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森:“人文”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2:45
“人文”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
杨树森的博客专栏http://vip.bokee.com/name/yangshusen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现在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可是谁能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呢?现在“人文是个大筐筐,好东西统统往里装”(当然这是指他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而不是大家公认的好东西),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的态度。本文仅提出这个问题和几则简单材料,希望能引起网友的思考和讨论。下面是正文:
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学校为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普遍开设《大学语文》,我们学校也从这学期开始执行。本人这学期被分配承担一个班的《大学语文》教学。由于语文课被定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课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被列为大学语文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目标是提高语文能力),这就迫使我不得不认真思考“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人文是个大筐筐,好东西统统往里装”(当然这是指他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而不是大家公认的好东西),这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的态度。
例如推崇宗教的人把宗教信仰也说成是“人文精神”,殊不知“人文主义”恰恰是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才产生的。
再例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本来是纳粹党的口号,希特勒的党就叫做“国家社会主义党”(国社党),他们信奉的思想体系就自称“国家社会主义”。要求公民为了“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来是极端地违反人文的,也被某些人纳入“人文精神”。
其实,关于“人文精神”我自己一直存在好多困惑,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例如,早几年有一位国家最高研究机构的顶级的儒学大家人文学者,按理说应该是人文素质很高的吧,但是他六七次出国每次带一个不同的“夫人”出关,也不知道是真夫人(频繁离婚再结婚)还是假夫人(搞假证件),反正后来在机场出关时因违法被逮捕了,还被判了刑。不久前又有一位名牌大学顶级的中年人文学者,在学业处于巅峰的状态下跳楼自杀了,丢下无穷多的痛苦给70多岁的孤苦伶仃的老母,关于他的自杀自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据说“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不顾给老母造成巨大伤害而用自杀的方式寻求自己的解脱,大约起码算是不孝吧,连孝都做不到,还谈得上什么人文素养!最近有一位名牌大学也算顶级的人文学者,在自己的著作遭到批评时居然在博客上用不堪入目的语言(如“屁眼教授”之类)辱骂批评者,连“语言美”这种对小学生的最低要求都做不到,能够算得上人文素养高吗?这都是顶级的人文学者啊,它们写的书是培养青年人的人文素养的呀,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
我感到悲哀的是,许多自认为在向青年人进行“人文教育”的人,包括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者、中学教师、人文学者,他们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人文精神”,结果把许多违反人文的东西当作人文精神来向青年人灌输,这难道不是十分令人担忧吗?
我自己虽然不能准确地正面解释什么是“人文精神”,但是对某些东西不是人文精神倒是比较清楚的。例如,人为地设定“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把长期辛苦劳作在城市的工人非要叫做“农民工”,为保证领导的安全拿几百大学生的生命做试验品……等等,肯定是违反人文精神的,因为它是建立在“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之下的!
由于上《大学语文》课的需要,必须在第一节课向同学们解释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我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加上自己不成熟的理解,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现在挂在博客上,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来思考、讨论这个问题,也希望自己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现代汉语词典》“人文主义” 解释: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 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先进思想,但缺乏广泛的民主基础,有很大的局限性。 (参见“文艺复兴”词条)
“文艺复兴”——这个时期的主要思想特征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位,反对以神为本位的宗教思想。
《辞海》(1999)“人文主义” 解释: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 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 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思潮, 其主流是市民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和禁欲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工具书上无“人文精神”词条,但是“百度 百科”上有一则资料对“人文精神”做了较好的阐释。下面是该则资料的删节缩写文本:全文请看“百度 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0585.htm
人 文 精 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简单地说,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 它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态度。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人文追求善。所以, 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现代人文思想, 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本观念”,即“人本位”。“人本位”是针对“君本位”(也是针对“神本位”)而言的,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本位”者,标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是“君权神授”,而人文主义主张“人权天赋”,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
第二,“个人观念”, 即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哲学观念。“个人观念”是针对专制主义而言的。是保护个人,反对专制的,特别是反对专制主义利用“国家”、“集体”、“组织”的名义侵犯个人的权利。相对于专制主义而言,个人是神圣的,是伟大的,是不容侵犯的。
第三,“自由观念”,人的自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自由观念”首先是针对政府而言的,是针对权力机构而言的。政府的权力是选民赋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护人的自由。“自由观念”同时是指“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争取自己的自由决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
根据以上材料, 我理解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不是指君王、领袖、贵族、官员等少数人,也不是指某个利益集团(不管这个利益集团是如何声称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如希特勒的国社党、如萨达姆的复兴社会党),而是指所有的人(或绝大多数人),因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平等的。“以人为本”就是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是否符合人类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依据。在这个意义上,人文与科学之间就有了一座天然的桥梁: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转自新语丝(XYS200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