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专业外文文献 - 论文投稿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2:49:27
其实,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先生曾经说过:
*************************************************
阅读文献使我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大学毕业后我就养成了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当时下了一个决心:不看翻译过来的中文书,只看英文原版书。这样既锻炼了英文阅读能力,又避免了因译文错误而带来的一些误解。20世纪50年代末,我正忙于一台中型计算机的具体设计工作,每天三段时间上班,只能利用晚上10点到12点看文献,然后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睡觉。当时美国的计算机很发达,已形成产业;而英国在50年代也有不少创新成果,例如变址、闭子程序、微程序和虚拟存储器。今天美国年轻的计算机工作者很少有人知道上述技术均是英国人的发明。1956年开始设计的IBM Stretch(号称每秒百万次)计算机和1958年开始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tlas计算机对我的触动最大。设计时他们做了大量的应用调查,而Stretch的多道程序运行和切换是靠软件来实现的,而以前我只知道笨重的硬件切换方法。我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很关注作者的知识背景,以便分析他们做出创新的原因。大量阅读文献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第一线实践经验,我相信通过跨领域的研究,一定能找到创造的源泉,这是我1961年做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也是后来我负责研制激光照排系统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了解国外最新动态可以避免科研工作走弯路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访问学者赴美学习、科技工作者埋头学习英语成风。此时许多人才发现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的科研成果实际上全部在外国专利保护范围内,或者是正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方向上努力“填补国内空白”,这是很可惜的,这一遗憾往往在于没有仔细阅读该领域的国外最新文献。以照排系统为例,先于北大的5家均选择了模拟方式存储汉字字形。其中一家用的是字模管,即把字模板插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极和荧光屏之间。字模管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在美国流行了一段时间,当时也非主流,70年代中期则被数字式存储和显示的阴极射线管照排机所取代,80年代末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在美国停产,而1988年底北京某大报头版却报道了我国研制成功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当然最后只能夭折了。另外,80年代初我国报纸宣传某单位研究成功分辨率很高的缩微胶卷,我还去看过展品,该成果离商品还有一段距离,而当时国外光盘正以十分迅猛的势头发展,必将淘汰各种形式的缩微胶卷。90年代中期,一次在外地作报告,晚上回旅馆后有一位听众给我打电话,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绘图仪上的笔,这种笔的耐用性比现在国外产品要好。我听后马上跟他说,这一方向你最好尽快放弃,因为用笔的机械式绘图仪很快就要被喷墨打印机所取代。当时我看到了超宽幅面喷墨打印机已经问世的消息,在精度、速度、色彩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机械式绘图仪都要好得多。这位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假如完成于80年代初期,则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成果。
我的一生取得了两项科研成果:60年代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和后来的激光照排。这两个项目均是高起点,没有走弯路,有所创新,这与阅读文献有很大的关系。
*************************************************
那么,到底如何读文献呢?看网友们的归纳总结: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5。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之二: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之三
在文献多如牛毛的今天,其感觉犹如日益增多的帖子,在不想漏掉好东西的前提下
1 把握动态,每天入园后先浏览一遍自上次登陆以来的新帖子,感兴趣的再看看,必要时保存或收藏,这大体相当与杂志的目录,以此保证不会漏掉新的东西
2 回过头来重点看看感兴趣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感兴趣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3 好东西不仅仅只在感兴趣版块,其他版块也有一些,在空的时候看看其他版块的精华帖、高人气帖、加密帖等,这相当于相关砖头杂志的综述、评论、或是cutting edge(JI)之类的
4 用搜索功能查找特定关键词的帖子,大体相当于定题检索
5 随着对领域的熟悉,特别是对大师级人物的熟悉,有时可看看这些作者的帖子
6 在信息的今天,没谁敢说已经超一流,不需再接受新的东西;更没有人能够熟悉所有的领域
之四
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的:
无论题目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展的动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在导师教导下,以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日。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阅读文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看到的问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得到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原理,也是诺贝尔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之五:
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
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
阅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AI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ble of contents)、结论部分(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很多15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常隐藏于某个地方。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之亦然。
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之六
1.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2.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3.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5.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希望对搞科研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查找文献关键要看思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首先根据你想选择的研究方向,查找数据库,先要从文摘型数据库入手,把文献查全,了解该领域的主要大牛任务及其研究进展
然后再开始查找全文型数据库,时间有限,还是重点看那些影响因子高的著名刊物上的文章,有时候如果没有全文,可以直接从摘要上找到信箱发信给作者,夸奖一下他的文章,这样也能获得他的全文,说不定还能邮寄给你一些资料呢,国外的专家很不错的!
如何阅读专业外文文献 - 论文投稿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如何阅读专业外文文献 - 论文投稿 - 科学网论坛 英文励志名言 - 科教茶社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分享]轴承知识 - 机械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读博,读什么(转载) - 考研(博)经验交流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做科研如何阅读专业外文文献(2)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Powered by Discuz!NT 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中国周易研究会总站 易冒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一个老基民给基友的N个忠告(转) - 晨星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一个老基民谈购买基金技巧(转) - 晨星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 科研经验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高分子华山论剑(一) - 高分子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之“5C”原则 - 科研经验 - 科学网论坛 - Powered by ... 地学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 开心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如何实现ADSL宽带多机共享? - 【电脑技术】 - OA之家论坛 柯尼卡美能达复印机、数字办公系统、打印机专业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SSM使用方法实例教程 - 网络安全 - 网界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发噱(10) - - 网球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今日俄罗斯资本主义 - 经济研究 - 随意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要闻回顾 - 矿业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我提着裤子逃跑 - 科学探索 - 论坛首页 - Powered by Discuz!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 北望 - 北望经济学园 - Powered by Discuz!NT 钓鱼新手钓具知识大全 - 中国钓鱼网 - Powered by Discuz!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