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喝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10:51

 

    酒有许多雅号,三国时的人将酒分为圣、贤两类,清酒谓圣人,浊酒乃贤人。酒即使浊,仍有贤人的善称相随,看得出酒人的珍惜。旧时的读书人又有这样的联语:清谈有晋人足矣,浊酒对汉书下之。此联对得工仗澹远。

  酒又有一个名字,目“般若汤”。般若乃梵文的音译,即智慧。将酒说成是“智慧汤”,恐怕不能为多数人赞同。在民间,酒多被称作“迷魂汤”。是与智慧相悖的饮品,农人干脆称之为“猫尿”。把酒称为般若汤是嗜酒的僧人发明的。《东坡志林》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不守戒律的和尚,把不准接近的酒肉换一种名称就弄进了肚里,唐突了佛祖,却沾沾自喜,显然是饮了“般若汤”。

  认为酒中有智慧的不仅国人独举,西方的博物学家大普志尼也说过“酒中有真理,这谚语已尽人皆知了”。其语气的肯定,令人目瞪口呆。大诗人贺拉斯说“不喝酒的诗人写不出千古流芳的好诗”,估计贺诗人也喝了“般若汤”。在吾国的文人中,酒人居多数。杜甫歌咏过唐代的“酒中八仙”,顺序为贺知章、李琏、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和焦遂。更有高人在自己的名字以外,以酒作别号:“高阳酒徒”郦食其、“酒狂”饶宽、“酒徒”蒋济、“五斗先生”王绩、“麵部尚书”汝南王李琏、“醉民”元结、“醉司马”白居易、“醉士”皮日休、“醉朋”诗僧可朋、“呷大夫”常孙修、“醉侯”种放、“醉翁”欧阳修。治文学史者。亦可治一部“醉文学史”。

  为什么要喝酒呢?皮科克在《梅林宫》这本书中说,“饮酒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当你口渴的时候,酒能解渴。另一个是当你口不渴的时候,酒能防渴。防渴要比止渴强”。这也是天真的醉话。酒人喝酒的动机和行为是一致的:就是——喝酒。孔融谈人生理想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愿足矣。”这是简单的人生姿态。

  酒人并不是一个阶级,其中好汉和孬人俱有。酒不可能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标准,却可以是衡量醉的尺度。格言家富勒的许多妙语令人把玩,其中一句是:“在酒里淹死的人比在海里淹死的人要多。”的确如此,虽然海那么大,酒杯那么小。

  饮者并非不知酒的害处,然而更知酒的乐趣。世事蹭蹬,人生无常,一握酒盏,心底就平和了。如陆游诗:“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豪放、悠游、苟且。是酒人的境界:野渡无人舟自横,是酒人的形象。如果不论礼法和养生,他们也是可钦佩的大自在人。

更多精彩,歡迎進入ydlldy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