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教育子女应先培养其仁慈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01:11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问他怎样才能把公司管理得更好。

     艾维·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

     艾维·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实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的利润。

    艾维·利这个价值2.5万美元的方法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方法人人都应该去尝试,每天写出你要完成的六项最重要的事情,并按照重要性排列,先专心做完第一件,然后做第二件。只消一个月,你就会发现,你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你居然完成了许多看起来要花两三个月才能做完的事情,而且时间也突然变得好像花不完一样。如果你想体验这种感觉,那么请立刻行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种方法能让你做出选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而不会被琐事干扰,而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是花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的。你养成了只做重要事情的习惯,就等于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

    拿破仑·希尔归纳了四条做不值得做的事情的坏处,十分经典:

    1.不值得做的事情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完成了某些事情;
    2.不值得做的事情会消耗时间与精力;
    3.不值得做的事情会浪费自己的有效生命;
    4.不值得做的事情会生生不息。

     所以,《论语》说道:"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就是说,就算是一些小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是恐怕它们会妨碍我们做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所以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去做的。

   台湾作家李敖在《选与落选》中谈到人生的选择,把这个问题说得更加深刻:

    "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童话作家王尔德有一次对一位来伦敦寻求发展的作者说:"我知道有好些人,满怀光明的远景来到伦敦,但是几个月后就崩溃了,因为他们有回信的习惯。"余光中在《如何谋杀名作家》中不无刻薄的把给作家写信的读者也作为"名作家谋杀团"的成员,"回信,可以剥夺他们的时间,不回信,可以鞭打他的良心,无论如何,对于谋杀名作家,总是有贡献。"

     在生活中,类似于回信的琐事实在太多,看起来有一定做的价值,但你忘了,其实用这些时间你可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勇气在一开头就予以"封杀"的话,它们就会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直到把你的所有时间和精力耗费得干干净净。

智慧是什么?

     智慧并不属于头脑,它在头脑的背后。智慧是你头脑背后那个一直看着头脑的东西。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荒诞,但是,它的确就是这样。如果把头脑拿开,智慧将不会消失,科学现在无法办到,但科学迟早能够办到。生物界的某些生物提供着证据,它们并不具备头脑,但他们仍然可以让生命很好的发生和持续,它们也许没有人来得聪明,但是,它们带着自己本能的智慧。

    那个真相是:

     头脑实际上是人身上的一个电脑,一个生物电脑,只不过它比目前的所有电脑都来得复杂。它看起来是人的一个必需品,其实并不是,只不过头脑和身体的那个关联过于复杂,显得人的身体离不开它,如此而已。

     你觉得智慧来自你的头脑,那其实是一个错觉。智慧根本就不是来自头脑,而是头脑之外,然后穿透头脑而被头脑表达出来。头脑仅仅是作为传递智慧的一个中途通道,作为一个表达智慧的工具而存在。

     头脑的本质和电脑一样,具有庞大的数据及信息存储系统和运算系统,在生活中运行和表现出来,就是人的记忆和思维,但记忆和思维并不是智慧。因为头脑和头脑背后的智慧离得很近,所以会让人产生错觉,产生对两者难以分辨的混淆。

     头脑不是智慧,它依赖于从外来给它预先输入的各种资料和知识才能发挥作用。那是目前学校在做的工作,对你的头脑填入尽量多的知识,然后头脑存储,作为记忆,以备后用,然后头脑可以针对具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回答。

     智慧不是头脑,它并不依靠外来的知识,而是你本身固有的,躲在头脑背后的一种觉知品质。它看着头脑,它指导着头脑。每当有什么不确定性问题出现时,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资料时,头脑就显得更多的无能为力,而你的直觉和临时反应,就来自智慧,而这个智慧来自头脑背后的觉知。

     这个觉知,这个观照事物整体,甚至也可以观照头脑本身的品质,就是智慧,它超出头脑之外,它并不属于头脑。

     当你思考问题,那个躲在头脑背后看着你的头脑思考的那个,那个观照,那个静静的觉知,就是它。

    一朵玫瑰,你正在看着一朵玫瑰,那个在你内在静静站在一边看着自己正在看着一朵玫瑰,那个同时对玫瑰和你自己两者的整体觉知,那个超然于你自己和外物的家伙——观照,才是智慧。

     平时你感觉不到它,是因为头脑思维的打扰,它被掩盖着,每当有什么突发事件,甚至你的头脑还来不及反应时,它就可以立刻反应,只是头脑马上又接管了你的注意力,你很快就错过了它。

     头脑可以度量,可以通过智商测验来度量,但智慧属于你内在深深的固有品质,它具有无限的深度,不可度量,它本身和神秘、爱、优雅、喜乐相连,它是一个无穷的宝藏。

     只有你在头脑不在的时候充分警觉,那么你才能够找到它。

     现代科学不会同意这种说法,包括尤其是把记忆划为智慧之外,现代科学会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记忆,一个人如何还能具有智慧。

     这没有太大关系,那个歧义仅仅是针对智慧的定义,它可以被定义得宽泛些,也可以被定义得狭窄些,这不是要点。

     要点是:某些你本来就具有的内在觉知品质是超越头脑之外的,也是超越神经系统之外的,他是你智慧的真正来源。

     那就是为什么电脑无法在智慧上超越人的原因,电脑完全可以超越人脑,那没有问题,那只是个时间问题,在某些方面电脑已经超越人脑。但电脑想超越人的智慧,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是一个涉及生命本质的问题,电脑逾越不过属于生命,属于智慧的这个

     庄子说:知识是无限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象流星一样短暂而令人伤感。

     庄子非常敏锐,他实际也是在说,知识总是外在无限的东西,与其把你一生的精力耗费在对知识的追求上,不如更加在意识上警觉,认出和找到原本属于你自己内在的智慧。

     当孔子向老子问的时候,老子没有多说,没有说一点点知识,老子只是单纯的反应,直接表达事物的实质。这个表达不来自知识和记忆,而是直接来自一个现场觉知所引发的自动表达,超出头脑之外的一个即兴表达,头脑完全被动,只是如实地把老子的智慧感觉翻译成语言,向孔子表达。

     佛经的表达完全是翻译式,叙述式的,你找不到分析过程和证明过程,为什么?

     那是因为头脑对超出它理解之外的东西想用逻辑来表达是很困难和不可能的,头脑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全变成一个翻译家,直接翻译着智慧的感觉,头脑能做到对智慧的近似翻译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

教育子女应先培养其仁慈心

小孩子就好比一块泥土,要把他塑成什麽形状,他就成为什麽形状。教育如果得法,就会成圣成贤;要是不得其法,就会成个庸碌无能的人,甚至於会变成危害社会国家的害虫!但教育子女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老师身上,其实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力,比起学校教育来得更重大。现在所要讨论的,就是家庭教育。

    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那就是丰富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体格,所以健全的教育应该是智德体三育并重,然而比较言之,德育尤其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具有完美的品德,即使学问不丰,体格不健,充其量亦不过是个庸碌无能的人而已,但如果缺乏品德,其学问越丰富,危害於社会也越大,其体魄越健,越容易欺凌弱小,故三育应以德育为重心。

     谈到德育,所包括的范围甚为广大,而一切德性,皆以仁为根本,一个存心仁厚的人,对於国家必忠,对父母必孝,对子女必慈,对於朋友必信,其所作所为,皆希望有利於他人,有利於天下,至於个人的利害得失,那是在所不计的。而那些不仁的人,他们所作所为,与此正好相反!

     或许有人认为,孩子们心地不仁慈,所害的别人,必不致於害到父母,如果他们的心地太善良了,一切都要为别人打算,自己吃亏,父母岂不也跟看倒霉?

     这种做父母的人,真是太会计算,可惜他们没有看一看事实:杀死亲生爹娘,毒害全家,抛弃年老双亲不管,掳着太太到美国享受的新闻,不是时常见於报端吗?试问这些罪恶,究竟是仁慈的儿子干的,或是不仁的儿子干的?

     一个心地仁慈的人才绝对不会奚落他的父母丶兄弟丶妻子丶儿女。试想一想:一个人如果连草木都不肯摧折,鸟兽虫蚁都不忍伤害,又怎麽会危害人类?既能博爱於人类,又怎会出卖自己国家?怎会不护念乡党丶亲友?又怎会不孝顺父母不慈爱子女?

     或许有人认为:不错!行仁道确能使人得其益,而自己岂不就要吃其亏,我不能叫我的儿子做这种傻事!

     这种人也是太会计算了,可惜他自己没有行过仁道,所以不知行仁的乐趣,当然不能将此秘诀,传授给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能共享这种乐趣!行仁对根机浅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行为,是一件苦事,所以才要「勉强而行之。」如果对根器较深一点的人来说,行仁是一大乐趣,而且必得善报,所以是一件最有利的行为,所以说:「或利而行之。」至於上等根器者,他们所以行仁,并不为着利,而是为着安,所以说:「仁者,人之安宅也。」又说:「安而行之。」此种境界,只有亲自领略,不可以言传。放心去行您的仁道吧!天下的事没有一件比行仁更便宜,更舒适的。

智慧是第一生命

    日前,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有朋自远方来,沏上一杯香茗,述说别后之情,其乐融融。

      席间,友人忽问:何为世间之贵?我说:我曾听一位大师说过,诚信是第一财富,正法是第一坦道,实语是第一妙味,智慧是第一生命。

      友人说,为什么说智慧是第一生命呢?人的健康才是一切的支柱。你不见广告上说——朋友,如果你有1,000,000财富,后面的那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个l则是代表了健康。有了这个1,后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义。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十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是体弱多病,终日离不开药物,这样的人生岂不也是黯淡无光?

      我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世上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朋友之间深刻的情谊,生活的质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烦恼横生,之所以对人生困惑茫然,并不是因为没有健康,而是因为没有智慧,因为没有了悟茫茫人生的真实相。纵观古今中外,凡圣贤哲人,无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体弱多难,亦能恬淡豁达地直面人生,谁又能说这样的人生无价值呢?

     人的生命并不在乎是否一定要孔武有力,健步如飞;而是在于是否每一天都活得很值得。

 

壶水——有责任,才有责任感

    故事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不幸失事。大副带着幸存的9名水手跳上了救生艇,在海面上漫无目标地漂流。10天过去了,大家依然看不到一丝获救的希望。大副守护着仅存的半壶水,不许那9个人碰它一下——有水就有活下去的希冀,没有了水,大家就再也难以撑下去了。大副是救生艇上惟一带枪的人,他用枪口对着那9个随时都有可能疯狂地冲上来抢水的水手,任凭他们对着自己咒骂咆哮。

      在这9个人当中,最凶悍的是一个秃顶的家伙。他把双眼眯成一道缝,威胁地盯着大副,用他那沙哑的破嗓子奚落他道:你为什么还不认输?你无法坚持下去了!说着,他猛地蹿上来,伸手去抢壶。大副毫不客气地用枪对准了他的胸膛。秃顶叹一口气,乖乖地坐下了。

      为了保护这半壶维系着生命之希冀的淡水,大副已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否则,秃顶他们会用鲁莽的举动亲手把所有落难者推进死亡的深渊。然而,干渴和困倦折磨得他再也撑不下去了,他握枪的手一点点软下去,软下去……惶急中,他居然把枪塞给了离他最近的秃顶,断断续续地说:请你……接替我。然后就脸朝下跌进了船舱。

      十多个小时过去了,黎明时分,大副醒了过来,他听到耳畔有个沙哑的声音说:来,喝口水。

    ———是秃顶!

      秃顶一只手拿着淡水壶,另一只手稳稳地握住枪对着其余8个越发疯狂的水手。看到大副满脸疑惑,秃顶略显局促地说:你说过,让我接替你,对吗?

      一轮朝日终于送来了一艘救援的船。

    哲理

      责任感是维系一个团队的最重要因素。许多老板都觉得自己的员工对公司没有责任感。然而,造成这一切困局的原因就在于老板没有真正赋予员工真正的责任。而有责任的员工才会从全局考虑,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责任感。

九头牛的故事——神奇的心理暗示

    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部落,有一个传统:那里的青年人想结婚,先要学会捕捉牛的技术。捉了足够的牛,作为聘礼,送给女家,才可以成家立室。最少的聘礼是一头牛,最高是九头牛。这个部落酋长有两个女儿。有一天,一个青年走到酋长的面前,说爱上他的大女儿,愿意以九头牛作为聘礼迎娶她。酋长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忙说:九头牛的价值太高了,大女儿不值,不如改娶小女儿吧,小女儿值九头牛。可是这位青年坚持要娶酋长的大女儿,酋长终于答应了他,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部落。

      一年后的一天,酋长经过这位青年的家,看见他家正举行晚会,一大群人围成圆圈,正欣赏一位美丽的女郎载歌载舞。酋长十分奇怪,去问那位青年这个女郎是什么人?怎么酋长会不认识呢?年青人回答:她就是酋长您的大女儿啊!

      年青人以九头牛的价值对待他迎娶回来的妻子,同时酋长的大女儿也确信自己的价值是最高的九头牛的时候,她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哲理

     你期望你的下属、同事(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你就要把他当成你期待的样子对待,那么因你的暗示,他就会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最终也会变成你所期望的样子。

生命中的三种人

    我曾向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中山大学老教授提了个很俗气的问题:何为幸福之道?老人没直接回答我,却递给我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都将遇到三种人。

    一种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的人;

    一种是伤害你、欺骗你、利用你的人;

    一种是既不曾伤害你、欺骗你,但也不曾予你以关怀与无私帮助的人。

  老人问我:你闭上眼睛回忆,谁是你心目中的第一种人,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父母兄姐妻儿当即跃入我脑海,接下来是要好的师友……他们显然是第一种人;而多年前一个打着爱情幌子骗取钱财的女孩,一个在生意场上反复敲诈过我的官员,当之无愧成了我记忆里的第二种人的排头兵;第三种人,有同学、有同事、有邻居、有偶尔相遇而结识的路人,数不胜数。

  老人轻语:孩子,你要记住,只有当第一种人的数量在你心中呈几何倍数增长,达到辉煌,而第二种人数目却逐渐接近于零时,你才会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反过来。当你出现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种人行列里的次数越多,成为他人心中的第二种人的次数愈少,你离成功的人生才是越来越近!

  我懂了,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有三种人出现,这不仅与幸福之道息息相关,也与成功之道紧密相连

梦想和大地一样肥沃宽广

——一位农村中学老师给他学生的忠告

     不要抱怨父母抛下你们外出,他们的思念与牵挂会因距离的拉长而加倍,背井离乡只因为一个理由:他们需要更实际的东西比如人民币来支撑你们的学业,呵护希望。

     星期天不要泡电视,不要让冗长的电视剧和无聊的打情骂俏庸俗了你纯真的目光。推开大门,自然就在眼前,美丽而生动的景色其实是最好的风景片。

     不要相信网络。网络在农村的代名词是聊天和游戏,而它们绝不可能给你带来好运,千万别相信开发智力、广交天下朋友之类的宣传,虚拟的离我们太遥远,现实才是最平稳的行船。

     不要学韩寒,幻想自己可以独闯天下。你们一没有读过那么多的书,二没有出版商包装你,更缺少随便骂人骂教育制度的疯劲。能做的是踏踏实实读书,勤勤恳恳做人。

     不要在梦里都想变成超女。响亮的歌喉,相关的专业潜质,庞大的人际关系缺一不可,当然必须有巨大的资金投入。摇曳的灯光毕竟短暂,黑暗中的酝酿更需要毅力,所以从平凡做起,才容易超出平凡。

     不要尝试爱情,学着写纸条,送礼物。生命不需要拔苗助长,虽然早熟是一种时尚,但时尚也成了现代人奢望传统的理由,比如早熟的麦子虽然提前收割,但产量低而且易折倒一样。

     不要以为肯得基、麦当劳就是城市生活的代名词,城里的孩子功课比你们还多,要将目光投向我们原生态的小麦、玉米、大豆,最营养的东西其实就在你们手中。学会爱自己的生活,从节约开始,你们就获得了幸福。

      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群,在黄土地,在工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挣取你们的未来。出身根本不是鸿沟,中国有70%人是农民,还有许多的人上一辈也是农民,追溯上去都是农民,农民是共和国的脊梁,父母是家庭的脊梁。尊重父母,人生就有了道德第一道防线。

      要相信老师所说的话,顶撞不是自立,更不是显摆的依据。学习上可以质疑,教育上要相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三番五次地教育,除了亲人只有老师还可以相信你可以改正。青春不是冲动,尊重才是礼貌。

      要相信学习,热爱学习。目前为止,它依然是你们追求进步,改变处境的最好出路,不要拿比尔.盖茨做依据逃课,打游戏机,他只不过换了学习地点和学习方式,学习更是一种品质,验证着人前进的能力。

      要学会劳动,劳动也是人生。与其将来到社会上打拼才知人生甘苦,不如从今天开始坚持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劳动成为品质,人生就增添了最亮的底色。

      要学会读书,读大本的而不是口袋书,当父母外出的寂寞,厌烦作业太多的负荷一齐袭来时,选择读书不仅意味着放松,更是一种幸事:因为读一本好书,就是打开一扇窗,窗外阳光灿烂,丰富多彩。学会读书,一生受用。

      要学会亲近生活,与亲人为伴,与同学为友,走进田野与花鸟虫草为邻。劳动、游戏都可以让远离父母的你分享人生的乐趣。当然也要学会思念,思念那遥远的背景和亲切的关怀,感恩的种子就在你心中萌发。

      要学会欣赏。你们拥有城里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人家,要从村庄开始,从池塘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入手,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美,品味美,尊重美。欣赏风景,本身也是风景。

      要学会踏实做事。辍学打工虽然可以赚到第一桶金,但缺少了读书求学的历练和校园生活的熏陶,你的青春风景会大打折扣,人生会又回到老路。相信自己的努力,不懈的打拼,一定可以换取明天的亮丽。

      要有梦想。蒲公英的种子可以随风飘到天涯海角,梦想的种子也可以萌发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拥有梦想,就拿到了通向未来的第一把钥匙。

      要学会与他人相处。成功来源于40%的知识能力,60%的人际协调能力,善待他人,尊重别人,把自己当成一颗小草,增添绿色;当成一棵树,遮风挡雨。让纯真的本色在环境中和谐,一定是最自然的风景。

    亲爱的孩子们,不要说老师喋喋不休,我只是不想看到花季变了颜色,青春失去了纯真。你们是幸运的:拥有最广阔的视野:天空,大地,田野,河流山川;拥有与生俱来的纯真、质朴的性格;拥有最容易成功的梦想,从最低点开始;拥有最坚实的靠背,像大地一样宽阔的农民父母永远都是你们的支持者。

     幸运是一种开始,用努力汗水代步,让梦想自信飞翔,成功即将来临。相信自己,我们是农民的后代,梦想像土地一样坚实,肥沃而且没有尽头。

要帮助 不要教训

      有一天,我坐在游泳池附近,忽然听到人声嘈杂,再一看,池水深处有个人忽沉忽浮。这时,一个男人跑到游泳池边上,大声叫:屏住气!屏住气!一个女人也跑到池边上,狂喊:躺在水上,浮着!他们的喊声引起了救生员的注意,他奔到游泳池的尽头,扑通一声跳下去,把那遇险的男子救了上来。救生员后来对我说:天晓得,怎么没有人叫救命?人都快淹死了,还教他游泳!

      几个星期之后,我参观一所学校的餐厅,救生员的这句话对我很有帮助。我见到一个衣衫褴缕的小女孩走近餐桌,盘子里的牛奶突然打翻了。有人跑上前去把泼出来的牛奶擦掉。一位教师告诉她拿东西应该小心一点,有几个同学更嘲笑她笨手笨脚。可怜那小女孩似乎不知怎么办好,只是站在那里发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想起那句话,心想她可能没有钱再买牛奶。于是我走过去,买了瓶牛奶放在她的盘子里。她立刻露出如释重负和感激的表情,我知道我猜对了。

      别人遇到危急,我们应该见义勇为,采取真正有帮助的行动。别人遭到困难,我们应该头脑清醒地采取实际行动。

      有一年圣诞节,我的朋友和几位妇女去分送食物篮。有一户人家的小孩子依偎在主妇身旁,对她们所送的食物篮默默无语地摇头,表示谢绝。有几位妇人当时很诧异,觉得那妇人不近人情,死要面子。在临出门时,这几位妇女们用鄙视的目光扫着那妇人愤愤地说道:真太不知趣了!

      我们正要上车离开她家,突然我想到应再去看看。我的朋友告诉我,于是我又转身独自去了她家。她发现那妇人正在对孩子解释,煤气公司已经把家里的煤气停了,没有办法烧火鸡,把火鸡送给别家烧吃,不是更好吗?我当然把火鸡烧好了再送去。我的朋友对我说。

      当然,有时候对一些事不可操之过急。我认识一位牧师,他和一个肉贩子的交情很不错。我每次去买肉,总要跟他聊聊天。牧师告诉我,而且我们常常一起去钓鱼。我知道他是酒鬼,可是从来不谈这方面的事。亲友们多次规劝肉贩子戒酒,有的说:再这样下去,会喝烂你的心肺!还有的说:嗜酒如命,定会自毙!然而无论怎样劝说都没有用。于是便请牧师帮忙,可是牧师不肯,他只是和肉贩子继续往来。

      有一天,肉贩子到牧师那里去,流着眼泪。我儿子刚才对我说,他有两样东西不喜欢:一是落水狗,二是酒鬼,因为都有一身的臭味。你肯帮助烂酒鬼吗?

      牧师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于是牧师请一位医生共同协助。15年来他再也滴酒不沾。牧师说,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要别人帮助而来求助于我?他说:因为只有你从来没有逼过我。’”

      帮助人,并没有一定的方式。有一次我坐飞机,邻座的一位年轻军人用恳求的语气对我说:太太,我可以跟你讲话吗?我点点头。他差不多讲了一个多钟头。他说他离家一年多了。这一年他在战场上,日子像噩梦,只见弟兄们一个个死掉,他自己也挂了彩,一只腿残废了。飞机快到他家乡时,他越来越紧张,他的手在抖。可是他继续不停地讲。他变了许多,他的父母能了解吗?还有他的女朋友──他们是靠书信互寄相思的。

      飞机降落在跑道上了,他惊喊起来:哎呀,糟了,镇上的人都来了!空中小姐走过来,告诉他该下飞机了。他不作声。我起身替他解释。先生,怕什么?空中小姐说,你身上的勋章又不是白得的!别的乘客也七嘴八舌地催他,可是他就是不动弹。咳,那年轻人傻住了。一位男乘客说,我去打他一个嘴巴!

      不行。我抗议道。我把脸贴近那年轻人的脸,带着惶急的声音说:我的心脏病又发作了,恳求你能快扶我下飞机!

    这句话真灵验,他果然小心翼翼地扶我下了飞机。我们一下飞机,便有个姑娘从人群里喊他的名字,飞奔过来。她一到我们面前,我便转身走上飞机。你怎么对他会这样应付自如呢?空中小姐问我。是一位救生员教我的。我回答说。

善待自己,感染别人

      上星期一去给一群青少年上课,他们的年龄从12岁到17岁不等,整个教室弥漫着消极与无奈的气氛,几乎令我窒息,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三天后去给这些孩子的家长上课,我再次体验相同的气氛,因为那些孩子们的父母们是如此的消极与无奈,离开教室时,我的内心抑郁得不得了,感觉沮丧与不安。我问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后来我想到以前在中学教书的经验,才慢慢明白过来。

      我自小就充满自卑挫折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考中学时考上一所最差的,大学日校没考上,最后只好念夜校。等到我教书的时候,我就专门挑所谓的学生教,因为我想自己是过来人,懂得他们的心理,可以帮助他们。毕业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中学做辅导老师,教了好几班所谓放牛班,也就是成绩较差的班。我以为我会胜任愉快,但事实是,每次上课我都精疲力竭,因为班上的气氛低得让我提不起精神,连带着自己的心神也低靡。

      而上星期的这两次课的体验与之有惊人的相似——同样低靡的气氛,同样是这种气氛连带地影响我的情绪。再看看学生和他们的父母的状况是相同的,那么可以推想,在那些学生的家里,他们的父母与他们之间的互动恐怕也是如此,因为消极的气氛是可以传染的。

      这种可怕的传染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先想想看,当一个人看不起自己,责怪自己,甚至自我放弃时,他在生活中会有什么表现?依据我的观察,他或是软弱、无能、没主见,或是傲慢、自大、固执、爱唱反调,或是没精打彩、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倾向,或是三种型态的混合。

      当然每个人会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不会太积极主动,并且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很少看到不喜欢自己的人会快乐、和谐与自信。

      再想想看,我们自己在平时比较喜欢和哪一类的人在一起呢?是积极、自信、谦和、快乐和进取的人?还是我刚才所提到的那种类型的人?我想毫无疑问是前者,因为跟他们在一起,你也会连带地变得积极、自信、谦和、快乐和进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人与人的关系是有感染性的——气氛(Atmosphere)、气息(Vibration)、人体温度(Temperature)、能量(Energy)、精力(Spirit)都是在默默无形中传达着,交换着。

      这种感染性其实不光是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曾经有科学家研究两组人与其种植的树之间的关系,发现一组较开心快乐的人所种的树散发的一种波(用特殊的照相机可拍出)较大较长,其枝叶的摇摆度较大,而另一组心情较差的人所种的树散发的那种波较小较短,其枝叶的摇摆度较小。

      心理学家也发现,一个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不脱离此原则,想想我们自己,当我们长期难过、情绪不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很讨厌自己、怨恨自己?有些人走到极致甚至会自杀。试想,不爱自己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别人呢?反之,不爱自己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爱自己呢?因为你自己都不爱你自己了,不是吗?矛盾的是,不爱自己的人,却又拼死拼活地要别人爱自己,喜欢自己,别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则对别人会有不满的情绪。你说,人不是很怪吗?

      说实话,我也是这种怪胎之一。因为我爱自己还不够,所以我还是很在乎别人的看法想法,我还是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担心别人不喜欢我,对别人有许多不满。

      恐怕会有人说:张老师,连你都这样,那我们怎么办?我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爱自己、爱他人与爱宇宙万物的过程吧!走到今天的地步,我虽然尚未完全突破,但倒也找到了一些方法与窍门。

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

净空法师

      早晨我在院子里头扫地,有四位学生从动物园山上下来,经过我们寺院门口,这四个人态度很傲慢。我看了四个人,我就叹了一口气,「可惜这么好的年轻人,没受过教育。」这个话被他们听进去了,他们立刻就到我面前来找麻烦,来质问我。他说明他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我对他就非常恭敬了,马上大学就要毕业了。他反问我,他说:「你怎么说我们没受过教育。」我听了,我说:「你是为这个而来的。」我说:「你们不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你们连小学教育都没有受过。」他听了很不服气,质问我:「这话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们小学教育没受过?」我说:「小学教育教洒扫应对,你学过吗?」我这么一说的时候,这几个学生不错,态度马上就改变了。那时候的学风跟现在的确不一样,他们有相当的理性,对我的态度也就变得很缓和了,表示有一点敬意了。

      所以我说:「我问问你,我只问你三个问题,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你把这三个问题讲给我听听。」他说不出来,他讲的我都摇头。后来反过来问我,我就跟他讲,教育是教你做人。中国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人有学问、有道德,心平气和。你们表现的贡高我慢,错了。何况你们是读法学的,将来你们是律师、是法官,心要不清净、不平和,你断案子就很容易冤枉人。他们听了点头,心平气和要紧!要存诚,要修养品德,要明白事理的真相。这些东西在现在学校学不到。他反过来,「那我们现在学的,你看那是什么呢?」我就跟他讲,也是说笑话说玩的,我说你们现在学校的那个招牌,不应当叫作大学,应该算什么呢?高等知识传习所,那就名副其实了。你们今天所接受的是高等知识的传授,不是教育。教育刚才说过了,最根本的是懂得人与人的关系,这些东西你们没有学过。他们承认了,欢欢喜喜的离开了。所以我觉得那时候的学生很可爱,他们讲理。你只要说得有道理,他很服。这话说起来,三十多年前了,恐怕这些学生现在都已经退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教育的真谛。

      现在局势,学校虽然办得很多,都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如果以孔老夫子教育四科来讲,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现在说老实话,前面两个没有了,前面两个是根本--德行、言语,根本!现在办的学校,可以说从小学到研究所,都是孔老夫子所讲的政事跟文学。政事就是技术、才艺的传授,也就是说你在社会上,将来有谋生的能力,学这些东西。在物质生活,你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了,在于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就是文学、艺术,在中国人讲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这些艺术是属于精神生活。现在有这些专科学校教这些东西。

让心灵打个盹

      上帝来到人间,去找一位劳动了50年从不肯休息的老农夫。农夫正顶着烈日在田地里耕作,额头淌着汗水,身上的小褂全湿了,仍默默地挥动着锄头。

    我是上帝,上帝亲切地问,您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

    如果你是上帝,那你还问什么?老农夫头也不抬,匆匆地回答,在我童年的时候,你叫我到蚂蚁那里去学习,我看到了它们的所作所为,从此学会了勤奋和积蓄。我从前学到了什么,我现在就要做什么。

    你只把功课学会了一半,上帝说,再到蚂蚁那里去一次,还要从它们那里学会享受收获,享受生命。

    上帝的一句话,让老农夫停下了手中的锄头。他擦着汗水,放眼望去,美丽的绿油油的庄稼像波浪一样翻涌。到了秋天,这里就是一片金黄的海洋……想着,他很多年来第一次笑了,豁然开朗,深深地给上帝鞠躬:我懂了,谢谢!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有做不完的事,忙不完的应酬,打不完的电话;他们总是行色匆匆,不轻易看一眼路旁的树,身旁的花;忽视了与父母聊天,与妻子散步,与子女交流……因忙碌而忘记休息,因事业而忘记生活,人生渐渐变得了无生气。

    社会繁杂,人生苦短,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松绑,让身心好好打个盹吧!要知道,生命的美丽也在于享受收获,享受生活。

 

真正的人才

      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就学的时候,同许多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一样,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深刻洞察力充满了自信,并引以为豪。

  弗瑞德·凯斯博士,既是我的论文指导教师,也是我的老板。我的论文主要内容均涉及洛杉矶市政的咨询项目,这是我走向咨询行业的第一步。那个时候,我的导师不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教授,还是洛杉矶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领导者。

  尽管凯斯导师生性乐观开朗,但这天他看起来非常气恼。“马歇尔,你到底怎么回事?”他严厉地责备道,“市政厅的一些人常对我说,你在那里似乎很消极,易发怒,好评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授,你根本想不到,市政府的效率是多么低下,发展目标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我愤愤不平地对我的导师说道,“那里存在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多么了不起的一个大发现!”凯斯导师揶揄道,“但我还是要很不情愿地告诉你,马歇尔,街边角落的那个理发师早在几年前就告诉过我这一点。你还有别的什么让你烦恼的事情吗?”

  凯斯导师的讥讽并没有吓倒我,我继续愤慨地指出,市政府的许多举措,都明显地偏袒那些曾经慷慨捐助的富人。这一次,凯斯导师笑了起来。“第二个重大发现!”他说道,“你的评判能力的确很高,你的眼光也非常锐利。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再次告诉你,那个理发师也早就发现这一点了。”

  他注视着我,脸上呈现出经历丰富的人才会具备的睿智神情:“请你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你现在的言行,对将来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的人绝不会有丝毫帮助,对我,对你自己也没有什么帮助。现在,我可以给你提供两种选择:A.继续你的愤慨,你的消极,你的评判。如果你打算选择这一项,我会解雇你在市政厅的工作,而且,你永远也别想在我这里拿到博士学位。B.做一个能不断提出建设性的且具可行性的意见和方法的咨询家,而不是评判家,让事情因为有你而变得越来越美好。我的孩子,你选择哪一个呢?”

  我从凯斯导师那里学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真正的人才,不是能够评判是非、指出对错的人,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真正的人才是能够让事情变得更好的人。

  文章来源:报刊文摘2007-12-21,摘自12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