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6:39

江南水乡

百科名片

  江南水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长江以南的江浙两省,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魅力无穷;吴侬细语、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目录

浙江
  1. 杭州西湖
  2. 中国茶叶博物馆
  3. 绍兴水乡
  4. 若耶泛舟
  5. 绍兴鉴湖
  6. 水上乌篷船
江苏
  1. 中山陵
  2. 明孝陵
  3. 南京明代城垣
  4. 常州武进县淹城
  5. 常州天宁塔
  6. 无锡民俗村
  7. 拙政园
  8. 虎丘
  9. 网师园
  10. 苏州丝绸博物馆
水乡文化
  1. 乌镇
  2. 江南水乡民宅
展开

浙江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主要景点包括:西湖、茶叶博物馆、 灵隐寺、胡庆馀堂

杭州西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 面积6.3平方公里,水面5.66平方公里,  

西

分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个部分。外湖为西湖的主体部分,湖中的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足而立,恰似蓬莱三岛。以西湖为中心的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40多处,古迹30多处,西湖十景则是佼佼者。经过历代的装点, 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古刹丛林及造园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妩媚动人, 正如苏东坡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国茶叶博物馆

  坐落在西子湖畔的龙井茶乡。始建于1986年,占地3100平  

方米,由4 组具有浓厚江南风格和茶乡特色的建筑和茶史、茶萃、茶具、茶事、茶俗5个展厅组成,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茶叶发展史的全过程。旅游者可尝到采摘茶叶之趣, 享受各式茶艺之乐。

绍兴水乡

  绍兴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历史文化和山水风光为特色的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去年又荣获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盛誉。5000  

年文化积淀和2500年建城历史,文物资源极其丰富。  这里有一代文豪诞生和成长的地方--鲁迅故里;这里有康熙、乾隆皇帝游江南必往的书法圣地--兰亭等。  鲁迅故里是绍兴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可以看到三味书屋、鲁迅祖居、大禹陵、百草园、若耶诗溪、云门古寺等,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童年生活情景的真实场所。

若耶泛舟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绍兴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 相传若耶溪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流经龙舌,汇于禹陵,然后又分为两股,一支西折经稽山桥注入鉴湖,一脉继续北向出三江闸入海,全长百里。若耶溪在云门寺门前古时到云门寺寺院来的文人墨客必须要坐船从若耶溪上到云门寺。长此以往便成了路人的一道风景“若耶泛舟”了。

绍兴鉴湖

  在绍兴市南,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此地已集水成湖, 北宋以后逐渐淤积, 豪家在湖中建筑堤堰, 盗湖为田, 湖面大蹙。今湖塘、容山湖、白塔洋皆其遗迹。湖上堤桥、渔舟、远山四围, 水清如镜, 堪称江南水乡的典型。鉴湖水质特佳, 驰名中外的绍兴酒, 即用该水酿造。

水上乌篷船

  古城绍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大街小巷,溪流纵  

横。绍兴亦为举世闻名的桥乡,小小绍兴就有4000余座桥。绍兴有一种独特的船称“乌篷船”,船身轻盈,船篷乌黑。艄公头戴黑色毡帽,以脚划船。乘坐乌篷船,乐趣无穷。旅游者可随意选择“柯桥水乡行”、“东湖赏春”、“船访八字桥”、“白桥之旅”等乌篷船水乡旅游项目。穿桥过巷,沿途赏景。

江苏

  南京:中山陵、 明孝陵、 城墙、 秦淮河风光带

中山陵

  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先生的陵  

寝, 建于1926─1929年, 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陵高约73米, 海拔159米; 陵墓392级石阶的墓道、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墓室内陈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卧像, 下面安葬着遗体。陵区面积8万平方米, 建筑布局呈自由钟状。前临开阔平原, 背靠巍峨山峰, 布局严整, 气象雄伟, 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

明孝陵

  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 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朱元璋陵寝。1383年建成。明孝陵当年规模宏大, 四周的红墙长达20多公里。陵园内享殿耸立 ,楼阁巍峨, 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战火。现存主要有神道两侧的石兽和孝陵殿。

南京明代城垣

  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存的明朝早期都城南京应天府城, 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古都城垣。明洪武十九年(1368)在元代府城的基础上建筑,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 在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的同时又增辟新区,使城池和道路系统呈不规则形状。全部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为33.676公里(现存21.35公里),高14-18米,上宽7-12米,下宽10-18米,城门13座,其中聚宝(中华)等四门保持至今,聚宝门规模最大。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南京市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将周围环境保护列入规划控制区。  镇江:西津渡古街  常州:淹 城、 文笔塔、 天宁寺、 簸箕巷集市

常州武进县淹城

  在湖塘距常州市区约7公里, 建于西周灭商之际, 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城池建筑遗址。相传商朝末年, 东夷奄君为躲避周王的攻打, 带领部落南下, 筑成挖壕固守数年, 因四周都是护城河, 好像淹在水里一样, 故称淹城。淹城遗址有土墙三重, 分为外城、内城、子城, 各城均有护城河环绕, 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

常州天宁塔

  在常州市内, 该寺创建于唐永徽年间, 距今已1300余年。其特点是: 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殿内三尊主佛身高5米。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 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和其他建筑。昔日罗汉堂的五百罗汉, 个个金身雄伟, 栩栩如生。大雄殿二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五百幅, 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天宁寺历来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无锡:太湖、 民俗村

无锡民俗村

  又名吴文化公园, 位于无锡市北郊, 是以古吴区域文化、历史设景布点的大型民俗风情园, 占地47万平方米, 1990年以来陆续建成风景点孕吴门、吴地外人馆、崇庆庵、蚕桑巷、稻丰圩、吴地农舍、甲子厅、吴地小食街、好玩洞天等15处景点,每年还举行西高山庙会和江南蟋蟀节等大型活动, 绚丽多姿的民间风俗和醇厚浓烈的江南水乡情调,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吴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最好去处。  苏州:拙政园、 虎丘、 留园、网师园、 周庄、 丝绸博物馆、 水上小龙舟

拙政园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的  

留园齐名,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位于市区娄门内, 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面积约4万平方米, 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虎丘

  位于苏州西北郊, 因风景独秀, 名胜荟萃而被誉为“吴中第一胜景”。山高26米, 面积20万平方米, 有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等著名的虎囚18景。山巅有虎丘塔, 7层8角, 高47.5米, 建于961年。这座千古塔已成为苏州古城的象征。

网师园

  位于葑门十全街阔头巷。始建于南宋, 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在废址上重建为官僚宅园, 更名网师园。全园布局分住宅和园林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园林以池为中心, 环池建廊、轩、亭、榭, 夹岸有叠石曲桥, 疏密有致配合得当。南区为园主宴聚场所, 北区为主人读书、作画、修身的内园。此园布局大胆使用池水, 且与房屋聚凑而又相互衬托, 内部路径贯通, 曲折自然, 是苏州庭园布置的精华。

苏州丝绸博物馆

  位于苏州城内人民路北段,北塔寺西侧。1985年筹建,1991年落成开馆 , 占地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有序厅、古代馆、现代馆、蚕桑居、 织造坊和绸庄以及丝路花雨等陈列和活动场所,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是丝绸精品的宝库,知识荟萃的课堂,科研开发的实体和旅游观光的胜地。

水乡文化

  江南水乡的民居以苏州、杭州最具代表性,物产富足的江南,住宅规模和布局也很有特色。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另外,南方的民居经常房房相连,中间的风火墙隔断,是为了防火的考虑,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一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1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至小花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畅漾。  水路,街巷呈不规则的网状履于民居之中,与之相映成趣,形成了江南民居别于北方民居的独特风味。  由于土地珍贵,屋宅内外的空间都得到了很大的利用,因为绝大部分民居出门见水,所以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小的埠头。主妇每日洗衣、洗菜、淘米等都在这里,来往的小船也可在这里停泊。  和水路相比,街巷显得十分狭小,有的仅容1人1牛并走。高高的垣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造成了曲径通幽的意境。

乌镇

  没有乌镇,就不可能造就一代文学大师茅盾;没有茅盾,乌镇  

也不会成为今天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因为没有茅盾,乌镇的名声就不会远扬,更谈不上每天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经济促进了文化,还是文化滋润了经济?我们是一个非常看重文化的民族,所以我们的文化名人也特别幸运,他们的故居就像一件红木家具,在岁月的擦拭下,越来越亮。  在乌镇看桥,会无端想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旧时为两省(浙江、江苏)、三府(湖州、苏州、嘉兴)、七县(乌程、归安、石门、桐乡、秀水、吴江、震泽)的错壤之地,为江浙交界的一个重镇。从谭家湾遗址的考证来看,乌镇早在7000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正式称镇是在唐咸通年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这在江南水镇中十分少见。镇上除了穿镇而过的市河外,还有两条小河绕镇而过,与市河一水相连。镇内小河纵横,蜿蜒曲折,临河而起的水阁木楼,绰影幢幢,而河面不大,恰好小桥轻卧,杨柳依依。浓郁的水乡古镇风味,在乌镇发挥到了极致。它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清末民初的建筑群落,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小小的乌镇,自古以来桥梁众多,有“百步一桥”之说,桥最多时达120多座,现存古桥30多座。这些桥的式样因地势不同而呈纷繁之象,有的石拱、有的平铺,有的雄伟、有的轻巧。在乌镇看桥,你会无端地想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乌镇最美的古桥风景是“桥里桥”,它是由通济桥和仁济桥组合而成。令人叫绝的是,两桥一呈南北方向,一呈东西方向,直角相连,所以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同井中观月,因而博得“桥里桥”的美称。又因为这两座桥地处镇郊接合部,一边是民居栉比,一边是翠田绿树,风光十分优美。两桥又都是拱形结构,高大雄伟,若站南河岸观看,两桥半圆形的桥孔倒映水面,虚虚实实,似圆非圆,景色迷人。  温柔铿锵的故事,在翰林第与老银杏之间流传  应该说乌镇历史上第一座园林建筑,是唐丞相裴休府。当时“长廊蔽日”,民间有“有天无日”之说,可见其规模的宏大。宋室南渡后,杭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距杭城四五十公里的乌镇,屡被富裕人家青睐,纷纷在此建造宅第和私家园林。乌镇的园林建筑在明清时进入全盛时期,有十几所之多。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佳树名花,可坐、可卧,可游、可赏,极尽精巧雅致之能事。只是这些浪漫温馨的园林与晚清乌镇最好的一家园林“庸园”一样,全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庸园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作家孔另境的曾祖父花数千两银子、历时一年修建起来的,现仅留下孔另境的一篇《庸园劫灰录》。  相比孔家庸园的灰飞烟灭,留存下来的夏家的翰林第就更显珍贵了。在广为传诵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评弹唱本中,“夏府求情”一折戏中有插曲介绍肖家厅。百多年前,肖家厅是为“江南第一冤案”杨乃武和小白菜平反昭雪的清代名吏夏同善继母的居室。夏同善儿时由继母肖家培养成长,28岁被钦点翰林。夏同善为感谢肖家培育之恩,将钦赐的“翰林第”匾额悬挂肖家厅。自此,翰林第就成了乌镇最吸引人的古宅名居。翰林第为七进建筑群,内有8个大厅。尤为珍贵的是,厅中还有江南罕见的保存完好的24幅《西厢记》木雕屏风。  幽静雅致的乌镇,还有一则铿锵激昂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唐朝将军乌赞,受朝廷之命讨伐叛军至乌镇时,不幸遭到叛军的暗算,连人带马跌入陷阱,被乱箭射死。援军将乌将军和他的坐骑青龙马一起埋葬在市河西岸,并在他的坟墓上种了一株银杏树。这棵象征精忠报国精神的银杏树,今天仍屹立在古镇。别看温文尔雅的乌镇人平时含而不露,关键时刻却忠奸分明,乌镇即因纪念乌大将军而得名。  小镇才人辈出,立志书院成了旧时书生的圣地  一个小小的乌镇,自宋至清,出了举人97名,进士64名,例贡160名。如此鼎盛的人才状况,也是江南古镇的一大奇观。进入近现代,从乌镇走出的除了茅盾,还有在上海主编《快活林》30年之久的严独鹤、女科学家沈骊英、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和现代作家沈泽民、孔另境等。  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立志书院就显得引人注目。乌镇立志书院直通五进,屋宇俨然,内有讲堂之楹。天井植桂花树,有“蟾宫折桂”荣登桂榜之意。讲堂上悬“有志竟成”额,一副抱联是国学大师俞樾书:“分水旧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定知异日有成材。”立志书院的规模和成就,在江南水乡古镇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书院门前河道上有一文昌阁,临河视野开阔,是旧时书生心目中的圣地。  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喜爱“大隐隐于市”,往往潜隐于江南小镇,把持着心底思念与企盼的最高形态。乌镇也不例外。南朝梁时昭明太子萧统随其师尚书沈约来此读书,建有昭明书馆,日后他主持编就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南宋参知政事陈与义在此结社会友,留下“三友亭”和“陈简斋读书阁”。明朝赵羲等九人寓镇为“九老会”。  在江南水乡众多的古镇中,只有乌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文化古镇。它除了水乡古镇都有的小桥流水、深巷老宅、廊街岸柳以外,还有茶馆、染坊、典当、戏台、道观、寺庙、书院和名人故居。一个水乡古镇应该有的东西,它都有了。所以进入乌镇,踏着清冷的石板,信步于幽深的街巷和古老的民居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了一部线装书,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我可以说,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古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象征的了。

江南水乡民宅

  江南水乡的古村与民宅盛于明清时期,当地有利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建筑材质。表现为借景为虚,造景为实的建筑风格,强调空间的开敞明晰,又要求充实的文化氛围。建筑上着意于修饰乡村外景。修建道路、桥梁、书院、牌坊、祠堂。风水楼阁等。力图使环境达到完善、优美的境界,虽然规模较小,内容稍简,但是具体入微。在艺术风格上别具一番纯朴、敦厚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