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价值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37:35
发布时间:2008-09-19 作者: 来源:监狱工作研究所 阅读次数: 274
缪 晓 明
我国目前出版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有数千种,仅安徽省省直就有153家经正式批准登记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但长期以来,对于它的价值,理论界研究甚少,实践中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从理论、实践中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努力办好它、管好它,对于繁荣新闻出版事业,对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对此发表粗浅看法,以期引起理论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内报、内刊的性质
在机关、学校、企业等内部用来指导工作、交流信息、表达个人感受的印刷品,主要是内报、内刊,能否称得上出版物,它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只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音像制品以及电子、网络出版物等,可以称作是出版物,而内部发行的报刊不能称作出版物。理由:一是内报、内刊发行范围有限;二是质量相对较低;三是如果内报、内刊算出版物,那么出版物过多,不便管理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理由失之偏颇。
国内关于出版物的有代表性的定义:
国务院于2001年12月颁布,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中指出:“本条例所称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的“出版物”条目认为:“出版物是出版工作的成果和产品,是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又是传播思想、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介。出版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许力以在其主编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中对“出版物”条目的解释是“出版物是运用一定的物质生产手段,将经过编辑加工的著作、作品稿件制成原版(如木刻版、铅版、胶版等),加以复制,使之在社会上或一定范围内传播的产品。”
袁亮主编的《出版学概论》认为:“出版物是用文字、图画、声音或其他符号表达精神内容,通过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可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简言之,出版物是将精神内容复制在物质载体上向公众传播的作品。”
国外关于出版物的有代表性的定义:
日本的《出版事典》(即《简明出版百科辞典》)。该辞典所载“出版物”条目指出:“以纸张或其他材料印制成某种形式而出版发行的印刷品。出版物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益发展,广义包括报纸、杂志等定期出版物、书籍、小册子、地图及其他图画等印刷品。狭义不包括报纸,专指书籍、杂志,这已成惯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4年通过、1985年修订的《关于图书期刊出版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指出:“出版物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类,定期出版物指报纸和期刊,不定期出版物主要指图书。”
第4版《美国传统辞典》中收录了“publication”一词,该词作为“出版物”的解释是“An issue of printed material offered for sale or distribution”译成中文是“出版物,一种用于出售或分发的印刷材料”。
上面所列关于出版物的各种解释和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反映出一些共同的东西,即:精神内容、编辑加工、物质形式和社会传播是出版物得以确定的四个基本要素。只要具备这四个要素,就可称之为出版物。而发行范围、质量高低不是出版物的本质特点,不能作为划分标准。至于说不便于管理,我们认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管理的目的不是管理本身,而是为了规范、促进出版物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界定,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成册、折页或散页印刷品,即内报内刊,是出版物。因此,内报内刊的出版物性质是不容置疑的。
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价值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一定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对于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的、有意义的,即有价值的。对于主体有用有价值的东西,有用的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大(多方面满足),其价值也就越大。马克思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使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末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①某物对人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人主观决定的,而是首先取决于该物是否有某种特定的结构、成份或属性。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实践、社会历史发展表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朝着越来越生动丰富和高级的方向发展,呈现出“需要的上升的规律”。而且,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也会形成不同的需要动机。作为精神产品的出版物,应当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出版物的属性,又有“内部资料”的优势,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在心中确定的对它的良好的社会评价,因而也就使得它的价值凸现。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与公开出版物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范围。即公开出版物范围广,国内国外出版发行。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是在一定范围内出版发行,主要是行业或系统内。二是质量。公开的出版物,因管理力度大,人才优势,财力雄厚,因此,质量相对较高。而内部资料出版物不具备上述优势,质量相对较低。三是种类。公开出版物种类多,除报刊外,还有图书、音像以及网络、电子出版物等。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主要是刊型和报型。
然而,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与公开出版物相比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针对性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主要是系统内指导工作,交流信息,传播文化知识,读者、作者也主要是行业、系统内员工、亲属。内容与工作、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二是专业强。因为主要登载的是系统、行业的工作内容,因此,内容多是与本系统、行业工作相关的专业性知识。知识点多,内涵丰富,便于读者学习、掌握、了解某一专业、行业领域里的知识信息。三是认同感强。因为是说身边事,写身边人,作者也大多是熟悉的人,因此读来既熟悉又亲切。四是时效性强。社会上公开出版物对某一系统、行业的信息反映,毕竟数量有限。因为大多数信息、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总是在第一时间反映,因此,整体上时效性强。此外,因范围、专业知识等原因,系统外人写稿较少,系统内登稿相对也就容易一些,便于提高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和文化素质。
正是因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具有上述“内部资料”的优势。因此,长期以来,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在社会上拥有大量公开出版物的情况下仍有很大的市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与公开出版物同样重要的作用。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与内部其它一些资料,像简报、情况反映、会议材料等相比,又有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活泼、编排科学有序、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编辑加工因素浓厚等特点。
1、内容丰富生动,形式多样活泼。内报、内刊内容丰富,既有行业、系统的工作内容,又有其传播的社会文化知识信息,还有表达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内容。体裁上既有新闻体裁:消息、通讯、新闻评论;又有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还有学术论文和公文:调查报告等等。2、编排科学有序。在编排上,内刊一般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相近)或外在联系(如体裁、形式相同)分别组成若干个板块,放入相应的栏目,或者根据特定栏目的内容和形式要求,选配合适的文章,从而使刊物结构具有整体上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内刊还尤其注重标题的醒目和艺术性。3、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内报、内刊一般都是图文并茂,而图文搭配的方式多样。有大小、上下、左右、主次搭配,还可以编斜、旋转、穿插、组合等等,根据内容、美观而定。内报、内刊所用纸质较好,印刷讲究。内文一般都是新闻纸、胶印书刊纸,而封面采用的是胶版印刷纸,质感、亮度好,套彩套色,鲜艳夺目。4、编辑加工因素浓厚。内报、内刊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一般都有较稳定和固定的编校人员,加工创造因素浓厚。
这些特点和优势都是机关内其他印刷品难以媲美的。
下面我们再从《安徽新岸》的内容和编排设计,具体阐述内刊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新岸》的前身《安徽新岸报》,1957年创刊,是一张由安徽省监狱管理局主办,专门面向服刑人员的刊物,宗旨是教育改造服刑人员,为服刑人员新生服务。它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尤其是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省监狱局的工作部署,总结监狱工作经验,交流罪犯改造情况,反映民警和罪犯生活情况,表达个人体验感受,传递社会文化信息,尤其是就业信息。编排方面遵循办报办刊规律,注重贴近读者生活。《安徽新岸》根据内容,结合报刊特点,按八大板块设置,板块中再设置栏目。主要板块有“新闻视屏”、“大墙春秋”、“法制天地”、“社会连线”、“文化广场”、“心灵驿站”。“新闻视屏”刊登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工作动态、时事评论,主要栏目有:《非常讯息》、《新岸随笔》;“大墙春秋”反映罪犯改造生活,身边故事,对罪犯的文化技术教育,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主要栏目有:《园丁情深》、《身边故事》、《大墙漫像》、《改造心声》、《心理点击》、《生卫之窗》。“法制天地”主要宣讲法律,对罪犯进行法制教育,解答服刑人员有关法律、政策的疑难问题,主要栏目有《依法解说》、《闻者足戒》。“文化广场”刊登文化娱乐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读者文化生活,提高读者文化素质,主要栏目有《作家访谈》、《文坛传真》、《影视天地》、《银屏漫笔》。“社会连线”刊登就业信息,社会帮教,改造成功的典型,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服务。“心灵驿站”主要刊登文艺作品,表达个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安徽新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服务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改造罪犯的中心工作,全面反映安徽省监狱系统各项工作成绩,贴近罪犯改造生活。在强化教育功能的同时,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融新闻性、纪实性、文艺性于一体。因此,深受监狱人民警察和服刑人员的喜爱。成为服刑人员的良师益友,民警教育改造罪犯的参谋和助手,领导决策的信息来源,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它自1957年创刊以来,除“文革”期间被迫停刊外,一直坚持出刊。几十年来,它和全国其他省市的监狱报刊一起对稳定罪犯改造秩序,提高罪犯文化素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丰富了读者文化生活,满足读者文化需要,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写作人才。
综上所述,内刊的出版物性质不容置疑,优势明显,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巨大。因此,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那么,进一步规范,努力办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三、进一步办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几点建议
目前,内部资料出版物编辑出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一是管理力度不够,运作欠规范。二是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三是办公手段落后。四是品种单一,基本上只有刊型一种。笔者认为: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应走规范化、职业化、现代化和多样化的道路。
运作规范化。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管理应坚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单位双重领导的模式,分级、分类管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单位要注重在内容上严格把关。当前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尤为紧迫,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作用,加强自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要严格遵循内部资料出版物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资金要使用业务经费,自有经费,不得变相收费,不得刊登广告,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和读者负担。
队伍职业化。为充分发挥内刊报刊的作用,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版专业人才库。内刊的主编、副主编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企、事业单位办刊的,要有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采编人员要有专业资格,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加强内刊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举行不同层次、类别的评比活动,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以推动内报内刊的办报办刊工作,提高质量,丰富我国的出版物内容,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
手段现代化。由于经费等的原因,现在有不少编辑人员仍处在手工操作阶段,手工写稿、手工画版,工作效率较低。应当克服困难,抓好报刊编辑计算机网络建设,实现编辑排版网络上进行。同时,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接收、下载稿件。
品种应多样化。目前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主要载体是刊型,有少量的报型存在。刊型、报型各有特色。刊型一般以长文章为主,内容相对稳定,报型以短文章为主,新闻体裁为主,内容活泼;刊型周期长,报型周期短、时效强;刊型装订,报型一般不装订。我们认为应当根据主管、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即各自的习惯、传统、工作性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