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成功的必修课 - 杨思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2:24
——读《餐巾纸上的创业课》
中国每年有1300万人加入创业的行列,更有不计其数的在校在职人士为创业梦想激动不已。但是你知道吗?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创业者,就像没有经过训练的赛车手,在转弯之处惨遭淘汰。那么创业路上有几处转弯?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背景故事:未卜先知的“大师”
雨夜人静好读书。11点翻开《餐巾纸上的创业课》,一口气读完,已经是凌晨3点。走上后阳台,细雨依旧、龙顶山一片朦胧,不过心已豁亮。想想自己10做管理咨询,也指导好多人创业和二次创业,千万亿万已经见多不怪了。但是像神田昌典这样的高手,却很少见到,可谓夜读遇知己。
故事总是比理论引人入胜。翻开序言,故事就开始了。在一家创投公司,与顾问与一位职员会面。这家创投公司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大概有50人。那位职员向顾问介绍了公司的简单情况。顾问立马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推测到诸多细节,比方说,公司不断出现问题员工,老板信赖的左右手制造公司混乱,开朝元老站在统一战线,异议分子遭受排挤,老板家庭出现问题……
职员一听,傻了眼,连这些细节都推测得到?大师啊,怎么这么神?
这位大师,就是本书作者、管理顾问神田昌典。
自己做了十年的管理顾问,当然知道其中的奥妙:表象之下有规律,乱象之后有逻辑。用作者的话说,那是因为他懂得企业成长剧本的发展模式。他一语道破了创业的发展模式:
“它的种类并不多,只不过企业虽然业态单纯,但由于舞台、演员不同,看起来让人有种很复杂的感觉。日本全国有200万家公司,一般人会以为这200万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模式,其实顶多不过三四种罢了。”
神田昌典,是日本一位企管顾问,他辅导过上万家企业,擅长剖析企业经营者和创业家的深层心理,以及企业发展的典型模式。于是,他将摸到的企业成长模式的规律,用小说体的形式写了出来,就是这本《餐巾纸上的创业课》。
日本著名书评家早川信夫评价本书说:“讲述关于创业的技巧、知识与思考的书数不胜数,而这本归纳出‘法则’的书才真正值得被称为‘创业书中的商战经典’”。
我看这个评价很中肯。创业在日本盛行,在中国更热,每年有1300万人加入创业的行列,更有不计其数的在校在职人士为创业梦想激动不已。但是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创业者,就像没有经过训练的赛车手,在转弯之处惨遭淘汰。这本书,从画在一张餐巾纸上的企业成长曲线图开始,通过四章告诉读者,创业路上有几处转弯?以及如何解决难题的要领?我把它归纳为“四个转变,四项能力”。
第一个转弯:就业还是创业——你需要选择之能
小说的主人公阿拓是数威公司的一个职员。一天,接到公司下达的命令,要转调到子公司。在他看来,这转调,其实就是变相的裁员,也是无能的体现。阿拓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颇具规模的制造企业,安守本分地工作,思想挣扎了很久才跳槽到这家公司。可是,才到公司半年的他就面临被裁员的命运,心情极为低落。于是,不想接受转调、讨厌应聘面试的阿拓决定自己创业。可是,却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不仅如此,当阿拓着手制作企划书的时候,他才发现创业太容易。小说这样写到:
“他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可现在,希望渐渐变成绝望。越是面对现实,就越发失去自信。阿拓告诉自己要尽量向前看,但恐惧却挡住了他的去路。他不禁想象起来未来各种灰暗的场景。尽管对父亲夸下海口,却根本撑不下去。就算有钱赚,一个月不过30万日元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去上班。经营者既没有保险,也没有退休金,更别提带薪的休假了。”
人在十字路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事业,成就一生;选对方向,轻松成功。创业与就业的选择,一个做老板,一个当打工,有什么不同呢?
创业需要猎人的性格,猎人需要有灵敏嗅觉与快捷的速度。就业需要牧人的性格,则需要有坚定的耐心与踏实的工作。创业者的偏好是风险,就业者的偏好是安全。而阿拓,开始选择了就业,但是当他的安全感被打破之后,我们看到了他其实是一个风险偏好者,只不过是被父亲压抑了本性。他的创业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其实是一个回归本性的选择。
去创业还是去就业,做猎人还是做牧人,必须要弄明白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看自己的风险偏好,是偏风险还是好稳健;二是看自己的资源能力,是有猎枪还是有牧场。你的人生你做主,前提先要搞清楚。
如果像拓那样,选择了创业,那么,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我们看餐巾纸上的第二堂创业课。
第二个转弯:创业做什么——你需要预见之能
在为自己的遭遇的变故烦恼时,阿拓遇见了以前的上司神崎,一个年薪过亿的成功人士,并且拥有一家会计事务所和企管顾问公司。听说阿拓要自主创业,神崎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具体分享了些什么呢?
神崎在一张餐巾纸上,画了一个企业成长曲线图,标上成长曲线的四个时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进行分析。
比方说,做生意要成功,关键的因素是时机,那什么时候是加入市场的最好时机?比方说,成长期过后,企业是不是就必然走入衰退期?又比方说,哪个时期是创新的最佳时期?企业怎样创造新的成长曲线?还有,怎么样去开发客户?……
那么,阿拓打算开一个企划制作公司,专门做网页和网络系统,他要预测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看看神崎对企划书的三点分析,那就是:
“第一点是这个生意或商品在成长曲线上的定位如何;第二点是看是否比竞争对手占优势;第三点则是能否确保维持生意经营的毛利。不遵循这三个几本原则,不管你用多少心思,这个生意都不可能成功。”
从神崎的经验看,就是要有计划地进入,也就是说,创业要提前做好准备。于是,阿拓着手准备,一个月后,他以300万日元的资金成立了一家公司,取名为“万事达有限公司”,并且通过半年的努力,事业开始走上正轨。
那么,小说到此是不是就画上了句号呢?没有,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继续来看。
(其余看点略。本博文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经夜读2010-7-3【点击进入】>思卓书坊栏目播出!收听“思卓书坊”,发表“书友博言”,分享免费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