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6:02:41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天池古称"瑶池",
天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横亘亚洲腹地,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
天池处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平面海拔1928米,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
6个多小时的飞行从杭州来到了乌鲁木齐,掀开行程的第一页就是这带着无限想象的天山天池……
~~~~~~耳边似回荡起“冰山上的雪莲”“怀念战友”等经典歌曲…………  ……   …   …


















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得名于市区附近的一座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喷油,当时取名为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
克拉玛依市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克拉玛依市全境大部分地区为弋壁荒漠,植被一般比较稀少、矮小, 多属能耐干旱、抗风沙、抗盐碱的藜科类植被.常见的有梭梭、沙枣树、骆驼刺、苦豆子、红柳等约230余种.   石油和天然气是克拉玛依的主要矿产资源。克拉玛依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大、油层浅、质地优良。油气田分布横向连片、纵向叠合,由多种油气层系和油气藏类型组成,便于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
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市。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昔日的戈壁荒滩,已建成为一个具有勘探、钻井、采油、输油、炼油、建筑、运输、机修制造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石油工业生产基地和科研、文教卫生、商业贸易、公共事业基本配套的石油工业新城。















魔鬼城
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
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
因为地处风口,魔鬼城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强劲的西北风给了魔鬼城“名”,更让它有了魔鬼的“形”,变得奇形怪状。远眺风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风城地处风口,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匠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号,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肃索,情形更为恐怖。
魔鬼城一带,还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沥青和深层地下石油。





 
















喀纳斯牛
云杉 雪松 白桦林 蓝天 白云 宽阔的草场,清澈的泛着蓝绿色的湖水顺流而下,喀纳斯湖两岸
虽没6月里各色绚烂的花朵,却有各种色彩的奶牛点缀着喀纳斯的景致,令喀纳斯更添一份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
喀纳斯湖水是冰雪融化之水,虽是8月里炎热的季节,湖水仍然很是寒冷,可那牛们细看之下大都刚从水里出来不久,
在这被称为“人间净土 美丽天堂”的喀纳斯,牛 也是那么的洁净,色彩丰富的令人惊讶!


















禾木图瓦
游览了喀纳斯湖后的当晚,就入住在山脚下的喀纳斯马场边的旅馆,窗外飘来马场的马粪气息犹如江南春播时田野里四处飘散的味道, 久未到郊外游走这气息让人勾起了许多回忆……
早上起来没想到却没热水洗脸,水是冷得不敢用毛巾往脸上敷,匆忙用手掌简单料理急着上路。(难怪那马儿一身泥土也不洗,喀纳斯湖的雪融水太冷,嘿嘿。。。那马儿的体格就不如牛儿壮了)……  汽车是绕啊绕的盘山路真的是好远啊,就为去看图瓦人的村落,一路的风景 席地而卷的云雾美得让人窒息,没有了刚到时一车人的“哇 ~ 哇” 声,都屏着气息静静地看着,是司机主动将车停下才想起拍照 ~  呵呵 是一涌而下只听到卡擦卡擦声…… 到了图瓦村落已是快下午一点了,赶紧吃饭选马 骑上马儿往那山的高处走,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色……
被多少诗句中赞美的白云 如柔和的棉絮轻抚过你的身体,那席地而卷的白云或散或聚,近处的白云若即若离,远处的云朵又随风而起 …… 怎不欣喜这神灵之物的悠游嬉戏~~~~~~喀纳斯的美景~~~令人窒息,恨不能化羽一飞随风而去!
图瓦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图瓦人(Tuvas)或译作土瓦人,自称“特瓦人”(Tyiva),是 一个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民族。中国史籍称之为“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国外(主要是俄国)旧称“索约特人”(Сойоты,源自Сойон,萨彦人之意)、“唐努图瓦人”等。
对于自己的历史,分布在中国的图瓦人另有说法。在哈巴河县任过教育局副局长的索伦格是这样说的:成吉思汗西征欧亚时,大军如潮水一般从蒙古一泻而下,让欧洲惊呼:上帝的黑鞭出现了。返回时,他的长子赤征召了一批图瓦人,让他们前往马尔罕湖边驻守。路过现在的图瓦村时,见该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有一个很大的湖(喀纳斯湖),流动着乳汁一般的湖水,就留下一部分图瓦人驻守,并授予他们“科克盟科克”(意思是蓝领带)。从此,这一部分图瓦人佩戴蓝领带,在这里巡逻执勤。在成吉思汗的军队中,戴领带者仅次于戴头盔的上等士兵。一百多年以后,蒙古帝国如一轮夕阳陨落,大汗的子孙们从中原返回西域,各自为部,分割地盘,这一部分图瓦人便被人遗忘了。明朝开始的时候,他们将蓝领带从脖子上取下,将士兵服装收起,变成了老百姓。
图瓦女伶 香寇的专辑:
《Stepmother City 》     《Naked Spirit》
《Who Stole The Sky》  《Lost Rivers》  《Out of Tuva 》  《 Time Out》
香寇(Sainkho Namtchylak) 是一个游走在世界边缘的流浪歌者,同时她也是在生活的边缘行走。她的音乐无法分类,游移于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过去和现实之间。她的音乐融合了图瓦喉音,试验爵士,古典,电子和佛教音乐。
她曾是图瓦共和国国家乐团的一员,然后又离开了她那位于西伯利亚南部的遥远的祖国,定居在莫斯科。
很另类的风格,独特的双声唱法,大胆的多元结合。那诡异的声音来自何方?跨越了7个八度的音域,高处,你的肺腑会随之飞出,低处,你的心象马头琴那样颤抖。只有那接近天空的地方才有这明丽的高亢,只有那冰雪覆盖的地方才有这逼人的震颤。你洁净,竟以没有发丝的凄清站立在世界的边缘,你莫非是神灵的化身。
无法听懂来自其故国的语言——图瓦语,但音乐确乎又需要什么语言?你可以攫住所有的欢乐,悲伤,愤怒与激情与天地消融……

“就象我手上的掌纹,就象我灵魂的镜子
我的灵魂—图瓦,在我痛苦的记忆里
是我的人民的苦难历史
我的骄傲,我的悲伤
轻声诉说,我的摇篮曲—图瓦”
双声唱法指一个人藉由软颚、喉头、嘴唇、舌头、下颚的精确动作,可以同时间唱出两个音(有时甚或可以唱出三个音),也就是说一个人就可以唱出和声式的音乐。这种在蒙古、图瓦高度发展的传统唱法,在其它中亚地区及西藏的音乐也有类似技巧。图瓦语的khoomei是“喉咙”的意思,照字面上解释即是同时发出两个声音的唱法。依照图瓦的传说,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已学会这样唱歌,而在萨满教和万灵信仰(Animism)中,山、河、动物的声音即是神灵的显现,透过模拟这些声音,人类即可吸收它们的力量。双声唱法中,一个音较低、类似风笛的持续低音,另一个则是靠低音产生的泛音。不管是在蒙古或图瓦,双声唱法原本带有严格的性别禁忌,在图瓦一般认为这种唱法会导致女人不孕,不过随着时代进步,现在有越来越多女性学习喉唱。
图瓦人与香寇的简摘源自网络
',1)">























戈壁沙漠
白沙山位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和窝依莫克乡中间,这里有大面积的沙漠丘陵,相对高度多在100米以上,连绵起伏十余里的沙海,最为奇妙的是,在沙漠的中部,两个天然的沙湖就像两个明镜在沙漠中闪闪发着亮光。 在湖的四周长满了各类野生沙漠植物,堪称天然的沙漠植物园。白沙山是喀纳斯沿线中最奇特、最具新疆特色的一个自然景观。
去之前的功课未做足不知还有两沙湖,地域太辽阔总是个匆忙赶路,好在那沿路的风景变化无穷引人入胜。不过那沙滩车确实万分惊险刺激,哈哈 ~ 不到90度总有个60—70度的斜坡,或直冲而下或飞檐走壁,那冲击沙浪的感受绝不亚于过山车。





















格桑花开
格桑花,由藏语“格桑梅朵”(skal-bzang me-tog )翻译而来。“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格桑花也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格桑花色彩艳丽且多色,有红色、粉色、黄色等多种色彩。在佛教中,莲花是象征花,格桑花是信物花。在佛教中,尤其藏密佛教中,她十分神圣。据果德日珍达俄活佛解释,格桑花不再生长时,佛法就没有了。
格桑花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格桑花随着季节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
不经意在天山脚下与布尔津两处拍的花儿 竟是久负盛名的格桑花,8月的喀纳斯西域之行仅见一片碧绿,几乎已是见不到花了,对这次的远游来说这组花弥足珍贵!












雅丹地貌
“雅丹”这个词,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乡土”用语。
本世纪初,一些赴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外学者,在罗布荒原中发现大面积隆起土丘的地貌,遂向作向导的当地人询问地名,向导却误以为询问这种地貌形态的当地称呼,便答之曰“雅尔当”,即维吾尔语中“陡峻的土丘”之意。发现者将这一称呼介绍了出去,以后再由英文翻译过来,“雅尔当”变成了“雅丹”。从此,“雅丹”成为这一类地貌的代名词。
五彩滩位于新疆北端,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地处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海拔480米,往哈巴河县方向,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也是前往喀纳斯湖景区的必经之路。
雅丹地貌,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其是由激猛的流河侵蚀切割以及狂风侵蚀作用而共同形成五彩滩。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且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紫以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每当刮风的时候,沟壑里、岩石下,到处都会发出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怪叫声,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  P:7

▼  P:8

▼  P:9

▼  P:10

▼  P:11

▼  P:12

▼  P:13

▼  P:14

▼  P:15

▼  P:16

▼  P:17

▼  P:18

▼  P:19

▼  P:20

▼  P:21

西去唐僧路
玄奘(602年-664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唐代高僧,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法相宗之创始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唐太宗李世民比喻唐僧玄奘的神采犹如“仙露明珠,松风水月”,唐高宗即位后,一次驾到嵩山,途经玄奘老家,知道其已圆寂,感慨地说:“教失栋梁,徒失良师,朕失国宝也!”悲痛不已。
唐僧为取经逾越寥无人烟的荒漠,攀登沟壑万仞的天堑,横渡波涛汹涌的江河,长驱五万余里,历时一十七载,可谓吃尽千辛万苦,唐僧取经成绩显著。他带回梵文典籍657部,并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印度,沟通了中印文化;唐僧还把沿途耳闻目睹的经历,撰写成《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古代中亚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可谓“经回东土,道传西天”,功高齐天。
词:赖亚滨 曲:甘霖
涉浩浩流沙,越莽莽葱岭。西风故道,追寻先贤足印
黄沙侵驼铃,霜尘满衣襟。雪穷冷千峰,月明空五蕴
慧灯朗朗,照我一路前行
邵德巍巍,福泽大千生灵
踏匆匆步履,怀坦坦自信。东方古国,传递盛世福音
一腔和平愿,万千菩提心。笑看恩怨淡,慈悲真性情
慧灯朗朗,照我一路前行
邵德巍巍,福泽大千生灵
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满目的黄沙之外,不是人、兽的骨骸便是生灵的行迹,……走着走着~~~有时像在前面有大队人马在行动,其实这是在孤寂与恐怖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幻觉……再前行是800里莫贺延碛,古代叫做沙河,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所谓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地方。 ▼  【大慈恩寺南门外玄奘法师雕像】 图片源于网络:

玄奘只身行走,默念《般若心经》,鼓励自己。走了100多里地,迷失了道路,见到水,牵马饮水,不小心把袋子掉到水里,路上用的东西都丢失了,又不知道向哪里走,于是只得重返。他边走边想,先前发过誓,不到印度不回头,今天怎么了,竟然往回走了?又想,宁可朝西走着死了,也不应该回去,想到这里,便改变方向,继续西行。
白天黄沙飞扬,如同下雨,晚上看见人兽骨骸发出的磷火,闪闪烁烁,阴森可怕。最严重的是走了5个白天,4个夜晚,还没有见到水,干渴难以忍受。到第五个夜间,没有一点力气了,便躺倒在黄沙上。半夜忽然刮起风来,令人清醒,他立即爬起,又上路了。马忽然不按路行走,拉也拉不动,原来它发现了水草。饮饱吃足,休息了一天,然后又出发。走了两天,出了流沙,到达伊吾,随后到高昌。可以说这是玄奘取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经过这番磨练,玄奘西行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 一道道难关过后,玄奘走遍印度各地,搜集和学习了各种佛学经典,出席了戒日王主办的全印度佛旨辩论会,玄奘为论坛主人。由于他高深的佛学造诣和威望,竟没有人敢向他发难,玄奘求学的目的达到了,便带着佛经取道回国。在渡信度河时,遇到风浪,50来夹经书落水,玄奘痛惜万分,便设法弥补。他派人到乌长那国补抄。到了于田,又派人去屋田、疏勒等地方访寻经书,并在那里等候求书人的到来。
贞观十九年(649年),经历了17个春秋,玄奘携带梵文经书357部回到长安。随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翻译佛经,译书75部,1335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赴西域取经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
以上文字图片简摘自网络http://baike.baidu.com/view/6643.htm?fr=ala0_1_1
感受唐玄奘的西去之路,一路荒漠野寂 山势险恶 面目狰狞,无法想象他那坚韧不拔的意志长驱五万余里,历时一十七载,可谓吃尽千辛万苦。此次到达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几近65度……这是个怎样磨其心志灸烤发肤的西去世界。
达坂城一景:风力发电  。。。。。。一路西去唐僧路 直至火焰山。


















金箍棒的侧面即是温度计,当日显示接近65度。


《西游记》


新疆古丽 西域风情
日志中引用了首《西游记》的插曲“天竺少女”,当要知道何为天竺:(以下文字简摘自百度网络)
天竺是古代中国以及其它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          唐高僧玄奘 往西域取经,首创根据 Indu 读音正名为“印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天竺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四大帝国: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玄奘西域取经,根据读音才正名为印度。印度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人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并有许多发明,例如阿拉伯数字、国际象棋、甘蔗制糖法等。
题为西域之行,百度再搜西域之意:
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格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言归正说 吐鲁番:
吐鲁番是我国新疆的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美丽的天山下的吐鲁番,有独特的风光,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呢。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吐鲁番的葡萄享有盛誉驰名中外!4月底就有葡萄熟了,到了8月,葡萄就可多了,满大街都有卖的,你到葡萄沟一边欣赏歌舞一边吃葡萄,那可就是享受了!这里的葡萄都特别甜,糖份含量特别高,这是由于吐鲁番的独特气候所导致的,这里的葡萄更是其他地区的葡萄所不可比拟的。葡萄品种有马奶子葡萄,无核白葡萄(又称小葡萄)、红葡萄。
吐鲁番的夏天8月基本上每天的气温都在42摄氏度以上,火焰山的地面温度可以达到80至90摄氏度,故有“沙窝里煮鸡蛋之称”。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