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中华有中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3:40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5:05 来源:CCTV.com

编导 唐莹  郎仁姗娜   摄像 姜可千
【主持人】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洪涛在北京问候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收看《中华医药》。2007年5月,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不幸因乳腺癌去世了,她这一走,让我想起了梅艳芳,想起了李媛媛,她们都是在40左右的黄金年龄,就因为可怕的疾病离开了世界。病痛面前,人们总是想,要是能有个神医那该多好啊!就像当年三国时期的华佗,枭雄曹操头疼欲裂,他居然不用任何仪器就能够看到曹操的脑子里长有瘤子,需要开颅动手术,没想到曹操以为他要害自己,竟然把这位神医给杀了。狱中的华佗自知生还无望,把一生的医术整理成篇,临死前交给了狱卒,说:此可以活人。狱卒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索火烧之”——给烧了!可惜啊,如果这部著作能够流传下来的话,那该有多少顽疾会迎刃而解呢。事实上,中医的传奇并没有因此中断,远的不说,单说就在十年前,上海的一位先生同样是在40岁出头的黄金年龄遭遇了厄运,但是他却逃脱劫难,化险为夷,更为神奇的是,他体内一个7厘米乘10厘米,像拳头大小的这样一个肿瘤,没有做手术,居然在五年之后不翼而飞,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说】1995年,40 出头的施先生,是上海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由于工作繁忙,生活没有规律,他常常感到胃部不适。
【施先生】就像烧伤了这种,烧焦以后皮肤这样的感觉,就感觉是挺难受的,然后要顶住它,好像感觉舒服一点。
【施太太】他每天像个虾一样的这样躺着,而且顶着,他也没好好睡,他不能入睡。
【解说】强忍着胃疼,施先生仍旧不能休息,可是,这期间他还到香港开了半个月的会。
【施太太】香港回来以后,我们一看,人又瘦一圈了,十几天,几乎天天在瘦,马上去检查,到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出来就是胰腺占位。
【主持人】胃疼得那么厉害,而且人迅速消瘦,到医院仔细一查,不是胃炎,原来是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瘤顶着胃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通过这个人体解剖图来看一下,大家看,这个就是胰腺,那么施先生在这个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瘤,而且这个肿瘤还比较大,有拳头那么大,它肯定就会要挤占这个胃的空间,它老顶着胃,而且越大就顶得越疼,所以说他吃胃药肯定是不管用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胃病,真正的问题是出在胰腺上,胰腺不大,但是它却非常的重要,而且它还非常敏感、非常脆弱,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在中国的癌症死亡率中排第六,在全世界的癌症死亡率中排第四。施先生身体一直都非常好,几乎没有看过医生,没想到这一次一生病就来势凶险。
【施太太】我心里在暗暗地想,我想这次出了这家门肯定不能回来了,肯定回不来了,人家生这个病,都是什么下场我知道的,肯定回不来了,所以我心里也很难过。
【解说】就这样,他们来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一进医院,医生建议马上手术,施太太得知,如果手术很快就出来,说明不适合切除;如果适合做手术,那至少需要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每过去一个小时,施太太就觉得离希望更近了一步,四个小时之后,施先生终于被推出手术室。
【施太太】那我就问医生,我说怎么样,他说没开,那我说时间怎么这么长,他说不能开,这个里面的东西像菜花一样的,他说我从医几十年,没看到这个东西,很硬,硬得像石头一样,手也插不进去。
【解说】医生对这种情况也始料未及,但可以确定是,情况已经不适合手术了,只能把他的腹腔再次缝合。接下来怎么办,需要进一步做病理分析。几天后,病理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
【施太太】他不单单是恶性淋巴肿瘤,而且已经转移到第四期了已经。
【主持人】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施太太把救治施先生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次手术上了,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施先生体内的肿瘤根本无法切除,因为医生在他的腹腔里发现了很多肿大的淋巴结,在胃、胰腺、肝、肠上面都长满了肿瘤,根本就无法手术,而进一步的病理分析的结果却是,施先生得的不是胰腺癌,而是比胰腺癌更加可怕的淋巴癌,只不过长在胰腺上的淋巴肿瘤最大而已。医生说他的淋巴癌已经是第四期了,第四期意味着已经到了难以救治的晚期。
【解说】不能手术,针对施先生的情况,医生只能采取化疗,经过十四天的化疗之后,肿瘤缩小了一点,但是施先生的身体却出现了危险。
【施先生】免疫功能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给我安排到隔离室。
【解说】十四天的时间,施先生的白细胞从7000降到了100,身体极度虚弱。
【施太太】医生跟我说,赶快去买衣服,医生说他说走就走的。
【主持人】化疗,是现代医学对付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癌细胞是杀死了,但是正常细胞也被杀死了,施先生的白细胞从七千降到了一百,也就是说每立方毫米一百个,这就是化疗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如果有细菌入侵的话,白细胞就会把它包围,吞噬,消灭,也就是说白细胞减少了,就会削弱抗菌能力,就容易受到感染。成人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每立方毫米四千至一万个,如果少于四千的话,就是偏低,您想想施先生当时的这个一百低到什么程度了,几乎就是没有抵抗力,必须住进隔离室,严格防止感染,这下威胁施先生的已经不是癌症了,而是免疫功能的丧失,没有抵抗力,任何一种病菌都可能要他的命。另外施先生的血小板降到了一万七,我们知道血小板的正常数量应该是每微升十五至三十万个,十万个以下就容易出血,轻则皮肤粘膜出血,重的是多脏器出血,像消化道出血就是非常常见的,还可能会出现脑出血!施先生当时的这两个数字:一百和一万七这背后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解说】就在所有的希望即将破灭的时候,施先生的同事告诉他,江苏南通有一位老中医,他治疗疑难杂症很有办法,他们立即托人把这位叫朱良春的老中医请到了上海。
【施先生】他来说很有把握,那么因为他越有把握我就感到怀疑,你是在安慰我。
【著名中医朱良春】他心情是非常好像低沉的,但是他表面上表现得还是不错的,冲我笑笑,向我招了招手。
【解说】朱医生为施先生把脉之后,马上开出了药方。
【著名中医朱良春】我给他重用红参、黄芪,另外我经常用三味药,经常凡是白细胞减少或者是血小板减少的病人那,我这个三味药必用的,牛角膝、油松节、鸡血藤,这三味药对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效果特别好。
【主持人】施先生将信将疑地,连续把朱良春医生开的药喝了两个星期,白细胞果然就明显回升了,几天之后施先生就出院了。大家不禁感叹,真是神奇啊,可就在这个时候,施太太看到了一个广告,说有一种药可以治疗肿瘤,吃两个疗程就可以好,她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两个疗程的药,施先生坚持吃完了,他们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身体硬朗起来之后,癌症也快点离开。
【解说】但他们没有想到,两个疗程之后,这种药并没有治好他的肿瘤,反而病情急剧恶化。
【施先生】就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是饮食不进了。
【解说】1995年11月,施先生再次住进了医院。
【施太太】我想已经快结束了,他已经滴水不进,现在连水也喝不进了。
【解说】施先生的身体又一次严重衰竭,施太太只好再次找到朱良春医生。但这时的施先生根本吃不进任何东西,喝中药,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著名中医朱良春】上面不能吃,不能吃从哪里进去呢?中药,那么就是从肠道可以灌进去。
【主持人】中药灌肠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就是用中药溶液从肛门灌入肠道,不但可以治疗局部的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全身疾病。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非常善于用这种方法,他当时用猪胆汁灌肠给人治便秘效果非常好。朱良春医生也多次使用过中药灌肠的方法,对于给施先生进行灌肠治疗,他好像胸有成竹,但这次,能行吗?
【解说】药汁一点一滴地灌进去,时间一点一滴地流走,一天、两天、三天、四天……转眼已经过了十二天,施先生的病情并没有丝毫好转。
【施先生】第13天的时候我感到水有点咽着下到胃了,它下去了我是感觉,然后我给我爱人讲,叫她烧点稀饭。
【施太太】能够进去一点了,那就是希望了,是吧,只要能够进去,不管多少,一点点可以增加。
【解说】经过十三天的中药灌肠,十三天的焦急等待,施先生终于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病情一天天缓解了。这位朱良春大夫到底给他用了什么药?能有那么好的疗效?
【著名中医朱良春】虫类药,里面也有补的药,你比如海龙、海马、蛤蚧这些都是强壮的,还有很多都是活血化瘀的疏通经脉的,推陈置新的。
【解说】朱良春医生主要用虫类入药,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再次使施先生脱离了危险.原来朱良春大夫在业内被称为“动物学家”,他对使用虫类药治病深有研究,虫类药在中药里占的比例也不小,单是《本草纲目》上记载的药用动物就有444种,其中虫类占24%,有107种。
【著名中医朱良春】虫类药呢,一般的医生都有点惧怕,怕它有毒,引起一些不良的反应,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所以很多人都用植物药,而少用虫类药,实际上虫类药的疗效呢,它有它的特殊的优越之处。
【解说】针对施先生的肿瘤,朱良春医生就用了四种虫类药:蜈蚣、全蝎、蜂房、还有守宫,也就是壁虎。蜂房、全蝎、蜈蚣等可以攻坚破积,消除肿块,守宫主治淋巴结结核和肿瘤,就这样,施先生一直坚持喝朱良春医生的药,一喝就喝了五年多。
【施太太】我就把这个当成我的工作,让他吃中药,吃中药也蛮好的,一方面,有病防病,没病保健。
【解说】得病后,施先生对每年一次的体检已经习以为常,可2000年之后的那次体检,他还是很吃惊,因为体内那个拳头大的肿瘤居然不见了。
【施太太】他这个病能够恢复到现在,我觉得真的是很神奇的。他现在还不显老了他现在,人家看不出他生过这么大的毛病。
【主持人】现在十一年过去了,施先生的身体非常好,根本看不出是得过重病的人,施先生周围的朋友都说施先生运气好,找到了一位神医,朱老听了之后说,这不叫神,中医就是这样,辨证准确,用药得当,疗效肯定就好。确实是这样,中医是一门宏观的医学,它讲究辨证论治,因病施治,根据症状、体质等信息,辨别出不同的“证”,然后对“证”下药,用药物来增强体内的正气,让机体的正气营造出一个病毒不能够生存的内环境,让病毒离开人体,这样就达到了成功的治疗。比如说当年SARS突如其来的时候,中医就运用自己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的张忠德医生,就是被中医药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
【解说】这位热爱运动的张忠德医生,看他矫健的身姿,很难想像他曾经是一位濒临死亡的“非典”患者。
【字幕】2003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
【解说】2003年3月1日,在紧张工作了一天后,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张忠德在临下班时,又迎来了一个重症患者。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有一个老人家来了,70多岁的,他来到这里就呼吸衰竭,马上就要抢救,我们几个人就给他插管上呼吸机了,结果这个病人没抢救过来,死了,死了以后第三,第四天我们参与抢救这个病的医生、护士、麻醉师、护工全部发烧了。
【解说】后来张忠德医生才得知,那位老人是“非典”患者,而自己在那次急救中被感染了。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我第二天就去了ICU,3月2号就去了ICU,我记得很清晰。
【解说】高烧!腹泻!呼吸困难!呼吸科的林琳医生看见张医生的状况心里也非常焦急。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林琳】很快就进入了呼吸衰竭的状态。
【解说】情况越来越紧急,张医生被插上呼吸机。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我呼吸不了,就像给别人掐到脖子一样的。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当时那护工看到我们几天吃不下东西,那护工就喂我们吃一汤勺那个汤,我就喝完这一汤勺汤下去要喘几分钟才能够停顿下来。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动一动,翻一个身都不行,心跳得很厉害。
【解说】这样的情形,连有着丰富经验的林琳医生,也是前所未见。
【主持人】林琳主任就当时的情况请教了她的老师,著名的中医大家邓铁涛老先生和南京的名医周仲英教授,两位教授非常有经验,周教授鼓励林琳不要着急,根据张忠德的症状,以不变应万变,大胆用药;邓教授认为,这次“非典”在中医看来就是一种温病,这种温病属于寒邪内侵,应该用生阳发散之法,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是苦寒之物,对这种病使用效果不会好,现在从临床效果来看,不要用中药作为辅助治疗,而是必须主要用中药来缓解症状。可是,用传统医药对付这个现代医学都无法打败的对手,能成功吗?
【解说】目光从呼吸机上转移开,林琳医生赶紧跟进中药治疗,分析张医生当时的情况,她认为需要大补中气,然后清热去湿,宣肺平喘。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林琳】比较大的一个药物,一个就是北杞、党参这类的药物,另外的话,清热解毒的话,他当时还用一些大黄,用一些大黄来清洁体内的热毒,然后一些石膏、藿香、薏米、杏仁、蔻仁、葶苈子这些止喘的药物。那么还有一些活血的药物,就是改善这个肺部的循环,那么促进他炎症吸收。
【解说】一连四天,张医生仍然在痛苦中煎熬,到了第五天,情况突然有了变化。
【广东省中医院急救科主任医师 张忠德】好像有人压着你胸一样几天呼吸不了,突然间很宽松,那个胸能够打开来,那个气体能够进去了,那种生的欲望,生的希望,不经过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主持人】张忠德医生是广东省中医院的一名急救科的医生,他因此不幸感染上了“非典”,但是他又因此幸运地最早得到了中医药的及时救治。我们清楚地记得当时是因为中医走到了“非典”最前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广东省中医院一共接诊了103例患者,其中7人死亡,其余全部痊愈出院,其中包括77例重症患者。 国际媒体也有报道显示:“从全球疫情来看,无中医药介入的地区或国家,其非典患者死亡率较高;相反,有中医药介入的地区或国家,其死亡率则较低。”有些史学家说,中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像欧洲、非洲那样一死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瘟疫,与中医药的贡献息息相关。中医不单单是在治疗慢性病上疗效显著,在治疗急性病上一样力挽狂澜,甚至在对待强烈碰撞之后的外科疾病上,中医也毫不示弱。
【解说】2002年的5月10日中午,英国伦敦以北的波特斯巴车站,一颗松动的螺丝,一节脱轨的火车车厢,永远地带走了刘海若的两个好友,也带走了她的健康和精彩。
【解说】刘海若曾是凤凰卫视著名的当家花旦,担任新闻节目主播和财经节目主编。她外形漂亮,资质出众,然而这次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首先在英国医院接受了四次重大手术,手术后刘海若仍然昏迷不醒,英国医生怀疑她已经是“脑死亡”,要对她进行脑干测试,但是脑干测试需要拔掉所有的管子,这会减少刘海若生还的机会,刘海若的家人坚决反对。在他们的要求下,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赶赴英国,他们把深度昏迷的刘海若接回了北京。
【字幕】2002年6月8日刘海若被带回北京
【解说】北京市各大医院的中医专家纷纷被邀来会诊,针灸专家,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的周德安教授也匆匆赶到了刘海若所在的重症监护病房。
【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周德安】目不忍视,全身青紫,戴了好些管子,瘀血非常严重。
【解说】当时刘海若处于昏迷之中,全身脏器受损很严重,但庆幸的是她的血压、呼吸、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还算正常,或许使用针灸促醒会有希望。
【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周德安】第一步应该首先促醒,促醒呢,我们中医叫醒神开窍,当时取穴就是反正是所谓老百姓说的那种促醒的穴位:比如说人中,内关还有涌泉。
【主持人】早在2400多年以前,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发生了一个震惊全国的大事:虢国太子死了!举国上下正在隆重地准备安葬仪式,这个时候名医扁鹊恰好路过,看到了这一场景,他在问了发病死亡的情况之后,立即说:“太子并没有死,我可以救活他。”旁边的大臣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说:“你这种荒唐的话连小孩也骗不过。”扁鹊对虢国君主说:“太子得的是一种叫‘尸厥’的病,其实并不是真死。” 虢国君主央求扁鹊救他的儿子,扁鹊让弟子先把石针磨锋利了,然后把这个锋利的石针刺进了太子的头顶,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了。后来这件事情广为传颂。扁鹊利用针灸能够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不知道这个奇迹能否也会降临到刘海若的身上。
【解说】一根根银针缓缓扎进刘海若的身体,深度昏迷的刘海若,接受了平生的第一次针灸治疗。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待着她的反应。
【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周德安】当时就希望你,啊地一声叫出来,可是不可能,因为她是处于完全昏迷状态。
【解说】虽然刘海若深度昏迷,但是周教授的针灸治疗方案却一直在继续。可就在这时,刘海若出现了39度以上的高烧,三天之后,她的病情突然恶化,体温高达39.6度,白细胞急剧下降,紧接着出现中毒性休克。救治小组成员个个心情沉重,几乎所有能用的抗生素都试过了,而因为多种抗生素的使用,已造成她体内菌群失调,医生陷入了两难境地。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所以这时候就不能再用抗生素,再用抗生素的话,那人的整个生理,生理状态遭到了破坏。专家经过会诊以后无奈,就说还是吃一些,用一些用中药吧,用中药来试一试。
【解说】6月24日,救治小组决定,停用抗生素,开始正式为刘海若介入中医救治,除了周德安教授之外,北京宣武医院中医内科的李宗信教授、北京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的姜良铎教授也都在会诊的专家之列。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我们到病房见到刘海若,这个刘海若和电视里的刘海若判若两人,面部浮肿,双目紧闭,右眼青紫,而且右颅部塌陷。
【北京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姜良铎】一点神志都没有。就是说要看一下舌苔也很困难。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用压舌板撬开她的嘴,看了她的舌象,当时海若的舌象,就是一个舌红,而且没有津液,少津液,舌苔是薄黄苔,脉象是沉弱无力的,沉取几乎摸不到。
【解说】在那一刻,姜良铎、李宗信,以及在场的人心里都很清楚,刘海若已经被持续不降的高烧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所以我们就采用了益气养阴、清热化痰,醒神开窍的这种方法,同时也用了中医的一些急救药品,像清开灵,生脉饮,这些药,当然也用了中药三宝。
【解说】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被称为“温病三宝”,是中医治疗热性危重证的速效药物。经过再三考虑,专家们为刘海若选择了其中一宝。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当时我们考虑海若她是一个高热、神昏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就用了清热开窍的药,我们就叫做凉开法,就用了安宫牛黄丸。
【解说】但是对于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刘海若来说,怎么样才能让她吃进这颗救命的药丸呢?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用安宫牛黄丸化成水,它还是有些沉淀沉渣这样的问题。
【解说】结果,医生们只能把反复过滤的药汁通过鼻饲管一滴一滴地灌注,就这样把七颗安宫牛黄丸给刘海若喂了进去。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西药就完全停止,不用抗生素,所有的抗生素都停了,就是采取用中药。
【主持人】“温病三宝”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都是疗效非常显著的急救中成药,那么当时为什么要给刘海若选择安宫牛黄丸,而不是至宝丹或者是紫雪丹呢?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对症下药,虽然这“三宝”都能够清热开窍,但是它们的药性各有不同,先说这个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是最凉的,其次是紫雪丹,再其次是至宝丹。这个安宫牛黄丸,它是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仿佛如“稀里糊涂”一般的患者;而这个紫雪丹适用于伴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是昏迷的患者;而这个至宝丹它因为药方里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对于昏迷深重伴有发热痰盛,表现得不声不响的患者是最为适用的。用一句流传下来的口诀来概括,就是这样说,说:“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根据这些特点,专家们做出判断,刘海若当时的情况最适合用安宫牛黄丸。
【解说】服药后的第二天,刘海若体温降到38度。第三天,体温就恢复到了37度,刘海若的生命体征竟随着服用中药逐渐恢复并平稳起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刘海若仍然深度昏迷,不省人事。
【北京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李宗信】我们好像用的是西洋参、麦冬、五味子这样的益气养阴的这种,同时用了化痰的药,用天竺黄、川贝、菖蒲用它来化痰醒神,用了三七粉,来清热化瘀,活血化瘀,同时加上安宫牛黄丸和清开灵,清开灵注射液来静脉注射,所以说综合的,用中医综合抢救的一种方法来进行治疗。
【解说】在刘海若整个昏迷过程中,周德安教授始终没有停止过给她进行针灸治疗。
【字幕】2002年7月刘海若苏醒
【北京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姜良铎】这回已经有反应,你叫她张开嘴,看看舌苔,她就非常缓慢地张开,她就能张嘴看舌苔。
【解说】刘海若苏醒之后,周德安教授又根据病情调整配穴方案,以复元益气,通经活络为治则,配用廉泉、天容、内关、通里、照海等穴,促进刘海若语言功能的恢复。这样的治疗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8月6日。
【刘海若妈妈】那天刚好我不在旁边,好像大夫就问她累不累,她说很累。她就问海若,你叫什么名字,她讲出来了,她连我们台北的地址、电话统统讲得出来。
【字幕】2002年8月6日刘海若开口讲话。
从此刘海若走上了中医药的康复之路
【主持人】这次对刘海若的治疗和康复,中医自始至终全面介入,刘海若从小到大都是看西医,对中医并不了解,遭遇了这场变故之后,她发自内心地说“中医真伟大”,她曾经去了一躺英国的那家医院,当时救治她的那些英国医生都惊呆了,说看见她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中医药几千年走来确实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甚至说,中医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奇迹,她一次次打动我们,震惊世界。我这儿有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发给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的,信是这么写的“在举世瞩目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遨游太空,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5天飞行过程中,身体健康,表现出色,最后自主出舱。其中中医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这正是贵校著名中医学家王绵之教授的功劳。在短期航天飞行之后,中国宇航员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与俄罗斯宇航员、还有欧洲宇航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宇航员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在5天的短期太空飞行之后,没有明显地受到重力变化的影响。”这封信里面说所的“费俊龙、聂海胜在5天飞行过程中,身体健康,表现出色,最后自主出舱。”这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医药保驾护航的故事。
【解说】2005年10月17日凌晨,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成功着陆,两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走出了返回舱,(用历史资料)当天他们回到了航天城,在那等待他们的有一位特殊的来客,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绵之教授。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我就在那儿等着他,给他看,第一个时间,一个是保健的问题,一个是我也要搜集信息,就是你所问的他上去以后受多大影响。
【解说】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当时的状态非常好,站在王绵之教授身边的李勇枝心里感到对老师由衷的敬佩。李勇枝是中国航天员首席医监医保医生,也是王绵之教授的得意门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就在他们上天前,半年以前,至少是半年以前,那么就打电话找我说事,说给宇航员看看。
【解说】“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时间预定为5天,在微重力环境下,这样的时间长度正好构成一个极限生理适应期。在这期间,航天员首先要面对的是空间运动病,也就是失重感。国外资料表明,航天员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几率高达50%,对付空间运动病,最困难的,在于既要使航天员能够对抗眩晕,又不能引起航天员嗜睡,因此对药物非常挑剔。李勇枝在想防止嗜睡和调节生理功能异常,这不正是中医学的强项吗,李勇枝决定把恩师中国著名中医药学大家王绵之教授请到航天城,为航天员们一一把脉。
【主持人】要说给患者治病,这找到王绵之教授不难理解,但是要说是给宇航员看看,可能有好多人就不大能理解了,宇航员那可都是万里挑一的好身体,给他们看,怎么看?他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啊!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个人,都是精通医术的,到底哪一位是最好的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说:“那为什么你是最出名的呢?”扁鹊说:“大哥治病,是帮助人调理不得病,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就能够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就无法传出去了;二哥治病,是治这个病情刚刚起来的时候,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而我治病呢,是治病入膏肓的情况,所以一般人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其实最高明的是我大哥。”神医扁鹊说的就是中医最高的境界,那就是所谓的“上工治未病”,王教授要给宇航员看看,其实就是要防患于未然,调理宇航员的适应能力。可是一般人都是在地球上调理,但是要调理得要让他们能适应外太空的环境,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因为对待这种情况第一次特别慎重。
【解说】王绵之教授家传医学,到他已经是第十九代,他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但是对于空间运动病的挑战,这还是第一次。他慎重地进行了分析,资料上有很多显示,国外曾经有一名航天员因为飞行中出现严重生理障碍,不得不中止宇航飞行,还有的航天员在出舱时不能稳定站立,甚至需要搀扶或者担抬出舱,在航天飞行的时候,由于失重,血液循环系统特别容易出现障碍,影响心血管功能,这种失重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与中医学所说的血瘀症在临床表现上十分相似,应当属于血瘀症的范畴。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他要上去,各个部位他的血的循环的供应要正常,那么这个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强项,强项。
【解说】就这样,当时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王绵之教授每两个星期就进一次航天城,专门为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量身配制专门的调养药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要摸他的脉搏,还要考虑互相搭配,实际上说起来,过程实际上很简单。
【解说】三个月的个性化中药调理之后,时间终于来到了万众瞩目的这一天。
【解说】神州六号的太空之旅达到了325万公里,经过了115个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后,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成功健康地返回地球。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我们祝贺他们平安归来,他们也非常高兴,这是大家的成功,语言、意识、行动正常。
【解说】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感谢信中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王老的仁心仁术,进一步提高了航天员的体能、增强了他们的心肺储备、心血管调节功能。任务前,两名航天员的身体状态处于最佳状态。任务中,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正常,他们的心率、血压都非常稳定,没有出现任何病症,并且能够健康自主出舱。”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没有白活这一生了,对得起祖宗,对得起人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绵之 教授】杏坛上工,我得这么看着说、天骄共梦、歧黄瑰宝、神州同辉。没错是天骄,说的是他们,航天天骄。
【主持人】在一些人看来,中医是古老的,神秘的,甚至认为是不可信的,但是回溯我们的历史,从神农尝百草到今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是在中医中药的庇佑下,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康健;看看我们的周围,从大洋彼岸到欧亚大地,处处都有针灸的神妙、中药的芳香,中医药用事实无声地在说话,她承载着生命之重,弘扬道法自然,任重而道远。
好了,感谢大家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下周见。
责编:黄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