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1:39

最近一段时间,认真读了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收获颇多。这是一本不厚的书,我却花了不短的时间。如果仅从书名和封面看,这是一本很平常的书,而且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书。而读完之后,我到觉得取名为“成功人生的七个秘诀”也许更为贴切。可能是西方人更加务实,不若国人那样故弄玄虚。

他从两个层面讲人生的成功,第一个层面是个人的成功,即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个层面是公众的成功,即从独立走向互赖。

从依赖走向独立,强调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积极主动是改变自我的开端,可以使人摆脱环境对你的心理束缚,从而导致人生过程变成一个总是被动地应付的危险。人生的一切积极变化,总是从主动积极地面对自我、管理自我开始。

以终为始是帮助人找到人生意义的最好方法。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去追问人生,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规划人生。人生格局的真正改变,在于自我对人生目标的明确。而在一个浮躁的社会,有多少目标是真正关切人的内心的精神需要?以终为始的方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人生定位器。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方向。有了目标,才会发自心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到人生目标,就会发现自己已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要事第一是一种自我管理方法。什么是重要,对目标有帮助的才是重要的。而我们已经习惯了应付生活中的繁杂事物,习惯了“做着”,很少关注他们与目标有没有关系或者什么关系。这让南辕北辙或缘木求鱼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其中推荐了一个周计划表,是相当有可操作性的。关注和维护此表现在已成了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

从独立走向互赖,强调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

双赢思维是与人合作的目标。我更喜欢用“共赢”这个词。世界不象人心那样狭隘,别人的所得,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损失。单打独斗式的成功在社会越来越不是常态,相反,团队的成功才是现代社会成功的常态。只有共赢,团队的合作才有基础,这样的合作才可能长久。通过帮助别人成功来成就自己,是一种共赢的模式。

知己知彼就是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切。与中国文化中的“忠恕”暗合。即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原则,又要关注他的人目标和原则。只有理解才能共赢,只有沟通,才能理解。

统合综效就是中国的“中庸平衡”。中庸平衡是传统文化中的大智慧。就是在照顾多方关切的基础上,达成共赢目标的途径。

最后讲的是持续改进,也就是与时俱进的自觉地自我完善,强调在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方面的自我修养。

七个习惯中,除以终为始是关于理想与使命之外,其余六个习惯均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范畴。其中贯穿了三个基本理念:一是紧扣目标,二是重在行动,三是尊重与民主。关于个人的成功,首先在于要有明确目标,以避免成为无头的苍蝇。实现目标首先在于思维的转变,而其关键则在于行动,行动不是盲动,而是须臾不离目标的行动。

公众成功的目标在于共赢,达到共赢的最佳最稳定的途径则是民主,团队的目标、计划、执行、评价、奖惩,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民主的思想,团队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是责任不同,每个人的智慧、劳动、利益、原则都应该得到尊重。在团队中,自觉自制的力量非常大的,而强制的力量则是非常苍白。通过民主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发掘成员的自制(即团队成员的自我管理,自制是一种自尊的表现),顺利达到团队的目标。在国内,我们把这种团队民主的结果常常叫做“团结”,而我们对团结基本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成员对权威或上级的无条件牺牲(自我的原则、利益、精神追求),而对团结的基础却关注甚少,史蒂芬同志在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注解。

纵观全书,以讲述以效能为目标的七个习惯为脉络,但其间也触及并强调了价值观、个人品德、人生的终极意义等深层次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正是本书没有沦落为一般舍本逐末的自我管理或励志书籍的可贵之处。这本书的主要思想,在传统国学的经典中,往往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思想根源,如忠恕的达仁之道,又如修齐治平的指引。这在对本书的吸取的同时,不禁由衷叹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感对传统文化的修养不足。

如果要说本书有何什么不足,则是在论述人生成功之道的系统性上。七个习惯虽然是成就成功的重要秘诀,但在从核心价值观、人生目标、再到修身、修学、储能的体系上,则欠系统性。不过由于篇幅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这也符合书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