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释真情 包容显魅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4:26:35

道德释真情  包容显魅力

     ——探究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之三

 

中华古贤都强调要修心,其实修心就是修养道德。为什么要强调修养道德?先贤们认为,如《周易》中的“厚德载物”,即一个人想为小至一个国家利益,大至人类和平、社会进步有所作为,若无深厚的道德自醒能力,时时以德来沐浴心身,就不可能具有逐渐正气充盈,心中空灵而产生包容心;就不可能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安危、冷暖,甚至为维护其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有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他待人接物时才会自然真情流露。因此,德是释放包容和真情力量的源动力,她是人类产生心灵共鸣、凝聚人心最本质、最不可或缺的基石。
  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意思为:有淳厚的品德才最能包容万物,并能与自然法则相应。因为只有德才是无私的、可信赖的,才不具有欺骗性,才是万物皆可亲可近的媒介,这种德越淳厚,就越有承载性和包容性,显示出的情就越具传递力、亲和力和凝聚力。《尚书》中说“有容乃大”,认为有容量的才能称为“大”,所以,大地、大山、大川、大海等都带个“大”字,表明它们有无比深厚的兼容品质。人若具有道德情操修养的容量品质,才叫“大人”,即一个大度、大气、大容量的人。老子指出:“江海之所以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意思说:大江大海之所以浩渺深渊,是因为它们善于居下位,以接纳涓涓细流,而成为水中的王者。可见,以谦逊的美德、包容的心胸、自醒的意识去对待大众,越能赢得有良知人们的心而信服。
  德性造就真情,包容成就王者。这样的王者之名是众望所归,王者之实是共荣、共担与共享,所以它的基业因大众自觉的守护而异常稳固。但是老子的“容”并非不加分辨的藏污纳垢,而是“知常明”、“上善治水”,意思是以明澈的洞察来辨别人心的善恶,用善良的美德净化被包容者。这样才能达到包容而不包庇,宽容而非纵容,进而及时规避、斩断遗害无穷的后患。
  历史上,周文王以“握发吐哺”的精神使天下诸侯和贤士竞相归附。如他洗一次头时,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投奔他的人。周文王以道德立基,以包容纳贤,以真情爱民,为周朝输入道德的因子,凝聚起周朝八百多年的旺盛生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政权。反之,秦始皇为大秦注入霸的禀性,灭诸侯伐边民,不容典籍和儒生,霸业总共传了二代就亡国了。这又应了老子的一句话:“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意思说:有德的人,他自然具备包容心和真感情,他走在前面,引领大众迈向真善美的和谐之境,对百姓丝毫不构成伤害;他居于尊贵的位子,是他勇担引导大众走向和平幸福的重任,对百姓丝毫不构成压力,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推举他、辅佐他,一点也不感到厌倦。可见,德政如磁石使国家国民聚合;霸权如张弓使国家与民族关系紧绷。德治的包容与真情具备无可匹敌的凝聚功能,用之于国则国泰,用之于民则民安。而单一的法治则因缺乏内在的凝聚功能,而滋生出规避制度的奸诈之徒,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内耗。这是历史上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宝贵经验。
  新中国禀承了中华文化仁德、包容和真情的特质,以“睦邻、富邻、安邻”为理念,即使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仍以真诚无私的帮助让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感受到温暖。而正是这些穷国、小国、弱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时发挥了“天下乐推而弗厌也”的作用。正如毛主席当年说:“我们是让亚非拉的兄弟抬进联合国的。”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以超凡的道德情怀和博大视野的大智慧,奠定了中华大国复兴的千秋基业。如孔子说的“道德政治就好像北斗星,星辰都围绕着它”一样,这种“天上星星参北斗”的现象是因为德的凝聚而自然形成的。反观当下的强权霸权国家,独霸的野心与自私的贪婪随时随处可见,实在是人类和平的“灾星”,有何德何能充当领导世界的“北斗星”呢?
  曾有一项对世界知名企业的调查,当问及“您认为企业应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您认为员工应具备的品质是什么?”受调查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分别选择了“包容”、“忠诚”。这项调查表明,包容与忠诚是因与果的关系。企业包容的爱、感恩的情能培育员工永久的忠诚与凝聚;反之,没有道德的“因”,就可能培养出愚忠或者奸巧的“果”了。
  包容是美德与真情的释放。在当今社会,和谐合作、共赢发展已成为共识,我们越早认识到包容的魅力,即中华民族独具凝聚力的源头,越早发掘中华文化“软资产”的竞争潜力,就越能早日在新一轮的博弈中胜出。将中国道德基因发扬光大,让和谐普照世界、造福人类,是华夏儿女子孙共同的道义和使命!

 

 

稿件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