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话红茶——四季饮茶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04:13:04

                 冬季来临话红茶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祖国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蛰伏,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红茶类在加工过程中经过充分发酵,使茶鞣质氧化,故又称全发酵茶。茶鲜叶经过氧化后形成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些色素一部分溶于水,冲泡形成了红色茶汤。传统工夫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为著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英国人普遍有饮“午后茶”习惯,常将祁红和印度红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饮用。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生热暖腹,又可增添营养,强身健体。我国茶类有六大类: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和黑茶类  
   红茶特征:红汤红叶。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小种红茶:开创了中国红茶的纪元。起源16世纪。最早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今称之为“正山小种”)。至18世纪中叶,又从小种红茶演变为工夫红茶。从19世纪80年代起,我国红茶特别是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曾占统治地位。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但洋、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在小种红茶中,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主要是因其产自武夷高山地区,崇安县星村和桐木关一带,地处武夷山脉之北段,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凉,年均气温18C,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间终日云雾燎绕,茶园土质肥沃,茶树生长繁茂,叶质肥厚,持嫩性好,成茶品质特别优异。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包括试种地区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我国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按地区命名的有滇红工夫、祁门工夫、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江工夫、闽红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江苏工夫及粤红工夫等。按品种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茶是以乔木或半乔木茶树鲜叶制成;小叶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红碎茶:我国红碎茶生产较晚,始于本世纪的50年代后期。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高。红碎茶的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传统红碎茶:以传统揉捻机自然产生的红碎茶滋味浓,但产量较低。非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分为转子红碎茶(国外称洛托凡(Ro tO va ne〕红碎茶);C.T.C红茶和L.T.P(劳瑞制茶机)红碎茶。如以C.T.C揉切机生产红碎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揉切方法。萎雕叶通过两个不锈钢滚轴间隙的时间不到一秒钟就达到了破坏细胞的目的,同时使叶子全部轧碎衣颗粒状。发酵均匀而迅速,所以必须及时进行烘干,才能达到汤味浓强鲜的品质特征。以不同机械设备制成的红碎茶,尽管在其品质上差异悬殊,但其总的品质特征,共分为四个花色。叶茶:传统红碎茶的一种花色,条索紧结匀齐,色泽乌润,内质香气芬芳,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多嫩茎;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泛棕,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片茶:外形全部为木耳形的屑片或皱折角片,色泽乌褐,内质香气尚纯,汤色尚红,滋味尚浓略涩,叶底红匀;未茶:外形全部为砂粒状未,色泽乌黑或灰褐,内质汤色深暗,香低味粗涩,叶底暗红。红碎茶产区主要是云南、广东、海南、广红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苏丹。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但、英国及爱尔兰、加拿大、智从德国、荷兰及东欧各国。
   各类红茶名:祁门功夫;湖红功夫;滇红功夫;功夫红茶;宁红功夫;宜红功夫;越红功夫;川红功夫;政和功夫;闽红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           红茶的饮泡方法
   红茶的饮用方式多种多样,有热饮的如皇家红茶、热油奶茶、锡兰奶茶、英式奶茶;有冷饮的如冰红茶、茉莉蜜茶、薄荷茶、冰淇淋奶茶等,但最基础的,最能体现红茶真正的味道与香气的,还是喝纯红茶或奶红茶。但不是说有了价格不菲的茶叶及茶壶就可以冲杯味道甘醇,色、香、味俱全的红茶。想获得一杯好红茶,在预先了解了茶叶的种类、特性和保存方法以后,还需了解正确的冲泡方法。

                        怎样泡一杯纯红茶
   (1)将新鲜的水煮开 泡红茶的水要用含钙镁低的“软水”。水质新鲜,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如山泉水、井水或溪水最佳,市售纯净水亦可,家中的自来水由于有添加氯,宜在容器中静置一夜,待氯气散失再用。两度煮沸腾的水,保温瓶内的水,持续沸腾的水,由于水中的空气已减少,继续使用都会使红茶的芳香及色泽降低,都不宜使用。新鲜水沸腾后持续半分钟使用最佳。
   (2)预热茶壶和茶杯 红茶诱人的香气主要是借着热气散发出来的,煮沸的水如直接注入冰冷的茶壶,泡好后再倒入冰冷的茶杯,热度会因此大为降低,香味即不能发挥出来。故在冲泡前应先将茶壶以热水烫过,并在茶杯中盛以热水,使茶叶在快冲泡好时将杯中的水倒掉,再注入泡好的茶汤。
   (3)取适量的红茶置入茶壶 原则上一杯一匙茶叶,一个两杯组的茶壶放入两匙的红茶叶,条形茶可冲泡2-3次,红碎茶或袋装茶只能冲泡一次。正山小种红茶最适合于泡红茶直接清饮,它具有香醇可人的滋味和鲜亮的汤色,可以冲泡3-4次。   (4)将煮沸的热水注入茶壶。将煮沸的水一次注入茶壶,因红茶的香气成分中,高沸点化合物较多,并且氧化聚合的茶多酚更多,需要高温冲泡。沸水入壶后焖约3-4分钟,若冲泡时间过久,则茶叶中的单宁酸和儿茶素会全部释放出来,使茶汤变得苦涩,如冲泡时间太短,茶叶中的氨基酸释放量不足,则泡不出红茶香甜。颗粒小的红碎茶冲泡时间较短。1-2分钟即可。   (5)在茶杯口放置茶滤,以过滤茶叶渣,把泡好的热红茶经茶滤倒入杯中就可享用到一杯醇正热红茶的芳醇滋味和诱人的汤色。
                                介绍几种红茶:                 红碎茶(一)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目前占世界红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而在我国发展,则是近30年的事。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1835年印度阿萨姆开始种茶,茶种是由我国进口的,中国专家还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传授手工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来简化制造程序,取消锅炒,改为发酵、烘焙,生产类似我国工夫红茶的产品。自1874年W.S.莱尔(W.S.Lyle)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GeorgeReld)又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则正式出现。再经近百年的发展,各种新的机具不断发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断出现,各类制法大致确定,产品花色基本定型,消费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红碎茶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红碎茶按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
    非传统制法又分为洛托凡(Rotorvane)制法、C.T.C制法、莱格制法和L.T.P制法几种。
    各类制法的产品品质风格各异,但红碎茶的花色分类,及各类的外形规格基本一致。
    红碎茶分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花色规格。
    1。叶茶类外形成条状:要求条索紧结,颖长,匀齐,色泽纯润,有金毫(或少或无金毫)。内质汤色红艳(或红亮),香味鲜浓有刺激性,按品质分为“花橙黄白毫”(FloweryOrangePekoe,简称F.O.P)和“橙黄白毫”(O.P)两个花色。
    2。碎茶类外形呈颗粒状:要求颗粒重实匀齐,含毫(或无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鲜爽浓强,
按品质分“花碎橙黄白毫”(FloweryBrokenOrangePokoe简称F.B.O.P)、“碎橙黄白毫”(B.O.P)、碎白毫(B.P)等花色。
    3。片茶外形呈木耳形片状:要求尚重实匀齐,汤红亮香味浓爽,按品质分“花碎橙黄白毫屑片”(FloweryBrokenOrangePekoeFanning简称F.B.O.P.F)、“碎橙黄白毫屑片”(B.O.P.F)、“白毫屑片”(P.F)、“橙黄屑片”(O.F)和“屑片”(F)等花色。末茶(Dust,简称D)
    4。外形呈砂粒状:要求重实匀齐,色乌润,内质汤色红浓稍暗,香味浓强微涩。以上四类,叶茶中不能含碎片茶,碎茶中不含片末茶,末茶中不含茶灰,规格清楚,要求严格。 我国红茶的碎片茶出口早已有之。即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由于筛切工序,自然产生的芽尖、片末茶,经筛分整理为芽茶(Sifiting,如祁芽、宁芽等),碎茶(Brokentea),副茶有花香,茶末及茶梗等。
   1958年,中央商业部、外贸部联合湖南采购厅、湖南农学院等单位,在湖南安化采用传统制法试制红碎茶一举成功,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开创了先例。
   1964年对外贸易部、农垦部、农业部等,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决定并发文在云南?海、广东英德、四川新胜、湖北芭蕉、湖南瓮江、江苏芙蓉六个茶场(厂)布点,开始大规模试制,同时红碎茶专用机械、制造技术、品质规格等也逐步形成体系,为我国发展红碎茶生产奠是了坚实的基础。
    1967年,外贸部根据国际市场对红碎茶品质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国广大茶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并颁发了四套红碎茶加工统一标准样,供各地区对照标准加工和验收之用:
    第一套样适用于云南省采用云南大叶种生产的红碎茶,计17个花色,设17个标准样。
   第二套样适用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除云南大叶种以外的大叶种红碎茶,共计11个花色,设11个标准样。
   第三套样适用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部分地区中小叶种制成的红碎茶,共计19个花色,设19个标准样。
   第四套样适用于浙江、江苏、湖南等小叶种生产的红碎茶,共计16个花色,设16个标准样。
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根据出口需要和国内转子、C.T.C制法的发展所引起品质上的变化,在维持原有品质水平的基础上,对四套样进行了简化改革,第一套样由17个样改为8个标准样,第二套样由11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三套样由19个改为7个标准样,第四套样由16个改为6个标准样。
 
   近30年来,我国红碎茶生产遍及全国各主要茶区,各种制法的红碎茶均有生产,现将我国几种主要制法红碎茶的品质特征介绍如下:
 
        (1)传统制法红碎茶 
    指按最早制造红碎茶的方法,即萎凋后茶坯采用“平揉”、“平切”,后经发酵、干燥制成的。这种制法产生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产品,各套花色品种齐全。碎茶颗粒紧实呈短条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汤色红浓,香味浓度好,叶底红匀。该类产品外形美观,但内质香味刺激性较小,因成本较高,质量上风格难于突出,目前我国仅很少地区生产。
 
       (2)转子制法红碎茶
   是指在揉切工序中使用转子机切碎的红碎茶。我国转子机制法系于70年代先后在广东英德、江苏芙蓉等地率先采用的,英德仿照洛托凡机制成首批转子切茶机,制出我国策一批转于型红碎茶。   江苏芙蓉参照绞肉机原理制成的转子切茶机相继问世。制法上均系先平揉后切碎,后来卧式揉捻机出现,部分厂(场)联装成自动流水线。将萎叶进卧式揉捻机“打条”,再经转子机切碎,避免平面揉捻机不利联装的缺点。该法所制的红碎茶,亦生产叶茶、碎茶、片茶、末条四类产品。其中碎茶外形紧卷呈颗粒状,重实匀齐,色泽乌润或棕黑油润,内质汤色浓亮,香味浓较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叶底匀齐红亮。该茶除具有外形美观和色泽乌润的优点外,内质浓强度较传统红碎茶好,而且成本较低。现我国大部分国营茶场茶厂都按此法生产。洛托凡制法属此类。
 
       (3)C.T.C制法红碎茶
   是指揉切工序采用C.T.C切茶机切碎制成的红碎茶。C.T.C切茶机(CrushingTearingCurling)系英国W.麦克尔彻(W.Mckercher)于1930年发明的一种切茶机,1959年引进两台,因缺少配套机械,未能制成正式C.T.C产品。
   1982年海南岛南海茶厂引进整套C.T.C制法的机械,正式开始我国C.T.C红碎茶的生产。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制造C.T.C类机,但尚未能大面积地推广。C.T.C制法红碎茶无叶茶花色。碎茶结实呈粒状,色棕黑油润,内质香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叶底红艳匀齐,是国际卖价较高的一种红茶。
 
       (4)L.T.P制法红碎茶
   是指用劳瑞式(LaurieTeaProcesser)的锤击机切碎的红茶。L.T.P茶机的结构,主要由机芯、机座和传动三部分组成。机芯上装有转盘和9组刀片、31组锤片,每组刀、锤片均为4块,共160块,机芯主轴以2300转/分的高速旋转进行锤切作业。当萎凋叶进入机腔破碎区后,受40组刀锤片强烈的锤切而被击成粉末状,并在机腔内旋转形成胶结颗粒后喷出机腔。L.T.P茶无叶茶。碎茶颗粒紧实匀齐,色泽棕红,欠油润,中低档茶显枯滞。香味鲜爽欠浓强,叶底红艳细匀,漂水时,散成细小粉末。   1980年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两套L.T.P机具,分别在湖南瓮江、广西百色进行试制,瓮江茶厂根据L.T.P茶内质浓强度上存在的缺点,采用L.T.P机下机后进C.T.C,再经撕、压、挤的作用,增加碎片中细胞破损程度。成品在内质香味的浓强度方面有较明显的提高,外形颗粒茶增多,色泽上略有改善。L.T.P加C.T.C制法的红碎条质量佳,“中和性”,较传统制法的红碎茶售价提高20─30%,出口换汇成本降低10%以上,但由于国内总量不多,难于形成批量,同时又因色泽棕褐不清,不利拼和,因而目前未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川红工夫(二)    产地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长江流域起源制点。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30多年来,川红的「宫殿」牌、「节日之夜」牌产品,以条索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内质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后起之秀的高品质工夫红茶之一。   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达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4℃,茶园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茶园一般地势较高,伏旱影响不大,十分宜茶生长。川红工夫生产于川东南茶区,即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这里茶树发芽早,比川西茶区早39--40天,采摘期长40--6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上。秋茶产量占全年的26--30%。   宜宾地区所产川红,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新取胜。川红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的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好评。1979年首批川红工夫─级每吨售价7320美元,高于国内的同类同级的工夫茶价格,并得到高度赞誉。   川东北茶区的万县、达县、南充及南部靠近长江沿岸各县,气温较高,气候与川东南茶区大体相似,适合发展红茶生产。50年代中期,先在宜宾、万县、达县等地区10余个县的部分国营茶场试制工夫红茶,逐步推广,年产仅为3000余担,后逐步调整产区布局,主要集中在宜宾、钨连、高县、珙县四个县生产工夫红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产量已达4万余担,此后基本维持这一产量水平。   特征:川红工夫外形条索肥壮圆紧、显金毫,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清鲜带枯糖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浓亮。叶底厚软红匀。川红问世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畅销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及罗马尼亚等国,堪称中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
                                滇红(三)   产地:产于云南,而一般又特指云南红茶,又叫作滇红。滇红
产于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保山、大理、德宏和景洪、普文等地。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是我国工夫
红茶的新葩,以外形肥硕 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
  特征:滇红工夫特点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
  分类:滇红是世界茶叶市场上的著名红茶品种。滇茶分功夫茶和碎茶两种。滇江功夫茶又叫滇红条茶,芽叶肥壮,汤色红艳,滋味浓烈,香气馥郁。滇红碎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秀,又称滇红分级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汤色红亮。


               祁门红茶(四)    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经久称赞,奉为茶之佼佼者。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祁红向高香著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全国上下都以能品尝到祁红为口福。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茶为〔群芳最〕。祁门红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的祁门红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产地:中国安徽祁门。   成因:祁门县位于安徽位省最南端。这里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这一带茶区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页岩等风化的黄土或红土构成,土质肥沃,酸质适中,含氧化铝铁成分和水分都比较富足,极适于茶叶生长。由于祁门地处西北冷空气和东南亚海洋气团前峰交错地带,气候温和,春夏多晓雾,为茶树茶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历史: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时已有名气。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1875年以后纔有红茶。相传,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日本人称其为玫瑰 ,英国商人称之"祁门 "。   特点: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它以条索苗秀的外形,清新持久的甜 ,醇和隽厚的滋味而驰名中外。   工艺:祁门红茶精采巧制。茶农采摘特级"祁红",在"谷雨"前拣山开园,都是"一旗一枪",即一芽一叶初展的嫩叶,当地茶农称之"麻雀嘴稍开"。一个月采三十多斤普通茶叶的能手,采摘高档"祁红"鲜叶时,最多只能采一斤左右,制作就更为讲究了。将鲜叶制成"祁门红茶",要经过分级、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五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付出艰苦细致的劳动。发酵不足, 气不正,滋味苦涩;发酵过度,叶片泛黑, 、味平淡,甚至产生馊味。工作时聚精会神。所以人们称"祁门红茶"为"工夫茶",这是对茶农辛勤劳动的正确评价。                         湖红功夫(五)     产地:湖红工夫茶主产湖南省安化、桃源、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湘西石门、慈利、桑植、大庸等县市所产的工夫茶谓之“湘红”,归入“宜红工夫”范畴。湖红工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夫红茶之一,对我国工夫茶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湖南省也是茶叶的发祥地之一,汉志有“茶陵以山谷产茶而名之”的记载,茶陵也称“茶王城”,绕城而过的?水亦称为“茶水”。然而,湖南红茶的产制,仅百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清咸丰三年(公元1858年)首先在安化改制,临湘继之。据《同治安化县志》(1871年)载:“洪(秀全)杨(秀清)义军由长沙出江汉间。卒之;通山茶亦梗,缘此估帆(指茶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红茶收买,畅行西洋等处。称曰广庄,盖东粤商也。”又载:“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昌称武夷茶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昧,安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处无安化字号不买。”同治《巴陵县志》(1872年)有“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同治《平江县志》(1874年)载有:“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吴觉农先生指出,“湖南生产红茶──实际也可以说是两湖生产红茶的最早时期,应在1850年(道光末)以前,亦即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除广商外,据老人回忆,“安化红茶系清同治年间由江西宁州商人在养口租谌引以行开设吉茂隆牌号,设置示范茶庄传授技术”,由于安化红茶销路好,汉寿、新化、醴陵、湘阴、浏阳、平江、长沙等地相继生产。最高年产40多万箱。自1891至1916年的20余年中,湖南茶年产一般达80万担,1915年曾超过100万担。后因战事等原因减至15万担(1936年)、10万担(1944年),最低为1949年2--3万担。50年代始,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涟源、石门相继建立国营红茶精制厂,加工工夫红茶,产量日增,至1988年湖南红茶产量达40余万担,其中工夫红茶10余万担,成为我国工夫红茶产量较高的省之一。    位置:湖南地处北纬24°40'至35°05',东经108°50'至114°15'之间,南靠五岭山脉,北面长江之中游处于西南云贵高原到江南丘陵,从南岭山脉列江汉平原的中间地带,三面环山,丘陵为主。有湘、资、沅、澧四水纵穿全境和汇集于省内北部的洞庭湖。俗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壤为红黄土,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湖红工夫的主产区安化、新化、涟源一带,位于湘中地段,处雪峰山脉,位资江之中游,“缘安化三乡,遍地有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桃源产区地处武陵、雪峰两山余脉,有沅水经流,古《荆州土地志》云:“楚南茶出武陵七县,桃源其一。”平江、浏阳产区,位于湘之东北,处幂阜山脉之南端,有汨水、昌江及浏阳河贯穿全境。《同治平江县志》记有红茶盛行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之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植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街,寅集酉散”的一片繁荣景象。湖南不但产制红茶经验丰富,而且具有众多的适制红茶品种的种质资源。历史上安化有芙蓉山仙茶,南路近江邑瑶山内有界牌茶,此外还有永明大凤茶,郴州五盖山苦茶,汝城白毛茶等。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茶树种质资源,现在正逐步得到利用。吴觉农先生评论湖南“可以生产同祁门和宜昌一样为国外所欢迎的高香红茶,还可以栽培和发展与云南相同的国际上著名大叶种红茶。” 
    特征:湖红工夫以安化工夫为代表,外形条索紧结尚肥实,香气高,滋味醇厚,汤色浓,叶底红稍暗。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匀凈。长寿街及浏阳大围山一带所产香高味厚(靠近江西修水,归入宁红工夫),新化、桃源工夫外形条索紧细,毫较多,锋苗好,但叶肉较薄,香气较低,涟源工夫系新发展的茶,条索紧细,香味较淡。

              闽红工夫(六)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1)政和工夫
    产地: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产红毛茶,亦集中政和加工。政和县全县山岭重叠,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5℃,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茶园多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微酸性,茶树生长繁茂。
    特征: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条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又适当拼以高香之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特别体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百年的政和工夫,一经问世,即享盛名。19世纪中叶,产量达万余担。后因战事摧残,茶园荒芜,至1949年年产仅900余担。嗣后,着力恢复传统品质风格,产量质量均有回升。60年代后,因改制绿茶。仅保持少量生产,年产约800担。
 
         (2)坦洋工夫
    产地: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炒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1936年)的50余年,埕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特征: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鲜艳呈金黄色,叶底红匀光滑。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临海的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鲜亮,条形秀丽。
 
         (3)白琳工夫
    产地: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县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处闽东偏北,与浙江毗邻,地势较高,群山叠翠,岩壑争奇,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19世纪50年代。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加工工夫茶,广收白琳、翠郊、蹯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20世纪初,福鼎「合茂智」茶号,充分发挥福鼎大白茶的特点,精选细嫩芽叶,制成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具有鲜爽愉快的毫香,汤色、叶底艳丽红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的工夫,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特征:白琳工夫茶系小叶种红茶,当地种植的小叶群体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一般的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宁红(七)

    宁红工夫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简称「宁红」。
   产地:宁红产于江西省平江县长寿街一带的红毛茶。位于赣西北边隅,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春夏之际,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芽肥硕,叶肉厚软,造成宁红工夫优良的自然品质。铜鼓县西北之棋坪、港口、大段、幽居等地所出之茶,为宁红之上品。宁红金毫为宁红之珍品。采摘要求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硕壮的蕻子茶,多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大小、长短要求一致。    特征: 宁红工夫茶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高级茶「宁红金毫」条紧细秀丽,金毫显露,多锋苗,色乌润,香味鲜嫩醇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宁红工夫茶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主要畅销欧洲,成为中国主要名茶之一。宁红除散条形茶外,另有束茶名为「龙须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