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20年建500架陆航部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37:42
中国直升机武力的诞生,可追朔到1950年代末期,当时苏联提供了中国整套Mi-4(直5)运输直升机的设计图,使中国在1960年代初期获得了直升机生产能力。但这只是非常微薄的直升机产能,中国直升机部队仍有不足,於是中国向苏联购买了Mi-6和Mi-8运输直升机来弥补。中国直升机就靠着这三款直升机一直撑到了1980年代初期。
中国制造
1980年代初期,世界直升机战略开始有了极大的变化,陆军空陆联合作战与运输直升机快速反应能力等战术的产生,对於当时根本不重视直升机发展的解放军来说,是一大冲击。因为当时解放军的所有直升机都是编制於空军,解放军陆军并无任何直升机部队。於是在1986年的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终於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并於1988年1月成立了第一支陆军航空兵。

资料图:武直-10上装备新30毫米机炮
运输部队的发展
Mi-17系列
虽然中国在1960年代获得许多俄制直升机,但随着中俄交恶,中国直升机部队可说是遇到瓶颈。虽然在天安门事件之前,跟西方购买了一些直升机,但也随着天安门事件,再度遇上瓶颈。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俄国面临了国内经济压力,开始对各国出售大量军火,这使得中国陆航部队获得了一线生机。中国之前所购买与生产的直升机,都是性能老旧的过时机种,数量与寿命都已经到了极限。
中国於1990年与俄国签订了Mi-17采购条约,一共采购了60架Mi-17,第一批24架於1992年交付、1995年交付完毕。之後中国陆航直升机部队开始不断扩增,中俄又签订了另一批90架Mi-171合约,Mi-171换装了TB3-117MT发动机,可在3,600公尺左右高空执行任务。大大纾解解放军陆航部队在高原地形的任务需求,中国在这之前只能靠24架S-70来支援整个高原运输。不过这批Mi-171还是只能在3,000公尺左右执行任务,无法在4,000公尺以上高原执行任务,於是中国又在1990年代末期购入了35架Mi-17V5(Mi-17MD)。Mi-17V5算是Mi- 17直升机系列中性能最优良的一种型号,装载人员数量从30人增加到40人,吊挂能力从4吨提升到5吨左右,外型上也跟先前Mi-17系列有所不同。随後中国又在2003年购入了26架Mi-17V7,换装VK-2500发动机,吊挂重量也增到6吨左右,到此中国陆航直升机部队已有一定的运输实力,中国在 2005年以前至少取得87架Mi-17V5/V7。
直9/AS365N海豚
直9是法国的SA365N的中国授权生产型,中国於1980年10月与法国签约授权在大陆生产SA365N直升机,其数量为50架、中国编号为直9。

资料图:刚刚涂装完毕的直9最新夜战型
SA365N是种轻型多功能直升机,可执行任务包括了兵员运输、反潜、海上救援、森林救火等任务。中国为了增强国内直升机生产技术,选择在国内授权生产,第一架组装完成的直9於1982年1月出厂,并完成飞行测试,全数於1992年1月生产完成。耗时10年组装50架的原因主要是在1988年时,中国开始对直9零件进行国产化研制;到了1991年生产完成时,直9已经有70%的零件可由中国自行生产,而30%仍然依靠进囗。剩下的70%的部分主要是机内航电、发动机、机身材料等,这时所生产的直9为直9A。随後中国又对直9的国产化进行了进一步努力,於1995年时,已经有90%零件由中国自行生产,这个阶段的直9编号为直9B,直9B采用中国自制的涡轴8A发动机。以上直9A跟直9B的国产化皆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负责。直9B可载运12名武装人员,吊挂能力为1,600公斤。
直8/SA321超级大黄蜂
谈起直8(SA321)就要追朔到1970年代,当时中国向法国购买13架SA321直升机,主要部署於海军。但解放军希望能让直8成为三军通用的多功能直升机,并於1985年开始进行仿制,进行小批量产,不过中国生产的直8仅8架部署中国陆航,其馀生产的12架则部署於海军,本来希望取代S-70C的策略一直没有实现,原因可能在於发动机生产部分。中国在直8生产迟迟无法进行下,最後还是向俄国购买了Mi-17直升机。
AS332L超级美洲豹
AS332L是中国於1980年代向法国购买,其购买数量为8架。由於飞行性能算是中国当时相当不错的中型运输直升机,所以很少用於军事运输,主要是用於重要人物专机,其军事作用非常低。
S-70C黑鹰
由於跟苏联交恶,美国、欧洲等国开始进入中国军火市场,中国对西方提出取代直5(Mi-4)机种的需求。最後中国选择了美国S-70C,首批24架於 1985年全数交付完毕。S-70C装备T700-GE-701A发动机,可在4,000公尺左右的高原进行飞行。中国对於这批S-70C性能相当满意,希望能再购入100架S-70C。另外中国希望引进CH-47来取代Mi-6直升机,但随着98後的武器禁运,最後都没有实现。在美国断绝S-70C後勤协助後,许多军事家认为中国S-70C可能飞不久了,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仍不断出现S-70C的踪迹,因此可以推估中国目前对於S-70C保养没有问题。原因可能是1980年代至今,法国提供了相当多直升机技术给中国,多少增强了中国对於S-70C保养能力。目前这24架S-70C主要任务为高原运输,并非用途台海军事用途。

资料图:白色涂装的武直9
转守为攻
SA342小羚羊
中国於1988年从法国引进了8架SA342小羚羊攻击直升机,中国本来是打算引进24架小羚羊直升机,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主要原因是中国本来希望能采购美国的AH-1S攻击直升机,但因为98事件,最後两项采购计画都没有达成。不过小羚羊攻击直升机可执行反战车、侦察等任务,可装备4枚红箭8反战车飞弹。目前小羚羊直升机装备於LH943机队,虽然小羚羊直升机只装备少量的8架,但对於中国武装直升机部队早期训练有相当大的帮助,另外对於往後的武直9 研发也有很大的贡献。
武直9
由於中国认为不能一直依靠外购,所以中国也开始着手进行武装直升机的研发,於1987年进行武直9的研发,1988年进行首飞,1996年正式命名为武直9,并开始进行量产。目前共装备约40架左右。
武直9在结构上有70%与直9相同,同样采用涡轴8A发动机,为了让武直9能在遭受地面炮火的威胁下能够提高生存性,武直9在机体各部位的装甲都有进行强化,其中驾驶座下方增加了一块可以抵挡7.62公厘机枪攻击的钢板,对驾驶员提供了一定的保护。武直9的油箱也采用了自动密封的设备,以防止油箱被击中时燃油外泄。另外武直9只保留了驾驶座後方的2个座椅,其馀则是全部拆除,主要是为了让机身中间安装一根贯穿机身的武器挂架,左右两边的挂架可挂载200公斤重的武器,挂架可随着机体飞行瞄准的角度进行上下移动调整,以因应机体在进行各种角度飞行时依然能够发射飞弹。可使用的武装包括红箭8反战车飞弹、23 公厘机炮、12.7公厘机枪、57和90公厘火箭弹以及天燕90轻型空对空飞弹(TY-90)。武直9的射控系统主要是延伸至小羚羊直升机的射控系统,采用一具2~8倍的光学瞄准镜,可进行左右各60度的旋转,但此光学瞄准系统的夜战能力相当差,使得武直9在进行夜间攻击时显得相当吃力。武直9在机体重量明显比直9重出许多,但发动机却是使用与直9相同的发动机,所以在飞行性能的灵活性上有所降低。
另外解放军为填补陆航武装直升机的不足,另外开发了一种未装备射控系统的简易攻击型武直9,可挂载火箭和机炮等一些对地支援武器。但是有趣的是,网路上却出现了一些未装备射控系统,但却挂载红箭8的武直9简易攻击型照片,让人不经怀疑其实战能力。
未来发展
解放军虽然已拥有一支可以执行运输与对地攻击的直升机部队,但是整体直升机的性能仍有所不足。不过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新型机种加入了陆航部队,整体武器发展方向不断在学习美军的直升机部队,其中武直10与直11的发展就与美军的搭配方式相同。另外为了应付高原地形,直8也进行了一些改进。整体来说解放军目前正以西方武器发展方向前进中,并且不断增加能够适应国内地形的直升机。

资料图:武直-10直升机发射红外干扰弹
武直10
武直10主要由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负责,武直10的计划从1991年开始着手进行。武直10为中国计划研发的第一种正式攻击直升机,相较以往的小羚羊直升机和武直9的并列座位,武直10使用常见的纵列座位设计,开发中要求的重量约5,500公斤,并要求要有全天候攻击能力,直升机前方装备了FLIR夜视系统。主旋翼采用5片扇叶,尾旋翼则是使用4片扇叶,直升机座舱可抵挡7.62公厘子弹的攻击,底部能抵挡12.7公厘机枪的攻击。一开始许多人都认为武直10会装备欧洲航太防卫集团所提供的MTR-390涡轮发动机,并且外型会非常类似虎式攻击直升机,但是欧洲航太防卫集团否认支援中国开发武直10。此外也有另一种说法是义大利A129和南非的茶隼式,从最近公开的照片进行比较,武直10似乎并非模仿西方直升机的机种,而是以这三种直升机为基础所研制的新型武装直升机。从公开的资料显示,武直10是采用法国提供的航电介面,装备1具主显示器和3具多功能显示器,并采用国产的瞄准头盔。虽然从照片看出武直 10并非完全仿制虎式直升机,但是从直升机外部与内部所装备的航电,都显示了法国介入了中国直升机开发案,虽然直8跟直9是在欧盟武器禁运之前所发展的,但之後直11却也是仿造法国直升机,很难叫人不去联想法国与武直10的关系。不过中国大量增购各型西方直升机,以及发展策略都是朝向西方直升机发展,武直 10也可能是在自行吸收技术後所开发的武装直升机。
武直10的武装方面,可以确定有4具固定挂架,可装备所有中国自行发展的飞弹、火箭与机炮荚舱。此外中国各大新闻与网站消息显示,中国正在研发武直10专用的专武10反战车飞弹,专武10采用红外线半主动导引方式,武直10将可挂载16枚进行作战。(专武10飞弹的测试照片已在中国军事杂志上公开)
目前武直10是否生产是众说纷纭,目前有种说法是武直10原型机已於2003~2004年生产了2到3架原型机,并於2003年4月29日首飞,已装备部队6架。武直10从计划到传出服役以来,已过了12年,是否真有武直10的存在,现在也只能等到中国官方正式公开才能解开谜团。(专武10飞弹的公布更加深了武直10的存在性)
直9G
武直9虽然发展顺利,但是发展至今碰上了夜战能力、挂载能力、机动性不足的情况。中国於2000年开始着手进行武直9的改良,2003年装备部队。武直 9G开发过程相当的顺利,新型的武直9G换装了新型的涡轮8E发动机,让武直9在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机动性不会因此降低。此外,武直9的光学瞄准器从机体上方转移到驾驶座前下方,新的光学瞄准具不论在追踪距离与精确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瞄准具内装有红外线影像仪、影像摄影机、雷射测距仪等侦测装备,在夜间作战时,红外线影像仪的侦测距离能在6公里时精确搜索目标,4公里时可进行精确锁定与攻击地面目标,电视摄影机则可在7公里时进行精确搜索目标。较之前武直9的光学瞄准器多出了2倍的搜索距离(夜间3公里发现目标,2公里瞄准目标),此外武直9G的飞弹挂载量提升到8枚红箭8。

资料图:直9夜间型的观瞄装置和飞行员夜视盔
武直9G还发展了一种武装侦察型,於2004年12月29日首飞。虽然武直9G在担任攻击直升机上已经非常称职,但武直9G可能只是武直10服役部队前的过渡机种,不过所装备的数量却相当的可观,对於弥补中国陆空联合作战所需的武装直升机数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直11/AS350松鼠
直11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与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的轻型直升机,是一种军民通用的轻型直升机,其仿制原型为法国的AS350松鼠轻型直升机。直 11的研制於1989年批准、1992年开始进行设计与研发、1994年12月进行首飞,采用与直9同一系列的涡轮8D发动机,1999年9月份开始进行各项飞行测试,於2000年10月完成所有飞行测试。
直11主要的任务一开始为外销与民间用途,但是中国部队在装备直11当做训练机後,发现直11的轻型机动性与容易维修等特性,开始对直11进行了改良,主要改良重点为侦察系统与瞄准装置,其瞄准装置可执行夜间侦察作战,并可挂载火箭、反战车飞弹等武装,解放军希望直11侦查型可以像美国的OH-58D一样,协同武直9与未来的武直10进行作战。目前直11侦察型(Z-11WA)於2004年12月27日试飞,其装备的光学瞄准系统与武直9G相同,不过夜间最大搜索距离提升到10公里,并在左右各设置一具武器挂架,可挂载中国各型直升机武器。直11侦察型目前仍在测试中,尚未装备部队。

资料图:直8F
直8F
直8的发展与部署没有像直9来的那样顺利,直8本来打算要取代S70担任高原运输任务,但是发动机的生产一直存在着技术方面的问题。直8F主要改良为发动机部分,换装加拿大所生产的PT6B-67A发动机,新型的PT6B-67A发动机可在6,000公尺左右的高空进行任务,直8F也在2005年11月完成了高原试飞,整体来说改良成果相当令解放军陆航部队满意;另外直8F也换装了复合式材料的6片主旋翼与5片叶片的尾旋翼。直8F於2004年8月完成首飞後,飞行测试即将结束,如果PT6B-67A发动机取得顺利的话,直8F将可以成为中国高原运输的主力,也让Mi-17直升机可以转战其他军区,对於台海情势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直15
直15为中国哈飞与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共同开发的6吨级多功能运输直升机计画。双方於2005年12月5日於巴黎签约,双方各出资50%的研发费用,总投资金额为6亿欧元。欧洲直升机公司曾与中国多次合作,从授权哈飞生产直9到授权昌河飞机公司生产直11/AS350松鼠,欧洲直升机公司可以说对中国的直升机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直15为一种能兼具民用、军用的多功能直升机,可进行运输、近海任务、搜救、反潜等任务。直15预计於2009年首飞,2012年在中国与法国建立生产线,预计产量将会达到800架。
解放军直升机部队的战术运用西藏主权控制部份
从一开始的解放军陆军进驻,到80年代时购买S-70直升机进行高原运输任务,到目前的青藏铁路通车,都充分的显示中国政府对於西藏的控制意图。
西藏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在高山的地形掩护下,西藏的地形有如中国的自然屏障,但是面对这些高山地形时,中国早期的运输几乎都只能靠车辆进行,高原运输直升机的重要性在此突显了出来,直升机不但能进行人员运输,对於一些轻型车辆与火炮也有一定的运输能力。在与印度交恶的这段期间,西藏显然成为印度与中国之间的一道墙,印度也希望利用西藏问题来牵制中国,这使得解放军对於西藏的实质控制显得格外重要,这不单单只是民族统一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问题。
但今年,印度与中国的关系逐渐回暖,胡锦涛也出访印度,其实这部份显示了中国已能有效的控制西藏地区。青藏铁路通车後,中国加强地面部队的运输能力,而直 8F的改良型也相当成功,这让Mi-17V系列直升机可以转任其他任务,减缓了解放军陆航的Mi-17直升机需求。
解放军直升机有部分的购买与研发都是针对西藏运输运问题而来的,但是台湾曾有多篇文章认为是针对台海而来,这实在是有点杞人忧天,虽然不能排除其用於台海作战的垂直登陆能力,但是对於台海的直升机运输能力,似乎中国更在乎高原运输能力的直升机。对於现今过多的中国威胁论,让人联想这是否是针对预算而来的论调?(这种状况尤以军刊为多,一般评论家也是如此认为)

资料图:陆航MI-171机群演练中
台海作战部份
垂直登陆作战
除了西藏问题的控制外,解放军陆航的直升机也有部份是对於台海作战时的垂直登陆而配备的,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距离,最长也不过300公里,对於Mi- 17系列的航程来说也不过1/3(1,000公里左右)。虽然登陆舰艇仍然是解放军的登陆部队主力,但是登陆舰必须考量到海况、海流、水深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最高速度也不过20节,就算以全速20节航行仅150公里的海峡距离也要5小时左右,对於快速登陆打击极为不利。相较之下,直升机部队所需考量的因素就相当少,虽然载运人员数量并不会比运输舰来得多,但是其速度与部署弹性相对於登陆舰要来的高;另外直升机也可部署於登陆舰上,减少飞行时间,也可重复载运与进行补给,解放军海军建造中的071大型登陆舰,对於此战术的可行性也增加了不少。整体来说解放军对於直升机垂直登陆作战的思想,有仿效美国陆战队的景象,不过这种作战方式前提是解放军必须有效掌握空优与有效的对地打击能力,不然在遭遇敌方防空部队或陆上部队的强行抵抗,其成功率也不会高於一般登陆舰。
反战车作战与对地支援
解放军武装直升机部队的任务相当简单,就是在登陆台海之後的支援作战,在登陆作战时,对於敌方地面部队的战车与人员进行火力压制,虽然解放军海军陆战队配有63式A水陆两栖战车,但是仅装备105公厘炮与微薄的装甲,根本无法与台湾的M60和CM11对抗,这让武直9或未来的武直10的存在显得格外重要。
在登陆成功後的对地支援也是解放军武装直升机的任务之一,因为战机并非最有效的对地支援武器,在面对台湾火炮与地面部队的抵抗时,装备火箭弹的直升机部队成为早期,并未配有火炮部队的解放军登陆部队来说(虽然有89式自走炮但数量不多),就是最有效的对地支援武器系统,也可载运部队转战其他地区。成为比车辆更有机动性的武装力量。对於解放军Mi-17的火箭弹对地支援能力,在汉光演习时,台湾的地面部队似乎没有考量进去,似乎有种看轻敌人实力的感觉。台湾虽然有刺针飞弹之类的低空攻击武器,但是并未购买单兵携带型,机动性略有不足,看来台湾应该更积极的向美方要求购买单兵型刺针飞弹,以防范在失去空优後的解放军部队直升机武力。
反直升机作战
直升机空战已成为未来空战的一环,各国除了开始将轻型防空飞弹装备於直升机上,解放军对於直升机空战也是有一定的准备。中国军事研究家认为,要不断出动战斗机进行防空任务是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如果能够让直升机分担部分防空任务,可以减缓战机的出勤率。目前中国大部分直升机都能装备自行研发的天燕90防空飞弹,而台湾目前只有AH-1W直升机具有直升机空战的水准,虽然台湾有野战防空部队的优势,但是在直升机空战部份显然有点不足,如果因为直升机空战而损失不少优秀对地直升机,是一件相当不划算的事情,所以直升机空战是否也该列入下一代武装直升机的考量因素,也是必须思考的。
结语
面对解放军日渐茁壮的陆航部队,台湾应该深入思考其中因素,购买适当的武器进行防卫。武装直升机更不能只单单要求对地打击能力,对於直升机空战部分也该进行有效的加强。直升机虽然因为野战防空飞弹的发展而显得脆弱,但仍然是极具机动性与打击性的武器,解放军在短短的20年之内就建立了一支500架的陆航部队,其重视程度是台湾不可轻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