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政协报——深读云南 传递民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5:04:05
边境兴则云南兴 边民富则边防固
在线阅读: ',1)">

新闻来源:云南政协报 新闻作者: 添加日期:08-09-26 12:07:50 点击:103
编者按:
2005年至2007年,我省实施的“兴边富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帮助边境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兴边富民工程”实施的三年,我省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史证明,只有开放,才能“活边”,才能最终“兴边”,在省政协十届四次常委会议期间,常委们就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真知灼见,在此摘登部分发言。
加强社区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郭文龙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省社区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上有差距,总体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突出,社区服务水平需要加强,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等问题和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加强社区建设,应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研究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解决办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是进一步构筑社区参与的平台,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管理社区事务和参与社区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使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社区建设的主体,既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要增强驻区单位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共驻共建、责任共担是驻区单位的义务。其次,要完善机制,激发参与热情。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居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要进一步完善居务公开制度,保证长年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重大事务及居民普遍关心的事务及时公开,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要建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应通过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保障居民的参与权。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将已经转移给社区的原来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社会事务的经费划拨给社区。努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经费来源,政府部门应以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要大力开展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整合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推进社区养老和救助服务,并规范咨询、中介服务,以切实提供各种便捷有效的社区公共服务。其次,要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要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的步伐,形成社会与居民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
加快推进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段增庆
边境地区过去最大的制约是“边”,改革开放以来最大优势也在“边”,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是发挥边境地区区位优势的关键。云南边境地区具有“接3国、近8国”的独特区位优势,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仍然是巩固和拓展对东南亚开放和开拓对南亚开放,必须使我省边境地区在开放的领域、层次、形式和水平上有大的提高,重振南方丝绸之路,最终真正形成与沿海互相呼应的沿边开放大格局。
我省要从以下方面作出积极努力:一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快大通道建设,促进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实施。重点要加快“兴边富民工程”沿边公路网建设和连接周边国家的国道公路干线、铁路建设,推进大通道向边境一线沿伸,为云南的对外开放和“兴边富民”打牢基础。当前,要发挥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作用,加强与缅、孟、印各方沟通,为大通道建设多做前期协调沟通工作。同时,争取通过中国民航与印、孟协商,开辟昆明—加尔各达—新德里、昆明—吉大港—达卡定期航线,并将现在北京经昆明(技术经停)到新德里的航班,改为北京经昆明(商业经停)至新德里,增加云南与南亚间的航线,弥补缺乏陆上通道的不足。
二是扩大边境贸易和旅游发展,带动边民致富和地方增收。国家“十一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明确要求,通过积极扩大边境贸易和旅游,带动边民致富和地方增收。建议制定并实施“云南贸易兴边计划”和“云南旅游兴边计划”,积极探索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出口加工业发展的新模式,完善边民互市政策,力争近期在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口岸协调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边境联检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做到灵活、便民、高效,切实为对外开放和“兴边富民”创造良好环境。要发挥口岸的功能,扩大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和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四是帮助边境地区搞好招商引资。要加大省级财政对边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公路、通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改善边境招商引资硬环境。要组织边境地区相关部门和企业,到周边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专项招商活动。
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民盟云南省委
民盟省委围绕我省“兴边富民工程”基本思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
应在昆明中心城市打造贸易平台,走出口岸与边贸混淆的误区,深入研究口岸经济和边贸经济,争取中央政策的有力支持,重新审视云南在对东盟开放中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突破口,已成为云南把握机遇,发挥优势,赢得主动的必由之路。
“兴边富民”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不能简单地只考虑25个边境县。打造滇西经济圈的构想,无疑是发展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也是带动包括怒江、德宏、保山、临沧、普洱、版纳6州市18个边境县发展的重要思路。滇西经济圈面向缅、老、泰、印,区位条件优越,边境线长达2700多公里,其主导产业带具有显著的流域特色。首先,澜沧江流域有全省最大的糖酒、核桃、热带水果、咖啡和南药基地,有全国第二的橡胶基地,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名特绿色产业群,再经过深加工,经济总规模可达500—1000亿。其次,澜沧江流域1200公里的普洱茶产业带是云南大叶茶的分布带,集中了数十个知名古老茶山,是普洱茶的无形资产。应在此基础上打造精品、名品,实行严格的等级分类,收益可达100—200亿,是数百万茶农的长期致富产业。第三,三江流域的水能产业带,在已建或将建成的20多个100万KW以上巨型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如果能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将云南的水资源作价入股,取得20%左右的股权(按效益权衡这个比例是很低的),这将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致富的新亮点。第四,三江流域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产业带,是我国铅、锌、铜储量的富集地带,还伴生着价值极高的锗、镉、铟等稀有金属,如果能把兰坪的原料和祥云飞龙公司的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形成我国铅锌的龙头企业,也可望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稀有金属冶炼基地和最大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第五,集中了全省的名山大川、奇山异水、文化古镇的三江流域文化旅游产业带,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最优质的后备资源,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保护和开发建设。以上五大产业带经过10—15年努力,到2020年总规模可做到5000亿左右。因此,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推动“兴边富民工程”落在实处。
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民建云南省委
在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计划执行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省里已确定在德宏、保山、怒江、普洱、西双版纳、红河、文山的边境适宜地区,建立一批跨境经济合作区,总体思路有利于我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区域布置和建设规模一定要切合实际,要与周边国家达成共识。
我省要针对边民互市贸易的规范运作,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规范边民和企业的行为,认真处理好发展和规范的关系,处理好大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要将政策用好用足,尽可能不出问题,防止因出现问题造成对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要充分发挥各种协议和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与次区域国家的合作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我省积极开展了中国云南—越南北部(两廊一圈)、中—缅边贸联委会,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组、云南—泰北合作组、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联委会等国际间合作活动。在这些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取得国家相关部委的授权和政策支持,省里相关部门要对有关的对外交流合作活动有统一的部署,防止各自为政或政出多门,防止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对签署的内容和合作项目要加强后续跟进和监督落实工作,保证项目落实率和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
要利用地缘优势,积极促进跨境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的经济合作。我省已形成了昆曼、昆河、腾密等国际公路线路,并且大部分实现了省内路段高等级化;泛亚铁路东线、中线和西线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航空线路也在进一步开通;澜沧江——湄公河通航条件日益改善,使我省与周边和相邻国家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我们要充分利用我省的地缘优势,加强与毗邻国家的合作,拓展我省跨境旅游和经济合作的空间,促进旅游事业和经济合作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交流,使我省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加强边境地区农村教育
民进云南省委
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内地缩短差距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诸如:一、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教学设施滞后,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二、义务教育欠款数额仍较大,学校公用经费严重短缺;三、 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四、贫困学生救助难度大;五、职业教育规模小,社会竞争和就业形势给义务教育发展造成压力;六、双语教育发展滞后、缓慢;七、宗教信仰等民族特殊问题给义务教育发展带来困难。
建议:加大对我省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转移支付力度,再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补助的人数,所需经费仍由中央和地方按现行比例共同分担。
对边境民族贫困村实行重点扶持、资金倾斜政策,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对边境一线乡村的边民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可试行由中央财政拨专款支持边境一线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制度。同时,对战区战后回迁的边民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提供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
要解决“人才辈出,山河依旧”的矛盾局面,弥补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在教育投入上为发达地区所作的贡献,可试行在中央宏观调控发达地区开征国家宏观调控教育税,汇总到中央财政,中央财政设立专门机构直接拨付到边境贫困地区。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应大力支持边境民族贫困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专门人才。要制定特殊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到边境地区发展、创业。
建议由省财政核拨专款,建立公派特岗教师下农村任教的制度,支持大学生定期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的更新建设,以减轻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县、乡财力负担,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调整和完善多层次教育结构,特别是完善职业教育(农科教)结构。把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适应 “三农”多样化需求的人才上。
农村妇女外流问题不可小视
农工党云南省委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省进入新一轮人口流动迁移阶段。我省少数民族也加入到这一人口流动的新浪潮中。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一方面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大量女性外流,加剧了当地农村男女性别比失调。妇女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随着外流趋势的加大,少数民族传统的语言文字、纺织、歌舞、刺绣、服饰制作等文化样式传承受到一定影响。
要通过各项扶贫开发措施的落实到位,切实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扶持边境民族地区立足矿产、水能、畜牧、林业、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支持和鼓励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加强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办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留守的青壮年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劳动者。建议在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民族女童班,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女童能够得到正规教育。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大力培养各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为当地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当地妇女创业和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民族地区农村劳务输出工作,采取集中培训、集中外派、集中引导等工作方式,加强和改善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维权工作,进一步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在少数民族妇女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能力。要积极借助“国际劳工组织预防拐卖项目”实施,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妇女和女童开展预防拐卖、禁毒、防艾等培训活动。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加大联合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力度。
积极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
致公党云南省委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大规模群体信访”事件,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扩展,引发了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益成为困扰我们的严重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群体性事件深刻地暴露了我们在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应对的不适应性,对兴边富民和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性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怨气只会不断积累,矛盾只会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隐患。必须根据事态变化,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手段,做到有利、有理、有节。决不能“拖、等、看”,等到事件性质变化了、情况恶化了,再采取措施就会十分被动;不要急于给事件定性,过早定性会框住处置工作思路;要有预见性和果断性,对事态的发展变化,要准确判断,把握时机,大胆决策。 同时,要防止敌对势力插手,防止对社会有强烈不满情绪的人趁机进行恶意煽动以扩大事态,造成所谓“国际影响”,给处置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转换思维,着眼于坚实的制度建设,谋求“包青天”式的良官之治,设法从根本上培育出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要打破“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传统运作怪圈,地方政府要站在依法行政的起跑线上,在政策导向、利益调整、弱势救助等方面,强化社会管理和危机控制,为公民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提供通道和便利,努力培育“理性维利、合法维权”的法治环境。要逐步建立社会的良性沟通机制,构建权利博弈、官民互动的平台,提高执政能力,加强政务公开,约束官员对于权力的不正当行使;要从长远考虑,树立国家的司法权威,引导民众学会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及时、有效、顺畅、便捷地表达其利益诉求,通过司法程序理智解决矛盾。
要加快实现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兴边富民的发展战略,实现云南边疆的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见微知著,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
加快口岸发展步伐
红河州政协
红河州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进入中南半岛的主要通道和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门户。其中,河口国家级口岸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也是我国发展对越南及东南亚贸易和合作的重要通道。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边境口岸的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红河州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口口岸经受了长时期的战争、战备和支前的影响,开放晚、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致使河口口岸难以适应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昆河经济走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实施的大背景下,河口口岸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发展环境将更加有利。为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顺应发展潮流,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把河口口岸建设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加快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在2003年7月10日省政府蒙自现场办公会上,红河州政府提出了建设河口国际口岸区的设想,得到了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将河口国际口岸区建设纳入了昆河经济走廊的范围。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红河州于2005年8月完成了《中国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规划》。该规划已于2005年9月7日通过省级专家评审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然而,由于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口岸区建设进展缓慢。
建议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州河口国家一类口岸实行以下特殊倾斜政策:
一是比照越方政策,对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或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专项用于河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针对河口口岸开放晚、起点低、基础差、底子薄等实际,以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帮助谋划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同时给予经济区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
四是帮助协调农垦集团解决河口口岸建设涉及的土地征用问题,以加快其建设步伐。
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普洱市政协主席 王正昌
沿边开放发展边境贸易,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困难:
现行边贸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几个进口商品增值税优惠政策难落实;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制约了扩大沿边开放;口岸、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人员货物出入境困难;通关便利化有待提高。建议:
(一)重新修订边贸政策,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建议积极向国家争取省级政府在国家大框架下,以备案的方式,制定更为灵活的边贸管理办法,减少进出口商品限制,减少专营,扩大边民互市金额。
(二)扩大边贸进口资源性产品优惠范围,落实边贸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边境贸易进口的资源性产品根据国内稀缺程度,实行不同的进口环节税收优惠。
(三)加大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外经带边贸的措施。继续加大替代种植与发展替代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给予更多的扶持。
(四)加强口岸通道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一是要全面规划、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做好口岸、通道的建设,解决云南口岸少、通道多,通边公路等级低和口岸基础设施、查验设施落后的问题。二是要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
(五) 抓好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建设,为加大沿边开放、发展边境贸易创造条件。要统一规划,通过政府补助和市场化运作,在口岸和重要通道上建设好边民互市贸易市场,为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增加边民收入、满足边境市场需求并加大沿边开放、发展边境贸易创造条件。
(六)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推动沿边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议借鉴新疆霍尔多斯口岸的成功经验,沿“昆曼”、“昆河”、“昆瑞”三大经济走廊,以重点口岸为依托,在三国接壤的沿边设立若干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在普洱市,重点建设二个跨境经济合作区:一是中国普洱市—老挝丰沙里—越南奠边府三角经济合作区;二是中国普洱市—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罂粟替代种植与发展经济合作区。
抓紧“兴边富民”项目推进
文山州政协
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实施给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州委、州政府正组织各方力量,抓紧做好项目的推进和措施的落实。
但我们也认为,中央对四类地区加大扶持发展力度的要求是明确而坚决的,但是从现行已制定的扶持政策来说,针对边境地区可执行的扶持政策大多可以说是“口惠而实不至”。目前边境地区所能享受到的扶持政策,如退耕还林、新农合、教育、良种补贴、新农村建设等与内地执行一视同仁的标准,基本没有对边境乡镇配套的倾斜扶持政策。
文山州同时具备“老、少、边、穷”的特征,符合中央提出要加大对四类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的要求,又是原战区,长期肩负着镇守边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解决群众温饱、发展经济等多重任务,我们必须把稳定边疆、协调民族关系、维护安定团结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来抓。
因此,对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我们建议:一是请省级有关部门帮助文山州抓好16个边境乡镇的发展规划。二是请求有关部门将文山州3个边境县城和重点边境乡镇(天保、都龙、田蓬)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调整,以满足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需要。三是建议将边境乡镇所有自然村一次性纳入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作中,并在2015年前组织实施完成。四是建议适当提高边境县村委会、村小组干部工资待遇,建立村委会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五是建议将西畴县纳入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行动计划上报,争取国家支持。
另外,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边境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边境县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支持;请求国家尽快批准天保口岸为国际口岸,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允许第三国人员、货物出入境,批准设立“天保边境综合保税区”;加大对边境地区社会保障工作力度,经费纳入国家长期保障政策范围;将文山州3个边境县纳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从项目立项、信贷、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议将文山州边境乡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以下的少数民族等同省内较少民族,享受同等扶持政策。
发展滇南小耳猪产业
省政协常委、西双版纳州政协主席 杨志祥
滇南小耳猪是西双版纳的一个地方优良品种,多为自繁自养。山区以放养为主,坝区较少饲养。滇南小耳猪具有耐湿热、边长边肥、皮薄骨细、屠宰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抗逆力强、遗传性稳定、胆小、性野、耐粗饲等特点。养猪业已成为全州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是一个极具增值潜力的产业,但近20年来滇南小耳猪养殖总量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外来良种猪的大范围饲养及农户生产、生活需求变化及在城镇和交通沿线的养殖户推广猪杂交改良。此外,滇南小耳猪的平均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屠宰率等各项指标与1980年调查资料比较有下降趋势, 建议摸清家底,找准发展滇南小耳猪生产切入点,尽快建立滇南小耳猪生产基地,以加快滇南小耳猪产业化发展。要加快发展滇南小耳猪产业,必须提升滇南小耳猪生产在全省的地位。建议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一定规模饲养示范户、养殖小区,母猪规模养殖场、户,为滇南小耳猪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带动农户的思路,生产基地的布局要与加工业的发展有机统一,相互衔接,围绕加工建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促进加工业的发展。
积极引入外来优良种猪,合理的开发利用滇南小耳猪资源,构建以滇南小耳猪为主的二元、三元杂交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地母猪资源,在不同的区域推广不同的洋本杂交组合,满足市场对滇南小耳猪的需求。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质量好、规模大、品牌经营意识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养猪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并逐渐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新格局。
建议将滇南小耳猪产业化发展列入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加强和扩大滇南小耳猪保种场或保护区的建设,防止优良种质基因消失;继续开展滇南小耳猪的选育、提纯和开发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滇南小耳猪提供技术支撑;完善扶持政策,对从事滇南小耳猪保护、开发研究和生产示范给予扶持,探索滇南小耳猪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模式,逐步形成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特色滇南小耳猪生产。
抓好三个重点 实现边疆发展
省政协常委、德宏州政协主席  龚敬政
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从边境地区的实际出发,给予特殊扶持。特殊扶持,包括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扶持。全面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迎难而上,扎实抓好以下“三个重点”,对边境地区给予特殊扶持。
要大力扶持和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边疆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提高人口素质;要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边民致富。
全面深入并有效推进“兴边富民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借鉴扶贫开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上海市对口帮扶和新农村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针对边境地区的特殊情况特殊问题,采取特殊的解决办法。
一是移民搬迁。把许多长期居住在恶劣环境中的群众,搬迁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切实改善许多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要采取增加移民搬迁帮扶经费,让边境少数民族群众实现搬迁。要结合大工程建设实施移民搬迁,如修建水库、电站等建设项目中,移民搬迁可实行一步到位。
二是整村推进。对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好,未达到移民搬迁要求的,可实施整村推进,综合扶持,一步到位。
三是与发达地区结对帮扶。要借鉴上海市对口帮扶德昂族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边境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一条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也是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工作方法。
“兴边富民”,党委政府责任重大,政协亦责无旁贷。人民政协要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要动员和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和监督、检查等活动,为“兴边富民工程”的建设,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并加大民主监督力度,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兴边富民”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兴边富民工程”扎实推进。
完善机制 加大投入
临沧市政协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特别是边境三县有潜力不能发挥,有优势不能转化,与全省发达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
根据临沧实施前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现对全省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项目补助标准,确保资金足额投入。建议中央适当提高“兴边富民工程”项目投资补助标准,省政府也适当增加配套额度,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发挥作用。
二是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为兴边富民夯实基础。从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的行动计划来看,中央、省委对特色产业的安排,无论是项目布局,还是资金扶持的比例,都略显单薄。因此,建议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特色优势真正发展成为兴边富民产业。
三是加大村组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交通发展滞后,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及今后的扶持开发中,要更加重视边疆民族地区、高寒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村组公路建设,使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真正惠及边疆民族地区、高寒贫困山区。
四是健全“3+1”挂钩帮扶机制,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采取“3+1” 即推行大型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共同帮扶1个边境县(市)的对口帮扶措施,是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必须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格局,使受帮扶的县(市)尽快走上借力发展的快车道。
五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扎实有效地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我们必须利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整合各方资源,捆绑使用各项资金,使之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推进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
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怒江州政协
“兴边富民工程”是国家和省致力于攻克贫困,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富民、兴边、睦邻”的一项民心德政工程。
我州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三边境县均被列为“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共涉及21个乡镇155个村委会28万人,通过“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我州边三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初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产业机构和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怒江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但是“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是怒江的基本州情,怒江扶贫任重道远,但怒江的贫困和落后是思想欠开放、基础欠投入、资源欠开发的落后,是通过艰苦努力可以改变的落后。
自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以来,全州政协委员共提交了相关提案102份,提案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温饱、产业培育、素质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其中有相当部分提案分量重、质量高,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很好落实,推动了“兴边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我州的兴边富民行动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响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建设成效显著,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加大了兴边富民建设项目的实施难度和建设成本。请求国家、省在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中,根据我州的实际情况在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在安排一些重大项目时请求提高国家补助标准。
二是长期投入不足,资金到位率低,资金缺口较大;州、县财政十分困难,难以安排配套资金,无力对“兴边富民工程”形成长期有效的资金扶持,导致部分工程无法开展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成效。请求国家、省将缺口资金拨付到位,提供投融资、信贷等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并加大对我州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的投入力度。
三是请求“3+1”对口帮扶部门继续加强与我州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加大对我州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及在人才、科技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支持。
边境兴则云南兴 边民富则边防固
省政协常委 林立东
我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以来,虽然边境地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将“兴边富民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确保从国家层面保证“兴边富民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是我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积极争取出台一些有利于云南边境地区发展的政策。优惠的政策,对于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向国家积极争取或尽早出台,以促进沿边开放,让更多的边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生存和发展,以带动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我省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首先,我省要向国家各有关部委要求整合支援我省边境建设资金,尽可能调整、增加资金,加大投入,同时建议国家综合部门设立支持云南省边境地区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云南省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其次,我省要整合省级各种政策资源和涉边、涉农资金,凝聚力量,加大投入,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公益性的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的项目则以民间投资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私营经济,推动“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
四是云南省相关部门要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力度,加大对云南大通道建设的支持。我省的大通道建设,不仅是“兴边富民工程”的重要依托,更是关系国家全局利益的战略选择。因此,我省要积极努力,将与南亚通道建设和经贸合作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予以积极推动,使原本偏僻落后的云南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五是边境地区要尽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兴边富民工程”的参与者、受益主体是边境地区的群众。因此,要大力宣传,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鼓励、引导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加快发展,不断总结“兴边富民工程”实施的良好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变“输血”为“造血”,让边境地区群众尽快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现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富裕。
抓好“兴边富民”信息服务
省政协常委 伍 楠
“兴边富民”信息化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兴边富民”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边境、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在边境、农村的推广应用,是解决“兴边富民”问题,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因此,在兴边富民信息化建设中,我建议:一是搭建全省统一的“兴边富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走信息化带动边境农业产业化之路。二是建立省级“兴边富民”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三是建立和完善“兴边富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推动边境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四是加快“兴边富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不断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边境地区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如何实施好“兴边富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建设?我认为,一是要制定统一规划,以指导各地“兴边富民”信息化工作,避免重复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先期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需求旺盛、领导重视的县区乡镇开展工作,条件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发挥示范效应,稳步推进,带动整个“兴边富民”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二是要根据边境农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三农”需求,以应用为主导,围绕边境各地的实际应用和需求来开展工作,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切忌一哄而上。要注意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把推进“兴边富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建设的重心放在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信息服务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兴边富民”信息服务体系新格局,增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后劲和活力。
五是突出重点,强化培训。重视和加快开展我省“兴边富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培训工作。
优化金融环境  破解融资难题
省政协常委 伍 滨
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中小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资金趋紧,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信用和担保制度不完善,企业自身的素质缺陷,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政策落实不够,金融体系不完善等困难。
如何缓解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呢?建议:
在直接融资方面,要在发展资本市场和创新多种融资渠道上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首先,要发展完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和产权交易融资。其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融资,实现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第三,要开展融资租赁服务。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贷款要低,风险较小,而且操作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限制较小。第四,要开展风险投资。引导广大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可采取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银行支持的方式,创办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期建立相对应的风险投资机制。第五,要政策性支持融资。利用政府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融资,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科技产业化政策、国债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等。
在间接融资(信贷)方面,以开展金融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国有银行要把为扩大中小企业服务,作为降低信贷资金过渡向大企业集中带来的风险及培育新客户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客户群。
商业银行要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授权授信制度,实行差别管理方式。二是要从中小企业的信贷特点出发,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管理,循环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在融资环节方面,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介服务制约问题。
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省政协常委 郭开堂
云南省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因此,继续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仍面临着严峻形势,任重道远,还须针对云南的气候和区位资源优势,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下功夫,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使边疆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云南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应在培育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化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促进更多农民群众充分就业,让云南的优势农业资源向农业龙头企业聚集,使“龙头”伸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让“龙尾”摆向千家万户,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辐射农民可持续增收。
要坚持以发展开放型经济、非公经济和劳务经济为重点,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形成农民可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综合实力,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优势,形成壮大县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带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发展来带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和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必须结合云南实际,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从高耗、低效、污染农业向生态、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重视劳力向重视科技人才转变,从重视种植生产向重视销售市场转变,从小农经济转向大农业,站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找准农业发展的项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