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和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47:55
  
  痛苦和幸福皆因需要而引起。需要是否满足决定痛苦和幸福。
  
  我们生理上的需要是最初的需要,肚子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困了需要睡觉。如果这些需要满足不了,那后果很严重。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需要呢?因为我们必须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吸收能量,接受信息都是需要满足的过程。需要是个人以及社会其她主体,为了满足自我的持续存在和发展而对自我以外的东西提出的要求。人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就会感到痛苦。痛苦的存在是为了强化人对自己的需要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人就会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努力。
  
  人的需要有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之分。生存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在本能上的需要。人的生存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人的生命就会因得不到能量和信息的补充而死亡。人的发展需要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原因。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并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但会抑制人的发展。本文对痛苦和幸福的论述,主要就是围绕着人的发展需要进行的。而人的生存需要,在我们这个温饱已经解决了的社会里,离我们丰富的情感需要已经很远了。
  
  痛苦并不是我们最初的拥有,我们最初拥有的是本能和欲望。当我一分钱都没有的时候,我是不会被假币所困扰的;当我没有本能和欲望的时候,我是不会被痛苦所折磨的。我可以没有钱,但是我不可以没有本能和欲望,甚至没有理想都会让我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有了本能、欲望和理想,我们就有了需要。
  
  需要是对被动的争取。我需要吃饭,因为饭到了我的胃里,它会积极主动地释放能量,而我的身体在被动地接受能量。需要从宏观上来说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是为了微观被动的实现。主动来自哪里?来自我们对需要物的认识。一首新歌,如果我没有听过,那我不可能对这首歌产生需要。听了第一遍以后,我可能会对这首歌产生强烈的需要。需要是欲望的需要。反复听了很多遍以后,欲望得到了满足,需要就不那么强烈了。需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潜在的需要,人因不知道需要客体的存在,而不知道主动接近需要客体。二、正在进行的需要,人把自己当作被作用物主动去迎接需要客体的作用,在作用的过程中,人是被动的,是随着需要客体而改变自我的。三、已满足的需要,人已经接受了来自需要客体的大量信息和能量,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这种信息和能量了。如果只有需要的第一阶段,没法进入第二阶段,那么人会因为无聊而有些许的痛苦。如果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后又被突然停止而无法再进入到第三阶段,那么人会因为失去了主动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而更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痛苦?那是因为我们想什么却没有得到什么。如果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失去了,那么,这种失去往往比我们想得到什么却没能得到什么更痛苦。我们痛苦的程度与我们对失去或者想要得到的东西的依赖程度成正比。这里说的依赖包括生存依赖、发展依赖和情感依赖。一般来讲,我们对刚刚失去的东西的需要远大于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的需要。因为我们与刚刚失去的东西有着太多太多的联系,有着太多太多的依赖。其实我们对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往往在拥有的时候不知道它的价值,一旦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贵。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份我们不太在意的感情、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生态环境。
  
  感受痛苦可以让我们提高对我们所依赖的东西的正确认识。有很多的东西,它们一直在满足我们的需要。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位异性朋友因为爱你而一直默默地支持你,你会因忙于事业或别的什么原因没能意识到,当TA因你有了对象或别的什么原因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可能会强烈地感受到对TA的需要。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在环境没有被污染之前,我们往往不知道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良好的环境,想重新恢复,我们付出更多也很难恢复原样。
  
  痛苦是整体利益完好无损的保障。手指流血痛了,我们就知道包扎,知道需要小心呵护手指;肚子痛了,我们就会知道及时看医生,这样可以避免病情恶化。所以,有些痛苦我们是需要的。有时候我们要感谢痛苦,感谢痛苦让我们知道我们的需要。需要决定我们的行动。
  
  需要的满足是幸福,但是,满足的过程更是幸福的过程。在过程中需要最强烈,需要满足了,需要就会暂时停止,原有可以满足我们需要的东西就会对我们暂时失效。所以,最幸福的感觉在需要被满足的过程中。
  
  感觉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好的感觉我们会主动争取,坏的感觉我们会刻意回避。
  
  幸福和金钱、环境、社会地位没有很大的关系。幸福是自我的感受,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些满足所谓的统一标准的人,只是看上去很幸福。幸福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有关。想想你为什么而活着,为金钱?为虚荣?还是为心中那个比较现实的目标?目标就是理想,其实生活就是追求理想的过程。理想过早地实现,生活反而会觉得没有意义。所以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我认为婚姻不能仅仅由爱情来决定,包括生活习惯、性格脾气、经济基础、理想爱好等在内的现实原因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爱情是最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没有平坦的道路。也许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平坦的道路,但是,我们的前方可能突然是一堵无法穿透的墙;也有可能是一个垂直向下的坑。突然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难题会让我们突然感受到强烈的痛苦,这种痛苦很可能会永远停止我们向前的脚步。轻微的痛苦是我们克服重大困难的开始。在墙和坑的前方,如果有个斜坡,那么,长时间小小的困难会替代突然出现的无法克服的困难。逆境中的痛苦可以让我们思考,顺境中的幸福无法让我们感受到前途的坎坷和自身将要面对的危机。
  
  痛苦有良性痛苦和恶性痛苦。问题是始终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痛苦的指引下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找到问题的具体位置为前提。良性痛苦可以让我们提前感受问题、提出问题,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部,从而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恶化,避免突然承受恶性痛苦。恶性痛苦就是无法穿透的墙、垂直向下的坑,是我们没有经历必要的良性痛苦的结果。
  
  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能够解决?问题是阻力,是约束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有需要克服的阻力存在。解决问题就是减小阻力,解放被约束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本能,就是创造力,就是幸福的能力、快乐的能力。
  
  痛苦是对阻力的认识,幸福是对阻力的减弱,是对内在动力的加强。痛苦有时是可以回避的,是可以视而不见的,但是,痛苦迟早会进入幸福狭小的空间,让幸福无路可逃,彻底摧毁。
  
  让我们积极主动地感受痛苦吧,在我们有这个承受能力的时候。在我们虚弱的时候,希望社会能够帮助我们,让痛苦离我们尽量远一点。幸福是我们内在的本能、欲望和理想克服外在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内在的动力壮大了,必然是本能不受约束、欲望正在满足、理想正在实现。痛苦就在这种过程中逐渐消失。
  
  追求个人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幸福比感受他人的幸福更直接、更猛烈些。如果个人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相矛盾,那么痛苦是应该存在的。也许这种存在会被我们刻意排斥,但是,再怎么排斥它也必然会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内心深处的痛苦有时可能不被我们所感知,但是,在脱离了现实问题干扰的时候,内心深处的痛苦会蹦出来干扰我们渴望平静的心灵,恶梦就是这样产生的,平静就是这样失去的。所以,个人还是应该追求良好的道德境界。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个人总是或多或少拥有着违背社会公德的自私自利,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内心的邪恶。因为每个人必须面对内心的邪恶,所以,个人并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个人必须在内心的邪恶和社会规范之间做两难抉择。所以,个人应该提前与自身存在的邪恶做斗争,坚决不能支持和纵容邪恶势力的发展。当邪恶势力能一举消灭的时候决不手软,消灭不了可以争取外力的帮助。比如:夫妻一方可以让另一方随时查阅手机和QQ聊天记录,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爱人监督自己避免自己感情出轨,而且还可以更加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官员可以采用政务公开和私有财产公示的方式让人民群众来帮助自己与内心邪恶的东西作斗争。
  
  人之初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源自利益的冲突。善是因为自身与社会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恶是因为自身与社会有着太多的利益冲突。所以,在社会拥有完善的约束制度的情况下,善的人幸福,恶的人痛苦。恶的人之所以要危害社会,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用完善的制度去约束他们,而且我们还应该去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
  
  我们不要总想着别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应该主动去理解别人。幸福应该是个主动争取的过程,而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当然,被动接受的幸福可能会来得快一些,但是,它会让人对外界产生依赖性,而且这种幸福自然消失的速度也会很快,因为缺少内涵。这种内在幸福的自然消失,会让人对外在的虚荣产生兴趣。当我们能够去理解别人的时候,这种主动理解别人而产生的痛苦和幸福的情感会更深入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当别人作为多数人的时候,在整体上幸福会占主导地位。这种以被理解的多数人的幸福为幸福更稳定、更持久,也更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普进峰 2009-10-26
  
  幸福调查:
  1、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2、你认为爱和被爱哪个幸福?
  3、你愿意分享别人的幸福吗?
  4、你愿意和别人分享你的幸福吗?
  5、如果你的痛苦会换来很多人的幸福,那你会怎么做?
  6、你觉得幸福可以量化吗?如果能,那请告诉我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