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25:59
        有一个故事:法国的某报悬赏提了一个问题:博物馆失火了,你只来得及抢救一幅名画,那你会挑哪一幅?答案五花八门:最昂贵的,自己最喜欢的,最古老的等等。但是最终得奖的是一位名作家的回答: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

  如今这个时代,人人都梦想着成功,也期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期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然而尽管有的家长们费尽心思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非常努力,可是成功对他们来说却遥不可及。别人能成功,能成才,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却不能?家长们可能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或自己的孩子笨。其实都不是,拿上面这个故事来做比喻,是家长和孩子没有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离成功最近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这本新书剖析了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一些诺贝尔大师、百万富翁及在某一领域卓有建树人士成功的奥秘,从他们成长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并非天才,也非样样精通,他们大多数小时候很普通,有的被视为天赋不足,有的甚至被划入 “差生”“偏才”的行列,可是后来他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来自内在的需要,内心的呼唤、浓厚的兴趣。该书视角独特,通过事实来说话,以轻松的语言进行分析,就如何发现、保护、开发孩子的最佳才能区提供了一套方法。家长读后将会对自己的孩子更有信心,并给予孩子明智的指导。  
奥托·瓦拉赫,德国人,191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瓦拉赫刚读中学时,父母希望他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哪知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此时,父母只好让他改弦更张,转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已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严谨,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国际知名的咨询研究机构盖洛甫公司,曾研究了25万个成功者的例子,其中包括科学家、企业家、运动员、商人、歌唱家等多种行业的成功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长处时,常常最容易获得成功。若一味致力于改正自己所有的弱点,追求完美,那将是巨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