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善其实很不容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19:54

 20 日举行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讨会上,有官员、学者如此感叹。善机构有哪些?中国社科院首部慈善发展蓝皮书指出,中国的慈善机构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只数量十分有限,而且行政化色彩浓厚,远没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没有专门提供慈善服务的人和机构。
    慈善事业并不是西方的专利,其实,中国素有扶危济困的悠久激进。然而,这种激进却令人遗憾地未能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平民慈善,以至于有官员学者感叹中国行善其实很不容易导致善门难开,善门难进尴尬。这种尴尬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现

2007 年,美国的善款总额达到 3064 亿美元,而中国只有 309 亿元人民币。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称,美国,捐款数量占到 GDP 9% 但是中国只占 0.1% 虽然 2008 年善款过了千亿大关,但是也只占到 GDP 0.4%
    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捐出的钱用到哪里,也没有方法知道。这是许多人捐款后最困惑的事。为此,中国南都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归纳了灾后捐款的四不见。
    第一,捐赠人看不见捐款到底用在哪里;第二,灾区群众看不出哪些是捐款;第三,灾区政府看不到捐款在哪里;第四,民间公益服务看不见。
    显然,这四种看不见对国内慈善发展伤害很大。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慈善机制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慈善热情原因所在。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当受助人拿到捐赠物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感谢政府,眼里,政府就是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就是政府,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现象,也恰恰印证了中国慈善机构行政化色彩之浓厚,甚至到不分彼此的地步。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与初级化的慈善机构,既无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可能挤压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空间。
    如何定位慈善组织和政府的关系确实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受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直接干预较多,很多慈善组织采用挂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方式,给人们以半官方机构的印象,这对慈善机构善款的用途、人事任免等肯定发生干扰,既削弱了其独立性,又影响了其社会声誉。
    其实,慈善事业自身应是群众的事业,不属于政府行为。慈善机构所应该做的市场不为、政府不能 事情,功能类似于财富的第三次分配。如果说第一次分配是基于市场的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基于税收和财政的分配,那么,慈善事业则是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把财富从高度集中流向高度稀缺,从富裕流向贫穷,对财富的再一次平衡。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政府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政府之不足。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化的公益事业,能够解决许多政府难以顾及的问题,对社会困难群体和边缘群体给予慈善援助,无疑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应转换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逐渐淡出捐助的主体市场,而主要担负起监督、检查、评估等职能,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规范和支持服务,要从行政直接干预转变为通过经济、法律手段的间接干预,来监控慈善组织及其活动。如果政府继续对慈善事业大包大揽,把权力伸向群众组织,不祛除其行政化色彩,那么,中国的慈善事业仍将难以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