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刘亚楼的生前生后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5:41:26
1964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刘亚楼的一封来信上做了这样的批示:“亚楼同志,此件已阅,很好。闻你患病,十分挂念。一定要认真休养,听医生的话,不可疏忽。” ——关切之情,拳拳之心,历历在目。这个时候,刘亚楼刚被确诊为肝癌。5个月后的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 刘亚楼,(1910——1965),福建武平人,1929年入党,参加红军,是曾经的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刘亚楼英年早逝,一生风云际会,锋芒毕露,是毛泽东亲自选定的首任空军司令员,也是建国后唯一可以随时见到林彪的解放军将领。但是,四十年来,各方面对刘亚楼的宣传一直停留在一个微妙、谨慎的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最终解释权其实还是在毛泽东同志那句“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上。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林罗刘”,还是上海会议时为打倒罗瑞卿而炮制出的死无对证的“刘亚楼的四条”,刘亚楼的名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紧紧的和林彪联系在一起。由此,宣传刘亚楼的微妙,就不言而喻了。但是,事实上,无论刘亚楼与林彪的私人感情有多好,在工作上,刘亚楼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有能力、有突出贡献的高级将领,是和林彪后来的几个心腹大将不可同日而语的。刘亚楼不应该也不可能,一直在历史的云遮雾罩中扑朔迷离,那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上将军生动的矗立在历史的天空中。刘亚楼思维敏捷、办事果断且善思善辩,一生战衣未解,治军严谨,深受毛泽东、周恩来、林彪赏识。半生征战,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毛泽东同志有一首词广为传知:“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在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因为“捉了张辉瓒”而一战成名的部队,就是刘亚楼的红35团。
1939年,刘亚楼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期间,和同在苏联养病的林彪多有接触。临毕业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刘亚楼参加了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空军陆军诸军合成作战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的赏识。由于刘亚楼出色的军事才能,曾多次被动员加入苏联国籍,遭到他的拒绝。1945年,刘亚楼随进入东北作战的苏联红军回国,并于次年春,东北局势最严峻的时候,被新任东北党政军一把手的林彪力主出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从此和林彪、罗荣桓一道,以“林罗刘”的名义,经营东北,横扫中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平津战役期间,刘亚楼亲自担任天津战役前线总指挥。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考虑用三天解决天津,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林彪则限定48小时。刘亚楼向林彪立军令状:“只需30小时,便可轻取天津。”林彪、罗荣桓曰:“军中无戏言。”将军曰:“请按3天上报,但我保证30个小时打下天津。”林、罗呵呵大笑。军史载:“1949年1月14日10时,天津战役发起,15日15时,天津战役结束。”刘亚楼创造了29小时攻克天津,全歼守敌13万,活捉守将陈长捷的战争奇迹。
1949年10月,打了半辈子仗,却从来没有和空军打过交道的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没有过人的才能,很难想像麾下战将如云的毛泽东会把建设空军的迫切使命交给39岁的刘亚楼。一切从零开始的刘亚楼不负众望,从筹备航校开始,迅速组建航空兵、空降兵入朝参战,年轻的中国空军刚亮相朝鲜,就令美国人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十几年中,刘亚楼指挥的空军部队屡战屡胜,迅速成长壮大。
因为林彪和刘亚楼之间这种为人所周知的关系,几十年来一直有“刘亚楼如果不死,文革中会不会跟林彪走”一类的猜想,而且这类猜想流布甚广。我们不能遏制这种猜想,但是,我们对刘亚楼应作全面的分析和肯定,他与林彪后来的“四大金刚”(即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并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其工作能力、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均非此辈所能比。刘亚楼事业心强,工作上敢抓敢管,曾有名言“得罪了人怕什么,顶多不选我当中央委员”,其为人豪爽,性烈如火,雷厉风行,为将服从但不盲从,敢于坚持原则,不惜顶撞上司,毫不留情面,以至毛泽东曾经当面说过:刘亚楼,你要锋芒半露,不能锋芒全露。
辽沈战役将要开始,林彪曾私自以“林罗刘”的名义致电中央,要改变中央战略部署,放弃攻打锦州而改攻长春。深服林彪才能的刘亚楼却不肯盲从,和罗荣桓一道,再三苦劝林彪先打锦州,并致电中央申明立场,终于说服林彪,在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这就是被毛泽东后来称为“战锦方为大问题”的战锦之争。
中苏关系破裂以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当时各军兵种俄语翻译或改行,或转业,失散殆尽。刘亚楼则大唱反调:“不经过空军党委批准,一个翻译也不准动。对现有的翻译人员,不许随便改行,确实没有翻译工作可干的,可以调回,适当集中使用。”毛泽东闻之不悦,召见刘亚楼,斥之:“刘亚楼,你这是与中央唱反调。”将军申辩:“我这是坚持科学。”毛讥讽:“是啊,就你刘亚楼讲科学,你还是国防科委副主任嘛。”此次会见不欢而散,毛泽东数月不理刘亚楼。事后,毛泽东大手一挥,道:“刘亚楼喜欢说了算,空军就让他说去吧。”信任之深,没有丝毫递减。
1964年7月7日,南京空军击落国民党U—2飞机后,刘亚楼代表中央军委、国防部和空军首脑机关专程从北京赴漳州参加祝捷大会。主持会议的一位地方省级领导,讲话含糊不清,东拉西扯,刘亚楼当众夺话筒,直斥:“你不懂,就不要乱弹琴!”
空军部队建设向来以正规、细致、严谨著称。刘亚楼下部队常戴白手套,以拭窗格、门背、墙角,若有灰尘,负责人必遭痛骂。所以,空军部队有句口头禅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
林彪在主持军委工作以后,与罗荣桓的分歧越来越大,以至于1963年的时候,林彪坚决不同意由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而且最终没有出席罗帅追悼会。对此,刘亚楼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在给儿子刘煜奋的信中写到:“罗元帅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巨大损失。对我个人来说,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最亲近的首长和战友。我在他直接领导下战斗和工作了卅年,他的去世,使我万分悲痛......你和煜南都应该好好地记住这些,好好学习革命先烈的,尤其是罗元帅的高贵品质,把革命前辈的未竟事业继承下去,为人民事业作出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说,刘亚楼对林彪的亲近和尊重主要来自军事的话,那么,对罗荣桓的这份情感则来自政治和人品。刘亚楼围绕罗荣桓之死在私下写给儿子的这封信,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他的政治轨迹提供一个参考。
但是,在刘亚楼死后的1966年6月6日召开的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中,与会的空军高级将领揭批出刘亚楼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小节有亏,以及在人事安排上存在着山头主义倾向等一些问题,我们也不必去刻意的回避。刘亚楼亲近、重用江腾蛟就是因为江善于揣摩领导心思,为领导提供不方便提及的便利。"亲贤臣,远小人"永远只能是出师表中的空洞说教,权力和女人扯上关系的事情,五百年前有,五百年后也一定有。至于刘亚楼在用人的问题上有山头主义的倾向,那更是无可辩驳,也无须辩驳,连毛主席都说“党内无派,千奇百怪”,领袖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何况刘亚楼?!金无足赤,一个有缺点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历史的曲笔、避讳,其实掩盖了活生生的人性。
这就是刘亚楼,一个真实的男人,一个意气风发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