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Web2.0创新不足 沦为“乞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7:39
评论:中国Web2.0创新不足 沦为“乞丐”
来源:web2.0网站集合web2list.cn 发布时间:2007-11-29 16:46:27 浏览次数: 1286
2005年兴起于大洋彼岸的Web2.0热潮无时差地席卷了中国,但自今年开始,它逐渐被焦虑所替代。
最近3年间,由于YouTube、MySpace和SecondLife等国外Web2.0网站的风靡,国内很快出现了成百上千个模仿网站。在急速展开的商业化实践中,这些网站将Web2.0的历史演绎得无比绚烂。
“那时从美国飞往中国的飞机总是满舱,头等舱里的投资者随便到经济舱里一逛,就能发现几个归国创业者,不少合作就是从飞机上开始的。”2000年,当Web1.0泡沫即将破灭之时,前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说,风投开始和创业者亲密接触,接头暗号是“Web2.0”。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中,各种新技术、新概念的种子纷纷被种下。
“这主要是资金的催化。”搜狐CEO张朝阳当时发表观点,“以前风投的数量级仅是百万美元,现在动辄上亿美元。那些曾经投资过雅虎和Google的风投们,如红杉资本等都腰缠数十亿美元,用他们犀利的目光打量着整个中国互联网业界。”
据透露,“Web2.0”一词应用上的理解主要是指那些提供各种工具和平台、旨在吸引用户提供内容互相分享的新一代网站。国内有人喜欢简单地将它视为一种理念,一部崇尚分享、去中心化、个性化的互联网新“圣经”。可当业界现在再冷静地对此审视的时候,却不知道已经收获了什么。
中国互联网不会变天
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是通过博客认识Web2.0的,因为博客较好地体现了Web2.0的特性:用户自主产生内容、彼此分享、去中心化,不像传统网站一样需要编辑以及充斥了精英式的内容。
但网易创始人丁磊在2005年就表示,“那些Web2.0企业想超越我们极难,三大门户网站随时都可以复制它们摸索出来的那点东西,除非它们具有‘特异功能’。”这个观点很快就得到了其他门户网站的认同,他们认为,中国互联网是“剩者为王”,能活到今天的企业都历经磨难,并探索出了符合自己的真正的商业模式。张朝阳甚至还笃定:“中国互联网不会变天。”
为什么会是这样?
博客网站的兴起,用户群迅速扩大,传统门户网站也终于按捺不住。2005年9月,新浪推出自己的博客,正式向专业对手开火。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互联网专家吕本富认为,新浪在巨大的流量基础上建立博客阵营,将使博客从互联网边缘进入主流,专业博客网站面临的竞争越发残酷。而当时刚刚获得千万美元风险投资,并筹划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博客中国”并不认同。其创始人方兴东(也是中国博客理念的首批倡导者)叫嚣:“博客网一定能超越新浪!”
方兴东的话音刚落,国内又涌现出十几家博客服务提供商,但都无法用流量换来足够的广告,盈利模式飘渺难见,而雄心勃勃的博客网也日渐门庭冷落。
“单独靠博客赚钱很难,新浪可以依靠博客带动新闻流量和其他业务。相比之下,专业博客网站并不清楚自己还能从哪里赚到钱。”Donews制作人刘韧指出,博客的营运门槛正不断提高,就像Email服务需要大公司来提供一样,博客也需要大公司来提供。它们的竞争也是技术和实力的竞争,当用户群庞大之后,消耗的资源也非常大,不是大公司顶多只能偏安一隅。
又一场赶集式创业
播客与博客的发展,共同勾勒出中国Web2.0发展的主脉。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主动参与者,同时又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更大的选择,也是典型的Web2.0方式。
自2005年4月“土豆网”上线以来,中国类似的大小网站不下150家。悠视网、土豆网和我乐网先后获得数百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的风险投资。然而,这些Web2.0网站的盈利潜力是否跟它们的名气一样大,在博客面临失败的今天同样面临拷问。
根据调查研究机构HitWise发布的统计资料,YouTube占据美国互联网多媒体市场的份额远高于雅虎、微软MSN等巨头。它开创的互联网影音分享模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播客正为这个美国奇迹而兴奋。
然而,直至今天,已成泛滥状态的中国播客业界广泛讨论的商业模式还是“贴片广告”。即广告商提供影音广告,原创播客在申请后,其作品的前端或后端置入小时段的广告内容,广告商将根据浏览情况支付相应广告费。实际上,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由于受众分散,对品牌推广并没有太大作用。后来有人建议,向人数众多且相对集中的宽频播客用户收费或更为可行。但《2006中国宽频播客市场研究报告》的分析资料却显示,国内只有28%的宽频用户愿意接受收费服务,42%的人明确表示“非免费不看”。
收费用户所占比例过低成了播客发展的最大制约,但除此之外,还处于雏形阶段的法律服务、盗版内容的不利影响以及正版内容的要价过高同样令人头疼。业内人士介绍,播客网站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内容丰富度,可国内缺少的正是原创的影音内容。很多网站为了充实自己,相互间的复制现象严重,根本无法作出特色。这不仅让用户感到“审美疲劳”,加速了它们之间的恶性竞争。与此同时,由于转载过多,多数网站也都潜伏着版权危机。
仍需更多耐心
投资机构BainCapital的合伙人黄晶生认为,Web2.0作为一种应用的成功,并不代表其商业模式成功。企业不善于把流量变成收入,从应用和媒体的角度看可能是“国王”,但从投资人角度看则是不折不扣的“乞丐”。
同样,手机邮箱网站139.com的CEO韩潼彤对此也表示并不意外。他指出,YouTube只是在名气和流量上获得了成功,Google还没有为它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这多少提醒业界对Web2.0冷静一些。至于当前国内相关网站的发展困境,韩潼彤认为这是“追星”的正常结果,很多企业既缺乏盈利模式,又缺乏稳定真实的服务,令消费者和投资者失望是必然的。
毋庸置疑,探寻更多、更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已是国内网站的当务之急,而这似乎越来越不容易实现。
当下,Web2.0互联网世界开始分化:1%的人制造内容,9%的人传播并共用,另90%的人仅仅在消费内容。这意味着,互联网对于大多数上网者而言,只是一种获取资讯的方式而己。HitWise的分析师比尔·唐瑟尔也发现,在YouTube的全部到访者中,只有0.16%的人是为了上传内容,供他人观看;与之类似,在图片共享网站Flickr的到访者中,只有0.2%是为了上传新图片,绝大部分用户都与那些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没有太大区别,喜欢观看而不是创造。
“电子杂志、无线音乐等领域曾有很多案例,在盈利模式不清晰,财务表现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一度出现资金拥堵的现象,很多投资者因此受了‘重伤’。现在,受到教训的他们普遍愿意调整进展不佳的投资计划,而不是持续地‘烧钱’观望。”智基创投总经理陈友忠指出,国内Web2.0的发展,各方仍需更多耐心。
据悉,尽管用户参与度不高,但Web2.0网站的访问量在过去两年里还是增长了668%。市场咨询机构费雷斯特市场研究公司在一份调查报告中也指出,企业对这项技术的需求保持着持续的增长。
这项涉及119名CIO和500多名公司员工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Web2.0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涉及的领域包括博客、播客、社交网以及内容标签等。目前IBM、微软、SAP以及BEA系统等知名软件厂商都已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中集成该技术,以方便企业使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有风投背景的Web2.0网站平均售价为1.14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9%,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
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整体保持了繁荣局面:上网者超过1.4亿名,超过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是1999年的60倍;以前难题众多的互联网经济(包括电子商务、游戏、搜索、网上银行等)总量已接近5000亿元,占国内经济总量的5%。国内企业要做的,就是花些时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