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孤城」的批判、守将余程万生平的考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0:42:23

「喋血孤城」的批判、守将余程万生平的考证

作者:许之远 2010-10-10 04:48:18 发表于:博客中国

电影「喋血弧城」是抗日战争中打得最惨烈的「常德会战」;影片的名字已名符其实说明。常德之战,是湘鄂会战的一部分。守城主将是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率领全师八千兵员,在城外佈防与日军激战,重创敌军。日军经多次增援后,佔頜外围后,在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 十一月十八日,日军展开攻城序幕战;就是「喋血孤城」,惨烈的喋血攻守开始。至廿五日,日军不惜违反国际协议,用毒气、狂炸、滥炮攻破城墙而入,与守军进行巷战。六日以后,日军得而復失。余程万死守孤城、扫荡残餘日军共十六日。当时参谋总长何应钦,在湘鄂会战日军溃败后巡示常德,誉守军为抗日以来:「是战略与战术最成功的典范之战」。我对影片的「批判」,不是一般「批判」的只有负面的陈述,是根据真实的歷史,作分别的「批评」和真假的「判断」,还原歷史的真相。

这是中国中央电影领衔、沉东导演对抗日战争、国军较正面、和接近歷史的陈述,无疑是打破旧框框的进步。编导在影片开始,予人有刁斗森严的效果。以「洞庭戏院」歌者浣清的唱词,交代了常德的地理、原有和平的氛围;千里而来沅水带著十多条支流,注入百里烟波的洞庭湖,贯串黔川、扼湘西咽喉。应付日军攻城主守常德的第五十七师,是立在地理上的背水阵。洞庭西岸是沃野千里的平原,盛產稻米,是渔米之乡,这也是日军对穀仓的抢夺;对侵佔常德的企图重要原因之一。西南、西北是山岳地带。下游便是岳阳、湘潭、长沙、汉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德附近的古蹟也很多。导演很聪明,主线是贯串全剧攻守主帅的互动和攻守的战斗过程。副线是歌者浣清和驻军连长的爱情故事。準备结婚的日子,已是开战的前夕了;也透露了儿女私情,在国家存亡绝续的时候巳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了。余师长送玉珮和答应在打胜仗后为他们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婚礼,点出他和部下水乳交融关係。日军围城,战事日紧,连长去探望情人,浣清以交杯合巹三巡,愿意以身相许,在生死战的前夕作交颈鸳鸯,特别令人动容。巷战中,连长以必死之心炸敌巢穴,致裹尸而还;浣清拒绝他人,独力把连长的尸首,从地下搬到他们定情之夜之二楼,并躯同眠。其过程和意象,足夺人眼泪。

另一副线是二虎和姐姐在守城战中的表现,导演用城内这两位年青的老百姓经歷,衬托出余师长的驻军在当地民眾看来,是生命共同体。二虎这个苗子从猎枪到第五十七师的虎賁战士的过程。从战场不知所措到后来屡屡杀敌的熟练;又从第一次遇上毒气,忆起双亲被毒气杀死而恐惧。那还是外围战的陈述,导演用这个手法,严重控诉日军违反国际协议在战场用毒气,而且还杀害平民。以后围城战,伤兵经过二虎的家门,他把大门拆下作担床救伤,把民眾与守城将士的死生与共之心揭露出来。余师长把擅自后撤的营长不杀而勉予载罪立功,刻划出他严厉治军,也还有菩萨的心肠。在他向不能握手(双掌全断) 的伤兵致敬,就教人眼泪打转了;这都是神来之笔。

常德会战距今已四十七年,详细的战斗过程都未必能作十全的考证,但还可以作概括性的描述。但关键的人物、守将余程万就未必有真正的史料可查,职位、职衔可根据史料,但深入了解其背景、家世以至其个性、品德,能力就不太容易,这是史家最难为之处。而歷史是关键人物的影响最大,他甚至就是歷史的创造者。如果常德不是守将余程万,不能奇蹟的守下来,抗日战史的下半部就会全部要改写。「喋血孤城」在大陆放映,轰动一时,台湾也放映过,就是还没有到北美的多伦多来,在这段期间,我已搜集、阅读、徵询相关的史料,到翻版光牒在本市出现,就先睹为快买回来,才开始草拟本文。导演也不可能把围攻常德的各条战线在一小时又四十五分鐘的片长可尽,只能作重点描述,大致来说没有什麼可议。但开始的时候,场景非常熟悉,那是美影片的以法国诺曼第登陆的场景(The longest day)。但余部第五十七师接防常德不久就日军来攻,其沿沅江佈防,不可能如诺曼第的海滩规模。与沅江战地当有出入。余程万将军比我长约四十一年,虽然同乡,到港也同在一九五○年,但没有见到他,但我与他的四弟余北溟将军(广州行辕主任少将参议;主任为张发奎将军)很熟悉;许多史料,是他生前(二○○五年五月五日逝世,88岁) 告诉我的。写「常德抗日血战史」的徐浩然,曾任职第五十七师并参与整个战役(復员后亦到了香港,与本市中华会馆前主席余蓀庭先生很熟)。这些史料我都向余蓀庭先生核实,余先生曾向纽约余亲贤(余程万的长子)医生询问过。因此对余将军的事蹟当较沉东导演可靠。一、余程万带职入北平中国大学攻读政治,不是片上说是中山大学。二、余将军奉命死守常德,与城共存亡。在奉命驻守时,就写遗嘱给妻子(鄺琼华) ;不是在守城危急时写的(也不可能在对阵中写)。同样,他也在驻防之初的同时,写了「保卫常德文告」,还清楚说明「死守」的办法;「我已命令组织由排连营团到师各级督战队......,不准后退,督战队当可将此等人就地枪决,为我们虎賁除败类。」(录自「文告」) 很显然,导演没有读过这一篇「文告」;也不了解余程万有言出必行的性格。因此三、才有攻入常德后,出现国军(有军人识别的襟印编号) 的俘虏。实际上,国军将士只有战死或受重伤不能动的躺著,没有一个被生俘的,任何撤退即被督战队击毙。倒是被守军俘获的日俘,会战后的战地记者都曾会见过他们,包括:田山增雄、户见喜市、桥本三四伍、池上利一四等多人。田山增雄还希望留在中国。四、片中引述幕僚向余程万说:「上方说:常德应该没有问题,日军进不进攻还不知道。」是不顾史实的败笔,余师就是因常德吃紧才来驻防、死守且早有命令。五、当余程万接到一个一个指挥官的阵亡,又接到开罗会议的蒋老先生要他死守常德与城共存亡,他拍桌说:「什麼死守常德!」其实他早已奉命,不是那个时候才知道,他的文告也清楚决不撤退的死守自誓,岂会在这时有二意要撤守?六、片中说日本三万人来攻,事实上是十多万人来攻八千守军的,可能是外围某一处的「战役」;但没有说清楚;其中偽军就有一万人。「战史」提供了每个地区敌我的伤亡数字,日军远比我守军惨重;并引述外国记者的採访,至为详尽。到援军到而内外夹攻下,日军遗尸一处,经外国、本国战地记者所见和报导就超过一万人;还有多个日军死尸埋坑,绝不是日军佔领后自动撤退的。

余程万将军简史

余将军於民国前十年(一九○二) 五月二十四日出生在广东侨乡的台山县、荻海光大乡的涨村。青山环抱,绿水迴环绕村;真是山重水复,故名「涨村」。余家是个典型的「耕读之家」。共有兄弟姊妹八人,四男四女。上有长姐,他雁行第二,是长男,名程万,字石坚;有弟三人:一鸣(毕业高等警官学校、日本士官学校) 、国光(毕业陆军军需学校) 、北溟(毕业中央军校十六期) 。余将军初读於番禺师范学校,以第四名优异成绩毕业。孙中山先生建黄埔军校招生,他投入又以优异成绩第十一名在第一期毕业(时年廿二岁) ;随即参加两次东征、讨伐杨、刘两军阀;广东统一;随师北伐,积功升少将,是黄埔第一期继李之龙之后升少将的第二人。民十七年带职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后又入陆军大学研究院第一期;(毕业试名列第六) 。又入北平中国大学专攻政治,(毕业考试名列第三) 。是国军将领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军官。著有「中国的都市防空」、「军队的组织和管理」。民廿三年任第九师少将参谋长;后调第四十九师任少将团长,又以战功升该师副师长。

抗战以来,余将军从未离开战场。民二十六年奉个第五十七师少将副师长。翌(民二十七)年九月,武汉外围要塞田家镇之役,击溃日军倍数之敌;积功升该师师长。民二十九年六月,日军围攻南昌,余师担任左翼主攻,击溃日军。民卅年三月「上高会战」,余师仍隶第七十四军,负责会战主守,亦击溃来犯日军。获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颁予「陆海空军武功状」。至长沙两次会战,第五十七师均参加,战功彪炳。以后第五十七师多有建功,获领「虎賁」为师之名号,「常德会战」,余师奉命进驻主守。以一师八千的兵力,当十万餘优势的日军,苦战十六昼夜,与友军夹击溃日军,开抗战史上以少胜多未有之奇蹟。获颁虎形标记荣誉旗。后积功升第二十六军军长。抗日胜利以后,他离开战场,出任粤东师管区中将司令,督办役政。年终考绩亦为全国第一。

然而,胜利后,国民党未能安置汪政权的「偽军」,又以未经「训政」而急於行宪选总统,以致党内分裂;经济改革推出「金元券」失败,以致民心尽失。在民困兵疲下,国共内战逆转。解放军在「徐蚌会战」时主力尽失,蒋先生下野;但还希望撤至西南和共军周旋。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有记载:他奉蒋老先生之命出请余程万往云南昆明见卢汉,劝諭他拥护中央政府。但已无法挽回,卢汉还是「起义」了。余程万不得不撤到海南,向蒋老先生覆命后到香港;在新界买了两个小农庄(华苑、凤辉园) ,安置长期追随他的一些部属。当时兵荒马乱,新界的土地大多荒芜,而余一生清廉,没有什麼积蓄,只可在这些荒芜偏僻的地方落脚。一九五五年夏间,他的长子亲贤经学校保送入台湾的「国防医学院」就读,他很高兴,準备了请帖给一些亲友,谁料未及宴会,就在发请帖的当日傍晚八月十六日,回「华苑」下车时即被绑匪劫持。新界的军警闻报赶至,在警匪枪战中丧生。一代名将,百战不死於战场上而死於警匪枪战之中,时年仅五十三岁,真是英雄之憾。遗孤三子一女,长子亲贤自「国防医学院」毕业留美,在纽约执医生业,现已退休,次子亲民亦在美任机场职,亦已退休;均嫡出。第三子一女在港(庶出) 。孙辈均卓然自立,有声於时,堪为一代抗日英雄告。

餘波:对毁谤余将军的辩正

有人质疑:余程万怎麼突然变成全国今年暑期大片的主角,和党营主流媒体吹捧的‘抗日英雄’和‘铁血将军’。并认为且慨叹‘歴史主流标準所剩无几’了。其实在长期主流标準的扭曲下,才是真实歴史所剩无几的原因。稍为接近真实的歴史,就觉得无法接受。又说‘导演沉某替共军手下败将张目,连国内明星都不愿出演这个〈英雄〉,只有拉香港人吕良伟出山撑角,正义是非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一再为汪精卫、蒋介石等翻案。’蒋可与汪两个对民族功罪完全不同的人,质疑者都可以相提并论,他的史识已可想而知。在共军手下败将就不能在抗日战场上成英雄?时空不同,英雄气短的道理都不懂了!影片中暗示守城将士剩下百餘人,已远离事实,这质疑者竟然说只有八十三人,余程万却可以在十万日军之中突围,不是大违常识吗?八十三人又怎可以和援军夹击,击溃日军而令遗尸上万?余程万一生未被蒋先生或军委会判刑、判死刑。倒是余母接到蒋先生颁牌匾〈教子有方〉一座。罗斯福又怎会求蒋先生不杀余程万?又说他被押解到重庆坐牢,事实上,余一生也没有坐过牢。这种诬衊国军将领,在今天还有什麼意义?又说余任第二十六军军长时,以控制的飞机供撤退时载人,每位收三四百両黄金,并‘保守估计’,余带1000万港元(相当今日100亿)。真是语无伦次了。战后英国穷困,曾向国府建议以三亿元赎回香港,可惜国府也没有这个数目。余程万出身农村,个性节俭,所以能养廉;连抽烟也自己手捲;在影片中埋怨烟丝不好,是不可能的事;穿的是美製呢绒军装、白手套,这都与事实不符。战时都是布质军服,然而这种小节,如果不是有过份的毁谤,我实在不愿多费笔墨。也竟有人还说:‘据说(影片)製作费赞助,有余的后人,还有别的什麼人?’余家的人和亲友,直接间接我多认识,谁有这个能力去赞助、补助?这是一个什麼样的说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