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死于自杀?”一个关于913的新解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5:01
“林彪死于自杀?”一个关于913的新解说

本文提出九一三新的见解,请批评。

要对林定性,必须先明确毛的问题,这是个首要问题。

毛林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蜜月期:从井岗山到文革,齐心协力,情同父子,惺惺相惜。此乃公论,不多言。如果再细分的话,建国前是革命军中马前卒,建国后是雪拥兰关马不前。

文革到九届二中全会是第二个阶段,渐行渐远,上纲上线。这里的上纲上线是指为公还是为私的问题,林看到毛并非他想象中去建设与管理国家,而是为了个人意愿置大众利益而不顾,心中甚是痛苦,而他能做的只是在维护毛权威的前提下尽职保军队不乱。关于毛林的分歧根源后述,简单地说林觉得应以国家为重,毛则将个人利益放置其上。

第三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分歧明确化,不可调和。九二到九一三,此时他已意识到与毛分裂是必然的事,本来他还想学刘帅自保,但到后来越发明显,他的结局已不可避免(非死即困),所以他在考虑最好的结局。注意这个最好的结局不是对个人,而是对国家,军人早就不怕死,只要死得有意义(文官不爱钱,周做到了,但是武将却可以不怕死)。他选择的是自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将文革结束并不会对中国政局产生大的动荡,而且他不能够在国内自杀,这样的话,别人可以做出随意的解读,高岗就是例子。

九一三是他的自杀,应当说在这之前他就几次暗示了毛(见齐及五一的一言不发,不辞而别),但毛并没有完全看出来。在不得不摊牌时,为了让尽可少的人陪葬(长春围而不打与毛意不合就是为了少死人),他只带走了必须走的人(留下了豆豆夫妇、张宁、卫士长文普,甚至副驾驶等),他知道毛并不是一个搞株连的人(王光美的刀下留人)。这可以说是他最后的牌了,不过目的基本上达到了。拼将一死存中华。

抛骨外蒙,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这里不去评外蒙此前与之后将是我国的领土,当时却是外国,所以毛不可能掩盖得住。至于苏联香港台湾南韩均不能选,后述。

飞机是头向南而撞地的,因为那是祖国的方向。

在飞机上他应当是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宣言,但是并没有骂毛,只说请求结束文革,恢复生产(与他的一贯个性相符)。

周的大哭与毛的大病均是没有料到他是如此刚烈。超越了此前被逼死的所有的人。此外,他没有利用部队制造动乱。并非完全为了毛,而是苏修在外。

飞机起飞前,周给叶一个电话,估计是强令回京,之前本来林是打算去广州的。是周传毛的话,具体内容无法猜测,但肯定很不利。所以他就决意作最后的摊牌,注意前面说过的,他只有二个结局,关起来(罗彭邓),或是死(高陶刘贺)。第一个他不愿意,一是心气高傲,二是身体也不好,经不起折腾,活下来也是生不如死,第二个就是死,无非是怎么个死法,所以死要死得有价值。

飞机起飞后在国内花了一些时间,特别是在山海关上空的二十分钟缓慢大拐弯,一是最后的留恋,二是可能也在向机上下属说明。他不用担忧国内的航程,当飞近边境线的时候周向毛汇报,因为他知道不可能这么快打他下来,时间上也来不及,中间的传递,决策的时间以及二炮或是航空兵起飞均来不及阻拦,所以他可以顺利出境。

出境之后,低空突防是潘的技术可以做到的,整个外蒙境内一直到蒙苏边境对方均没有发觉,其实这是他作为中国的军方统帅最后一次为国效力了,试探苏方雷达盲区,让苏惊心中方的空军实力(毛周不一定看得出来,但是空军的下属应当懂),在接近蒙苏边境后(据说只有几公里)突然折返回国方向,估计苏方依然没有发现,而在温度尔罕附近将飞机自燃以引起苏蒙注意(也可能没有自燃,因为很多目击者都说看到飞机着火,我只好如此解释,但可信度不高),并在20分种之后主动撞地身亡(飞机不是迫降,因为没有打开减速装置,撞地时速550公里,也就是平时的巡航速度)。整个飞行过程没有跟地面有任何联系。

毛听后气急败坏,只好说他自取灭亡,注意这几个字肯定是毛的原话,而叛逃国外等估计是周加上去的,因为毛的原话是不会动的。自取灭亡的本意是自杀。

而林立果刺杀毛主度则是子虚乌有的事,如果真的出现了刺杀的任何苗头,全军性的大动作必然出现,而绝不可能等待十多天后再将四大将抓起来。并且此后对林部下的红色恐怖则是无法想象的。特别是第一份通告只说了他的逃亡。

九一三应当是充分的事先安排,不是临时性的举动。由于当时的主要作战准备是防苏入侵,林作为主帅及子为作战部官员均应对外蒙的部署相当了解,线路的选择估计是成胸了然的。

林的首选为香港否我尚有疑虑,如选香港则可以不必死去,前有援例学赫斯一言不发,但这最大的问题虽然留有一命,纵又奈何呢?与林性不符。所以据其个性推论,我还是觉得香港虽是备选,但死是一定的。当然死在香港的好处是泼水不至于那样脏,因为跟苏扯不上。坏处是毛对此事的解释更困难,有可能激怒毛,结局是对国更加不利。且黄吴则难脱干系。死在外蒙则毛面子上好看,回想林的忠心苦心,他还是决定结束文革,应了所谓死谏也。

林走前的安排可谓费心,除了国家与军队之外,他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豆豆,特意办了一个少见的订婚仪式,算是将其终身大事定了下来。后来立衡东奔西走找到耀邦,告诫诉他不要再去瞎忙了,要一个孩子!可惜豆豆没有听懂此中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