会引发私人部门对黄金配置需求的上升。一旦股市等其他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黄金的避险需求将再次凸显;“黄金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不像其他商品那样密切,经济衰退时黄金表现往往好于其他资产”的观点就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内在的原因还在于黄金在全球金融资产中的配置比重非常低。近年来国际上许多传统资金(如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也在逐步考虑增加黄金资产的配置,譬如著名投资人鲍尔森、索罗斯等今年以来仍在增加黄金资产的投资。

  第三,黄金价格中的“中国因素”有望爆发。目前,中国铜、铝、锌等基本金属消费占全球的比重已超过全球的30%。然而,目前中国的黄金消费只占全球10%左右,消费规模与印度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与偏好黄金首饰的中国香港、台湾相比,人均消费仍有非常大的潜力。若中国的人均黄金消费达到台湾的水平,那么中国的黄金消费占比将攀升至35%左右。近日,中国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拓宽黄金市场的投资渠道,将有助于激发中国黄金需求的爆发。

  另外,从黄金市场的供应来看,增长也相对缓慢。一是2003年来全球矿产金产量基本上处于下滑趋势,且未来几年产量仍难出现显著增长;二是黄金矿山大幅削减了之前的保值头寸;三全球官方黄金销售的趋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自2009年二季度开始全球官方呈现净买入的格局,特别是CBGA协议下的黄金销售也基本停止,2010年度的黄金销售只有6.2吨。

  总之,我们认为支撑黄金价格走高的核心因素还没有发生趋势性变化,金价上涨仍有很长的路,持续时间和上升空间可能大幅超出市场的预期。(CIS)(中国证券网)

  期指跌破3500点 多空资金观望“量化宽松”

  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市场都很关注量化宽松政策的走势,但美联储的政策也只能带来短期的影响,更多的是会影响市场情绪。国内股市的走向更多的来自于自身的基本面状况

  ⊙中国证券网记者 叶苗 ○编辑 梁伟

  3日期指主力合约跌46.6点或1.32%,出于对美国即将公布的量化宽松规模存在分歧,多空争夺激烈,资金出场观望情绪浓厚。从1011合约持仓排名看,多方主力的离场态度更为坚决。这说明,从目前到19日交割,期指主力可能将一直维持“空强多弱”的局面,空头对于继续上涨的压制愈加明显,单边上涨的动能日渐消耗。

  3500点将成争夺重要关口

  专家表示,3500点将成为多空争夺的重要关口,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公布量化宽松规模方案后市场的走势,若美元指数走弱大宗商品反弹,则期指受多方情绪带动将重回3500点上方,反之则可能继续下挫。但也不可过分夸大美国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期指走势更多要看国内市场的基本面。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11月3日收跌,11月合约收报3472.2点,跌46.6点或1.32%,最高至3534.4点,最低至3451.0点。下月合约IF1012收报3533.0点,跌40.4点或1.13%;季月合约IF1103收报3595.0点,跌41.4点或1.14%;隔季合约IF1106现报3640.0点,跌43.2点或1.17%。

  从交易情况来看,由于日内震荡的加大,交易量有所上升,但四大合约的总持仓下降到4.04万手。从1011合约持仓排名看,前20名多头减仓950手至1.99万手,前20名空头减仓452手至2.28万手,多空双方主力的离场态度都较为明显。但从具体席位上看,机构之间的态度还是颇有分歧,例如国泰君安和浙江永安两大席位都是增多减空,对后市的看法还较为乐观。但另一大席位中证期货则是减多加空,其空单以及超过5000手名列空方第一。

  短线关注美联储政策

  据了解,由于美联储即将公布议息结果和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具体方案,因此各方资金都对后市较为谨慎,市场此后出现变数的可能性较大。专家表示,如果量化宽松的规模没有预想的宏大,市场可能会出现失望情绪,导致美元指数止跌回升。这也会影响到国内股市,并对期指的走向产生影响。目前期指已经跌破了3500点的大关,多空双方可能会在量化宽松政策明朗后,在这一关口决出胜负。

  从期现溢价来看,昨日又有所增大,收盘期货较现货价格溢价达1.52%。在经历的周二的升水大幅回调之后,期市显得较现货市场更为抗跌。中证期货刘宾表示,技术上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短期调整压力依旧存在,但下方3400点支撑仍会较强。目前从政策面上看,只要国家不出严格的调控政策,预计市场经过休整,逐渐淡化该因素后还有上冲的需求,但近期震荡仍将剧烈。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市场都很关注量化宽松政策的走势,但美联储的政策也只能带来短期的影响,更多的是会影响市场情绪。国内股市的走向更多的来自于自身的基本面状况,以及国内的政策走向,因此即便量化宽松的方案不如预期,也不会导致整个市场出现逆转。

  冰岛央行降息75个基点

  冰岛央行11月3日宣布,将该行基准利率由6.25%降至5.5%。

  这是该国央行自2008年底接受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国际组织共计46亿美元贷款后,连续第13次降息,累计调降幅度达12.5个百分点。

  冰岛央行称,在借入大规模国际资本并因而实施资本管制后,市场对冰岛克朗的需求降势有所放缓,通胀率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该行同时察觉到了明年的通缩风险,故而未雨绸缪,实施降息策略加以应对。(中国证券报)

  印、澳央行齐加息 “量化紧缩”PK“量化宽松”

  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当前的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应该再合适不过了。一边是美联储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不遗余力地采取量化宽松甚至是“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拉动就业和出口,另一边则是增长前景更稳健的诸多新兴经济体使出浑身解数,以应对日益升温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威胁。

  2日,也就是美联储旨在探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议息会议召开当天,印度和澳大利亚两家央行双双宣布加息,其中澳大利亚的加息举措更是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当局要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对抗通胀。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全球货币政策“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量廉价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和高风险资产,这给新兴经济体的政策调控带来了很大难度。

  ⊙中国证券网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经济复苏蜜月已过

  周二,印度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6.25%。这是该行今年来的第六次加息。本次加息在多数专业人士的预料之中,彭博资讯此前调查的23位经济学家中,有15位预见到2日的加息。印度是亚洲乃至全球最早加息的经济体之一。

  同样在2日,已按兵不动五个月之久的澳大利亚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至4.75%。这一举动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此前在24位受访经济学家中,仅有7人预见到了加息。

  分析人士指出,两家银行并不寻常的加息举动,凸显了决策者对于通胀压力的警觉。在印度,9月份的通胀率高达8.6%;而在澳大利亚,尽管三季度的通胀率并不特别高,但有迹象表明,未来一段时间,该国的通胀压力可能显著加大。

  经济学家表示,某种意义上说,印度等国家已经快要走出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蜜月期”,即经济温和增长,同时通胀保持较低水平。未来一段时间,通胀压力可能日趋明显。

  货币政策两极分化

  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加息后,投资人对其他亚洲经济体可能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大增。比如,韩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2日应声大涨至两个月高点。

  而在经济低迷的西方,货币政策却完全是另一幅图景。2日,美联储将开始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外界的普遍预期是,这次会议很可能开启美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剩下的悬念只是规模会有多大。

  业内人士指出,在美国定下的宽松基调下,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可能也不得不跟进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缓冲因为美元贬值而给本国汇率带来的升值压力。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海江田万里周二表示,当局正密切关注美联储周二至周三的议息,并称央行可能会根据联储议息的结果采取进一步行动。日本央行上周临时决定,将原定于11月15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提前到本周,也就是美国议息之后。

  欧洲央行虽未明确透露会扩大资产收购的意图,但考虑到欧元兑美元近期涨势凌厉,特里谢也不敢轻言“收紧”。特里谢前不久还强调,目前的利率水平适宜,欧洲央行不应立即退出国债购买计划。

  新兴市场恶性循环

  从美国的角度说,释放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好处多多,比如安抚选民对经济的不满,比如压低美元、刺激出口,比如推高资产价格,从而创造财富效应来刺激消费。但在美国之外,特别是新兴市场,美国的宽松政策却带来了大麻烦:热钱、大宗商品价格疯涨、货币升值,等等。

  对印度这样的增长较快经济体而言,加息实属无奈之举。尽管可能起到部分压制通胀的效果,但反过来只会进一步加剧热钱的涌入,从而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增加通胀风险;另一方面,加息也会给本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

  香港便是一个例证。由于香港实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机制,美国持续的低利率令香港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日益严重。香港高官近日连续警告说,美日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姿态可能加剧本地区的资产泡沫、通胀和市场波动风险。

  汇丰控股的分析团队2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要抵御西方经济体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威胁,新兴经济体的最佳选择是实施资本管制,加息未必是有效的“药方”。

  汇丰认为,面对西方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采取“量化紧缩”,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就是资本管制,后者也是IMF的建议。除此之外,不管是加息、本币升值还是信贷控制,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果调整利率,将不可避免带来资本的快速流入或流出,而且可能给本币带来巨大升值压力。而调整汇率则会直接引发更多资本流入。

  看美联储脸色降息?日本央行很纠结

  ⊙中国证券网记者 王宙洁 ○编辑 艾家静

  紧盯美联储议息会议,日本央行决定将11月份的货币政策例会时间提前一周,至11月4日举行,意在对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作出及时反应。日本经济财政大臣海江田万里2日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依据美联储议息会议的结果采取单独行动。

  日本央行2日公布的10月4日至5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显示,一些决策者担忧,下调利率将给经济带来副总用,有分析认为,这暗示该央行在近期可能不会进一步下调利率。

  根据会议纪要,部分决策者称,利率过度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超过放宽政策所产生的益处。在当次会议上,日本央行意外决定下调基准利率,并承诺出资5万亿日元(约合620亿美元),购买包括日本国债和公司债在内的资产。

  此外,债务货币化的问题也引发担忧。会议纪要显示,一些决策者认为,将新的资产购买计划与设置上限的常规国债购买操作区别开来,将有助于避免给人留下债务货币化的印象。

  会议纪要还显示,委员们认为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从而促使交易增加。日本央行已经在10月28日表示,将购买3.5万亿日元日本国债、1万亿日元公司债、4500亿日元ETF和500亿日元REIT。

  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则在2日表示,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日本疲软的经济复苏势头造成进一步损害。政府正在密切关注市场,已准备好在必要时对汇率采取大胆举措。他说,日本将适当与美国和欧洲合作。

  2日亚洲及欧洲交易时段,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5年高点下跌,市场预期亚洲经济复苏正在获得动力,这降低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需求。北京时间2日17时25分,日元兑美元汇率报80.62日元,跌幅0.16%。

  与此同时,日本股市表现亦不佳。东证股价指数在当日下挫0.02%至803.12点,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收位。今年迄今,东证股价指数已累计下挫近1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约6%,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股指涨幅则达13%左右。

  长江证券:美国量宽数量难改资源品运行趋势

  长江证券研究所 吴邦栋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能否兑现预期,即将在11月3日晚的美联储决议之后落定尘埃。从规模上说,目前市场预期集中在5千至1万亿美元的规模范围内。而一方面超预期的可能性在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对于市场而言,这一预期的规模或已在有色、化工等价格变化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不过,我们并不认为市场的行情仅是一个基于单次量宽而带来的,美国持续性的货币宽松以及全球通胀预期的存在,将总体上支撑目前资源品的前期强势。

  实体经济依然支持量宽政策

  尽管美国最近公布的三季度GDP数据来看,环比年化上升2%,略高于二季度的增长率,但是这还不能表明美国经济已经有加速趋势。

  首先,2%的年化增长率处于所谓的“滞速区”,即未来季度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近十年来,前一季度环比年化增长在2%左右而后一季度增速明显下滑的情况出现了4次。加之美国财政支出围绕中期选举存在前高后低的规律性变动,这使得未来两季度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如此增速值得怀疑。其次,由于目前美国面临结构性调整,其失业率可能会长期处于高位。而通胀率方面,一方面,由于CPI对美国物价水平存在高估,1%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美国已在通胀的门口;另一方面,发生日本式的“长期通胀”的可能性也值得担忧,这一点也在联储官员的谈话中有所显现。联储可能会吸取日本的教训,在经济陷入严重通缩之前就出手干预。从目前美国的经济复苏前景来看,量化宽松政策已是箭在弦上。

  量宽表明美联储抗通缩决心

  在确立了量化宽松势在必行的观点之后,我们判断在通胀率升至2%左右水平以前,量化宽松政策都不会退出。这意味着量化宽松将不是一次“闪击战”,而颇有可能是维持到中期的“持久战”。从伯南克过去的表态中可以看出,他个人较为支持1%-3%的通胀目标制管理,而最新公布的CPI同比为1.1%,也相当接近于其目标制的下限,而从以往的经历来看,至少在CPI回升至目标制中值左右的水平时,货币政策才有可能实现高位的由松到紧。所以我们认为在议息会议后,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及相关板块可能因为预期实现的利好出尽后经历回调,但是在后续货币政策持续放松预期,以及联储推升通胀表态的反复冲击下,未来大宗商品及有色、黄金、化工等板块仍然会有不错的表现。

  另外,10月央行超预期宣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对市场产生了短时冲击。然而,这种动摇导致的仅仅是短期的避险心理上升,这从美元指数反弹可以看出。然而,这并不会对我们看好资源品机会的看法产生过大影响。

  流动性环境短期不会逆转

  而从汇率的角度来看,美元近期的持续走弱与流动性向新兴市场的流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量化宽松之后美元是否会发生向强势的转变,也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尽管量化宽松的信息释放之后,美元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回调,但是美元要想出现强势反弹,仍面临持续性的天花板。

  从近期的数据来看,新兴——发达国家之间的利差持续处在上升过程中,尽管量化政策近期就将得以释放,但是从联储打击通缩的态度来看,持续性的宽松货币必然将和新兴市场之间的持续加息形成鲜明的反差,而这也是流动性难以实现向美元回流的主要因素,因此弱势美元难以在短期内出现逆转。(证券时报网 )

  国金证券:天量助威 全局性牛市已展开
  --2010年11月投资策略月报
  国金证券研究所 陶敬刚 徐 炜 王晓辉
  10月录得15个月来最大涨幅
  在经历上半年股指的持续下跌、7月份的估值修复、8-9月份的盘整和结构性牛市后,10月份市场普涨,上证综指上涨12.2%,录得15个月来最大涨幅。
  从结构来看,市场出现了普涨格局。沪深300上涨15%,创业板在最后两周补涨,全月上涨13.2%,中小板也继续攀升10%;从产业来看,上游的采掘大幅上涨20.6%,中游的投资品、上游的原材料也大幅攀升,服务业、电力煤气水、农产品、消费品涨幅落后。
  从市场节奏来看,市场波动和风格转换剧烈。10月前两周以美元下跌和人民币升值为导火索,上游煤炭、有色等资源品和航空业加速上涨,并带动券商、保险大幅攀升,银行也出现一波快速的估值修复行情,中游机械、汽车等制造业也继续上涨;伴随上中游周期行业的快速上攻,指数被快速拉高,贡献了全月的主要涨幅,同时,医药、食品饮料、餐饮、商贸等消费股以及元器件、信息服务、信息设备等成长股应声而跌。
  10月后两周,美元盘整对上游的推动力减弱,同时估值的调整也使得上下游之间更加平衡,市场出现震荡,风格之间的差异减弱。除银行受累于房地产调控和庞大的吸金能力而回调、保险受会计核算以及平安员工股抛售疑虑等负面因素打压下跌之外,其他周期股、消费股、成长股出现普涨,各个行业涨幅的差异明显缩小。
  全局性牛市已经展开
  我们在9月份指出,市场的趋势是震荡向上。目前来看,导致上半年A股持续下跌的因素,包括经济的滞胀状态、政策调控打压、金融稳定和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担忧,这三者基本结束或者为市场所适应。在企业盈利增长、流动性相对宽松、具有吸引力的估值支撑下,市场已经由结构性牛市演变为全局性牛市。
  经济由滞胀直接过渡为新一轮复苏。在2009 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后,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也率先回调。GDP增速、工业生产增速呈现逐季、逐月下滑的态势;同时,CPI出现逐月攀升。经济增速下滑、通胀上升,构成了典型的滞胀形态,从投资时钟来看,并不适宜股票投资。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经济增速的下滑构成了企业盈利增速下滑的预期;另一方面,政策的紧缩,尤其是货币收紧构成了不利的流动性环境。
  通常情况下滞胀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是衰退。但是,由于本轮经济滞胀周期来源于政策的主动紧缩,政策的正常化足以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目前经济已经从滞胀直接过渡至复苏。我们此前的报告指出,10月份CPI将达到年内顶点,此后将持续下滑。同时,经济增速的底部已经在3季度出现,强劲的需求正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速回升。PMI 指数的持续上升、食用农产品价格攀升势头的减弱,正在验证经济增速回升、CPI下降的判断,正是经济复苏的表现。
  盈利增长预期稳定,估值具有吸引力。2季度以后经济增速的下滑,导致市场对企业盈利预期下滑。随着经济增长的触底,市场对企业盈利的预期稳中有升。近期三季报的公布,显示2010年30%的盈利预期基本可以实现;市场对2011年盈利增长预期基本稳定在20%左右。目前,上证综指对应17x动态PE,摊薄至2011年后不到14倍,估值仍然处于低水平。
  投资建议:均衡配置 强调进攻
  从大的趋势来看,市场进入全局性牛市,我们认为配置上应该更为均衡,买入并持有的投资方法在比较糟糕的情况下只会损失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在目前经济复苏阶段的大背景下,配置上更加强调进攻性,更加看好周期性行业,包括上游资源、金融、耐用消费品和中游制造业,必需消费品的吸引力取决于周期股而不是其本身。
  在市场整体向上的判断前提下,我们认为,景气上升的中游和政策支撑的新兴产业将持续获得追捧,而资源品和消费品之间则存在短期的跷跷板效应,建议在Fed决议以及美元短期明朗化后相机抉择。
  继续建仓景气度回升的中上游。经济复苏阶段需求的上升可以为中上游提供持续的上升动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的主线。这一点,以化工品的涨价、汽车家电的旺销为核心驱动力,继续看好景气度上升的化工化纤和销售旺盛的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品。而市场中长期的向上,也意味着券商、保险资产收益的改善具有持续性。
  短期内可关注资源品和消费品的跷跷板。资源品(煤炭、六大金属)和消费品(医药、商贸、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餐饮旅游等)两大产业在投资者仓位集中度、估值对比、流动性特征以及弹性上的对立,促成了两者在10月前两周表现的明显对立。
  我们建议在11月初Fed议息会议美元走势更为明朗后相机而行。如果Fed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导致美元反弹,我们建议暂时更多的配置消费品。如果美元突破下行,则继续加仓上游。在消费股之中,食品饮料、商业、纺织服装等季节性旺季的行业吸引力更强。(证券时报网)

  宏源证券:两条主线掘金11月行情
  宏源证券研究所:我们预计,在通胀升温的预期下,大宗商品价格会持续上涨,10月涨势趋猛,但在11、12月,价格可能会有所调整。在明年年初,通胀再次升温之际,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迎来又一波大幅上涨。美元极有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见底,当然,美元见底并不说明美元要反弹。
  本月初美联储将召开利率会议,决定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具体方案,作为全球货币体系"牛鼻子"的美元走势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的脉搏,不管议息会议何去何从,其最后的结果都将是推动全球性的新一轮货币宽松。至少从短期来讲,将会提升风险资产的价格,包括股票和大宗商品价格。因此,我们判断在火热的流动性和火热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市场不具备下跌的基础,市场整体走势仍将维持上行态势。资产配置方面,可围绕两条主线掘金十一月行情,一是紧盯美元走势挖掘资产价格上涨的受益板块,二是紧盯新兴产业的政策落实进展,配置新兴产业板块。(证券时报网)

  山西证券:四季度A股主基调是通胀
  山西证券研究所:我们认为,四季度A股市场的主基调是通胀,通胀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上涨。黄金价格连创新高,有色金属、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将从源头上推高工业品价格。由于天气因素,国际粮食产量下降,引发粮价出现大幅上涨。基本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从源头上推高食品价格。二是产品流通成本上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屋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涨。进入2010年下半年,房租快速上涨,平均上涨幅度在10%到30%左右。房租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将最终反映到产品价格中。三是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基本步入拐点,未来3-5年内人力成本将翻倍增加。
  在流动性宽裕和通胀预期上升的推动下,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震荡走高。产品价格上涨成为股价上涨的主要催化因素。涉及到相关行业有:化工、农业、食品、酒类、商业、煤炭、有色金属等。随着市场的走好,业绩弹性较大的券商、保险也将成为市场焦点。房地产行业估值偏低,可做积极关注。(证券时报网)

  "短钱"供大于求 11月资金面不会趋紧
  证券时报记者 朱 凯
  本报讯 央行上月加息显示了监管层重在管理通胀预期的意图,市场近期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谨慎观望心态作用下,债券市场交投较为清淡,货币市场价格几无波澜,而总体流动性状况仍处于极度宽裕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颇受追捧的"跨年"资金需求基本得到延续的同时,"短钱"则因供大于求导致其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业内人士透露,在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最近有部分社会资金回流银行体系,预计银行的短期资金运用压力将有所加大。他表示,央行会否对此加强短期限的回笼力度,市场应保持关注。
  从反映市场资金面的Shibor等情况来看,10月下旬至今的10个交易日内,隔夜及7天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实际下跌幅度为1.41和9.09个基点,日均波动幅度多数也在1个基点以内,而昨日7天利率的下跌幅度更是多达17.59个基点。上海某货币中介人士向记者表示,造成短期资金泛滥的原因,除了前期积累的流动性尚未得到有效对冲外,也与近期部分社会资金短期(至年底前)"寄居"银行有关。
  对此该人士认为,年底前除了财政存款的集中释放,这些因短期投资渠道暂缺而回流银行体系的资金,无疑加大了银行机构的短期资金运用压力。在这一季节性因素作用下,相应期限的回购利率便处于明显供过于求的状态中。
  实际上,这一态势也反映了前期过度投放的流动性仍未得到完全平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下旬开始的8周时间里,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流动性多达9570亿元,随后月份断断续续的回笼或投放之后,仍未完全对冲上述投放量。在最近两周来,央行已连续净回笼约1230亿元,本周也有望延续这一态势,但预计力度仍不会加速放大。
  今年上半年央行已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月份又实现一次差别性上调及加息,其目的正是为了抑制过于宽松的流动性并管理好通胀预期。央行《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就作出了既要强调需求缓慢回落,又要对通胀保持警惕的宏观判断。分析人士称,其综合效果就是在保持较低利率水平的基础上,加大货币市场的资金回笼力度,避免因流动性投放过多造成的信贷过度扩张。
  此外,从11月份的资金需求来看,有机构作出预测,11月债券供给约为3540-4120亿元,而11月份债券到期量大致在1776亿左右(不含央票),债券净供给约为1760-2340亿元,位于今年以来的中等水平。
  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月度新增贷款量多在5500亿上下徘徊,并未显著突破监管部门年初设定的贷款投放节奏。考虑到准备金率差别上调及10月份历来是年度投放低点等因素,市场预计10-1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略低于1万亿。此外,在热钱尚无转向迹象的前提下,外汇占款月均也将在2000亿元左右。综合来看,即使央行不再投放资金,市场整体流动性也不会趋紧。
  也有债券交易员指出,目前的短期资金过于泛滥,央行如果在公开市场重启28天期正回购,或许可以暂时解决这一问题。"与常用的91天正回购相比,毕竟28天期操作的到期日还在今年之内,不确定性相对少些。"该交易员称。而据央行统计资料,自今年4月底的最后一次操作以来,至今已连续26周未采用28天正回购手段。

  美联储会议前市场心态谨慎 A股两连阴

  在美联储会议决议公布前夕,市场的谨慎心态使得沪深股指周三再现回调走势,资源股再度成为做空的主要动力来源,而此前一片乐观的市场声音也终于开始出现了些许分歧。

  上证指数周三在以3044.02点开盘后,很快就在资源股大幅回调的拖累下出现下探,一度探低3017.10点,尽管股指在银行、地产板块的启动下快速反弹翻红,但尾盘抛压的增大还是使得股指难逃回调的宿命,最终以3030.99点报收,全天下跌14.44点,跌幅为0.47%。深成指报收13392.70点,下跌253.76点,跌幅1.86%。两市合计成交41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减少了1251亿元。

  从盘面上看,除了农林牧渔、银行、酿酒食品等少数板块整体出现上涨外,大部分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而稀土永磁、有色金属、黄金、煤炭等资源类板块更是出现大幅回调,整体跌幅居前。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资源股的大幅回调应该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预期货币逐步收紧;其次美联储即使再出宽松政策对市场而言也是利好出尽;再加上国家将收储10个小金属利好消息出来后金属期价不涨反跌也引发了市场的抛盘。

  而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从这轮资金炒作资源股的思路来看,其对美国的情况可谓非常熟悉,时间节点把握非常到位。不管美联储会后决议会怎样,国际市场会如何反应,在此之前完成炒作出货无疑是风险最小的情况。就算金属期价会再度大涨,有资金在手也不怕买不到货,相反如果期价大跌,其却早已全身而退,更何况近来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已然不低,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回调需求。

  中邮证券分析师田渭东等则认为,近来机构持仓接近历史高点,后续入市资金有限,同时限售股解禁却创新高,尽管剔除中石油后压力减小,而创业板也将迎来限售股解禁高峰,创业板限售股获利程度普遍超过数十倍,减持压力到底压力有多大,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从策略上来讲,市场将面临后续资金压力,应注意阶段性风险,适当降低仓位配置;行业配置重点关注通胀、十二五规划、军工重组三条主线。

  而银河证券则认为,股指短期的盘整无碍中期看好。近期市场围绕3000点附近反复震荡,热点散乱,各板块涨跌互现。周期板块趋于平淡,成长股跃跃欲试。10月上旬周期股集中爆发已经很大程度反映了国内经济向好和海外流动性增加的预期,目前市场情绪趋于稳定,等待国内经济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明朗。

  建议继续关注抗通胀品种,长期布局受益于经济转型的消费板块和新兴产业。近期市场的盘整行情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前期获利盘,另一方面也是在等待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明朗。国际市场变数将成为左右周期性股票上涨的短期因素,目前股价已经很大程度反映了美元贬值、商品上涨的情况,而国际市场尚存变数。(一财网)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页 (共21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