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少女,吓人的嘴唇(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8:56
不同民族的审美眼光,怎么会如此悬殊呢?中国人理想的女性,往往是明眸皓齿、桃腮樱唇。到了埃塞俄比亚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居然有个非常奇特的“盘唇族”,那里的女人,多半赤裸着上身,十几岁,就开始“盘唇”,别说迷恋“樱桃小口”的中国人触目惊心,就是自诩宽容的欧美朋友,也得心惊肉跳——的确是匪夷所思,太吓人了!(下图:非洲奇异的“莫西族”)

这个传说中的“盘唇族”属于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非洲部族,又叫“莫西族(Mursi)”。他们世代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姆低谷”,这个地方,非常闭塞,很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虽说此地没有“芳草鲜美”,更没有“落英缤纷”,但是,光秃秃的东非高原,环境特殊,足以让莫西人和外部世界“老死不相往来”。据说,上世纪70年代,莫西族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族人门竟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叫做埃塞俄比亚,正应了《桃花源记》中那句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据统计,现在莫西族仅存五六千人,他们以放牧来维生。牲口和粮食就算市场上的“硬通货”了,有时候,他们也跟外界交换一些枪支、兽皮、象牙、蜜蜂等物品。可惜,莫西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和外界交流,太难了。(下图:盘唇的少女,应该觉得非常优越,非常美吧?)


第一批探访者,首先被这里的女人给吓得半死。哪里是什么“樱唇”、“红唇”、“性感的嘴唇”?简直不是“人的嘴唇”。女人的下唇,已经严重变形,被大大小小的陶盘,撑得圆鼓鼓、沉甸甸,就像拖着一条惊人的大舌头,又如叼着一只愚蠢的大口袋——这就是天下闻名,举世无双的“盘唇族”。当然,接受“盘唇”的,只有那些可怜的女子,男人们不在此列。
好端端两片小嘴儿,何必非要盘起来呢?不理解,也得接受,自然又是传统民风的怪异力量。传说,莫西女人在下嘴唇上撑一只陶制盘子,就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丑八怪,这种“自残”的办法,只为防范其他部落,抢夺女奴隶。宁肯丑陋地生活,也不想美丽而忧郁地当奴隶。这酷似日本鬼子搞“三光”,本来挺俊俏的中国妇女,不得不在脸蛋儿上抹几把锅底灰。一旦风俗成型,再改变就非常艰难了。巨大的陶盘子套在下嘴唇上,居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人生安全。天长日久,莫西族的审美标准居然改变了:盘唇遂成了勇敢和美丽的象征。如果盘唇,再漂亮的女孩儿也嫁不出去,即便最不入流的男人肯捏着鼻子迎娶,她们也得不到丰厚的嫁妆,体面、幸福的婚后生活,更是痴人说梦。犹如欧洲女性束胸、中国女性缠足一样,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莫西族”少女别无选择,只能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肉体痛苦,从15岁开始——盘唇。(下图:尚未“盘唇”的少女。等待她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人为地篡改生理结构,当然非常痛苦了。莫西族少女“盘唇”,首先得准备“唇盘”,盘子多为陶质,大小不一。女孩子们必须流着眼泪,穿透下嘴唇,血淋淋的“肉窟窿”只为了盛盘子,这就要看她们的承受能力了,如果忍耐疼痛的尺度大一些,那么,塞进去的盘子就大一号。如果忍受不住,便只能从小号唇盘开始。随着时光流逝,唇盘可以越来越大。据说,下嘴唇撑得越硕大,女孩儿父母拿到的彩礼就越多。在利益驱动下,少女们才多少有一点勇气和慰藉。为了佩戴唇盘,很多少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她们不仅要忍受漫长的煎熬,还得小心翼翼地擦拭伤口,以免感染、溃烂。
唇盘是活的,平时戴上,吃喝的时候便摘下来,跟一副假牙差不多。倘若戴着盘子,看起来也习惯了,忽然一下子去掉,天呀!就像瞬间丢了假牙一样冲击人的视觉。没有盘子支撑,软塌塌的下嘴唇,耷拉在下巴上,更吓人。
当然,并非部落里所有女人都有权装那么个大盘子,只有显赫之家的女儿,才有资格安装这玩意儿。那些没资格盘唇的贫贱女子,居然因祸得福,免去了皮肉之苦。不过,这也注定她们跟那些“大嘴唇”天壤有别,在莫西族的一亩三分地上,这种女人,地位永远也抬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