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衣钵真传》考证[太极螳螂拳|李飞林太极螳螂网|烟台螳螂拳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4:08
《少林衣钵真传》考证

一、《少林衣钵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
《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
《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 “十八罗汉势”。 《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按此两序所云,则《少林衣钵真传》乃升宵道人所著,弗遑道人得自于升宵道人处。书中内容则是升宵道人初学于少林寺福居禅师、后学于峻山某少林僧的总结。升宵道人手中原来可能有个最初的本子,所以前序中升宵道人说:“所受形图注释粗成,意欲传后”;后序中升宵道人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但升宵道人又作了增删修改,所以他在前序中说:“今将敬书于纸,留赠后贤”;在后序中说:“因摹拟想象,重为编辑,间参己见,补所未有”,并在《罗汉行功短打》名前加上了“重订增补”字样。 升宵道人说他的徒弟 “只晓其大概,而未底精深”,又说“有远方学徒将谱携去,求无可得”,不知是带走未还,还是偷走了,似乎对他的徒弟颇为不满,于是把《少林衣钵真传》送给了弗遑道人。 查卢乡乃汉置县名,后废,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县西北,弗遑道人显然是山东人;弗遑道人序既称 “吾邑云花观升宵道人”,升宵道人又曾去崂山活动,可见升宵道人也是山东人;咸丰五年《少林衣钵真传》抄录者既云居所为 “崂西斋”,看来还是山东人。这是一本在山东地区流传的拳谱。升宵道人有名有姓,所居为 “云花观”,肯定实有其人,而且肯定是道士。弗遑道人所居却是 “桃林草舍”,说话也类俗人,虽称道人,却未见得真是道士。

二、福居大会十八家于少林传说肇端于此书
《少林衣钵真传》卷首有云: 太祖的长拳起首 韩通的通臂为母 郑恩的缠封尤妙 温元的短拳更奇 马籍的短打最甚 孙恒的猴拳且盛 黄祐的*身难近 绵盛的面拳飞疾 金相的磕手通拳 怀德的摔将硬崩 刘兴的勾搂采手 潭方的滚漏贯耳 颜青的占拿跌法 林冲的鸳鸯脚强 孟苏的七势连拳 崔连的窝里部锤 杨滚的棍将直入 王朗的螳螂总敌 《少林衣钵真传》内容中也不时提到这十八家。该书虽然没有明言,但却多次说到“以后少林却删集”,“少林集”,“诸家千法甚有益,重是少林重删集”等,事实上是说少林寺将明代或当时流行的这些著名的拳法流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集大成于一家了。《少林衣钵真传》是少林寺福居禅师传给升宵道人的,福居禅师有最初的稿本,所以可以说是福居禅师集录了十八家拳派精华于少林。然而后来,有人却据此演义出了福居禅师大会武林,南北十八家高手三次聚于少林寺,擂台较技切磋武艺的传说。不仅《少林寺全传》等文学性质的书籍,像今人德虔《少林武僧志》等,亦收录了这个传说。其实,《少林衣钵真传》究竟是否真如升宵道人所云为少林福居禅师所集所传,甚至是否真有福居禅师其人,都让人怀疑。
    首先,《少林衣钵真传》的内容基本上就不应该是佛门所为(这一点下面再予论述)。其次,福居禅师既传艺于升宵道人,二人应该大致同时代,亦即同为乾隆时人。元代福裕禅师立少林法裔七十字诗辈分,少林寺僧就严格依照此诗顺序拟定法名。少林寺僧中的福字辈,包括福裕在内,都是元代僧人,怎么到几百年之后的清代,居然会冒出一个福字辈的来。福居显然不是乾隆时少林寺僧的法名。既为少林寺僧,当熟悉福字的名讳,亦断然不会取福字作为法号用字。遍查少林寺碑铭塔铭,也没有这么一位福居禅师。福居很可能是升宵道人大旗虎皮的伪托。要把“福居禅师集录十八家技艺于少林”,变为“福居禅师集会十八家高手于少林”,必须要做其中人物年代的调整。因为,即便福居禅师实有其人,也是乾隆时人,而十八家之首却是宋太祖赵匡胤,典籍与人物会面可以远隔千年,但人物与人物碰头却必须同时。赵匡胤是大宋开国皇帝,来头太大妇孺皆知,显然不可能往下拉,便只好委屈福居禅师上提,于是福居禅师便从乾隆时人,一跃而为活在八百年前。《少林衣钵真传》只说福居禅师是少林寺僧,但要做东大会天下武林豪杰,包括当今皇上,福居身份也应不一般才行,于是在传说中福居禅师又变成了少林寺方丈。至于林冲、颜青(燕青)、王朗等人年代当然还是与宋太祖的年代不合,但次一等的人物,也就顾不了许多了。既然宋太祖与少林寺发生了关系,那么关于这种关系的传说就会越来越多。于是又有了宋太祖藏拳术秘本于少林寺的故事。清徐珂《清稗类钞》即载云:“达摩之后,间有名家,而以宋艺祖为最。艺祖性猜刻,秘其术,不欲传之人,故人罕知者。后值大宴,艺祖披酒,偶泄之,且云‘将绘图附注,俾人传其术’,大臣在旁怂恿之。及旦,艺祖悔,然恐失信于大臣,乃立庙于少林,藏其拳术秘本。又故严其规,使人不易知,虽知,而难出庙以传之人。此少林秘奥之所以难窥也。”宋太祖因为武艺高强,在宋代著作中就有人称其为 “艺祖”,意为武艺之祖,宋艺祖即为宋太祖。《清稗类钞》还说少林木人巷之类,就是为了保护宋太祖秘本“严其规”的方法之一。这个传说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宋太祖传少林寺拳法,亦即赵匡胤为少林拳的祖师爷,如《北拳汇编》就称:“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其开山始祖也。” 福居禅师大会武林十八家高手于少林,和宋太祖醉后留武林秘籍于少林寺的传说,是天地会关于少林寺的传说中所没有的。福居禅师、宋太祖的传说,和南少林、五祖的传说一 起,构成了关于少林寺传说的南北两个不同的系统。 少林武术是少林寺自己所创,这才是少林寺的荣光。说少林武术是外来的,无论如何是使少林寺僧和少林派中人不快的事。当上面的传说甚嚣尘上时,少林僧和少林派肯定便忍无可忍了。刘鹗《老残游记》中老残曾说一个叫刘仁甫的人,“在四川峨眉山上遇见了一个和尚,武功绝伦,他就拜他为师,学了一套‘太祖神拳’、一套‘少祖神拳’。因请教和尚,拳法从哪里来的。和尚说系少林寺。他就大为惊讶,说:‘徒弟在少林寺 四五年,见没有一个出色拳法,师父从哪一个学的呢?’那和尚道:‘这是少林寺的拳法,却不从少林寺学来。现在少林寺里的拳法,久已失传了。你所学者,太祖拳就是达摩传下来的,那少祖拳就是神光传下来的。’”“太祖”二字已经人人皆知,耳熟能详,于是不满者便只好偷梁换柱做点手脚。“太祖”二字仍在,但人已由赵匡胤变成了达摩。

三、《少林衣钵真传》不可能传自少林寺
《少林衣钵真传》中有大量道教方法和术语的痕迹:如动作名称多为 “仙人拱于”、“张辽献袍”、“二郎担山”、“陈抟大困”等;用语遣词多有“精神”、“阴阳”、“丹田”、“调息”等;习练目的则为“可以延寿作地仙”之类。这些,都不可能出自佛门的少林寺。 《少林衣钵真传》中有不少房中乃至纯粹淫亵用语:如《绘象罗汉行功全谱》“献杵完势”诗云:“举于最怕二换气,面前生花却难当。要诀全是养气血,戒住房事有何妨。”“老僧入禅势”诗云;“正是老僧坐禅时,风摆竹影照纱窗。一盏明灯吹不灭,梦想红娘到西厢。膏肓着床传书信,小僧性烈硬如钢。功成志满按不住,何须如来到西方。”“陈抟大困势”诗云:“老僧仿学陈抟眠,起腿蹬力膝悬悬。玉兔东升还未醒,金乌西坠却入眠。生平受尽子孙累,善于偷花非等闲。若能志坚功成满,阴阳两分莫贪恋。”“二回大困势”诗云:“惟有僧童不守分,每夜发狂欠安然。一场好梦不得作,须要忙里且偷闲。人生天地无乐处,重整鸳鸯合欢床。双手抱住心猿意,一腿长伸一腿卷。”这样的话,怎么可能出自少林僧之口之笔。 对性有浓厚的兴趣,但都要安在 “老僧”、“僧童”的头上,这也就罢了。《绘象罗汉短打变式》竟有诗云:“本是少林传世谱,和尚偷驴我收存”句。“驴”字在中国古代性的色彩颇浓,如《水浒传》中王婆对潘金莲说的“潘、驴、邓、小、闲”,迫害妇女的坐木驴的刑法,对和尚的侮辱性的称呼“秃驴”等都是。少林寺僧恐怕不会这样恶毒地自己咒骂自己。 《绘象罗汉行功全谱》中有“十八罗汉势”,其名称为:仙人拱手、霸王举鼎、左右插花、枯树盘根、夜*探海、推窗亮格、韦陀献杵、老僧入禅、铁牛耕地、青龙摆尾、左右骗马、燕子啄水、虎奔人身、陈抟大困、父子三请礼、鲤鱼打挺、张辽献袍、金钩挂玉瓶。与各种版本的《易筋经》对照,不难发现,“十八罗汉势”与《易筋经》十二势许多动作和名称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显然,它们有着同一来源。《易筋经》来自道教导引,“十八罗汉势”也应是来源于道教导引。它们和从秦汉开始陆续出现的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等,实际上一脉相承。 《少林衣钵真传》卷首十八家歌诀,实际上来源或模仿于明代武术典籍记载的当时的拳法名家。明郑若曾《江南经略》记载当时的拳法流派有:“赵家拳有赵太祖神拳三十六势、芜湖下西川拳二十四势、秣陵关打、韩童掌拳六路;曰南拳似风、似蔽、似进、似退共四路;曰北拳供看拳凡四路、曰张飞神拳四路、曰霸王拳七路、曰猴拳三十六路、曰童子拜观音神拳五十三忝、曰九滚十八跌打挝拿、又有眠张短打破法、九内红八下破法、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解法、七十二跌法、十二解法。”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当时的拳法流派则称;“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 明何良臣《阵纪》记载当时的拳法流派有:“宋太祖之三十六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化拳,名虽殊而取胜则一焉。温家之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又善之精者。吕红之八下、绵张之短打、李半天曹聋子之腿、王鹰爪唐养吾之拿、张伯敬之肘、千跌张之跌。他如童炎甫、刘邦协、李良钦、林琰之流,各有神授,世称无敌,然皆失其传,而不能竟其奥矣。” 几相对照,不难发现,《少林衣钵真传》卷首所列,实际上很多都是明代著名拳家。所谓“太祖的长拳”,在郑、戚、何三家著作中,分别记载为赵太祖神拳三十六势”、“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之三十六势长拳”;所谓 “温元的短拳”,很可能就是 “温家七十二行拳”;所谓 “温元的短拳”、“马籍的短打”之短拳、短打,以及书名、书中不断出现的短打,应该来自“眼张短打破法”、“十二短”、“绵张短打”;“孙恒的猴拳”应该来自“猴拳”;“绵盛的面拳”应来自“绵张短打”,只不过将张姓换为了盛姓。绵者,很可能是喻其柔缓,所以干脆又称其为面拳;“刘兴之勾搂采手”,可能来自“温家钩挂拳十二路”;“颜青之占拿跌法”,可能来自“九滚十八跌打挝拿”、“七十二跌法”、“千跌张之跌”;《少林衣钵真传》歌诀中提到的“穆陵关前把名休”,“穆陵关前比过武”之穆陵关,应该来自 “秣陵关打”;《少林衣钵真传》全书中数次提到的“截脉客”、“分筋截脉”等,应该来自“三十六拿法”、“鹰爪王之拿”、“王鹰爪唐养吾之拿”。不管是明代拳术流派仍有流传,还是《少林衣钵真传》的作者尚未忘记到明代名拳中找根据,都说明当时距离明代尚不遥远,署明“乾隆二十七年”的日期,应该说是可*的。当然,《少林衣钵真传》的作者也吸收了一些当时已在流行的新拳种之名,如清初人王朗所创的螳螂拳即是。歌诀中明代著作中未见、我们今天也不知的若干人物和拳派,可能亦属此类。当然作者也拉入了一些传说或小说中的人物,如林冲、颜青(燕青)等便是,但“鸳鸯脚”的拳路或技法,则显然已经出现。 《少林衣钵真传》作者所本或所承继的功夫及图谱中,显然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疑为升宵道人所作的“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便云:“他如金钟罩、吞符、吹丹、纵地等术法,皆外道邪魔,不堪传世。惟取此中正平易,有益无损,可以护国而卫身者”。虽然不传,本来是有的,哪里来的心照不宣,但怎敢说是佛门的少林寺。 东拼西凑成的东西,难免不露马脚,于是《少林衣钵真传》作者多次在书中说:“以后少林却删集”,“少林集”,“诸家手法甚有益,重是少林重删集”等。实际上就是作者所集,却偏要说是少林所集。 当然,《少林衣钵真传》中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出自少林寺的东西,《绘象罗汉兵刃全式》中大谈 “枪棍皆一理”,“棍枪一总皆同”等,又强调 “棍法全是禅师集”,看来的确是从程冲斗那里来的少林正宗。但是少林正宗也未必是从少林寺学来的,因为程冲斗早已把少林武术带到了少林寺外。《少林衣钵真传》是一个相当杂芜的大杂烩,升宵道人和弗遑道人的说明文字,既不在全书卷首为序,也不在卷末为跋,而是夹在中间的《绘象罗汉行功全谱》卷四之前,似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升宵道人和弗遑道人之后,可能还有人对此书动过手脚。当然,读书时任意改点什么,这也是中国古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