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流泪岂止在战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17:05
读书偶得:将军流泪岂止在战场        




                           一、 梁大牙  感极而流泪

     看着38军的战报,6天6夜不眠不休的彭德怀默念:“这是一支钢铁部队。”
    
     邓华是员自尊心极强的将领,作为38军的老上司,彭德怀痛骂38军也使他极感难受。
    38军此战扬威,邓华喜气洋洋问彭德怀:“怎么样啊,彭总,38军还行吧?”
    彭德怀乐得合不拢嘴:“不错不错,的确是支好部队!”
    他叫回了拿着38军嘉奖令要走的参谋,提笔在电报稿最后那句“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后又加了一句“38军万岁!”
    
     电报的全文是:
    
梁、刘转38军全体同志:
    
     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挥了38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彭邓朴洪韩解杜
    
                                                                                        12月1日
    
     几个副司令都惊住了。虽然彭总治军赏罚分明,但在中文中“万岁”这2个字可不是能随便喊的。彭德怀见几个副司令都不吭声,笑了:“不表态,就是同意了。拿去发了,通报全军,上报军委!”
    
     发完电报,彭德怀情不自禁地用沙哑的喉咙唱起来了:“一马离了……”
    
     “西凉界……”一个同样沙哑但唱得有板有眼的喉咙接了上去,那是中国军队有名的京戏迷邓华,他甚至把当军长时捉到的国民党军一个京戏团鼓捣到了朝鲜为战士们唱戏。
    
     他们唱的是《得胜令》。
    
     梁兴初接到嘉奖令时惊呆了,大滴的泪珠从这员虎将眼眶里滑落……



                           二、宋时轮  江畔洒热泪



    据陆战第一师自己统计,侥幸逃脱包围后,有着24124名官兵的美陆战第一师战斗减员4418人,冻伤减员7313人,减员总数为11731人。减员数量为全师兵员总数的40%。加上美步兵第七师、步兵第三师及其它部队的损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战斗中共歼灭美军13900余人(战斗伤亡)。第九兵团战斗减员19202人,冻饿减员28954人;减员总数48156人。减员数量为全兵团兵员总数的32.1%。也就是说,全兵团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牺牲或负伤。第二十军冻伤最为严重,营连排三级干部大部分被冻伤所致坏疽致残致亡,作战结果:联合国军美第十军伤亡惨重,演成全线大溃退,完全没有达成其战役意图;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全线进攻,基本实现战役目标,并完成巨大的战略任务。

    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的作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局。
    没有人公开批评过宋时轮将军在如此众多的冻伤减员的问题上应负什么责任。
    毛泽东没有,彭德怀也没有。
    他们都知道,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乱原部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加上刚成立的国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应急动员体制,出现这样大的非战斗减员是难以避免的。
    而宋时轮面对复杂情况决心坚定,处置果断,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表现出高度的全局意识和战略观念,是一个优秀的高级指挥员。

    毛泽东多次发电,对宋时轮和第九兵团予以高度赞扬。
    可宋时轮将军却终生为此自责、内疚。
    倘若从接到准备入朝作战命令开始,就不对补给存依赖心理,捧起老法宝,发动大家“八仙过海”想办法就地筹集或购买冬装;倘若能照原计划在山东完成3个月整补;倘若能在东北实现两周整训并进行必要的补给,冻饿减员会更小,作战成果会更大。
    但是,战争毕竟是战争,没有“倘若”可言。何况是一场别人强加于我们的战争。

    1952年7月11日,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宋时轮将军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
    9月的一天,在鸭绿江边即将返国的宋时轮将军向长津湖方向脱帽弯腰,向长眠在那里的他认识和不认识的战友、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忠勇士兵,深深地鞠躬90度。
    当他抬起头来戴上军帽向他们致庄重的军礼的时候,人们发现,这位身经千战的名将已经泪流满面。




                            三、吴信泉  含泪遥望砥平里


     砥平里。

   吴信泉默默抽着烟,一时没开口。从南边砥平里方向不断传来的爆炸声令他焦急万分:敌重炮和飞机坦克正在反复轰炸守卫马山的一一五师……
    谭友林的意见是对的,然而,在一般情况下,下级指挥员应该尽可能避免干扰上级作战部署的决心……
    可是,事实证明,对砥平里的攻击准备过于仓促了,以我方步兵轻武器再与敌强大火力僵持下去,后果将极其严重。
  “首长,开饭啦——”
  一个满脸胡髭的老炊事员端着一盆煮熟的土豆走来。吴信泉拣了一个土豆。却并不觉得饿。咬了一口,觉得又脆又涩,难以下咽。
  “这冻土豆煮不烂,难啃哟……”老炊事员摇头说道,含着一种内疚。
  “给邓指挥发报……”吴信泉下了决心,喊来作战参谋,“讲明砥平里的敌清,陈述我们的意见……”
  下午,接到一一五师报告,因一一六师与美二师在注岩里遭遇受阻,朱及时赶到曲水里打援,致使增援抵平里的美骑一师坦克营和骑五团已冲进抵平里西南……
    据称,当时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发现远处大路上烟尘滚滚,初时还以为是老百姓的大军,他知道曲水里有一一六师打援,敌人过不来,却不知一一六师已被阻在注岩里,根本没有赶到。倾刻间,敌人三十余辆坦克隆隆而至,成群的敌兵尾随跟进。三四三团团长王扶之连忙率领团部警卫连阻击,战士们在山隘两侧以炸药包手榴弹和步兵武器英勇阻击敌人坦克的冲锋,在击毁敌人四辆坦克和一些步兵后,终因火力弱和兵力少被敌人冲了过去……
  形势已无可挽回。
    当日黄昏,邓集团指挥部终于做出撤离砥平里的决定。

    在权作隐蔽部的一个菜窖里,邓华命报务员向彭德怀司令员紧急发报:“……敌已分路增援砥平里,骑五团已到曲水里……如我再攻砥平里之敌,将处于完全被动……乃决心停止攻击砥平里之敌……因时机紧迫决未等你回电即行处理毕。”

  十六日凌晨,当吴信泉率领他的部队趁着漫天鹅毛大雪撤离砥平里之际,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迎着风雪久久眺望砥平里方向,泪水爬上了眼脸。
    因情况危急,一部分牺牲战士的遗体未及抢回。

    ——他为此痛疚不已……
    
     近四十年后的某一天,这位早已卸职休养的老将军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条消息:南朝鲜在砥平里一带建筑施工之中,挖掘出十几具尸体,据辨认,这些死者生前均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战士……根据停战协议条款,这些遗休将交还三八线以北中朝一方安葬——

    这则电视新闻使这位年愈古稀的老将军激动不已,泪水沾满衣襟……



                      四、翟文清  拥抱老兵 泪如泉涌



     于水林,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一九二五年九月出生,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二团第八连战士.在第四次战役广田里战斗中,他不顾敌人炮火封锁,用反坦克手雷炸毁敌坦克3辆, 造成敌人猬集混乱, 为主力部队消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王树增《远东 朝鲜战争》:

    一个叫于水林的战士向坦克冲了过去。

    于水林,个大身长。战前班里分到两颗反坦克手雷,他抢了过来。这种手雷很大,手榴弹袋装不下,别在腰上跑起来又不对劲儿,于是他就把手雷放在自己的米袋子里,米袋子的一头是炒面,一头就是这两个大家伙。行军时怕把手雷丢了,就把袋子口系得很紧。

    现在,当他向坦克冲上去的时候,袋口怎么也解不开了,于水林急得没了主意。

    班长以为他害怕了,冲他喊:于水林!你到底有没有决心?

    情急之下,他一使劲,硬把布袋撕开了。他拿起反坦克手雷,一直冲到巨大的坦克面前,把手雷往坦克的履带中一塞,巨响之后,坦克被炸毁了。

    于水林连续炸毁两辆坦克,又端枪追击从坦克中跳出来的美国士兵。

    战斗中他的右臂连中数弹,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装,他就用左手举着手榴弹继续追击敌人,就这样,他抓到了八个美国士兵。

    三营教导员翟文清当时就决定给于水林请功。

    战争过去了多年后,三营教导员翟文清已成为一一八师的副师长,他没有忘记在战场上倒在他身边的战友,包括举着手雷冲向美军坦克的大个子士兵于水林。

    于水林被转运到后方养伤,之后,就再也和部队没有联系了。

    部队的档案中只记载了于水林是热河人。于是,翟文清派人到承德地区去寻找,费尽周折也没有下落。

    翟文清不甘心,寻找的努力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直到朝鲜战争结束10年后的一天,他终于查到于水林是内蒙古昭乌达盟赤峰县美丽乡美丽河村人。

    美丽乡,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 美丽河村却极端贫困。

  于水林是这个贫困村里最贫困的人。

    他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孤身一人住在生产队的马棚里。他的右臂已经截肢,失去了劳动能力。

    没有人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的残废汉子曾经连续炸毁美军的两辆坦克,并单臂俘虏了八个美军士兵。

    没有人知道这位孤独的残废汉子是曾在为保卫新中国而进行的战斗中荣立过一等战功的功臣。

  当翟文清副师长千里迢迢地来到美丽河村,终于看见了于水林的时候,他紧紧地抱住他的这个大个子士兵,泪如泉涌。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部队送给他一些粮食。

    当地政府得知于水林原来是个大英雄,于是给他盖了间房子,还为他找了个女人。

    结婚的时候,翟文清专门派人把手水林和他的女人接到部队,还做了一套全新的被褥枕头,并且特制了一块很大的英雄匾。后又派士兵把匾专程护送回那个遥远而偏僻的美丽河村。

    翟文清是个多情而仗义的中国军人。于水林从此每年都会被请回老部队做客。

    后升为师长的翟文清又多次到美丽河村去看望一条胳膊的老于。 当于水林病逝的时候,翟文清师长亲自料理了这个老战士的一切后事。


                   五、 叶飞   鼓浪屿流泪却是为何




    1949年9月,叶飞十兵团兵临金、厦。十万胜利之师对付五万惊弓之旅,应如牛刀宰鸡、重锤击卵。问题是,无渡海经验、无船,力量便大体扯平。方案不外有三:先厦后金;先金后厦;金厦并举。最佳自然是第三方案。还是因为筹船不易,叶飞遂拍板,先厦后金!集中船只、兵力,打下堡垒便布、工事坚强的厦门,再顺手牵羊,扫荡设防薄弱的金门。
    
    攻厦第一天,险象环生、残酷异常。尽管周密准备计划了月余,一俟实施,渡海作战与陆战的种种不同与特殊便突显出来。攻击鼓浪屿的船队刚刚出海,便被风浪吹乱打散。一部被迫回航,一部继续前进,但已无法保持队形,也无法在预定的地点登陆。失利,在所难免。第一波登岛的四百余名将士,尽管英勇顽强,毕竟孤立无援,苦战竟日,终于全部倒在了这个1.7平方公里、巴掌大的海岛上。从此,这个名贯天下的风光岛多了一处供后人凭吊瞻仰的胜地——英雄烈士山。

    山崖上题有叶飞的一首悼亡诗:勇士鏖战急,热血染军旗。雄威镇敌胆,英魂化虹霓。

    好在鼓浪屿血战令汤恩伯头脑眩晕产生错觉,以为此地便是叶飞的主攻方向,忙把预备队一个师拉上去增援,叶飞则乘机大举从北面高崎、石湖山方向突击厦门本岛,终于破门,一阵痛快淋漓的拳打脚踢,将老对手汤恩伯撵下大海,伸手摘下了这颗璀灿的东海明珠。
    
    被战火烧焦的鼓浪屿一片庄重肃穆。数百长眠的勇士同眠一穴,活着的战友们列队脱帽,用胜利告慰亡灵,以忠勇激励自己。
    许多人默默流泪,年轻的兵团司令也默默流泪。    
   四十年间,叶飞每一次去鼓浪屿都会流泪。
    那苦涩的滋味中除了追忆,还溶解着一种复杂的歉疚、遗憾和悔恨。
   是啊,为什么当时人们只想到了“缅怀”,想到了“复仇”,想到了“遗志”,却偏偏没有去认真地思考血的“教训”。
   也许,这歼敌三万的巨大胜利所带来的欣喜竟将理应重视的教训稀释冲淡?










0 0 0 0 0 鲜花 雷人 迷惑 搞笑 鸡蛋 【论坛浏览】

相关评论

作者: csrfgc 发布日期: 2010-10-17一将功成万骨枯作者: 星河鹭起 发布日期: 2010-10-17人都有泪撒!作者: 黔驴技穷 发布日期: 2010-10-17不流泪,那是没有良心;老流泪,那会让烈士伤心!作者: yyz2006 发布日期: 2010-10-17尸山血海,血流漂杵,这种形容词在战场上显得苍白。
我注意到,除了叶飞攻击金门的战役,其他将军流泪都是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捐躯的官兵们,那是解放军的精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及其仆从,义无反顾,打得敌人胆落,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评论数:4 每页显示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