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衡水中学经验介绍和学习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4:56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引用

  杜郎口、衡水中学经验

  杜郎口中学以前是一所“以乱闻名”的学校,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师生关系紧张,面临着被县里撤并的处境,1997年崔其升校长上任后,治乱建制,大刀阔斧地搞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市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现在前去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衡水中学招生范围只限衡水市的桃城区,生源并不好,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中学,成为了清华、北大在河北最大的生源基地之一,而且创造了高考成绩连续七年第一的奇迹。学习、交流、讨论过两所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后,我感触颇深,觉得以上两个学校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就这两所学校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向同志们作以简要介绍。

  一、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介绍杜郎口中学1998年8月开始教学改革,使一所濒临撤并的乡级"双差"初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为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完全在于激发并彻底实现了学生的自觉,也就是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该学校教学改革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立足课堂教学,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1、10+35模式。老师占有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35分钟全部留给学生。2、新课堂评价模式。由评老师改为评学生,学生情绪是否高涨、参与人数多少、活动形式趣味性,学生表现优劣、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根据这些对老师进行打分,计入百分考核。3、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班分为6个小组,组内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由小组长负责,好的带中的,中的带差的,小组共同成长,不让一个学生掉队。4、“336”自主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三个课型、六个步骤”。三个特点:大容量,立体式、快节奏,课堂内容多,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相立体的教学网络,课上节奏快,课下学生预习。三个课型:依次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环环相扣,逐步巩固加深,轻而易举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六个步骤即展示课的顺序:①预习交流,提出目标;②口头分配任务;③分组合作、完成任务;④展现提升;⑤穿插巩固;⑥达标测试。这一模式主要是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个自主学习模块,一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课时: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5、课堂转轨。由单一知识型转化为知识能力型、知识情感型;精英型转化为大众型;背记式变为体验式;听说读写转为演、唱、画、作;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式。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在很多方面做了努力,首先是老师的"退场",老师不再教了,退出中心。推行初期,杜郎口曾用"0+45"来强制要求老师全面退出。有人曾说过:"老师不讲的话70%的同学会做,讲的话会使70%的同学不会做。"心理断奶的意义就在于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个断奶对人生发展的其它方面意义更为重大,它使人摆脱了依赖性,树立了坚强的自己。其次是利用课堂建立和强化自觉主体地位。这个主要是在"预习课"上实现。学生按照层次分为6个组,每个组在预习课上分别给予任务,组内自己解决问题。然后6个组汇总,这样就把教学的主要任务给解决掉了。特别困难的,再有老师进行点拨。在此,通过兵教兵和团队合作,学校最头疼的差生问题得到了最完美的解决。然后是用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树立自信。这个主要是在"展示课"这个环节来实现。学生自发的组织各种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发挥,个人得到了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热爱,强化了自信。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素质,制约着教育提高的水平,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杜郎口中学还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以及教师的职能做了要求,这些要求是明确而细致的,是多元化的,所有教师对照要求,经过努力,都可以逐步做到。

  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通过杜郎口的成功经验对自己的课堂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衡水中学教学经验介绍衡水中学高考成绩连续七年居河北省第一,尤其是2006年高考各项指标以绝对优势在全省遥遥领先。衡水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1、积极转变教育思想,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衡水中学正是以教育理念的提升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衡水中学认为,只有确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率。衡水中学提出,全身心地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此,他们引进了“尊重的教育”的理念和“诱思探究教学”的模式。在学校管理模式上,其指导思想是“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确定了三十六字工作方针:“课堂成就梦想,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信念捍卫辉煌,和谐促进发展,团结就是力量。”课堂教学真正把45分钟还给学生,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学校管理,还是课堂教学,都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人性张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2、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全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衡水中学认为,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养同样很重要。为此,青年教师走进衡水中学,第一步目标就是要拿到“教师合格证”,成为一名正式的“衡中教师”。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过关制”,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四年内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每一关的过关标准,每年都组织一次过关考核,五关全部通过之后,才是“合格教师”,才能“持证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衡中教师”。3、以改革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教科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1997年,衡水中学就大胆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的观点。为此,学校制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具体目标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具体要求是“三转”、“五让”。“三转”是指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五个要让”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衡水中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6项具体改革措施。一是必须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不要怕学生问倒自己。二是坚决把习题量减下来,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以提高速度的陈旧做法,精讲精练。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不仅要求精选,而且还要求精讲、少讲,讲思路、讲方法,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三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两节公共自习,同时明确规定,所有自习课教师一律不许讲课,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公共自习时间教师一律不许进教室,切实保证学生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四是按照“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学校力争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改变部分学生“陪读”的状况。五是必须改变教学中违背学生认识规律,讲授内容和训练习题过深、过难的状况。六是为使教学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适当减少统考次数,同时学校还将制定严格的监控措施确保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扎实推进,特别要严格控制习题量,坚决杜绝自习时间讲课和变相挤占自习。学校把科研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以此促使教师边实践边改革。把科研方向定位在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以此来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4、强化学校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学校管理得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衡水中学管理的突出特点是严、细、实、恒、稳、准、狠。为了使管理落实到位,学校充分调动和发挥四个管理协作体的作用:一是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协作体;二是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管理协作体;三是以各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协作体;四是以级学生会为核心的自我管理协作体。5、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情景激励学生成长。衡水中学的成功告诉我们,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衡水中学认为,学生德育工作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高远目标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文化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教育力。衡水中学正是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创设了一种让人深深浸润其中的氛围,使勤勉成为一种工作的品质,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才形成了教师将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放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学生将一切精力都放在抓紧学业回报父母上的独特文化。学校以“追求卓越”为校训,目标大气,定位高远,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而各种催人上进的图片、格言、诗句,更是遍布学校的角角落落。。在衡水中学,要想让同事瞧得起,让领导高看一眼,那很简单,即“把工作干得更好、最好!”学校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最大限度的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干群之间的合作,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内耗,要最大规模的实现资源共享。在衡水中学,各年级教学方面的所有措施、所有资料,都一一输入电脑,全校共享。极大的便利了教学工作,也使全校工作更加井然有序,更加效果突出。当然,这两所学校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不止以上这些。对于这些经验、做法,我们不能简单地效仿,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有选择性地学。学习一点,落实一点。还要结合我校的实际,大胆地走好教学改革之路。根据我校实际,向大家提出以下建议:1.要学习杜郎口、衡水中学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在贫穷、落后的乡村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的工资只有800多元,但是杜郎口中学的班主任们却从早上5点钟一直干到晚上学生睡觉;一般的任课教师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搜集大量的习题。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树立敬业精神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内在的品行修养。我们的教师必须有诚心、恒心、精心和爱心。只有具有敬业精神,才能时刻想着学生,时刻想着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当今时代,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和人民群众对教育关注程度的加深,使基础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教师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因循守旧,没有高远的目标,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结局只能是被甩在后头甚至是被淘汰。广大教师必须树立清晰的教育理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及教育质量观。2、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我校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滞后;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不够,课型不明显;教学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教学效率低下;教学常规落实不到位,教学效益不高。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精神,让课堂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课堂教学要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性品质水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形成勤奋认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等优秀品质,提高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从机械重复训练和被动消极学习中解放出来,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面发展和和谐健康成长。3、教学工作无小事。在教学工作中,越是把问题细化,越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备课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问题,它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人云亦云,教参上怎么写,咱们就怎样提问。在课堂上,要巧妙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形成主动去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在小组合作中,要思考什么情况下需要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总之,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不要因循别人,要加入自己细致入微的思考。要学习衡水中学教师善于沟通学生思想,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经验和做法,建立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接纳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以文明礼貌教育为突破口,改进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点滴小事入手,长抓不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逐步做到自觉自律、自强自理。4、要体现教学的人性化。衡水中学的口号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班级的后进生,采用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一个优等生辅导一个后进生。真正做到一个也不放弃,这样既能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又能增加班级凝聚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记录下来。有了这种慈母般的谆谆教导,学生一定会有所转变的。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创新,积极引进杜郎口、衡水中学两所名校的先进经验,努力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杜郎口中学经验介绍

  近年来,人们怀着“朝圣”之心,从四面八方纷至杜郎口中学,破译、解密、探访、考察、怀疑、寻找杜郎口奇迹。我室将杜郎口教学模式借来,供大家思考、借鉴。

  杜郎口中学是一个曾经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经过十年的拼搏,转而焕发出生命蓬勃的奇迹,一个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继黄冈、汩罗、洋思之后的又一硕果,一个将中国教育推进一大步的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杜郎口神话。

  一个叫崔其升的农村校长,带领一群农村教师,再率领更多的一群农村孩子,这群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在鲁西一个远离城市、交通闭塞、条件简陋的农村中学里,十年寒窗,扎根课堂,制造着打动我们的“神奇”!

  崔其升校长以其敏锐的判断、坚强的毅力,从乡土、学情实际出发,靠他不断重建的勇气和自我修复、校正、决断、联合的能力,超越所有的实践,白刃“格斗”于鲜活而残酷的课堂改革之上,投身于实践又超越了实践,用这些原生态、本土性扎根农村的“土办法”,镌刻着“杜郎口”的痕迹,让我们感动、激动、唏嘘、赞叹不已。下面就让我们认真全面地解读“杜郎口旋风”。

  一、平凡不过的杜郎口中学

  2006年的杜郎口中学占地46669㎡,建筑面积10863㎡,24个教学班,1256名学生,116个教职工,老师85人,本科以上31人(第一学历中师6人,大专25人,本科1人),中高5人,中一26人,市优7人,骨干4人,市优质课学者能手25人。校长崔其升,1997年4月进入作校长,原为教办业务副校长。

  1997年以前的十多年,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倒数第一,学生流失、辍学严重,管理混乱,人大视察多次亮黄牌,县上几次决定撤并。教师想走走不了,办学条件极差又得不到改善,学校发展十分困难。1997年4月崔其升任校长以后,学校变了。

  2004年全市中学教育教学现场会在此召开;2005年山东省农村中学教改会在此召开;2006年全省教研室主任会在此召开。他是市示范学校、市规范化学校、市德育先进校、市教研示范校、省重点课题研究基地,省教厅、聊城大学实验基地、中国创新教育杂志重点调研基地、全国合作教学研究基地。

  二、教育改革的排头兵,素质教育的引领者

  1、改变现状,走教育长征。

  杜郎口中学秉承“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在崔其升校长的带领下,实施了彻底的课堂教学改革。大破才能大立,大立必须大破。改革→解放了孩子→把课堂还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做自己课堂的主人。改革意味着生,不改则意味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求生。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改革的主体是人。先拿领导、教师开刀。认为世上本没有路,路就在自己脚下。“解放”就是斩断束缚孩子们手脚的那根无形的绳索,还孩子以天性,给孩子以自由。要彻底解放学生,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搞合乎人性的教育。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联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地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

  2、改观念、行为、形式、内容,从课堂教学改起。

  杜郎口改革,堪比剪辫子、放大脚,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两千年传统教育对孩子们的束缚,对教学观念的束缚,功不可没。

  杜郎口的课改涉及到当前教育面临的五大问题:一是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了以后,质量是不是一定下滑?二是条件差,投入少,农村边远学校是不是质量就一定上不去?三是教师基础差,素质跟不上,是不是就没有改造的机会,质量也必须上不去?四是生源差,学生基础差,是不是就没有改造的机会,质量也必须上不去?五是素质教育在学校这个层面,究竟怎么去抓?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回答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四个问题: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问题;回答了课堂改革也能够开放的问题;回答了教改与升学率的正相关联问题;回答了基础教育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问题。

  杜郎口改革的精神:一是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的精神;二是敢于破旧立新的改革勇气;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探索态度;四是始终如一的一以贯之的恒久意志;五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心理品质。

  杜郎口改革的实质:表面看是解决的学生升学的问题,其实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幸福成长、快乐学习。

  崔其升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实施主体教育,回归教育,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是知识的“灌装桶”的传统授课模式。

  他认为:不改,必然坐以待毙;改,一定会绝处逢生。在全面诊断课堂后发现,课堂上的癌症已到了晚期,必须动大手术不可。于是,校长研究课堂,研究教学,亲自授课,积极听课,要求领导每周听课7节,他一周就听课20节,有一年他听课1000节。

  有人说杜郎口的课堂乱,当然也很活,仿佛像农村集市,外人称之为“教育超市”。

  杜郎口是一个世界上黑板最大的学校(前面、后面、侧面、地下都是黑板),是没有讲桌讲台的学校,是一个课桌堆成六个方块、中间放一破瓷缸粉笔头的学校,每天上12节课,没有自习,夜课、晨课都是正课,是一个推行“10+35”、“0+45”模式的学校,教师是真正的组织、引领者,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中玩、玩中学,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学进去,是不让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学校(包括毕业班)。

  他们坚持的真理: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他们的道理: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他们认为:学会需要条件,预习就是保障。剥夺学生预习的权利,就是剥夺学生的自信;剥夺学生的自信,就是剥夺学生的快乐。

  杜郎口的提法:育人教书。首先教给孩子们的应该是做事做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们先得做到,凡要求老师们做到的,领导(校长)先要做到。这样的教育才有号召力,才能感召每一位学生。

  他们坚持每周至少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会,把本周内发现的诸多方面的课堂教学问题向全体老师一一摆明,并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提出了“10+35”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工作重心的改革:精心研究学生、研究学法,而不是教材教法。重视集体备课,同学科共同备课,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备课质量。避免了各自为战、年年写、年年抄的备课传统。在改革的初期,老师很不习惯,想方设法的要讲。老师越是想讲,校长就越不许讲。

  甚至提出了“0+45”的要求。矫枉必须过正,唯有置之死地,乱世重典,才有可能逼出希望。于是对老师下“封口令”:明确要求课堂45分钟,教师一个字、一句话也不准讲,没有商量和通融,谁讲处理谁,经济上罚款,工作上停课两周。不准讲要天天检查,天天兑现,还要搞株连,捆绑式考核。不准讲,还必须想方设法保成绩,学校随时抽查课堂学习效果,谁的成绩下滑,将等同处理。

  “0+45”的课堂改革模式,是“颠覆、奇迹、震慑、敬佩”。崔其升校长敢于“吃螃蟹”,动大手术,动真格。一时震惊社会,压力重重,但他决心下定,矢志不渝,将落实进行到底。

  他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辩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这好比牵着小孩的手走路,却随时都准备放手让他自己走。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他认为要无限地相信和激活孩子的潜能。

  崔其升校长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限于内容,也包括形式。他认为讲台就是“神台”,讲桌就是“霸权”,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有讲台和课桌在上就容易滋生垄断和独裁,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讲台是扼杀心灵的“刑场”,讲桌就是怒放的“罂粟”。所以必须砸讲台,撤讲桌。而且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一个也不准留。一刀切,任何人都不许讲,不管老教师还是新教师,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包括所有的学科,连英语也如此。这样从根本上摆脱了老师的“神权”,砸了讲台,建了教师论坛,谈教论教。论坛每周六下午四课时“论”、“谈”,讲收获和教训,反思课堂,总结心得。用名师带动,拜师学艺,课堂比武,突出教研。论坛促成教师从教师匠到科研性专家的飞跃成长。这支“杂牌军”在“山大王”的带领下成为一支能战斗的精锐队伍。

  学校成立了教科室,由业务副校长任教科室主任,把年级组改为教科组,全员参与科研性教学,在教研中讲群言谈,不搞一言堂,一是论课堂上的体会、感悟、反思、教训,以学科组为单位,叫“自由论坛”。二是针对近期内发生的现象、问题、加以讨论分析的“主题论坛”。坚持用发展的鞭子赶老师,不让一个掉队。

  他认为发展是老师最大的福利,严格是对教师最大的关爱,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引领,学校的发展同样如此。没有好的引领就不会有好的发展,当然也不会有大的进步。农村不代表封闭,杂牌军不一定就没有素质,原生态不代表不发展,关键是把教师的才能转化为动力。

  3、改领导作风。

  杜郎口的领导有责任、自律、向上、落实。“四有”:有品格(诚实、善良、公正、勇敢、毅力、意志)、有思路、有“本钱”(资格)、有力度;校长要有八性:自觉性、责任性、示范性、育人性、开创性、转变性、持久性、原则性。校长常用西点军校的一句话要求大家:领导就是要明确组织目标,并教导和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人,而不单单是监督、控制、和监管自己的下属的人,领导是有情的,管理是无情的,制度是绝情的。

  “10+35”要求多层面开展课堂推进,规定领导班子要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的教师上过关课。每天搞一堂学科促进课,学校每期对教师进行二次听课打分考评,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是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革没有尽头,完善才是根本。只有在实践中找到不足,才有发展的空间。杜郎口由乱到治,再由治到改,由改实现了学校的发展。

  三、杜郎口是一枚硕果,是一个奇迹

  1、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和谐教育

  杜郎口要求教师“走下来,走下讲台来!”实现了真正的师生平等。认为平等是民主的前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动力,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所以拆掉了有形的讲台,也拆掉了无形的心造讲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真正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杜郎口的学生: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读,铿锵有力,有滋有味;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演,角色投入,体验深刻。

  学生学得很起劲,一脸自信,张扬着学习的快乐和幸福。学校所有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全都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乐于展现自己,认真而负责任。

  3、杜郎口的办学效益惊人。

  杜郎口中学从不布置作业,但教学质量仍然很高。2005年268名报考县重高,录取267名。杜郎口中学以前的学生死学厌学,现在学生乐学愿学。杜郎口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升学;二是辍学;三是乐学。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必须学习杜郎口经验。聊城市教育局长孟昭星强调:“除非有比杜郎口更好的教改经验,否则必须学习杜郎口,否则不换思想就换人”。坚定不移地推行杜郎口的教育经验。杜郎口镇党委书记说:杜郎口中学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含金量最高的品牌。

  现在杜郎口中学已有50多人可以同时为别人提供示范课,每天至少有300人去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每人的参观券是100元,到目前已有35万人参观过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已有27户买了私家车,学校给购车户补助3万/户。

  目前学校的教师、领导不愿走,学生想进来,各级领导频关照,荣誉、称号、金钱纷纷而来,校容校貌彻底改观,校长、教师频频外出讲课讲座,声誉鹊起。

  4、构建了杜郎口模式。

  杜郎口的“10+35”模式:即一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

  “10+35”,要求教师尽量减少知识性的课堂陈述,应完全不涉及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活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分钟,其余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这不仅是时间的重新分配,而是教学理念的一个质的变化,课堂中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在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动力全由学生个人主宰,而教师承担的任务是对教学的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解疑、监控、调节、配合和评价,教师完全由主角变成了配角,由前台退居到幕后。

  杜郎口中学认为:一个再优秀、再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假想的也不过是几种方案和思路,而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领悟力。而集体爬黑板恰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解题思路的机会,他们的一些思路甚至是在老师的设计之外的。

  杜郎口的课堂是动态的、有情感的、有成果的。动态的课堂是指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目的是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的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是让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追求课堂声情并茂的效果。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就是要有精品意识,要求每一节课后学生要做成果记录,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

  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上没有丝毫压力,学习十分主动,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讨论研究,以自主学习和研究学习为主,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学习的快乐。学生可坐、可立、可卧、可跑,累了可以走动,看不见可以站在桌子上,允许到别的小组参与讨论,甚至可以到室外走动。只要为了完成学习目标,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更摈弃繁文缛节,不限制学生,不压抑学生,让他们一身轻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投身于学习中去。

  杜郎口的教学体现出课堂效果的神奇:零作业措施;学生素质高;升学率高。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学习态度由“供应式”向“自由超市”转变,改变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习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杜郎口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动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要求课堂学习要由知识生成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三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预习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老师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展示课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反馈课通过对学生在预习与展示课上的认知、体验、感受进行总结与反馈,对预习的学习目的进行回归性检测,检查三微目标的落实情况。

  杜郎口课堂做到活与乱、放与收的有机结合。做到活而有序,乱而不散。要敢于放,同时要研究收,不该放的坚决不能放,否则就会致“乱”,该收的时候一定要收,否则信马由缰,只有给“放”一个界限,才能保障“放”的效果。

  教师在有限的10分钟里做什么?首先不是把我所指导的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听,被动地接受并确认;而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建构知识。教师围着学生转,围的是学习任务,任务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平台,也是活动的目标,任务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中。

  杜郎口振兴的老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以导达思,促进发展。

  杜郎口振兴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体系:时间模式10+35(教师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参与。

  杜郎口振兴改革的实践特点:以是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杜郎口振兴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

  杜郎口中学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上课要求——课堂气氛微笑授课;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课堂活动量评价标准: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优,30分钟以上为良,29分钟一下为一般。

  教师基本功要求:讲普通话;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

  备课要求: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实施措施,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教案的现象。

  业务学习要求:学习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重点是课堂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及学生的课堂表现。

  学生课堂表现要求: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

  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的特点:在参与中学习;快乐的学习;使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层次对课堂把关;结对子工程;取消讲台,搬走讲桌;取消作业,设置预习笔记,双色纠错本;主题班会、专题校会;建立互访互学机制。

  课堂自主学习的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遵循的教学原则: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全体性、合作性、终身性。

  学习杜郎口的实践与思考

  一、 对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改革经验的思考

  1、学习杜郎口学什么

  (1)学习杜郎口人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校长、教师要有改革的胆识、决心,要苦干、实干,要有长期坚持改革的恒心和毅力。学习杜郎口,就是学习他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对事业、对孩子们的挚爱与责任。

  (2)学习杜郎口课堂改革的精髓。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以及高质量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成性的课堂。学习杜郎口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全力搭建好两个重要平台:一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二是班级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使教师退出了课堂的统治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得以的实现。在过程上要关注学生预习,只有充分的预习,才可能有精彩的展示。在训练上要关注训练的质与量,只有扎实的训练,才可能保证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才会有骄人的升学成绩。正因如此,才使杜郎口的课堂改革有蓬勃的生命力,改革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愈走愈远。

  2、如何把杜郎口经验本士化。

  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要与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如杜郎口的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其实际上就是一课三上,在教学时间上很明显不够用,应该改进。又如杜郎口课堂的学生、教师的展示多是以小黑板为主要形式,而应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3、教学学科课堂的操作的基本思路

  整体思路:编写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明确预习任务,通过课前充分预习,让学生对教材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解决教材最基础的问题,在课堂上再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预习、展示、反馈,使之每个教学目标分步突破,之后再进行适量的巩固练习。

  模式名称:初中数学“三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三环节”:即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循环”:即在一节课中围绕课时教学每个学习目标,循环、交替使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

  操作流程:四个步骤

  (一)、预习检测

  此环节一般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

  1、导入课题:创设问题情景或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2、预习检测:对学案上基础性、知识性的问题学生课前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其形式可多样,可教师检查,可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可小组互动互评等。检测的目的是敦促学生预习,并形成自觉预习的习惯。

  3、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点评或补充或对预习进行再安排。

  (二)、预习展示

  此环节是教学的主体,一般用时在此30分钟左右,围绕教学目标,逐一循环采用下列教学步骤。

  学生预习

  1、学生思考。即学生对知识目标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帮助。

  2、小组交流。主要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展示预习成果,对于问题起到兵教兵,兵帮兵作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班级展示

  3、班级展示。每个学习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讲解。代表可自愿,也可学习小组长指派。

  4、互动提升。对学生的展示可以生生互动、补充、完善、评价,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展示的热情和质量。

  阶段反馈

  5、拓展训练。是学生展示某一学习目标的变式训练,以反馈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6、归纳小结。对本学习目标的达成所注意的问题、方法、技巧、规律的小结归纳,可以是学生归纳,当学生归纳不到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补充和必要的强调。

  (三)、达标检测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练习3至5题,题目以中档题为主,面向全体,题型可选择、填空、问答、解答等多种。建议控制在8分钟左右。最好当堂完成,以给学生留出更多在课外预习的时间。

  (四)、总结升华

  1、学生谈对本节学习体会或收获。

  2、教师对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的学习表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独到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

  3、教师要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梳理,学法进行指导,解题技能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4、布置必要的课后作业或学有余力的选作作业,安排下一节的预习任务及预习要求。

  二、困惑与对策

  1、关于课型的问题。杜郎口教学提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已经演变成三个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一课三上。这种做法固然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耗时长,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将三模块、三课型变为三环节,即在一节课中围绕学习目标逐一循环、滚动、交替使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由于一节课循环使用三个环节,加之一些教学内容多且重要,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想对于内容较少可用一个课时,对于内容多且重要的可用两个课时完成,这样课标规定的两课时的任务,我们可以用三个课时完成。另外还有一种建议,能否把课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分为两课时完成,一课时用于预习,一课时用于展示和反馈,但课后不留作业,即作业在课内完成,将自习课用于正课,基本上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2、关于学习目标的制定问题。杜郎口教学在预习时,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这个过程时间应该是很长的,我们的课堂可能耗不起这个时间,我们建议:学习目标应由教师在备课时制定。

  3、关于预习问题。在调研时,老师们普遍不知道如何组织学生预习。我们认为:学生的预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预习,不是漫无目的地预习。学生预习时,教师应编制预习提纲,并编写好学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学案内容和要求有目的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早晚自习或自习课教师原则上不讲,给学生留出充分够的预习时间,保证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展示。

  4、关于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杜郎口教学将所有的部题分解到各个小组,每组解决一个部题。这样,分到小组讨论的问题搞得很透彻,分给其他小组的问题就搞不清,吃不透。我的建议是:将每个学习目标所对应的问题分解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去,使每个问题都能面对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对于学习小组讨论、帮扶应建立一个评价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否则,学习小组及小组长的作用难以最大化。

  5、关于学案的编写问题。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学案问题多多。一是编写高质量的学案难度大,不集体备课,学案质量不高,每个学案都集体备课教师精力达不到;二是少数教师依赖学案,自己不动脑筋,不钻研教材,加之教学评价彼此是对手,更难保证每人所编写都是高质量的;三是每课都用学案,费用大,学校能否承受得起。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建议:一是通过集体备课将任务分解,减少个体工作总量,使教师乐意选择学案教学。二是定期开展学案质量评比,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中去,及时进行奖惩。三是将学生作业编印在学案上,代替作业,引导学生自愿意把购买作业本的费用挪到学案上。四是将学案编拟成教案、学案、作业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的教学案,教师不另写教案。建议学案编拟分下列步骤:(一)定标自学;(二)预习检测;(三)预习展示;(四)达标检测;(五)总结升华。

  6、关于时间的分配比例问题。杜郎口提出“10+35”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少于35分钟。我认为在时间性分配上应视教学内容而定,不应设置严格界限,在实验初期设定进行矫枉过正是可以理解的,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多展示。但教师的适时的点拨、讲解、强调、归纳、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7、关于改革继承和发展问题。继承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优秀做法,如数学的问题开路、变式训练、以训练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等做法还是应该继承的。这样,既促进改革,又保留数学教学的本质特色;既让改革与传统接轨,又利于教师掌握,这种改革才能得到广大教师支持和拥护,才会有更多的教师乐意主动参与。

  8、关于教学面向全体的问题。由于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是自主学习、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难免使处在弱势地位的学生易被忽视,展示表现的机会可能会更少,教师应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注意保护其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的给其提供展示的机会。同时,在要求上、作业布置上不能搞一刀切,应分层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9、关于课堂知识呈现和展示的手段问题。在与教师交谈中,一提及杜郎口,教师们就讲需要多少多少小黑板,多固然好,少也是可以学杜郎口的,我主张多媒体和传统的小黑板并用。观察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时,尽可能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分组展示和讲解,可以用小黑板,有条件的可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纸质的学习成果,我请同行们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它代表着末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们要怎样学习杜郎口的改革经验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是极强的。他们没有农村学生常有的那种不敢大声讲话、不敢表现自己的羞涩感和怯懦感。他们一个个都被激活了,他们的胆子大着呢。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他们喜欢学习,不怕考试。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也会充满信心和勇气。

  杜郎口中学教改的成功让我们真正思考究竟应该如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如果农村的教育搞不好,那么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有人说中国农村条件差,实行素质教育有困难。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对此做了有力的回答,素质教育不完全是硬件问题,因为当初杜郎口什么都没有,却走出了一条路。由此看来,素质教育关键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还在于人的理念。

  杜郎口中学的教改还提醒我们,要重新估量学生的潜能。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还没有真正相信学生。而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精彩,抢着阐述自己的看法,反驳别人的观点,看起来课堂很乱,其实活而有序。

  杜郎口的成功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关键在课堂,在实践中磨炼。现在一说提高教师素质就是请专家来作报告,外出学习。其实,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关键是在实践。智慧和知识不是同一个概念,智慧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创造性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校长的引领下,通过在课堂中的磨炼,已经成长为智慧型老师。

  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老师之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等根本性的问题。它打破了班级授课制建立几百年来形成的教学教条和“本本”。它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它追求的是没有任何一点形式主义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和效益。它冲破了重重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它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它是本土化的,但它与现代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杜郎口中学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改革典型。它的成功当前主要体现在它的升学率显著地提高了,从全县倒数第一,进入了全县正数第一第二名。由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在实验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它还不能与其他城市学校相比。有人私下议论,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怪胎”。这样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本质上不在于升学率的高低,素质教育应该更能提高升学率。关键在于这些学生是只有应试能力,还是有全面的素质。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不怕考试,考试能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兴趣,有了自信。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精神面貌、人生志向、心理素质、探索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都远远优于和高于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他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一些本质要求。应该说,杜郎口走出了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杜郎口模式是开放的、创新的、成长的,也是鲜活的。杜郎口可以学习,但硬性地照搬照套是危险的。学习杜郎口模式要因地制宜,一旦成功了,最终形成的就是“自己”的模式。否则,很容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杜郎口是根植于“农村教育”这个现实而成长起来的,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它只适合农村教育而对城市教育没有意义。好的教育应该具有共性,面对的是全体师生,是人们的心灵。有人说教育无国界,那么何必讳言到底是适应城市还是乡村呢?好东西莫问出处,关键是要看到杜郎口的“好”好在哪里,值不值得学习和借鉴。新华社在报道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时说:人们都说,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杜郎口中学走出的这条路也许还要继续经历时间的验证,但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培养自主自信、勇敢有为、谦逊合作的人,杜郎口中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杜郎口,还要超越杜郎口。要用发展的眼光,甚至以批判的态度学习杜郎口,要科学、求实、认真地看待杜郎口的改革,要立足自身的现实借鉴杜郎口经验。

  学习杜郎口经验,就是要敢为人先,要相信自己,相信学生。

  学习杜郎口经验,就是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真实地“相信”学生

  走进杜郎口中学,“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等横幅标语“涌入”笔者的眼帘,几名带有“农村”特征的学生正在清理垃圾筒,不远处一名同学很自然地捡起了一个烟头……不乏“尘土”但依然整洁的校园,让笔者很难想像这就是8年前面临撤并的一所学校。

  一所“面临撤并”的学校和“险遭厄运”的校长

  杜郎口中学是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其所在地的杜郎口镇,东与德州齐河县毗邻,偏僻闭塞,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可以说是“远不着村,近不着店”。学校占地面积73亩,建筑面积7559平方米,据笔者初步观察,这里应该是孩子读书的“好地方”。可是据资料介绍,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却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一个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校领导一班人决定从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使学校由乱到治,摆脱被撤的厄运。2004年,学校学生升入茌平一中96人,是在此之前10年的总和;05年报考一中268人,考上了267人,全县最高分学生就出自该校。几年的教改,渐渐形成了“杜郎口旋风”,《人民教育》(06年第24期)刊载的《寻找现实道路——2006年课程改革的反思》一文中称“杜郎口中学是2006年新课程绕不过去的名词”,文章称“在中国,没有哪所学校敢将每间教室的讲台搬走,让教师集体转变角色;没有谁敢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采用自主、合作(往往包括探究)(即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谁敢让在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爬黑板’、‘闹翻天’”等,这些具有“颠覆意义的场景”是否真的存在呢?笔者一行就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和“诱惑”来到杜郎口中学的,想亲临现场寻找或求证“冥冥之中”的答案。

  在学校办公楼三楼的“教科2室”,拜访原县教育局副局长、现为聊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杜郎口中学顾问、数学特级教师谢金国老师。谢先生1946年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197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同年分配到山东省茌平县从事教育工作至今,可以说是杜郎口中学发展的见证人、参与者。谢老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攀谈了1个多小时。从谈话中,我们得知,校长崔其升出生于1962年,1997年4月28日上任,上任伊始,教师们对这个原本杜郎口镇联合小学业务副校长不认同、不拥护,加之“三把火”的攻势,使得上下级之间的矛盾非常大,甚至出现了教师家属在学校“敲锣打鼓”地骂校长。为此,一年后教育局派人来校督查,准备撤消其校长职务,但督查组经调查后确认,校长一没有经济问题,二没有作风问题,所推行的“做法”都是有助于学校发展的。督查组将意见反馈给县教育局后,立即给出结论:“我们支持你”。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使了崔校长有了“很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为这所学校找一条活路”。有句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就这样,他使一所濒临“撤并”的双差校经过9年时间焕发出勃勃生机。2005年11月12日山东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现场会在该校隆重召开,使该校成为全省的教改典型,其事迹纷纷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教育》、《现代教育导报》等媒体长篇报道。试想,如果当年真的撤消了其校长职务,抑或是教育局不支持其教改,是否还会有今天的“杜郎口现象”?我们非常想见见这位“改革派”的校长,于是来到了办公楼二楼的校长室,很可惜的是校长不在,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也许是想从“出名”后的“纷纷扰扰”中寻求一份“淡泊宁静”吧,我们也非常理解。《连云港教育》2006年第1期编首语《从一个校长推想一所学校》到2006年第6期编首语《从学校推想校长》可以看出,“如果能从校长推想学校,同理,通常情况下,从学校也能推想校长”。是的,校长因学校而存在,学校因校长而发展。这位“山东汉子”具有吃苦而执着的扎根鲁西北教育的精神、信奉朴素而真实的相信学生的这种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体现粗壮外表下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追求努力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精美,其内心一定是“充实而幸福的”,可能的是,还处在“追求充实与幸福,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更高境界。在校长的办公室中看到了“德清”二字,由于“德”者“以德服人也”,“清”者“出淤泥而不染”,据此推知,更为可能的是,这位“汉子”没有把校长作当作“官”来做!才有了“带领全校师生实施主体教育,回归教育,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是知识‘灌装桶’的传统模式”的举措。这是对校长职业化道路的最好诠释。

  “专家型”的教师和“实干型”的干部

  杜郎口中学现有教师105人,其构成情况是: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5岁及以下79人(占75%),36-45岁12人,46-54岁14人;从职称结构来看,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24人,初级职称教师72人(占68%),无职称员工6人;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13人,专科89人(85%),中专、高中3人。又据谢老先生介绍,其实他们的教师队伍整体构成并不理想,教师的原始学历中没有一个是本科毕业的,就是师范专科、中师和电大、教育学院毕业的也仅占教师人数的40%。面对这样的一个师资现状,杜郎口人深刻地认识到:“外得于人”并不能保证教师的发展,发展要靠“内得于己”。为此,杜郎口中学一方面采取了即时、有效的四层管理(校委、学科、年级、班级)模式:之所以即时,是因为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并进行简评、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杜郎口的管理是以班级为基础,直接指向课堂教学的,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分析原因所在,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特别是班主任的最后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管理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另一方面,坚持“日清周结”的点评反思——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这样的点评反思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口教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位教师的反思展示,每个办公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个学科组的反思展示。据说这样的展示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到现在的“每周两次”;第三就是杜郎口的教师“业务论坛”了,在每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据悉,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论坛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稿子如果堆积起来,已经有两米多高了。谢老先生说“业务论坛是杜郎口校本研究的一大优势,对老师业务理论的提高,对课堂技能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确实是这样的,在我们满足于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的“复备”之时,杜郎口已经由课堂中的“学生互动”过渡到校本研究中的“教师互动”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教师群体,经过几年的“教改洗礼”,如今的杜郎口教师个个都是“专家型”的,这并非笔者夸张,例证有三:其一是笔者所见,在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了学科组教师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的对口交流活动,数学组的讲解教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教师,他非常从容地介绍了“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的授课程序,还结合具体的课例谈个人的体会,他说“展示课中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将之收集、整理、分类后写在活页纸上,教师还要提出一些可预见性的问题、可拓展的部分、学生的易错点等,看似松散的课堂,其实正像放风筝一样,‘线’在教师手上”,就是新课程的专家又有几个能有如此的实践经验呢?其二是笔者所闻,曾经有一次杜郎口中学与同属农村教育取得典型性经验的我省洋思中学的教师同台展示观摩课,在千人观摩的大会上,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很快就将“陌生”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并使得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就是特级教师又有几个能达到如此境界呢;其三是笔者所听,从谢老先生口中得知,杜郎口中学2005年新分配一个大专生,来校工作仅一年,工作就非常出色,习得“杜郎口精神”之精髓,被聊城市一所有名的中学看好,学校也非常大方地主动“输送”,提出的条件是要对方学校派两个教师到杜郎口任教,这就是“一个换两个”的神话,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普通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究竟有多长的路要走。

  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层干部当属教师范围,限于篇幅自不多说,在此仅实录该校干部的任课情况与一天的工作概括,以此来引起大家的思考。“业务校长李吉涛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后勤校长陈爱波任初一4个班的地理,初三年级主任李维博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初二年级主任张代英任初二4个班的地理,初一年级主任李守明任8个班的体育。教务主任崔海军任初三两个班的物理,副主任时静任初三两个班的数学。他们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承担着学校的管理工作。早上5点起床,查学生到班情况,班主任签到,宿舍卫生,上操,开晨会,上、下午指导教师常规工作,听课,评课,查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与师生座谈,鼓劲,协调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等各种关系,晚上坚持到师生入睡后,至10:30才回家休息。他们在事与事之间穿梭,在人与人之间驻足。业务校长李吉涛家离学校60里,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都已60多岁,却因忙于工作,麦秋时没给家里帮过一把,父母十几次电话把他催回家,他只能双膝跪地,流下惭愧的热泪。新婚的张代英,为把工作干好,多次做丈夫工作,发誓3年不要孩子。工作狂李守明每天工作坚持15小时,3年如一日,没喊过一声苦,没叫过一声怨。总务副主任刘峰夏天每晚背药桶,喷打厕所,没嫌过味。有一次修电动大门,把手上的肉挤掉一块,也没休过一天班,没报过一分钱。后勤校长陈爱波晚上回家(他家在温陈中学,离学校近60里地),早5点便按时赶回。学校领导班子,没有一次集体到饭店吃喝,没有一人多沾过一分钱。”

  见识“乱”的课堂和领略好课的“特征”

  从校长室出来,上午的第二节课正在进行中,按常规的想法,此时课已经上到一半,是不好再走进课堂听课的。当我们来到教学楼内时,真的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说这里的课堂教学是“超市”,真的一点都不过分,虽然我们心理有点准备,但还是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全校24个班级的课堂全部对外开放——名副其实的开放,每口教室的前后门都开着,听课教师可以任意“穿梭”于其间。笔者最先来到的是初三(1)班的教室,正在上英语课,教室中的课桌一改传统的“秧田”式为“小组独立”式,每一小组6—8人,相对而坐,“散乱”的室内摆放,“三个面向”的黑板,“零乱”的各具特色的坐姿,“随意”地夹杂着方言味的插话。一会儿,教室更“乱”了,一位“小先生”走到北面的那块黑板前很大胆地讲了起了,所有学生就“忽拉”一下“动”了,全部围在那块黑板前,最前面的同学基本是“蹲”着的,后面的同学大都是站着,甚至有的是“趴”在前一个同学的身上。前面“小先生”在“煞有介事”地讲着,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有人“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个“小先生”讲完后另一个又主动地出来讲另一题,不仅有题意的分析,还有解题的思路,同时还要相关知识点的回顾,更使笔者感到“惊诧”的是还有本题的易错点及解题的方法归纳,让我感觉他“俨然”就是一位“老师”,彼时我却不知道这节课真正的老师在哪里。第三节课,一种割舍不掉的“数学情结”促使笔者想完整地听一节数学课,可是走遍了初三和初一两个年级的所有教室都没有发现有数学课,于是乎决定“走听”。在初三的一节化学课上,上课伊始,所有的学生就都在“各自”的黑板前默写化学方程式,教室内的三块黑板很快就被“占领”,教室外的一面“白板”也“爬满”了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前天内容没有默对的同学,有人在检查默写的情况),没有黑板可“爬”的学生干脆就“趴”在地板上写了起来……不到10分钟的时间四块大黑板已经被写得满满的了。随后笔者来到了另一个班级,也是一节化学课,看到所有学生都围在了一起,中间是两个学生在做实验,只有一套实验器材,最外层的学生干脆站到了凳子上,甚至有的还站到了课桌上,笔者没有挤到跟前,不知做的是哪个实验。接着笔者来到了初一的一口教室,这是一节历史课,看到这样的景象:教室里“人声嘈杂”,有的站着,在很认真地背书,有的坐着,在“交头接耳”,有的在黑板前边背边写,有的是“你提我答”。走出初三和初一的教学楼,笔者来到了初二的教学楼上,进入初二(3)班的教室,这是一节地理课,教室的一块黑板上写满了填空题,一位“小先生”正在提问,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实录。

  笔者在我市开展“百节好课”展示与观摩之前曾经写过一篇拙文《何谓好课》,其中引用我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马明先生所讲过的好课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笔者也认为,“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次杜郎口之行,如其说是领略了我理想中的好课“风采”,倒不如说是让笔者见证了“好课”的特征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显现的。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数理化,还是语数外,抑或是政史地生),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以人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关注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双基训练”在这里到边到位,“综合素质”(在初二教室的一张课程表上,笔者注意到除了正常的学科课以外,还有“人口”、“交际”、“朗读”、“艺术”、“实践”、“劳技”、“语音”、“阅览”等也排上了课表,没有亲历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推断)在这里得到锻炼和发展!这里的课不是表演课,更不是“作秀课”,这样的课上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配角,有时就是观众。

  考察归来后,不时有人问,这样的课堂教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与谢金国局长交谈时已经在探源,该校不同时期的“好课”指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整录于此: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该校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规定。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崔其升说:“课堂评价标准,是落实先进教学理念的‘牛鼻子’,有了这样的导向,教师才敢解放学生。” 2000年8月在各班中悬挂“大幅字板”,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2002年9月,对课堂的要求:1.师生必须使用普通话;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3.不集体、集中背答案,不长时间做练习题;4.拓展、挖掘、拔高、重视能力培养;5.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6.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2004年8月,对课堂结构的要求是:1.预习交流,确定目标(5分钟)。2.分配任务,立体教学(2分钟)。3.完成任务,合作探究(6分钟)。4.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8分钟)。5.串插巩固,全面掌握(8分钟)。6.达标测评,检查验收(6分钟)。2005年3月对教改的提升意见: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撞击、智慧火花迸溅、学生灵感的生发,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憧憬、盼望、最美好的、最有诗情画意的东西。这样的评价标准,具体而实在,虽简简单单,但形成如此“阵势”也实属不易,经历了一个起步、孕育和完善的过程。这让笔者想到的有两个词,一是坚持,二是落实。不是吗,很多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没有做到,或者说很多人都曾经做过,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沉入课堂的落实,而“不了了之”了。当我们问起新入学的初一新生是怎么适应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谢局长告诉我们,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是将所有学生分到初二、初三的班级中随堂“学习”,这里的学习就是一种“感受”,感受这种气氛,感受这种模式,感受这种精神,感悟这种“兵教兵,兵管兵,兵强兵”的真谛。

  “目不斜视”的学生和“毫不留情”的同事

  之所以说这里的学生“目不斜视”,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其“定力”如此巨大,是成人也难达到的。24口教室全部开放,每天参观的人数达到近千人,这样多的教师如果平均分到每口教室的话,每口教室中也有40—50人,何况流动或穿梭在每口教室之间呢,不要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像“超市”,这么多的观摩教师不更像农村集市中的“赶集者”吗?同时,穿梭于教室间的教师们还不时地“窃窃私语”,有时受学生感染还不免激动地“大声议论”一番。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一定无法想象是怎么样的一种热闹非凡的“景象”!你一定会担心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并且是日复一日,有可能还是年复一年的情况下,学生能安心学习吗,笔者来这里之前也是有这样担心的,来此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或者说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这里的学生学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无视于听课教师的存在”,真正的是“我的课堂我主宰”!笔者很好奇也很想检验一下学生是否真能做到这样,有意地问身边的正在上课的一位同学,想了解一下情况,这位同学根本就“不理会”我问的是什么问题,而是小声地对我说了五个字“老师,我在上课”!我当时从这“掷地有声”的五个字中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环境造就出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心中不免再一次地被“震撼”撞击。

  与学生们的学习“定力”一样让笔者感受到震撼的还有来自教师管理上的“毫不留情”。试想想,全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如此地“高度一致”,一定是有外界巨大的推动力存在!是的,据资料显示,在课改初期,“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杜郎口人清醒地认识到“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他们在反思,“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此,崔其升校长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这“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他们一方面上好示范课。首先,是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示范课。从崔其升到其他学校领导,全部走上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其次,便是各科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崔其升有意在各科教师中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的骨干,旨在通过他们的示范课,引导更多的教师走向课改之路。看到自己同事的大胆尝试以及获得的成功,老师们也有了一试为快的积极愿望;另一方面是上好过关课,之所以称之为“过关”课,崔其升校长认为“一是说明这一关并不好过,从而引起所有教师的高度重视;二是此关必过,不过则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三方面是上好跟踪课。起初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不一,个体素质也有差异,所以,仍有个别教师被阻隔在“关”外。于是,“由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对这些教师跟踪听课,有的放矢地指导,直到他们真正过关为止。”应该说这“三课”对于全国大部分学校来说都会做到,并且也都在做,而杜郎口人没有停止在这“三课”上,而是采取了与此配套的“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从谢局长给我们的材料上看到“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谢局长在给我们介绍时就特地讲了这是“动真格”的,他们没有玩虚的。另据谢局长介绍,这里的教师听课分成四级:第一级是学校的5人考评组,每天听3位教师的课,要求必须指出一个毛病,还要给出改进建议,不仅如此,还将听课情况进行量化,于第二天公布出来;第二级是年级组听课;第三级是教研组听课;第四级是班主任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课。并且与考评组听课一样,都要给被听课者打出具体的“分数”并予以公布。同时,学科之间还相互评价,每周要将所有学科排出“名次”来!如果说这是耳闻的话,那么笔者目睹的却是真实的。你无论是在教室外,还是在办公室外靠墙根的地面上,都能看到及时更新的很多的“小黑板”(其实是白板)。每口教室外的放在墙根上的“小白板”就是该班每个任课教师的“反思板”,据说原来是每天一更新,现在是每周两次更新,其内容有“成功之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等三个栏目,写得非常实在;而每个办公室外的墙根上摆放的“小白板”则是每个学科组的工作反思,其栏目设置同教师的“反思板”。透过这些“很不起眼”的“小白板”,我们可以看到该校抓教学常规的实在性。我们深知教师的工作环节是“备、教、改、辅、考、评、析”,但往往知道却未必躬行,而躬行却未必坚持,有时就是做做样子,这也应该是杜郎口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吧。

  特别的“奖状”与“特殊的学生”

  说起奖状,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杜郎口的每口教室中也有奖状,但这是一种特别的“奖状”。“奖状”上的内容是学生自我所定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有“我下次考试的目标所达到的名次,我的竞争对手,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等内容,都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中“颁发”的。笔者发现在学生所列的“竞争对手”名单中,大部分把其他组的同学列为竞争对手,这一方面说明小组内的“团结意识”、“整体意识”特别地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小组内的竞争已经引不起“兴趣”,才有那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感觉。而在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中,笔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豪言壮语”,代之的是很朴素的语言,甚至是带有浓厚的“本土口音”,比如说“他出去玩我不去”、“我上课要比他多发言几次”等,甚至有学生写道“我爱我在学习上的所有缺点和缺憾,最终要把我的这些缺点和缺憾完全地爆发出来”,不仅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而且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憾,这就是自信的结果!

  说起学生的自信,还得从3位特殊的学生谈起。谢局长给我们介绍时就曾经谈到这3个特殊的学生。一个是拄着拐杖提着尿袋的,两个是不足1米2的“很矮”的同学。他在介绍时是“眉飞色舞”,看得出他在密切关注这三个特殊学生的发展状态。笔者带着好奇心,在校园内寻找这3位学生,在做操时我发现了两个不足1米2的小朋友,因为他们都在队伍的排头,从做操的神态来看,“跳”得特别欢,脸上所洋溢着的灿烂的笑容充分说明了其自信的程度,更说明了在杜郎口中学“关注学生生命质量”的理念不是贴“标签”式,也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而是充分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的。很遗憾的是没有见着“挂着尿袋”的同学,未能亲眼目睹被“抬上讲台”发言的“景象”。

  有位文化伟人说,“任何伟大人物的个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他以自己的卓越之点领先和超越时代,而自己的弱点同时代相连”。学校也是如此,杜郎口中学也是如此。如果说杜郎口中学领先和超越时代有点过的话,至少说杜郎口中学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确实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希望”。如果说杜郎口中学是“2006年课程改革绕不过去的名词”,只是杜郎口人更强烈的感受到了学校生存的紧迫、教师培养的紧迫、教学改革的紧迫、时代的紧迫;如果说杜郎口中学有弱点,杜郎口人也不讳言,那就是这种教学改革还没有脱俗,还有鲜明的“应试”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把杜郎口这8年的教学改革的成果视为一种现象的话,那么,我们还特别需要解读和感悟现象背后的积极内涵。

  感悟之一:从教育的“外涵”和教学的“内涵”两个层面来看,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好的经验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而是要很好地内化和吸收。从调研中我们感知,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扎根鲁西北的精神、课堂中学生自信心得到充分激发的精髓、教学常规管理上的高度精细、师生才华展示中的精美,所有这些都是可以“移植”的,当然要加以必要的整合,避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现象的产生!

  感悟之二:从微观上来看,课堂上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里,教师的讲课时间是不能超过10分钟的,其课堂是“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但这样的“美丽和精彩”的背后,杜郎口人都做了些什么?每节课前教师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课堂中为什么能使得预设与生成如此地和谐,从杜郎口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上是可以获得一些推想和答案的。问题是我们同样也花了大量的时间,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劳动强度,为什么有时就没有如此的“收成”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质量”和“有效”这两个关键词了!

  感悟之三:从中观上来看,课堂教学的模式真的是一种“作秀”吗?我们且不说杜郎口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也不说“预习、展示、反馈”自主学习的三模块,更不说“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课堂展示的六环节,因为所有这些用谢局长的话来说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全国所有学校都能办到的事”,关键是杜郎口形成了“模式”,极力把学生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即使是“作秀”又有什么呢?当然经验也好,模式也好,都是不可复制的,如何结合我市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构建符合我市地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务教研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

  感悟之四:从宏观上来看,我们的办学是为了谁,杜郎口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能给我们一点启示,特别是给我们广大的农村学校的校长,甚至是城镇学校的校长诸多的启发呢?说到底,真实地“相信”学生,是一切发展的“源头”!诚然,“心动不如行动”,因为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杜郎口中学在“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思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使我感到惊叹、惊讶。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代表了时代的发展方向,为农村学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改革典型。下面谈谈我对杜郎口中学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见闻

  杜郎口中学地处茌平县城东十公里左右,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初级中学。以前是连续多年的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在去参观之前,我在想,一个穷地方能有什么好经验,无非是集中了部分资金打造了怎么个典型,至于 “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三面墙都是黑板是不可能的,再说老师讲课用得着那么多黑板吗?写那么多要累死老师呀!想归想,但看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的现场,使我的认识全部推翻了,我的感受是惊叹、惊讶,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了起来。课上呈现出的是绝对的以学生为主体,请看一节课的时间分配:10+35,0+45。学生来到前台,教师退到了幕后,只在解疑问难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看到的是教师的微笑上课,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气氛,看到的是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大力改革。正如教室里所书写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教室内学生分组围坐,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讲解,学校努力把班级打造成团队。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也不敢相信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如此到位,他们运用的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师上课几乎不用讲课,整堂课全部是由学生来讲,学生提问。

  这次学习我拿着听课本,本着多写、多记的想法去的,但是按以前听课的模式跟本没法记,因为没有像以前那样听课的模式。我听的是两节数学课,首先老师布置任务,做哪些题,全班分六个大组,每个组重点解决一个题。接着学生开始讨论有站着的、坐着的,还有高声讲题的,但没有一人是闲着的。有的学生还把自己想得写到黑板上,分别写着一组、二组、三组……原来黑板是给学生准备的,每个组都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像老师一样拿着教杆在黑板上讲题,本组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给予纠正或补充。

  当时,听完课还为他们初中竟然没有不学习的学生;为没有老师课照样上,也没有不学习,违反纪律的学生而惊讶。其实细想起来,联系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不足为怪了。首先:互助。这种合作讨论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平等讨论解决问题,疑惑得到及时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其次:自由。他们上课讨论,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蹲、坐、站均可,使他们的好动得到渲泄。再次:轻松。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被动地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基于以上三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存在不学习的学生了。

  二、几点认识和感受

  在学习中,既惊叹他们的课堂教学,又不免心中疑问,如何落实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在与老师们交流和看杜郎口中学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的反思中,有几点认识和感受。

  1、教改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老师,不是学生。与其说老师的认识上不去,不如说老师的担心更多:担心学生能不能学得会?担心自己不讲学生会不会明白?担心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滑?等等。但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2、教改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纪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期也会存在学生不愿回答或不敢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回答等问题,可采用评比、下达回答问题次数等方式解决。初期的讨论也会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的现象,可通过老师、班主任的教育,年级、学校检查评比、通报批评等方式规范。

  3、进行教改的最佳突破口是什么课型?习题课和讲评课。之所以选择这种课型,是因为这种课型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相对好开展,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逐渐推展到各种课型。

  4、课堂上他们的学生即使是新授课为什么对知识也那么熟练?他们的课型除按新授课、讲评课……这种分类方法外,又分为“预习课”和“展示课”。他们强调,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至于预习时间的长短则视内容而定,可一节、可半节,但一定得预习充分。我又问,这样的预习与展示不是重复而浪费时间吗?他们说,有重复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巩固与规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细想起来,有道理。

  三、在工作中如何落实和实施

  1、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反思我们的教学,在时间上的打拼,虽不能说是极限,但可再利用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再从时间上搞突破已经不太可能。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改革之路。对于杜郎口中学我们惊叹的不是他们的理念,这种理念我们早就有,惊叹的是他们的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认识,作为白旄中学只要在正确理论引导下,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加上平时认真细致的训练,就一定会有新的起色。现在我们既有理论,又有别人成功的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其实,不是试不试的问题,而是势在必行。

  2、正视困难,而不能让困难作为我们不搞教改的借口。尽管有别人成功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也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怎样打破教师和学生固有的习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调控课堂驾驭教学?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改革的氛围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杜郎口中学在教改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被他们克服且走向了成功。不是有句话叫“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既要克服客观上的困难,但首要的是克服主观上的困难

  4、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毋庸置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目标的培养。这是其首要的优势和意义。另外,这种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可以“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在交流知识中学习、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走神,听课效率低等问题。

  5、向 “杜郎口中学”学什么?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生“自由”与学习不矛盾吗?我们该学谁?我认为他们的经验精髓都是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与之相比,教师卖力地教学生被动的学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诲人不倦”的多讲往往让学生厌倦起来而事与愿违,“学而不厌”的想法往往因教师的方法不当而让部分学生“谈学生厌”。变“你要听我讲”为“我先听你说”,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是体现学生主体还学生学习权的改革方向。

  6、怎样从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落实“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师对“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有所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与“杜郎口中学”的差距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船行靠舵手、车行靠司机”这要靠教师的科学筹划和正确引导,就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不上课”却拿好成绩一样靠的是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首先,转变教干教师的观念:学生和教师没有太大差别,“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灿烂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首美丽的诗篇”,确立“青胜于兰”和“后生可畏”的意识,克服“门缝里看人”和“保姆看孩子”的视觉和做法,既放开教师的手脚也放开学生的手脚。

  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避免“家长式”和歧视差生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允许他们出错。

  第三、通过举行主题班会,有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主动性。逐步使其克服思想保守、语言迟钝、不愿合作等弊病。

  第四、认真搞好教研,让教师精心“编剧”,虽说是“自由”课堂,但它是学习知识的自由,课型的选择、方法的确定需要教师去运筹。从而科学“导演”,使之巧妙地驾驭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由地讨论、自由的交流、自由地表现,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避免无的放失或表面繁荣假而空的现象。

  第五、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创造条件、搞好试点然后推广到全校,使以上外出学习活动拾金山一石。

  总之,我校组织的外出学习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为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增添了后劲,今后将不遗余力的把学习到的先进经验落实的教育教学中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的感受

  这是一所坐落在山东省茌平县的普通农村中学,这里方圆几里没有人烟:校园周围都是整齐的一望无际的麦田,菜地.这似乎与印象中的杜郎口中学很相似.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上的八个醒目的大字“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校园里花香四溢(尽管家乡的冬季已悄悄来临,但山东的气候却温暖如春,菊花,月季花争相开放),几幢大楼拔地而起(印象中的杜郎口中学到处黄沙弥漫,校舍是低矮的平房)。这足以说明杜郎口中学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杜郎口之行,使我感受颇深:

  首先,我被杜郎口中学学生的精神风貌所深深感染。

  应该说,这里学生的生活很艰苦(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我特地去看了看学生的饮食,看后令我非常震惊,因为这里的学生根本都不吃菜,只是喝开水,吃馒头,吃得好一点的就是面前有一瓶大酱),但是,他们各个都很开心,很乐观。并不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松学习,他们完全沉浸在学习之中,把学习当成唯一的乐趣.课堂上,他们听课全神贯注,表演完全投入,没有打闹的、唠嗑的、睡觉的……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声音都很洪亮,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的听到;操场上,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面带微笑,用力的做着每一节操。

  其次,我看到了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表演的天地,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一节课下来,老师说的话寥寥无几:

  1、适时控制局面,鼓励补充;2、点到为止,不多加评论,完全由学生做主,老师反倒成了观众;3、老师一直在微笑着倾听着,会心的赞扬着……老师真正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的素质很高,即使没有老师的讲解与指导,他们也完全能够操控课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播放都是由学生来做的……总之,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

  1、预习充分,讨论激烈;2、不用举手自动抢答,先声夺人,抢不到发言权的学生甚至有些懊恼;3、抢答的有点不管不顾,谁回答的最坚决,速度最快,口齿最清楚,谁就可以抢到发言权;4、对答辩的好的学生,全班同学会很绅士的、由衷的的鼓掌叫好;5、对文章的理解方式多种多样:或朗诵,或表演,或作诗品味,或即兴作画,或高歌一曲直抒胸臆,旁征博引,个性飞扬,自信大方;6、学生互补互评,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合作的快乐。7、学生听得认真,答得肯定自信……课后,我曾问这里的学生:“你们对这种教学方式满意吗?”她们微笑着说:“当然满意了!刚一进校时,感觉不适应,现在学习是令我们最高兴的事,轻松快乐,很有意思。”

  再次,杜郎口中学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大门,迎面就可以看到在教学楼的正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八个大字,非常醒目,每个班级的前方也都是这一标语.看到这,你一定会发出疑问,单单凭借几条标语就能说明这所学校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了吗?当然不能。最初时,我也曾有过此疑问,但是,接下来的发现确实令我深信不疑:教学楼前、楼道走廊里,到处张贴的“名人名言”令我们耳目一新,这里张贴的并不是孔子、高尔基、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也不是他们的照片,而是学生自己的照片和“名言”。我简单摘录如下几条:1、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全知全能,也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一无是处。 2、 快乐的课堂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起点。3、活,杜口之特色;动,学生之本色。4、创新是一个国家永久的灵魂,教改是一个学校不竭的动力。5、精彩的课堂任我辩,欢声笑语乐无穷。6、学习全开放,同学心飞翔。7、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快乐,展示使人自信。8、我不愿像风筝那样,随别人的意愿升降;而要像雄鹰那样搏击长空,展翅飞翔。9、望长城内外,锦绣河山,如此多娇;看杜口课堂,教学改革,独领风骚。10、你说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11、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现而精彩。12、我的霸气无人敌,快乐课堂我称帝。13、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14、每一个人都是创造之人。15、努力,拼搏,我最棒。

  每一幅字画上都印着学生的照片,并且配着漂亮的底色花纹。从一句句个性张扬的话语中,从一张张朝气蓬勃、青春飞扬的笑脸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咄咄逼人的自信、鲜活灵动的个性。看到这,你还会有疑问吗?

  应该说此次的杜郎口之行,处处令我感动,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杜郎口之行又处处感染着我,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她将引领我不断探索新课改的进程。

  学习杜郎口中学体会

  一、杜郎口中学与众不同的亮点

  走进杜郎口中学细心一看,亮点多多:

  1、每个教师的教学反思,教研组、年级组的总结、安排写在小黑板上,放在一楼大厅,公之于众。

  2、教师、学生都是名人。校园墙上挂满了校长、教师和名学生的画像及格言。

  3、处处是张扬个性的标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创造之人”,“努力,拼搏,我最棒”等等。

  4、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有教育。就连楼梯上也布满了地理上的中国之最。走道条幅上一张张稚气的脸,一句句让人敬佩不已的妙语。走道的过梁上是该年级要学习的诗歌和说普通话的公益广告。画廊里呈现的书法,绘画、手抄报、剪纸等等都是学生的作品。教室外墙背后的一块块黑板上写着学生对难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课桌分六组集中排列,学生对面而坐。

  6、教室的四周全是黑板,也没有讲台,使人分不清哪儿是前哪儿是后。

  7、学生没有课外作业,但几乎天天抽查学生测试。

  8、每生每人每科设一本纠错本,把易错题记录得一清二楚。

  9、上课像赶集。上课了,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引导便引来学生热烈的讨论,有时是小组内讨论,有时是全班人都参与;发言者真是随便,不用举手,不用请示,站起来就说,有时呼啦站起来好几个,谁的嗓门大,谁就算争取到了发言权;老师在同学间走来走去,时不时地提个问题,出个难题,引来的又是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当有人到黑板上演算或讲解题目时,教室里就更热闹了,站着的,跑到前面蹲着的,形形色色,花样迭出;进入个人练习环节,四周的黑板便派上了用场,黑板不够用了,一些学生干脆蹲在地上写写画画……。在杜郎口中学,学生上课可以随意走动、争论、唱歌、跳舞、演小品,甚至代替老师讲课,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课堂模式在这里被彻底打破。——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

  二、杜郎口中学行之有效的经验

  1、改革了学校管理体制。为了适应改革需要,杜郎口中学大胆创新,建立了校委会(校长)、学科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四级立体交叉管理体制。校长对全校工作负总责;学科主任负责全校各个年级的本学科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年级主任分别负责各个年级所有教师的管理工作,每个班主任对自己负责的班级负责,班主任有权聘任本班教师。这样的管理体制既分工负责,又互相合作,互相制约,是一种高效的立体交叉管理体制。每一个岗位上的人都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2、督查关口前置。学校坚持从严治校。细化管理,注重过程,采取行为跟进的措施。坚持早8:00,午后2:00每天两次的教育教学情况点评会。主要是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的管理等情况进行小结。指名道姓的说××教师的优、缺点,点评切中要害,并在黑板上公布。教师的备课要过四道关,层层签字批阅,最后才能上课堂。

  3、层层听课制。从领导到教师都有明确听课规定,每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完成。

  4、课堂教学达标制。对课堂教学不达标的教师实行“一谈、二警、三停”。既第一次听课检查课堂教学不达标的由学科主任谈话,第二次听课检查仍不达标的,在学科组会议上警告,第三次听课检查仍不达标,让教师停课一周,安排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提高。

  5、学校早反思会。最能看出学校管理的力度,每天早上,门厅集合,领导总结上一天工作,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大电视上把上一天发现的问题播放出来。(录一段班任扫院子),反思会上,老师们抢着检讨自己,抢着邀请验评组听自己的课。(今天我讲什么,上次领导指出我的不足,我也加以改正了,我还有创新),崔校长说他听完老师课,不说出3条缺点甭想走。

  6、教师、教研主任、学年组长每周一次反思。一人一块小黑板,三个内容、收获、不足、措施,反思三年成名师。

  7、各班跟踪检查全面细致及时。有严格分明的教师考评及奖惩制度,每周排一次榜,与工资挂钩。

  8、人性化带着激励色彩的班容班貌.在班任及各任课教师寄语,有全班全家福集体照片和奋斗目标,各种明星评比等.

  9、开放的课堂。在具体的改革中,杜郎口抓住了改革的核心,一步到位。崔校长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却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懂得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老师怎样才能教好。他选择了改革的突破口——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课堂教学中,谨小慎微,唯恐影响教学质量。有的学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仍旧摆脱不了教师的控制和制约,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相对狭小。而杜郎口的改革不绕弯子,不缓步子,直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把教师的活动约束在“必要”的程度上,给学生腾出较大的学习空间,促使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实施“杜郎口模式”的再思考

  走出杜郎口,对杜郎口的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细细想来,我认为学习杜郎口的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需要经费投入,所以进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首先要学习杜郎口的管理方法。目前我县大部份学校管理无方,无法调动老师积极性,影响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半途而废。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学习“杜郎口模式”呢?

  1、学习本质。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我认为更多的是学习他们治校、管理和做事的精神和态度。如果去照搬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认为他们的经验就是“摆课桌”、“砸讲台”、“多黑板”那就是太片面了,也是对杜郎口中学经验的曲解。因此,我们认为,学习杜郎口不能停留在他的形式,而要注重他的本质,要注重学习探求他们在厚重的学校文化背景下的为师之道,为生之道,治学之道。否则,一切皆是空耗徒劳的。不少人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形态,主张要学就学它的“自主”的“神”,未必一定学它的“模式”的“形”。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比如,为什么“三大模块”是“预习—展示—反馈”而不是“导入—讲解—训练”?因为前者的行为是学生发出的,后者是教师发出的,前者的过程、步骤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而后者体现的是学生的被动,我们不可能抛开“预习”、“展示”、“反馈”这些字眼,去空谈“自主”。

  学习杜郎口,我们缺的不是理念,因为“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不是他们的独创。我们缺的是杜郎口精神。首先要学习杜郎口中学领导的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追求精神,勇于改革的胆识谋略。要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师敬业、勤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习杜郎口中学学生自主、自信的求学精神。总的说,杜郎口精神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的精神;二是敢于破旧立新的改革勇气;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探索态度;四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恒久意志;五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心理品质。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在,才形成了杜郎口的“风景这边独好”。

  2、因校而异。杜郎口的经验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又一巨大硕果。应该说他解决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堂改革一些方向性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用杜郎口的改革模式去规划每所学校的改革。而应该借鉴杜郎口的成功经验,解放思想,因校而异,瞄准自己的特色项目,挖掘各校潜能,彰显出师生的智慧,走出自己的路。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一定要把握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虽然我们也反对照搬照抄和生硬模仿,主张要有适度变化,而且也主张在此经验启发下的创新,但是,把经验割裂开来的做法是有害的,是不能真正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学到手的。

  3.加大教师业务培训。杜郎口中学功夫在课下。开放课堂对教师是一个考验。课堂还给学生后,对教师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课堂上预设少了,生成的东西多了,原来执行教案,课堂完全控制在教师手里,现在学生占有大量资料,随时可能提出挑战问题。五六十个孩子的智慧,可能会让你难以驾驶,需要教师不断充电,方能胜任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师培训上,要加大投入,主阵地是教研组,重视校本培训。充分发现学科领导及骨干教师作用。

  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正确分析自身的专业素质结构,找一找与杜郎口中学教师的差距,增强危机意识和迫切感;必须遏止角色惯性力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不断加深新角色的理解。

  4、学校管理还需加大力度。各项制度要细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教师业务考核及奖惩制度也要配套进行。与杜郎口中学相比,我们不能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学校校长要有改革的事业心和坚定改革的主见,树立教育教学改革的雄心大志。关键是学校校长有没有坚定改革的先进理念、勇气和毅力,能不能带领学校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正确对待当前某些不尽合理的评价措施,从被分数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敢不敢以持久的毅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激流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矢志改革的校长必然带出一个富有改革特色的学校,只要像杜郎口中学崔校长那样矢志不渝的推进改革,坚持数年必有成果。

  5、向杜郎口中学学习要决。杜郎口中学学习要决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五种精神。一种理念是: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一种模式是:要认真理解,深刻领悟“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五种精神是:一是不甘落后,穷则思变的奋进精神。二是敢于放手,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三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四是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敬业精神。五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恒久意志。

  杜郎口中学学习体会

  一、学习见闻

  杜郎口中学地处茌平县城东十公里左右,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乡镇初级中学。以前是连续多年的教育教学双差校、问题校。在去参观之前,就听教科室张主任介绍说是山东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此召开。当时我在想,一个穷地方能有什么好经验,无非是集中了部分资金打造了怎么个典型,至于 “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三面墙都是黑板是不可能的,再说老师讲课用得着那么多黑板吗?写那么多要累死老师呀!想归想,但看了杜郎口中学教学的现场,使我的认识全部推翻了,我的感受是惊叹、惊讶,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了起来。课上呈现出的是绝对的以学生为主体,请看一节课的时间分配:10+35,0+45。学生来到前台,教师退到了幕后,只在解疑问难之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大家看到的是教师的微笑上课,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气氛,看到的是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大力改革。正如教室里所书写的“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教室内学生分组围坐,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讲解,学校努力把班级打造成团队。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也不敢相信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如此到位,他们运用的小组合作讨论式学习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师上课几乎不用讲课,整堂课全部是由学生来讲,学生提问。

  这次学习我拿着听课本,本着多写、多记的想法去的,但是按以前听课的模式跟本没法记,因为没有像以前那样听课的模式。我听的是两节数学课,首先老师布置任务,做哪些题,全班分六个大组,每个组重点解决一个题。接着学生开始讨论有站着的、坐着的,还有高声讲题的,但没有一人是闲着的。有的学生还把自己想得写到黑板上,分别写着一组、二组、三组……原来黑板是给学生准备的,每个组都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像老师一样拿着教杆在黑板上讲题,本组或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给予纠正或补充。如:我认为本题的重点是什么;我认为这道题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我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等等,老师则适当的点评。没有疑问了再讲解下一道题,一节课能讲解处理十道题以上。效果是课堂上没有不参与的学生,成绩可想而知。

  其间又间断地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其模式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点,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这样的改革怎会不出成绩?这样的改革怎能不成功?

  当时,听完课还为他们初中竟然没有不学习的学生;为没有老师课照样上,也没有不学习,违反纪律的学生而惊讶。其实细想起来,联系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不足为怪了。首先:互助。这种合作讨论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平等讨论解决问题,疑惑得到及时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其次:自由。他们上课讨论,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蹲、坐、站均可,使他们的好动得到渲泄。再次:轻松。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被动地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基于以上三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存在不学习的学生了。

  二、几点认识和感受

  在学习中,既惊叹他们的课堂教学,又不免心中疑问,如何落实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在与老师们交流和看杜郎口中学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的反思中,有几点认识和感受。

  1、教改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老师,不是学生。与其说老师的认识上不去,不如说老师的担心更多:担心学生能不能学得会?担心自己不讲学生会不会明白?担心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滑?等等。其实,我们所担心的,也是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教改初期所担心的,且他们在教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我们想到的还要多,但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担心也是多余的。现在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思想上相信学生,在行为上依赖学生。细想一下,我们的讲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必要的点拨是必须的)?你说一遍学生能记住多少,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心安理得罢了,反正我讲了,会不会是你自己的事。

  2、教改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纪律。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期也会存在学生不愿回答或不敢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回答等问题,可采用评比、下达回答问题次数等方式解决。初期的讨论也会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的现象,可通过老师、班主任的教育,年级、学校检查评比、通报批评等方式规范。

  3、进行教改的最佳突破口是什么课型?习题课和讲评课。之所以选择这种课型,是因为这种课型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相对好开展,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逐渐推展到各种课型。

  4、课堂上你们的学生即使是新授课为什么对知识也那么熟练?他们的课型除按新授课、讲评课……这种分类方法外,又分为“预习课”和“展示课”。预习课上老师提出目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展示课则是以解题为载体,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规范步骤,拓宽思维和提升能力。他们强调,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至于预习时间的长短则视内容而定,可一节、可半节,但一定得预习充分。我又问,这样的预习与展示不是重复而浪费时间吗?他们说,有重复的成分,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巩固与规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细想起来,有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某些重复是必要的,而学生的展示与互评代替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效果更好。

  三、在工作中如何落实和实施

  1、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反思我们的教学,在时间上的打拼,虽不能说是极限,但可再利用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再从时间上搞突破已经不太可能。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改革之路。对于杜郎口中学我们惊叹的不是他们的理念,这种理念我们早就有,惊叹的是他们的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认识,作为白旄中学只要在正确理论引导下,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加上平时认真细致的训练,就一定会有新的起色。现在我们既有理论,又有别人成功的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其实,不是试不试的问题,而是势在必行。

  2、正视困难,而不能让困难作为我们不搞教改的借口。尽管有别人成功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也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怎样打破教师和学生固有的习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调控课堂驾驭教学?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改革的氛围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不是不能克服的。杜郎口中学在教改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但都被他们克服且走向了成功。不是有句话叫“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既要克服客观上的困难,但首要的是克服主观上的困难

  4、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毋庸置疑,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目标的培养。这是其首要的优势和意义。另外,这种合作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可以“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整体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再次,在交流知识中学习、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课堂走神,听课效率低等问题。

  5、向 “杜郎口中学”学什么?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学生“自由”与学习不矛盾吗?我们该学谁?我认为他们的经验精髓都是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与之相比,教师卖力地教学生被动的学教学目标很难实现,“诲人不倦”的多讲往往让学生厌倦起来而事与愿违,“学而不厌”的想法往往因教师的方法不当而让部分学生“谈学生厌”。变“你要听我讲”为“我先听你说”,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是体现学生主体还学生学习权的改革方向。

  6、怎样从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落实“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几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师对“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有所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与“杜郎口中学”的差距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船行靠舵手、车行靠司机”这要靠教师的科学筹划和正确引导,就如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不上课”却拿好成绩一样靠的是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首先,转变教干教师的观念:学生和教师没有太大差别,“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灿烂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首美丽的诗篇”,确立“青胜于兰”和“后生可畏”的意识,克服“门缝里看人”和“保姆看孩子”的视觉和做法,既放开教师的手脚也放开学生的手脚。

  其次, 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避免“家长式”和歧视差生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允许他们出错。

  第三、通过举行主题班会,有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主动性。逐步使其克服思想保守、语言迟钝、不愿合作等弊病。

  第四、认真搞好教研,让教师精心“编剧”,虽说是“自由”课堂,但它是学习知识的自由,课型的选择、方法的确定需要教师去运筹。从而科学“导演”,使之巧妙地驾驭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由地讨论、自由的交流、自由地表现,在愉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避免无的放失或表面繁荣假而空的现象。

  第五、 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创造条件、搞好试点然后推广到全校,使以上外出学习活动拾金山一石。

  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

  杜郎口中学通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了自己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确定目标、小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试。提出三种课堂,即一是动态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不受任何约束,为了学习构建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二是欢呼课堂(情感课堂),激发学生发自心底的求知欲望,快乐课堂,享受人生;三是成果课堂,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产生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一、 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我所感觉的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他们的教学确实是欢乐教学,智能并进。学生在参与中求知,在求知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在升华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变教为导,使学生变学为思,以导达思,促进发展,真正做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他们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268人,267人被茌平一中录取。他们每个教室里三面都有黑板,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学生自己在黑板上设置问题,然后积极讨论,小组辩论,个人发言,展示才能,得出结论,提高认识,他们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如:小组辩论,小品、相声、歌曲、舞蹈、座谈会等,形成了开放性课堂。

  从课堂情况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课堂的三大环节从讨论到交流再到学生自我展示,特别是在学生交流和展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思想非常活跃,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他人的意见。教师如何正确引导,提出一些正确的主张和观点,使学生心服口服,这就需要教师课下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回答,并对学生的提法,认识观点能指出对错。正像他们教师所讲的,现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工作量要比过去的教学模式大多了,累多了,但收获更大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提高了。

  杜郎口中学的学习氛围很浓,从校院的标语到走廊上的条幅,都是学生自己的名言,并配有学生本人的照片,从校院的地面上到楼上走廊都有学生书写的问题,列出的试题,校院的每个地方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所,展示的舞台。

  二、教改进程

  杜郎口中学走过了一段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的改革之路。在该校卓有成效的多项改革中,最富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较为鲜见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1、让学生“动”起来

  当年杜郎口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校委一班人决定从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使学校由乱到治,摆脱被撤的厄运。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校长崔其升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与教师沟通思想,商讨教改大计。崔校长认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活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和领导们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高辍学率有所扼制。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到2000年7月,在全县23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

  2、把课堂还给学生

  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一些家长愤怒:“我们交了钱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是啊,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

  但杜郎口中学的校领导们对这种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这可以在全校营造教改的氛围,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先由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领导班子或成员上公开观摩课,然后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教师们陆续上达标课;对约20%不过关的教师,经过“扶贫工程”,上过关课

  在教师群体中的这种变革是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领导班子上的公开观摩课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耳目一新,如:张代英老师设计的两位小主持人的形式,学生辩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与不好等等。学科骨干教师上的示范课例则开始关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课堂教学的变革有了质的飞跃。这两次课的展示,使全体教师对“10+35”的课堂模式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接着,学校对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一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现在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是领导和教师们三年来一次次研讨的结果,包括2002年新学期开始座位排列方式上的变革,由秧田式变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都是潜心研究的结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之怪现象

  课堂教学怪现象之一:教室陈设。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中,没有讲台,三面都是黑板。这是与其他学校的教室最不相同的地方。讲台是教师的舞台,但无形之中也把教师与学生隔离开来,使教师不能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中间,讲台去掉了,更加突出显现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地位。三面黑板,每个桌子上都有粉笔,学生可以在上面任其发挥:可以练字、画画、听写、默写,想写就写。学生的教桌都是分组相对摆放,每12张桌一组。学生相对而座,12人一组,每班6组。两个组合用一块黑板。

  课堂教学怪现象之二:教师不发言,学生唱主角。整节课老师的语言也是十几句,而且多数是简单点评学生的发言,没有怕学生这不会那不会的泛泛讲解。整节课总共说话超不过20句,却句句经典、字字珠玑。一上课教师组织学生组内讨论本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发言口述自己或组内的学习目标。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把自己在课前预习时的感受、写的诗歌、还有短文或有感情的读出来,或套曲唱出来------方式方法很多。学生主动交流展示的愿望很强烈,多次出现几名学生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况。唱歌时即便跑了调也无人在意,唱者亦陶醉其中,最怕的是错失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我们听了一节公开课,讲授的是古代诗歌。他们的学生一反常态,在上课开始后就在黑板上有写有画,我们在座的教师还以为学生在出黑板报,其实他们是在为要讲授的诗歌描画背景图画,寥寥数笔,但意境深远;有的同学在课堂中有感情的朗诵起来甚至自己作曲,把诗歌唱了出来唱歌,即便跑了调也无人在意,唱者亦陶醉其中。一节短短的语文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怪现象之三: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在我们听的一节语文课中,老师去开会整整一节课都没有回来上课,可是学生并没有因此而不知所措,一切都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乐在其中。先由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方法,同学小组讨论并研究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自我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有的在黑板上写,有的在纸上写,有的同学甚至在地上写起来,个个认真,人人积极。写完后由其他同学检查并指正。同学们或站或坐,或趴或蹲,或走动或讨论,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当他们研究问题时脸上洋溢出来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课堂教学怪现象之四:学生的“宿舍”是百人一间。课间,我们几个老师去学生宿舍看了看,那简直不能称其为宿舍,只能看作是一间极宽敞的屋子,里面除了大的床,什么也没有了,更不要提暖气、卫生间等等这样的设施,在这样一个冰天冻地的日子里,户外是零下十度的天气,而学生就在露天就餐,吃的也仅仅是咸菜和馒头,再喝点热水,就算就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可谓“冷”到了极点,而学习气氛却是出奇的火热,也许学生在这里唯一快乐的事情就只剩下学习了吧。

  这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这样一群老师和学生,是我第一次见到,也给了我极大震撼的。教师虽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但是,当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会爆发出理性逻辑的火花,此时就需要教师有更深厚、更广阔的知识来驾御整个课堂,更好地点播、引导。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数量减少,每一句的含金量却要提升上来。作为一个去“取经”的人,不应该仅仅重视他们课堂教学的这些表面形式,而是学习杜郎口中学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的教学理念,努力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地方,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以学习为乐。

  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

  一、转变观念,注重引导

  我想关键问题是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我们要想尽办法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需力,把对学生的管理变逼迫式、管教式为引导式、激发式的思想。说到底就是真正的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真心的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开放,注重实践体验

  传统的教学注重“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 动的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 的记下来,新课程要求将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变为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动口、动脑、动手,自主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爱心是根本,理念是方式,二者相辅相成才有了杜郎口的今天。

  思考我们教师的教学就是在逼迫着学生去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们把学生教得不愿意学习了。如果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象杜郎口中学那样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习自主,自由表现,那还有学不好。

  于是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是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好学、乐学。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找到成功感,他们就能好学、乐学。当然,回顾我多年的教学,也基本没用逼迫式教学法。遵循“以为人父母之心去为人师长”。即把每一个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教他们。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使用的是“自主教学模式”。并且互听互评。本次杜郎口之行使我坚定了我们做法的可行性。必须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去搞好我们的教学。就说课改吧,从03年暑假开始在我校推行,我们听了不少的专家报告,也看了不少的观摩课。也都知道应该解放学生,开放课堂。都知道按课改的理念教学将会是很好。然而两年过去了,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涛声依旧,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改变。原因何在,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上而下没有一套要求教师必须按新理念上课的规范。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只是口号、讲道理,是听着心热做着照旧。因为没有人去监控他的教学行为,也没有人具体告诉他应怎么去教。也就是说理念是灌输上了,行动却没人指导。就出现了脱节现象。再说教给学生知识比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更费劲,有省事的方法谁还愿多下力。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再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他们已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一下子让他们反客为主,他们会无所适从。特别是初中生,从小学起就是老师讲他来听,现在让他自主,他真的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所谓积习难改。于是我们的学生依旧是在老师的管教下被逼迫着学习,我们的老师依旧是在课改前的制度下机械的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或“经验”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教师要关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依靠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最终实现主体的生动发展。

  学生在体验中成长,自信在体验中积淀

  ----体验式教学初探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渗透学习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体验式教学是落实这一观念的核心。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的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深入 ,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感情、理解,产生情感、建构、生成意义、发展能力,是一种变“书本化”为“人体化”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学要努力做到“四开放”,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

  一、教学内容开放,倡导生活体验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它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但不应是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信息资源,创设多种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看杜郎口的课堂,歌唱、舞蹈、小品等只要它所表现的主题与所学知识相关,都可进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开放,注重实践体验

  传统的教学注重“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 动的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新课程要求将这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变为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动口、动脑、动手,自主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体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开放,享受创新体验

  浸润着体验色彩的教学过程不是师生间简单的“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共生、共进、共长的过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应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时空,摒弃45分钟观念,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留有余地,在培养学生心智的同时,让学生享受到创新的体验。如学生排练的小品、舞蹈所有的这些都不是课堂45分钟能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开放,感受成功体验

  《课程标准》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因此学习评价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教师要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让学生的自信心在体验中积淀。(当然着这一点由于中考指挥棒的问题,还没有实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经历”“体验”或“经验”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教师要关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依靠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最终实现主体的生动发展。

  杜郎口学习心得

  带着怀疑的态度我走进了杜郎口的教室,深入课堂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和我想象中的课堂截然不同。

  首先,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无任何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的前后及背光面三面都是大黑板;教室中间是纵向排成的三排课桌,学生分组排位,对面而坐;教室前面的讲台没有了,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面。

  其次,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同时开放的,各班无论哪节课你可以随便出入教室进行听课,这说明人家并不是因为有听课的刻意准备的,排除了做秀的可能性,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是难以置信。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在展示环节中,几乎全部学生都有板演的机会;教室内的黑板不够,连地板、走廊都利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是学习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反观我校教学现状,课堂上演的仍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反思我个人的课堂教学,虽然也试着把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仍摆脱不了教师讲为主导,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学生被动地听,使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无论你设计的课有多精彩,有多新颖,学生还是在你的引导下步入你所设的陷阱之中,你所设计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学为主体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杜郎口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学校组织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教改之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勃勃生机。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全体老师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转变为现实。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杜郎口经验的教学思路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难题。就是说我们在给了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出示了学习目标后,再让学生看了自学提示后,让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学提示把课堂中要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学习好,但是有一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也不能够顺利的把学习目标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把这一个经验理论落实下去。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把自己比较差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己顺利学习的小主人,这就要我们先跟杜郎口经验理论学习好,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达到我们学习的目标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

  杜郎口的课堂还需要我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如何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学习,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学习,还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检查别人,怎样作一名比较好的小老师。

  去杜郎口取经感悟

  校园景象

  进入杜郎口中学,校园里冷冷清清,冷风拂面,有些颤抖。

  教室景象

  随便进了一间教室,我不禁匆忙观看。教室里学生在忙着在黑板上写字,有的在擦黑板,有的在看书、念书,有的在抄数学题。我们进去了,也不搭理。各自忙自己的。使我感觉他们真不懂礼貌,为什么对我们不理不睬?我没有时间去追究这个问题,抬头看教室内标语“抓机会,快参与”,板首“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我赶忙记下这一句。还有“农家的孩子早当家”等之类来不及记了。我又进了一间教室,仍然不见教师在里面,而只有学生在忙着看书、写字,对我们的进入毫不在乎。过了一会,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进来对一位学生说了一句什么,学生接着说“听写!”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呼拉一下子都拿起了粉笔到黑板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那位学生就开始念题,其余学生书写。教室里只听见粉笔抨击黑板的“嗒嗒”声。又进了一间教室,也是如此,只是标语不同,“显风采,真英雄”,“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有成功”,“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课堂景象

  到了听课大厅,学生们在朗读语文,有的在黑板上写学习目标,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写句子。然后和其他教室一样,默写,改写,都由学生操作,老师只起调控,评价,分配给小组学习任务的作用。数学课上,也是由学生抄题,做题,讲题,改题。听课的老师们不顾讲课老师的劝告,在台下听课,而是在学生的身旁看学生们学习,分不清老师和学生。学生们学习的投入,老师们听得投入,没有一个人闲着,更没有一个人随便说话。只是在比较难做的题目处,教师作以解释。我被折服了,听课的老师们都被折服了。看得出每个人都很激动。我又上了教学楼,寻找生物课,竟然生物课也是学生们自己学习,讲课,做题,解答。我将两座三层小楼上上下下转了两遍,学习景象一致,秩序井然,学习气氛浓厚。

  课型对比

  在杜郎口,学生们上的是预习课,展示课,习题课,测试课。我们上的是新授课,复习课。大多由教师讲授,学生们听。学生们做题,教师讲题,很辛苦,收效却甚微。

  学习小组配置

  他们六人或八人为一个小组,每组有两名组长,负责安排或分配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情况。负责纪律,擦黑板等卫生任务。

  预定计划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改变落后的面貌。

  我决定试着改变这种状况,学习杜郎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迫切需要实行,运用于课堂。

  尝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学生有些乱,纪律不太好。个别学生有了自由的天地,却忽略了学习。让课堂学习秩序有条不紊,还需要一个长的过程。安排课堂学习内容顺序,需要认真研究,让优秀生带动中等生、后进生,也需要研究,制定出具体措施。

  杜郎口之行学习体会

  我们到达杜郎口时,该校还没有上课,我们先参观了该校的校舍与设施,和我们相比,他们除了刚建设的几座新的教学楼、办公楼、报告厅外,其它的如宿舍体育设施都很差。但是学生精神面貌很好,学生能够自觉的打扫卫生,也不需要学生会的检查督促。随之时间不长学生就开始了上课。我们第一节课是在报告厅听的课,由于听课的人员过多,并不能听出什么真正内容,只是能够看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回答问题很活跃。

  下了课以后,我们开始在学生的教室里面听课,但是他们的教室不再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像一个集市,里面人声鼎沸,学生不是像我们的学生那样,坐在凳子上认真的听课,而是到处走动,有的在在四周的黑板上解答目标典型题目;有的正在逐一向同学们“展示”自己解答题目的思路、步骤;有的正在教室内外(内在黑板,外在走廊地面)上进行英语单词听写,单词之上均有每位同学的姓名,这是他们展示、反馈各自的学习效果,听写完了相互检查,对于有问题的单词、题目,自觉地加强记忆……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再是单纯接受科研知识,而是在主动学习,主动讨论,主动展示。教师在教室里,但教师活动不再像我们一样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而是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随时解答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展示分析说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不清晰、不透彻之处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真正做到了学习是学生的事,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者、帮助者。第三: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整个课堂看似很乱,但是乱中有序,乱中有度,课堂即使放的再开,教师想收就能够收住,学生都能够紧紧的围绕在教师周围,认真参与,认真思考,认真学习,主动学习。

  他们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课堂上看似比原来轻松了,而实际上在课下的备课中花的时间却是更多了,教师要想到学生所能想到的每一种情况,每一种思路,要能想到学生可能想到的每一种情况。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责任心增强了,教师的评估加大了。

  在杜郎口中学的所有的课堂上,看不到现代化的电脑、电视机,更谈不上网络终端进教室,就连我们淘汰了的幻灯机也没有, 连学术报告厅内四机一幕也不齐全,但他们有的是每一个教室三面墙壁上显眼的黑板。而黑板历来是教师挥洒汗水、展示自我的风水宝地,是教师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可是在杜郎口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阳光地带。可是黑板不够用了, 在自备的小黑板上,可以在黑板下面的地面上,也可以在走廊的地面上,到处是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

  在任何一个办公室里看不到一本作业和一个批改作业的老师。 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没有作业。 老师除了精心钻研教材备课外,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学习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杜郎口之行的印象小结,整体上感慨很多,但是由于本人不善总结,难免有混乱之感,但却是个人心内的语言。从杜郎口中学回来之后,我尝试着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按照杜郎口中学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在进几天的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如何进行划分学习小组,才能让学生真正想学习,因为本届学生底子太差,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既想让大部分学生想学习,还要保证小部分同学不能上课捣乱;二是在以后的教学如何组织教学,是不是像杜郎口中学一样,全部放开让学生学习,还是按照我们原来的老法子继续上课,如果按照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如何把握课堂是一个重中之重。三是如何让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今年我校八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太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个别学生根本不想学习,任何学习模式对他们也没有作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让他们纳入这种学习模式,让他们认可这种学习模式让更多的学生,从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到喜欢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这种学习模式中,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在以后的教学,真的应该在教研中认真讨论教法的问题,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不一定沿用人家的模式,对我们的学生,由于厌学的人数较多,绝不可照搬,对我们而言,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学习才是我们现阶段要做的主要事情,但为了我校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

  杜郎口学习感悟

  课开始了,怎么也没想到竟有这么上的,感觉上就是乱,乱哄哄的,用他们的话说叫课堂超市,学生乱动,真有点像超市里乱逛的人们。但细看学生的表现,各个思路清晰、条理,口齿伶俐、讲解清楚、推理正确,在我们的班里很少有学生能达到这种程度。他们争着回答,抢着表现,一个人稍微有点说错,立即能有多名学生抢着给他指出。至于意见不同的,当场辩论,直到清晰为止。解题方法多样各具特色,所有的可能性都被他们争论出来,并能阐述优劣。学生哪来得这个素质和知识修养,我感到很惊奇。很快我又豁然开朗,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分为三部分:预习、展示和反馈。1、教师以讲义的形式或在黑板上以提纲的形式布置预习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预习要求,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时配以适当的练习。学生则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师参与其中。整体体现了有计划的自学,所听的课从效果上看,所学内容在预习时就基本能掌握。这种有计划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机会。2、展示是在基本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采取教师给各组分配任务的办法,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讨论内容或专题,展示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发挥的关键所在,也是最精彩的部分。3、反馈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采取说、谈、测的方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重点补救“弱势群体,学生接成对子,可以跨组,向优生拜师等,相互学习。就是他们说的“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不让一名弱者掉队是他们的目标。

  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主动积极的学,甚至抢着学是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主要特色。置身其中,你会感到谁是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主体的问题。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我学习、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海洋。“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课堂我成功”“没有爱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沙漠”“我学习我快乐”各种各样的标语张贴在走廊内。教室里的黑板上、地板上、走廊内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学生演算题目和讨论问题的现场,甚至课堂上有的小组跑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准备自己小组要展示的内容,他们认真准备、细致分析给同组的同学听,热切的盼望着自己的观点、作品能得到同学们、老师的认可好评。

  在我听的一节历史课上,老师说的话只不过十几句,学生却为一个个问题在争论不休。他们的见解之深刻、分析问题的敏锐、条理、回答问题的方式倒更象个演讲家。

  这样的课堂,有哪个学生不爱,更谈不上辍学了。它的思想、它的开放,它的清新会给每一位参观着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留给了我更多的值得学习的和探索之处。回来后我在慢慢的模仿着,探索着,惊喜着,虽然只有几天,同学们变了。正慢慢变得爱学了,敢说了,声音也由第一次的颤音变的清晰多了、有力多了。学生们的思路正变的日渐条理、清晰,思维也在变的灵敏,不断改进。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换个看法、去尝试摸索、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就会是个新天地,相信学生就会有奇迹发生。“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份惊喜”。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杜郎口给我的启示

  启示一,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听课座谈、看老师的教案与“拓展笔记”,我们可以窥探到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对学生的未来是多么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学习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的需要。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与他们明天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服务和保障。老师的教案设计是双色的,中间是用黑色笔备学习的流程, 四周用红色笔备学生,是设计学生的活动。教案简练而实用。 教后记也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谈。课堂上相信学生, 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从学生那自信的言谈举止、阳光般笑容,发自内心的求知欲中,我感到了杜郎口学生人格的独特魅力。走进每一个教室, 你都会看到: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他们犹如春天的小草对旺盛生命的追求。

  启示之二, 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 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 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在我听到的二节语文课上,几乎看不到语文老师身影(因为语文老师被流动的听课老师和活动的学生所遮挡),只是下课时听到了老师那三言两语鼓励性的评价。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或坐或站,有的勾肩搭背, 甚至站在崭新的桌子上, 甚至坐在桌子上翘着二郎腿展示自己的成果,他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地知识体系和网络,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上,那密密麻麻排列有序书写规范的字体展现了他们精神上的财富,我想这精神上的财富带给他们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老师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时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

  他们有的只是每一个教室三面墙壁上显眼的黑板。而黑板历来是教师挥洒汗水、展示自我的风水宝地, 是教师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可是在杜郎口黑板成了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阳光地带。可是黑板不够用了, 在自备的小黑板上, 可以在黑板下面的地,也可以在走廊的地面上, 到处是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依然投入。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学生是自己的主人。想说就有口若悬河的展示舞台,想唱就有引吭高歌的优美曲调,在整个教学楼内处处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学生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读书时或站或坐,表达是自由的,讨论时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思想是开放的,只要围绕主题,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表达。

  总之, 杜郎口的学生是自信的,个性是张扬的,思维是开放的,交流是自由的,师生是平等的,学生的知识在相互渗透中自然的交融,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融会贯通。 同一个知识点经过学生反反复复的自主思考自我训练,再通过学生的展现,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使学生具有了一生中的财富——那就是学会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今天之后, 我做的就是想,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找准课堂的支撑点,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把吸纳来的思想和选择对我们有效的方法与我们实情结合起来, 走出自己的特色。力争我的课堂上,使学生充满自信:声音洪亮、 讨论热烈、辨论激烈、争问抢答;构建和谐、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使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风光无限,得到最大的发展。

  杜郎口学习心得体会

  翻开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介绍及这次听课的笔记。又浮现出现场会的一幕幕,内心又涌出阵阵热浪。很想把一些感触和老师们交流,把一些认识向老师诉说。因为感触太多,一时理不出头绪,不知从那一点说起,用什么方式来说,只觉的满身澎湃。我想应该静下来,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再去做。

  我想关键问题是理念,没有要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需力的认识,没有把对学生的管理变逼迫式、管教式为引导式、激发式的思想,就无法进行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真正的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真心的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爱心是根本,理念是方式,二者相辅相成才有了杜郎口的今天。

  历来我们教师的教学就是在逼迫着学生去学,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我们把学生教得不愿意学习了。如果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象杜郎口中学那样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习自主,自由表现,那还有学不好。

  于是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是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好学、乐学。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找到成功感,他们就能好学、乐学。尊重教师,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找到教学的幸福感,他们就好教、乐教。杜郎口中学搭建舞台,让学生去展示。我在做老师时,也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我也应让很多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自豪。

  当然,回顾我多年的教学,也基本没用逼迫式教学法。遵循“以为人父母之心去为人师长”。即把每一个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教他们。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使用的是“自主教学模式”。并且互听互评。本次杜郎口之行使我坚定了我们做法的可行性。必须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去搞好我们的教学。就说课改吧,从03年暑假开始在我校推行,我们听了不少的专家报告,也看了不少的观摩课。也都知道应该解放学生,开放课堂。都知道按课改的理念教学将会是很好。然而两年过去了,我们的教学方式还是涛声依旧,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真正改变。原因何在,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上而下没有一套要求教师必须按新理念上课的规范。我们讲的只是口号、道理,是听着心热做着照旧。因为没有人去监控我们的教学行为,也没有人具体告诉我们应怎么去教。也就是说理念是灌输上了,行动却没人指导。就出现了脱节现象。再说教给学生知识比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习惯更费劲,有省事的方法谁还愿多下力。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再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他们已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一下子让他们反客为主,他们会无所适从。特别是初中生,从小学起就是老师讲他来听,现在让他自主,他真的在思想上转不过弯来。所谓积习难改。于是我们的学生依旧是在老师的管教下被逼迫着学习,我们的老师依旧是在课改前的制度下机械的教学。

  体会不仅如上所述,今后打算也不唯如此,确实有些想法,一切仅仅是开始,是起步。我想我会努力。

  杜郎口学习感想

  短暂的参观学习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很多感想,也对原来的一些理念重新进行梳理与反思。关于教育的目的、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学生主体作用的认知等方面在此特殊的环境中又有了一些别与往日的感触。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再思考----拥有美好的生活

  我们也许赋予教育太多理想的色彩,赋予太多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但是扪心自问,我们通过接受教育,我们最初的要求是什么?最想获得的是什么?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把未成熟的主体培养成为成熟主体的活动,也是把人培养成个体生活得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二人的主体性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杜郎口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何改变他们人生的命运,如何最大可能的发展自己。通过我们蜻蜓掠水般的参观,我们可以窥探到杜郎口中学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成长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需要的需要。对于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学校,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都配备不理想的学校,针对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个体,怎样才能给学生自身更好的发展?怎样才能改写学生命运的轨迹?应该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明天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他们的人生提供可能的发展转变的机会。著名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普朗哥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从生命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这个层面上说,教育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活动,满足学生存在的价值与基本的需要,实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关于一所好学校重要标准的思考-----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美好的发展

  1、关于学校管理者信念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肩负着“走向学校成功”的重任,正如教育家布什先生所说“领导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的‘成功’或‘失败’都无疑会归因于他们。”我们也经常提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些话虽然值得商榷,但的确反映了一个学校管理者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学校在其发展中与社会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既要有政府的支持,又要有独立的人格;既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又要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尤其在教育目的逐渐窄化化为教育质量的今天,学校管理者更要有特立独行的理念。

  课程改革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一种改良,不是革命。改良有传统、有继承,根植于文化,不能割裂,不能改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课程改革中,要有正确地认识,要形成自己坚定的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若提心吊胆的得搞改革,东学西学,剥夺正常的感觉,认识单一,必然画虎不成反画狐,形不成自己学校的特色,反而导致风格的沦丧。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对“理想校长”有八条期望,其中关于教学方面的有如下几条------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的校长”

  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有改革的激情与热情,更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对学校教育发展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定位,善于寻找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并能坚定不摇得带领师生创造性地去实现目标,使之内化成学校的灵魂,根植成为学校优良的传统。

  在杜郎口中学,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天时地利均不利的条件下,他们的改革之路是如何的艰难,但是,顶住重重压力,管理者坚定自己的信念,身体力行,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立足本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教育管理者的使命,应该就是创设良好的人的成长氛围,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服务和保障。

  在杜郎口中学,我感到了学生人格的独特风姿。每个人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犹如看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无形的力量。

  诚然,目前教育面临着三个不平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在暂时无法消除的不平等的现实面前,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理念,去为学生提供一个腾飞的平台?作为一所农村的中学,发展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们立足实际,给了学生一个本色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在那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发展个体,每个学生都在展示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姿,每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构建自己人生的知识阶梯。而杜郎口的教师,也给了学生一个打拼的舞台,他们帮助学生开发出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成功地走向未来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正如一位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三、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给我一片天”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基于这一理解,“教是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模式似乎顺理成章,这也许是几千年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本使命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

  西方“教育”一词在英文为education,e为“出”,合之为“引出”之意,意为教育是一种对人的本性、对人内存的潜能进行‘导引’的活动。

  这种对教育的理解具有内法论的特点,也就是教育更多的要从教育对象出发,使其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切内在的要素、内存的各种发展可能性都在教师的导引下象汩汩流水一样自然的流淌出来。立足于这种教育观,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均应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彰显。

  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即使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也是具有个人意识和个性主体性的个体,是一个需要引领和需要唤醒主体性的“小大人”。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活动的关键。“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教育要实现发展创造性、唤醒主体性、完善人格个性的崭新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寻求与人的生长机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探究、交往、感悟、反思、创造等。

  在杜郎口中学,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或坐或站,时而静心思考,时而激烈讨论,时而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也许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中,他们享受不到物质的滋润,但是他们精神上的丰富,与城市里的孩子是一样的,而且简陋的课堂所容纳的崭新的理念,带给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经常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所谓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过是几分钟(很少超过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最后还是教师不放心的讲解。这样的“主体性”教育怎么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怎么能唤醒学生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

  杜郎口中学短暂的参观逗留,使我感受了一种正在成长的巨大的力量,而带有这种力量的学生,他的人生必将与众不同。

  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亮点分析及实践操作

  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像一阵旋风席卷神州大地,其存在的合理性、先进性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思考。我们学校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改尝试,实践证明,学习杜郎口教改经验对我们改变旧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是切实有效的。下面将我们的理论学习及实践做法介绍一下,不足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先进之处

  我们通过大量大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归类整理出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二十多条先进之处,我们把这称之为亮点,分析如下:

  亮点1:“10+35”模式体现了少讲多练。

  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35分钟时间交给学生。我们学校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不会精讲。所以只能降低要求做到少讲,防止满堂灌。

  亮点2:展示课的作用主要不是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信,这是精神的力量。

  杜朗口中学的课型模式是“预习”、“展示”、“反馈”,我们比他们少的学生的活动展示,多的是老师的喋喋不休,我们的教学取代了他们的展示,在成绩上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失去的却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叫做自信。

  杜朗口中学有骄人的成绩,是他们狠抓了“预习”和“反馈”环节,其展示仅仅是让学生能找到自我,并充满自信,这些东西对成绩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反思:不可小看精神力量的作用。杜郎口的展示课最大的作用是给了学生精神力量的动力,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亮点3:引领国际潮流

  有这样一则趣事。一位北大教授颇为得意地向滕纯先生介绍从耶鲁大学引进的全新教学模式,即教室三面墙全部设为黑板,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当滕先生认真地告诉他,山东聊城一所普通中学早已在四五年前采纳这一教学模式。被滕先生颇为推崇的这所山东中学就是杜郎口中学。

  亮点4:黑板的妙用

  前后的黑板均被分为八块,侧面及走廊墙面的黑板均被分为十二块,每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一块小黑板,余者或以小黑板为补充,或以水泥地面为黑板,作为自己的展示空间。学生在上面默写、作题,增强了透明度,强化了竞争意识,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便于老师纵观全局,集体讲解,在第一时间反馈订正。”

  黑板是最原生态的教学设施,杜郎口中学能把它用到极致状态, “魔”力四射。

  魔力一:板式制约机制。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我们都有没有不学习的学生的惊叹,就其原因,黑板的魔力不能低估。我听过的几节课,老师都采取一人一框黑板,先书面板演,后口头解说的展示方法。黑板不够用,有些学生干脆用地板,甚至教室外面的走廊、楼梯。这样的好处是充分满足学生展示的欲望,即时客观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的状况明明白白,没有藏掖的空间。如果不好好学习,板演这一关就一定没法过。”南郭先生”只好逃之夭夭了。

  魔力二:所见即所得。教室墙壁三面黑板,学生板演过程及结果便于观察,教师环视便可一目了然。过程指导,结果校正,即时高效。我们常规课堂的毛病是,一节课下来,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学生还不会,一般教师都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魔力三:板演效应。常规课堂学生的书写量一般都偏少。甚至有些课,干脆“君子动口不动手”。杜郎口中学恰恰非常重视学生的书写。所谓板演效应,是指学生在板演的时候,对大脑的语言中枢产生刺激作用,在感知协同律的作用下,形成特殊印记,便于提高记忆效率。

  开封求实中学校长张建平说:我们知道,学生在24小时内对新学知识遗忘得最快。为此,我们学校往往利用早读默写昨天学过的内容,这和杜郎口一样上课就默写。但是后续做法不同——我们是让学生在小纸条上默写,老师批改;而杜郎口中学却是让学生在黑板默写,学生互相交换、当场批改。

  一个内容两个不同形式效果不一样,前者是老师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后者是老师把学生当作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前者学生的默写内容仅仅面对一个老师,因而累出了70%的老师的颈椎病;后者是学生把默写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由学生互改,既让学生多了几分学习动力,又让学生在批改他人的作业中又得到一次提高,它更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因为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需要,特别是被同伴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是老师可利用的教育助手,所以这块被学生占领的小黑板,就是每个学生的培养自己尊严的人生大舞台,谁都想保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小黑板所起的作用,可能这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它可以是一场革命。

  农村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杜郎口中学就是把所有学生会不会都拉出来遛了一遍。

  亮点5:学生学习很专注

  每一个学生都在很有目的的学习,那绝对不是拿样子来给别人看的,对于一下子涌进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也并没有表现出被太多的打扰,而是继续着自己的学习。

  亮点6: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特别注重学生的自学,有专门的预习自习,学生都有预习笔记,上课时,共同交流预习情况,共同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后,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目标。接着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展示,教师随机点拨,随后就是巩固阶段。整个过程都牢牢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亮点7:充分关注后进生

  首先,在教师的考核导向上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后进生,学校把每个班后1/3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内容。

  亮点8: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

  学校发现以前的课堂教学严重存在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的问题时,学校就硬性规定,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这样就逼着老师在“精讲多练”上下工夫。这样坚持下来,就闯出了一个具有杜郎口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亮点9:展示课形式自由,灵活多样

  展示课中的文本展示与情感展示都是学生自己在想办法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只要不脱离文本即可。说、演、唱、制作等各种形式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亮点10:团队意识培养,优差生结对子

  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棒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老师更是想尽千方百计给与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这都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亮点11:教的活,学的更活

  他们能灵活地、大胆地处理教材,展示的形式更是不拘一格,读课文、说感悟、演情景、搞制作、画、唱等等,让我感叹学生的潜力真是不可估量。我想,正是有老师灵活的教,才有了学生灵活的学,学生的潜力也才能得以挖掘。

  亮点12:新型师生观

  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

  亮点13:落实到位

  他们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五花八门的检测,而且要以书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觉得他们的检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亮点14:在“自学”和“展示”这缺一不可的双核中,哪一个是杜郎口中学的原创?答案似乎只能是“展示”。

  而杜郎口中学课堂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对自学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在对“展示”的价值的充分挖掘。展示是学生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创表达出来,无论什么形式:讲解、解题、领读、表演、演示,以及学生所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展示是强化所学,也是提升所学,更是学生互教互学;学生在展示中学习,更在自由的展示中成长: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交往能力,无论是探究还是审美,无论是自信心还是勇气!

  凭借着独特的“自学”和“展示”,杜郎口中学改写了课堂的历史!

  亮点15:座位排列

  重组课堂。传统教室里,课桌是纵横排列的,一般来说,学习好的同学会被安排到前排,学习差的往往会被安排到无人关注的角落,但在杜郎口中学,记者看到的课桌却如一个个小方阵,六张或八张小课桌一拼凑,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人员搭配也是优、中、差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了。”

  亮点16:走群众路线

  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亮点17: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

  亮点18:解放学生的力量

  课堂上同学们可以自愿结对,互助互学。练习方式也丰富多样: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可以趴在地上扎堆,也可以蹲在地上用粉笔在地板上演算。脑、眼、耳、口、手并用,思维活跃,方法灵活。通过反馈课的检测练习,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崔校长说,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基础教育的领军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的理想课堂,在杜郎口中学得到了印证。

  亮点19: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杜郎口中学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并且把自学提纲的内容及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生登上讲台讲自己的自学所得,互相交流,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确实是聪明之举、科学之道。

  因为学生是通过自习自己领悟得到的知识,这个过程比老师把现成的知识给他要难得多。前者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比让学生记住你给他揉烂了、掰碎了的知识要难得多。这也是我们老师喜欢用传统方法而不喜欢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亮点20:教学程序科学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程序是:教师编写自学提纲→分组合作练习→上课展示自学成果,又分两个程序,一是个体展示,二是小组合作对自学内容进行集体讲授(兵教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惊奇的发现,我们找不到老师,因为讲台是学生拿着教鞭在教学生,学生或站或坐或蹲,讲到兴奋处,偶尔有学生不断地接应,当教师讲的不到之处,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并接过教鞭补充。

  这种科学、高效的学习理念走进课堂,并由科学的过程产生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亮点21:学习心态不同

  学生心态不同。杜郎口从刚入学就进行培训,让学生自学展示,他们学生已适应了这种模型,而我们学生已满足了老师用精细的营养喂给他们。

  亮点22: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改革落到了实处,分组学习实用可行。把全体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精干的组长,来主导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预习课上,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在老师出示的学习提纲的指导下,真正的进行学习、讨论,一堂课下来,圈圈点点,崭新的课本被圈点的密密麻麻;展示课上各小组先解决本组的问题,检验本组的能力,然后各组之间巡回展示,小组活动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的实践操作

  由于我们是小学,并不能照抄照搬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只能因地制宜的择其适合之处学习实践。(补充说明:我们做法的图片已经在“百度贴吧-杜郎口中学吧-河南新野王集镇学习杜郎口中学经验,改革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贴出”中。)现将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具体经验、教训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怎样转变教师的观念

  我们农村的教师普遍的现象是教育观念落后,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改,最大的障碍是教师的观念落后,思想上顾虑,行动上抵制,怕失败,愿意墨守成规,不愿进行新的尝试。学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改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一个学校的领导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农村的中小学,很少有机会到杜郎口进行实地考察,但这并不以为我们就不能学习。我们的做法是:先学习书本《杜郎口旋风》和网上收集的有关正面的报道,先激起老师们的好奇心,每天全校集中学习一小时,让老师们“洗脑”,再观看杜郎口的课堂教学照片,形成直观认识,最后看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录像和校长崔其升的报告。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先看课堂教学的录像,对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没有一点了解的情况下让老师们看,只能适得其反,特别在观念落后的教师身上表现明显。对于网上的一些负面报道,可以让素质高的老师看,千万别让素质低的教师看,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素质高的老师往往能正确的对待这些报道,起到兼听则明的效果,素质低的老师本来就不想干,看了负面报道就会全听全信,甚至以此为论据来和领导抵触,达到他不学习不努力少付出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黑板制作的几个细节

  大多数农村学校真正用在教学上经费都是很紧张的,面临的实际问题是怎样花最少的钱干好“教室四周都是黑板”这件事。条件好的学校,买来现成的黑板,定在墙上就行。条件稍好的,利用原有的墙裙做黑板就行,墙裙一般都是绿色的或蓝色的,不想花钱就凑合着用。还有条件更差的,像我们,就是先把墙粉刷平,再请专门的漆匠做黑板,也很省钱。还有教室里连平整的墙面都没有的,可以买来五合板切割成块用喷漆的高压枪喷成黑的,定在墙上即可。太薄的板子是不能用的,容易损坏。

  第三个问题: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这是一个难点。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气氛之热烈,让人感叹不已。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你争我辩,争先恐后,勇于表现自我。而困惑我们的最大问题是怎样让学生也像杜郎口中学的学生那样“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我们的规律是学生越大越不愿意发言,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不管会不会、对不对,毫无顾忌,想说就说;中年级学生课堂上会了就愿意举手,不会就不举手,有所顾虑;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会回答的不举手、会回答拿不准的多数人也不举手;初中生课堂上表现像“挤牙膏”,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高中生上课的课堂气氛像“百家讲坛”,一个人讲其他人对个耳朵听。

  教育是门艺术,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面临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唤醒学生压抑已久的表现欲望,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舞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灵之风帆,逐步使之养成一种敢说愿说、勇于表现的好习惯。我们的做法是:把标准降到最低,确立学生无错的思想,以此来改变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的现状。第一步:课堂评价的标准降为只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次数多即视为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回答内容对错一律不管。我们把学生的头像用摄像头拍照,再用打印机打成一个个小头像贴在教室的墙上,每一节课表现积极主动、勇于表现自我的,在头像下面贴一个红苹果图案,累计得十个红苹果,奖一个红五角星,累计十个红五角星,得一个小红旗。按现在小学的课时算,一周三十节可得三个五角星,三周加两天才能得一个红旗。一个月一评比,每个月能得一个红旗就奖励一个作业本。我们这里学校并没有额外花钱买奖品,只是把原来应该平均发给学生的学习用品换种方式给他们而已,效果却迥然不同。每月得红旗的还发“喜报”给家长,并在校内和村子路口张榜表扬。两个月即可使学生初步养成积极主动、勇于表现自我的好习惯。然后在具体提出拔高的要求,一点一点地提高。期中、期末设立“课堂表现积极”专项,更多的去鼓励差生,让差生也有机会得奖。这样就建立了一种学生可望可及、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教师每节课的及时表扬鼓励,言语的鼓励往往能起到物质鼓励达不到的作用。

  三垛中学关于学习杜郎口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杜郎口中学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形成了独特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增效。该模式遵循“先学后教”、“有疑则教”的原则,确立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引起了全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响应市局关于开展“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的号召,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彻底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现状和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把我校学习杜朗口经验的活动引向深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彻底改革,从而推进教学创新,全面实施新课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关于学习杜郎口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学生在校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课堂上度过,课堂教学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编、点评、总结、释难。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处理好这一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接受式教学方式主要是继承传统,探究性教学方式是发展传统,主要为学生培养能力奠定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合理利用将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导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都要实现教案向导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导学案取代教案。

  三、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含会讲);

  5、发展“三维”: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五、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能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袒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外地经验与本土经验相结合,百花齐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各年级分班级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实行滚动推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面推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使我校全面转入素质教育良性发展轨道。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阶段(2010年1—2月份)

  主要是制定学习推广杜郎口经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与讨论,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经验,准确把握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深刻领会杜郎口经验的要义,切实做好思想与观念形成共识和计划实施的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探索阶段(2010年3月份)

  在借鉴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学情、教情、校情,研究探索具有三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雏形。

  第三阶段:试点准备阶段(2010年4月份)

  各年级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的实施方案,确定首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班级,试点班级的所有教师、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研究、学习,为实践试点阶段作好准备。

  第四阶段:实践试点阶段(2010年5—6月)

  各年级选择部分班级进行试点。一是侧重于对杜郎口经验中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的认识与实践,二是对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五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0年7—8月)

  通过各年级部分班级的试点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加强暑期教师的培训学习,根据试点的情况把学习杜郎口经验向本土化迁移,为2010年下期全面推广杜郎口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做好充分准备: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培训师资,探究学习,掌握模式;开设论坛,暑期练兵,积极准备。

  第六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开始)

  在学习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出富有我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培养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在三年内做出成效,探索一条具有三中特色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附:师德学习材料

  感悟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之服饰

  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不懂礼仪,不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吊带衫、露脐装也许性感动人,但应远离学校和教室;黄头发、鸡冠发妩媚可人,但该移开教师的头上。

  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位。我并不反对教师特别是女教师戴戒指、染发等行为,但我反对没有品位的教师服饰行为。戒指,一枚足矣。戴在哪个手指上,寓意深刻。戴在中指,表示热恋或订婚,戴在无名指上是指已有如意郎君或小鸟依人,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偶,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即使戴,也仅仅表示“粗野”。一只手上同时几个手指戴戒指,只能表示这个人缺乏品位甚至基本修养。大家试想一想,一位女教师把戒指戴在食指上,面对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上课,那会对学生意味着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误导或干扰。

  愿我们的男教师英俊,愿我们的女教师美丽,更愿我们的教师都有高雅的气质、情趣与品位。

  教师之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

  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使一本教材的所有优点得以充分展示,一个较差教师的语言会使同一本教材的缺点暴露无遗。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

  教师之习惯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坏习惯一定要改,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因为“不变”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其实,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坏习惯一定要改,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因为“不变”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改革就是一种挑战习惯的活动。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不少教师抱怨:好不容易习惯了的教材,又改了变了换了。“习惯了”未必就是“实现了”某种积极的价值和目标。从发展的意义上说,教育改革核心价值的追求,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习惯。

  如果在我们刻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同时,每个教师也能反思一下自己哪些教育行为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那么,教育每天都会充满阳光!

  教师之微笑

  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作为教师,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

  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微笑成为一种极易忽略、甚至稀缺的教育资源。

  有一首歌叫做“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写一首歌,那就是:让学校充满微笑。

  教师之思想

  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生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何其难啊!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折磨着教师的意志,讥讽着教师的良知,压抑着教师的创造。魔鬼当道,天使避难了!我想,在极易出现“教师职业倦怠”、浮躁不安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呈现出“教育悲情时代”的今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因为,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不会仅仅教给学生“一碗水”,不会替教参编写者教书而忘却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

  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教师之信念

  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

  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

  怎样理解“信念”一词,我只能望文生义了。可以把“信念”理解为:1.确信的观点或看法;2.尊奉或信奉的思想或看法;3.坚守的思想或理念。

  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人们通常所说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质是指去除或消解教师误以为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去信奉并坚守正确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为信念去投身辛苦的、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成都磨子桥小学的教师誓言就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信念和教育激情。前年秋天,在成都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调研时,我意外的收获就是看到了这段类似于美国教师联合会教师誓言的中国一所小学的教师誓言。当时我非常激动,也很受感动。激动于教师们清晰的教育信念,感动于教师们的教育激情。不仅如此,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信念中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

  有目共睹的是,当下的中小学和教师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存和发展,谈教育的信念并践履信念何其不易。面对渴求尊重与理解的幼小心灵,面对祈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稚嫩少年,当下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信念模糊了,失落了!与其说“救救孩子”,不如说“救救信念”!教师信念的危机才是基础教育最深重的危机!可以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考量着教师的信念。

  在想收笔的时候,我找来了另一本辞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欣喜地发现,该词典在“信”的解释中提到了“信念”一词。它是这样解释的:“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我的确不知道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是否有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教育看法,能否去坚守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时下,“反思”是个流行于教育界的术语,我觉得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抑或教育行政官员、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可能都得反思心中的教育信念,召回教育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