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校准时代与本色的罗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15:24:56
2010年10月08日 10:14:27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群雄并立,六国纷争。”有人这样形容眼下二人转的火爆。

资料图片:二人转演员在表演。
的确,在全国几百种地方戏剧普遍衰微甚或有些正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现状中,土掉渣儿的二人转在文化形态林立、受众要求日益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在褒贬毁誉众说纷纭之中张扬出活泼的民间艺术生命力,透露出乡土文化的生存智慧。
观照二人转在新时代文化生态下呈现出的种种“活”法或许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某种借鉴意义,对二人转未来发展也有自省的意味。
活着——活得多姿多彩——活得健康可持续,可以说二人转基本做到前两层,而第三层,正是其努力的方向与目标。9月中旬,在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吉林省文联共同举办的东北三省二人转文化论坛上,民营二人转表演涉嫌“三俗”问题成了与会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300年前起源于东北乡村的二人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进城’或‘城市化’的过程中,在经济和市场砝码的影响下,大胆地走出一条自生之路。二人转的命运,带给其他曲种、剧种以启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红箫认为。
多种“活法”并存
“有正规剧团、民营小剧场、公园里的自娱自乐等各种生存形态,且各有特点”
9月21日下午,刚走进长春儿童公园,就听到一阵欢快的乐声穿水度柳扑面而来。循音而去,在一片树木和石凳围绕的露天“舞台”上,几十人正有滋有味地听着二人转,七个老头儿在拉弦,一个老头儿正表情丰富地唱着《月牙五更》。“好!”大伙儿齐喝彩。
76岁的赵爷爷住在儿童公园附近,几乎天天来看戏找乐子,“东北风啥的票贵,还远,咱这老哥儿几个,刘伶醉酒,包公赔情,唱得带劲。就喜欢这一口,爱听,乐呵。二人转把人一辈子的事儿都唱遍了”。
“不下雨,天天有一帮老头儿老太太唱传统的段子。在这个公园里原始状态的二人转又出现了。”吉林省功勋二人转理论家王兆一说,“二人转现在主要有正规剧团、民营小剧场、类似公园里的这种民间自娱自乐等各种生存形态,且各有特点。”
今日二人转的发展状态,堪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鼎盛时期。
起源并流行于东北三省,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二人转,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二人转屡次进城,屡次被蔑视,被驱逐,被封杀,但它进入城市的梦想始终没有改变”,理论评论家王晓峰说,在这个重要的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又来了,这次可能恰逢其时。
作为传统的艺术样式,二人转敏锐地感知顺应时代与生活的变化,寻找并重塑自我,以交互性强的小剧场,电视光碟等数字化的方式发展,在说唱扮舞绝传统文化基础上包容吸纳,民营二人转表演更是把当前的百戏杂艺都搬上舞台。
“二人转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这30年变化最大。前15年,是以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为代表的专业二人转演出的辉煌年代;后15年,则是民间艺人大显身手,使二人转形成了从未有过的另一种局面。”王兆一说。
确实,民营小剧场中的二人转不用国家“包着,保着,抱着”,比起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国有团队二人转,找到了由观众支撑的剧场这一生存土壤。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民营二人转剧团纷纷成立,“天天有演出,场场都爆满”。东北风剧场、刘老根大舞台也都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搜索更多二人转 剧团 的新闻
我国文化建设如何强筋健骨?
文化误读十种形态 文化建设十种路径
798:文化产业改革的"基层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