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江泽民在做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49:07

                                                                                                 詹国枢

        几天之前,写了篇李瑞环退休的故事,贴上博客,有些反响。一位同事打来电话说,老詹,我看您还真跟退休干上了!是不是自己退了,这才深有同感呀?为啥选择李瑞环,是否有深意存焉?

我说,老詹退与领导退,完全两码事,哪能一起比?至于此文有何深意嘛,请勿多作联想。偶然看到,随手一写而已。动不动就联想丰富,那老詹只好搁笔,缄口不言了。

朋友笑道,哪里哪里,我也是随便说说而已。挺好的那篇,大家都很喜欢。不过,我给您再出一命题作文,可否写一写江泽民呢?他毕竟是上一届领导核心,党内一把手呀。

我说,这还差不多。这回听你的,再写一篇,江泽民。

提起江泽民,想起一故事。那是差不多二十年前,1991年,我从经济日报下派到河北保定挂职,担任“第八位”副市长。当时,京城时兴挂职,在我前面,还有一从国家计委下去的“第七位”。我在六楼办公,他办公在一楼。

既是挂职,自然很忙,但心却牵挂着北京,随时关注着中国改革的进程。那真是一个风起云涌令人心潮起伏的年代哪。转年春天,江泽民到中央党校,对全国各地党政军一把手们作了一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吹吹风,作一铺垫。在讲话中,江第一次正式提出,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可绝非小事,乃关乎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啊!

过去,咱们中国信奉了也搞了几十年计划经济,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共产党人不可动摇亦不能更改的信条。如今,却要来个不小的转弯,走上与社会主义对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市场经济道路!这不是天翻地覆,新中国建立四十多年的一次重要转折吗?

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些激动,一个媒体人的直觉告诉我,应该立即做点什么!于是,赶快动手,搜集材料,加班加点,信笔为文,撰写了一篇六千余字的长篇述评,还给文章取了一颇有诗意的标题:《市场赋》。

恰逢此时,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老范,新闻名宿范敬宜先生,给我来了一电话:小詹呀,江总书记的讲话知道了吧?中国历史将会翻开新的一页!我们经济日报决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你尽快,加班加点,马不停蹄,写一篇颂扬市场经济的文章!最好写得长点,写出分量,写出气势,尽快寄来!

我说,要得要得,老范您放心。正好,文章我已经写完,昨天就寄出去了。

是吗?老范哈哈大笑。那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也哈哈大笑,幸福极了。

这就是提起江泽民想起的一个故事。

在那个年代,在咱们中国,发生着多少激动人心的春天和四季的故事啊。

所以,人们不会忘记江总书记。不会忘记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为十三亿人民的幸福安康,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作出了怎样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如此杰出的一位领袖,退出政治舞台以后,在做些什么呢?

各方查资料,四处搜信息,终于,获知一些江退下后的故事。

江退下以后,回到了他曾经任职的上海。除偶尔到北京(他在中南海保留有一朴素庭院)外,大部分时间呆在上海。他在上海的公寓,距母校交通大学只有咫尺之遥。

江极少公开露面,除非是中央特别重大的活动,如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平时,也到下面走一走,看一看,但只须极少的当地领导作陪,尽量不扰民,不影响地方日常工作。

到哪个地方,他还是笑模悠悠的样子,频频招手,还是喜欢幽默,时不时讲讲笑话,并且在讲话中,喜欢夹上一两句他曾经学过的英语,或者俄语。

有时,兴之所至,还会弹弹钢琴,拉拉二胡。

江兴趣十分广泛,爱好古典音乐,喜欢阅读,痴迷京剧。妹妹江泽慧曾建议哥哥,退休以后,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江说,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整理旧故。

江平时喜欢吃豆腐和蔬菜。他说,“清淡些利于健康。”

退下以后,他看上去头发稀疏些了,但依然乌黑,整齐地向后梳着,精神矍铄,体重也减轻了一些。江不无自豪地说,“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接近他的人认为,这应归功于退下来后,游泳健身的时间多了。

据悉,江每天游泳600米以锻炼身体。他说,他可能准备游更长的距离。

……

好了,不再摘引。欲知说情,请看附录吧。

一个和蔼可亲、容易让人接近的老头,一个笑容满面、性格开朗乐观的退休者--------这,就是任职两届后主动退出领导职务、曾经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享有极高威望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核心,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江泽民。

应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和退休制度日渐成熟、日趋完善,我们广大公民的思想也日渐成熟、更善于思索因而也更加理性的现代中国。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

我们祝福并有理由相信,今后的中国,会比今天更好。

附录一:

 

江泽民退休以后

 

《南方周末》记者 朱红军  实习生
   

 

“江学长回来了!”

 

   卸任后,江泽民回到了他做过市长、市委书记的上海。他居住的公寓,距离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咫尺之遥,但等到交大学生张鑫在校园里见到这位传奇学长,已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

  今年(2006年,编者注)46日,上海交大迎来110周年校庆,巧合的是,此次江泽民造访母校恰好是第11次。这半年来,他极少公开露面,上一次还是去年12月在恩师、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的遗体告别仪式上。

  张鑫记得,来交大那天,江学长穿了一身西装,配着一条鲜红的领带。在激动地叫出“首长好”后,她又加了一句:“老师好!”江泽民会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轻松的到访。在参观后的10分钟演讲前,江泽民取下手表放在身旁,说了一番不无幽默的开场白:“今天给我10分钟的时间讲话。我已经整整80岁了,不像你们学数学、学computer science的,对时间估算得这么准确。”

  会场一片笑声。“我当时几乎忘了他是一位国家前领导人!”张鑫说。

  和在任时指导工作不同,江泽民这一次的讲话更像是一场师道宣讲会。他饶有兴趣地讲述着“教授”的“教”与“授”的关系。最后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会后,江泽民亲手培土,在校园栽下一棵广玉兰树,表达对母校华诞的祝福。

  对于大学校园,江泽民一直深怀眷恋。库恩在《江泽民传》中这样写道:“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

还在200410月,江泽民在上海的家中就曾对老同学余力教授说:退休后不想别的事,想在学校里任教,也在做着准备工作。

 

“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

 

  2004年底,江泽民约了旧日同窗余力相聚。聚会那天,余力教授刚进大门,江泽民就迎上来说,“正读《师说》,就来了个教授,要好好地探讨一下。”

  这次同窗小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江泽民还将当日的读书笔记赠予老同学。

  这份落款为“20041012日”的读书摘录上,江泽民以黑色水笔誊写了当日诵读的唐人韩愈的3篇名文《师说》、《进学解》、《原毁》片段,其中不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句。

  余力的夫人彭安记得,江泽民那天穿着黑色西服,还是熟悉的黑框眼镜。整个谈话都在书房旁边的小会客厅里进行。能望见花园的会客厅陈设简单,仅两排沙发、一个茶几,对于地毯,余力觉得“太软了,踩上去不得力”。

  书房里的书并不多,简单而素雅,彭安看见桌上满是古籍,此时的江泽民正翻阅到韩愈《师说》。

  在3个多小时的会面里,江泽民回忆起自己13年前进京赴任时的情景。“他说,自己去北京不容易,需要坐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才到得了,”余力记得老同学如释重负的表情,“13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妹妹江泽慧曾建议哥哥退休后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但江泽民兴趣广泛,他爱好古典音乐,喜欢阅读,更痴迷京剧,妹妹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整理旧故。

  《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曾评价,退休后的江泽民,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发言权,用不着演讲和著书立说,只须轻轻拿起电话筒即可。但做过中国“最大的官”的江泽民自己却说,“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

  虽然头发稀疏了些,但依然乌黑,整齐地向后梳着,看起来精神矍铄,体重也减轻了一些。“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江泽民说。他的老同学认为,这些应归功于游泳健身的时间多了。

  2005年的“五一”长假,在杭州西湖边,游客意外地遇见了卸任后的国家主席,一路掌声。浙江省的一位官员说,“江泽民很喜欢西湖,每年都要游览两三次。”不过每次游览只安排极少数官员陪同,务求低调。

  养生之道,也是当日同窗聚会相聊甚欢的话题,余力将自己自创的养生歌《我要笑》唱给老同学听,“我要笑,我爱笑,我也喜欢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个痛快吧,不要苦着面孔,不要皱着眉头……”江泽民则静心记录,频频颔首。

中午,江泽民以三菜一汤的全素食招待了老同学夫妇。“清淡些利于健康。”江泽民说。余力印象深刻的是一道豆腐做成的菜,味道鲜美。

2006511 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