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看就看不到了——中国正在消失的绝美风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02:22
  大自然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丽……正在或即将消失,我们甚至都还没有接近和触摸过,是人为还是自然的变迁。这些美丽曾与我们同在,还有多少我们身边的曾经的美丽在我们不知或默然中逝去,那些曾经装点过我们的世界和内在,经过多年以后,你是否能够想起那些曾经的美丽……一、喀纳斯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雄伟壮观,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平方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  喀纳斯湖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有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付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如云的友谊峰。湖周重峦叠嶂,山林尤如画屏。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 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七八月份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缆佛光奇景。 二、甘南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西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南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相连,东接定西、陇南地区,北连临夏回族自治州。它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可分高山草原区、高山森林区和低山丘陵区。高山草原共375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55.6%。
  进入州府合作境内,油菜花的金黄与青稞田的嫩绿相间隔,大地象打泼了的调色板。玛曲附近,阿玛尼卿雪线下,无边的草原开满鲜花,牛羊象珍珠洒在草原间。有黄河第一湾,摄影天堂郎木寺,黄教第一寺拉卜楞寺。  浓郁的藏族风情和宗教色彩。参加了插箭节、耍坝子、赛马节等节庆,在草原上和当地妇女跳了锅庄,看到了不少剪羊毛等浓郁的生活场景。尤其一个叫阿万仓的偏僻小镇上康巴汉子的剽悍俊朗和类似美国西部的野性气息让人难忘。自然与人文风光相得益彰,是我对这里的终生印象。但这两年摄影者去得太多,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旅游区。很多东西开始在变了,比如听说桑科草原的牧民就商业化得厉害,处处张口要钱。
  甘南大草原因地高气寒,无霜期很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它广阔无垠,水草丰茂,是天然的好牧场。聚居在草原上的藏族人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 三、阿坝高原风光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车牌编号:川U。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古老智慧的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森林公园式的阿坝州,造就了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大自然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丽……正在或即将消失,我们甚至都还没有接近和触摸过,是人为还是自然的变迁。这些美丽曾与我们同在,还有多少我们身边的曾经的美丽在我们不知或默然中逝去,那些曾经装点过我们的世界和内在,经过多年以后,你是否能够想起那些曾经的美丽…… 四、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方,亚丁保护区面积为1344平方公里,区内众峰绕拱,巨大的高差及大面积的高原温泉,使该区内气候温湿,水清峰茂,物种丰富,形成了该区独特的生物、水文、气象等景观。亚丁保护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具有神形兼备的、深邃博大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香巴拉”和谐、适度的自然法则,造就了该区的独特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体反映在神秘藏传佛教文化及国际的“香格里拉”的意境。  气象、气候景观:主要有亚丁冲古彩虹,冰水瀑布、日照仙乃日雪峰、仙乃日佛光、五色海的海市蜃楼等。特别在夏天,雾在山中游,山在雾中时隐时现,真是朝圣难的感觉,有时圣山在雾中显现几十秒或几分钟,你才真正感到佛缘的重要性。 五、泸沽湖  这里有自由生活的动物,婉转歌唱的鸟儿.静静的放牧人.多么纯粹的生命!这里有着你能够想像到的一切,更有着出乎你想像之外的一切,仿佛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引力指引你前往到此。除了笑,除了感叹,实在找不到任何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不能诉说的美!走进泸沾湖,也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被海水般湛蓝的湖水包围着,试着敞开自己的情怀,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乌托邦.是你梦中的香格里拉。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也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六、黔东南风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 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 小时。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七、怒江峡谷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1400米,最低为760米,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象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美国西南部长约4600多公里,深达1830米的号称世界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八、婺源风光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饮食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中国最年轻徽菜大厨夏冬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为专长,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 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此外婺源民间小吃还有清明粿、气糕、糯米子糕等特色,县城内以紫阳镇政府大门的小店<<紫阳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传统风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 九、浙南泰顺
  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包括2个少数民族乡镇),人口35万。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以绿色为支点,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建设生态大县,已成为泰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如今,泰顺正按照“2005年基本实现小康、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开拓创新,推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跨越”,即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超前发展;跨越先粗放后集约阶段,以科技为手段提升绿色产业层次;跨越先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建立独具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 十、福建土楼
  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 现代汉浯词典 》的解释,所谓 “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十一、莫高窟  有人曾断言,如果不对莫高窟加以有效保护,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内,它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有关人士拿一九零八年在莫高窟二百八十五窟拍摄的的壁画,与二零零四年拍摄的相同画面比较。时隔近一百年后,该壁画更加残破不堪。据敦煌研究院汪万福介绍,风沙严重威胁着莫高窟的安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窟区每年要清理的沙子就达三千立方到四千立方。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从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这里连续开窟造像,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窟内现存有彩塑三千多身,壁画面积达四点五万平方米。由于莫高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艺术精美,早在一九八七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然而,受蒙古高压的影响,敦煌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年降水量四十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四千三百多毫米,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加之莫高窟与鸣沙山毗邻,洞窟又建造在松散的砂砾岩或砂岩山体上,千百年来受风蚀、沙尘、地震、雨水冲刷影响,稍有风吹草动沙子便会如下雨般落进窟区。很多窟内壁画因此变色、起甲、酥碱甚至脱落。
  敦煌研究院专家分析,莫高窟现面临着三大危害,一种是积沙,一种是风蚀,还有就是风沙尘。据不完全统计,莫高窟现存有壁画或彩塑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已有二百五十多个洞窟、四千多平方米壁画出现起甲、空臌、变色等病害,而这些病害都与风沙有一定关系。
  “莫高”突厥语为“神圣”之意,而作为“圣地”的莫高窟,起初沙害并不明显。元明以后,世家大族陆续搬离了敦煌,洞窟里才开始堆积起沙子。到清朝末年,莫高窟已变得残破,后来引起轰动的莫高窟藏经洞,便是王道士在清理窟内积沙时无意间发现的。
  时代变迁,宝窟神圣,保护敦煌迫在眉睫!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人们尝试用各种办法阻挡风沙。先是在崖面上方修了道防沙墙,但收效甚微,之后又在崖顶挖了防沙沟,不久也被沙子填平了。近年来,敦煌在鸣沙山种植草方格,终于把沙子牢牢固定在了原地。接着又营造两公里防护林带,小气候得到调节。汪所长表示,此防护体系建立后,进入窟区的沙子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莫高窟面临的危机已彻底化解。
  汪万福介绍说,近年来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游客进入洞窟带来温度、湿度改变,会对壁画产生影响。敦煌研究院利用现代科技及临摹手段,将代表性的洞窟复制出来,是对莫高窟的抢救和保护。 十二、月牙泉  在月牙泉村,一座座沙丘不断前移,流沙已将农庄边沿的树木逐渐掩埋。而沙魔仍不罢休,在狂风的鼓动下,一点点吞噬着有限的绿洲。
  现状:月牙泉水深由10米降到2米
  这个据史料记载有上万年历史的人类奇观,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过去的10多米下降到现在的2米过一点,若不是当地政府采取外围补水的措施,可能月牙泉早已成为干枯之泉。
  村民杨成说,现在风沙越来越多,春季是风沙最多的时候,一刮起来就有七八级,最大有时达到十级以上,他们种植的温室大棚都被无情的风沙打得七零八落,瓜秧断了,收入减少了。
  现状:几条大河全都断流
  党河是敦煌重要的水源之一。顺着党河而上,可以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大片大片的沙枣林处在死亡和半死亡状态。这些沙枣林是曾经为了治沙而种下的,现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沙枣树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整株枯死,活下来的也只能发出寥寥几片叶子。一位放羊的大爷说,这里以前树林茂密,如今沙漠进来了,昔日的沃田肥草已变成今日黄沙。当记者询问“眼前你的家园能否保得住”时,老人酸楚地摇摇头低声喃喃自语:“难说、难说!”
  除了党河之外,敦煌城西的疏勒河也曾是敦煌至关重要的水源。然而由于上游修建了水库和堤坝,敦煌境内的疏勒河于1960年断流。 十三、玉龙雪山冰川正迅速消融        中国南部冰川正迅速消融 曾经看上去白皑皑的玉龙雪山如今大部分都变成了灰色,这让那些研究它并把它视为矿坑里的金丝雀的人们感到担忧。
  如果你想通过肉眼看到冰川融化,来玉龙雪山吧。它位于中国南部的云南省,高1.8万英尺。
  在12月初的一个早晨,一身灰色的玉龙雪山直插入色彩绚丽的天空——真的,与其说是白,不如说是灰。裸露的石灰岩巨石和稀疏的灌木丛从薄薄的一层雪被中露了出来。
  即使是在光秃秃的地方,玉龙雪山也是一张风景明信片。但是,科学家们对它目前发生的变化感到担忧。
  中国科学家杜建国(音)用长焦镜头对准了一处灰色的地方说:“看这儿,我们又损失了一大块儿冰。”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冰川有时被比作矿坑里的金丝雀。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玉龙雪山的状况令人忧虑。
  中国顶尖的冰川研究专家之一何元庆发现,玉龙雪山上最大的一块冰川“白水1号”,自1982年以来已经消退了大约275码(约合250米)。他说:“按照这个速度,这块冰川在未来几十年可能完全消失。”何元庆领导的科学小组自1999年以来一直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玉龙雪山。 十四、漓江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水措施,如果不加大对漓江上游环境的保护力度,如果继续放任非法挖沙行为肆意妄为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桂林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都会产生困难,甚至漓江也可能不复存在。
  被卵石堆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漓江上游
  被誉为桂林母亲河的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这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所描绘的漓江美景,真可谓梦幻多姿,风光无限。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沙,漓江上游已是伤痕累累、千疮百孔。日前,记者在漓江上游的灵川县看到,漓江河道里布满了一堆堆触目惊心的沙砾堆,沿岸的绿洲也惨遭“啃噬”。曾经的“青青水柳岸”变成了现在的荒芜滩涂,母亲河终于“哭”了。
  自2001年以来,桂林市政府曾多次明令禁止在漓江非法采沙,大规模的挖沙行为也的确因此被制止,但时至今日,仍有胆大者在漓江上游非法采沙,这对于已满目疮痍的漓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挖沙人:挖沙是经过政府批准的
  日前,记者在漓江上游的灵川县三街镇双潭电站附近发现,毫无顾忌、公然采沙的挖沙人已比较少见,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将“阵地战”变为“游击战”的采沙人,他们将河面采沙变为陆地采沙,将轰鸣的机器变成悄无声息的锄头与铁锹,将公开采沙变成隐蔽采沙。
  不少挖沙“游击队员”看到记者后,以为记者是来检查的政府工作人员,吓得纷纷扔下挖沙用的锄头和铁锹就跑掉了,但确定记者不是检查人员后,他们又迅速捡起工具继续“劳作”。甚至有个别挖沙人一直都对记者未予理睬,只是旁若无人地挖着沙。其中一个挖沙人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这地是村民租给我的,我们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租地合同,村民明确表示愿意把地租给我们挖沙,而且我们之间的合同当地政府部门是知道的,也是经过政府批准的。”当记者提出想看一下有关批文的时候,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十五、青海湖  大自然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丽……正在或即将消失,我们甚至都还没有接近和触摸过,是人为还是自然的变迁。这些美丽曾与我们同在,还有多少我们身边的曾经的美丽在我们不知或默然中逝去,那些曾经装点过我们的世界和内在,经过多年以后,你是否能够想起那些曾经的美丽……一、喀纳斯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雄伟壮观,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平方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  喀纳斯湖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有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付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如云的友谊峰。湖周重峦叠嶂,山林尤如画屏。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菌,山花鲜艳。风 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也换变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七八月份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缆佛光奇景。 二、甘南草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西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南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相连,东接定西、陇南地区,北连临夏回族自治州。它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可分高山草原区、高山森林区和低山丘陵区。高山草原共375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55.6%。
  进入州府合作境内,油菜花的金黄与青稞田的嫩绿相间隔,大地象打泼了的调色板。玛曲附近,阿玛尼卿雪线下,无边的草原开满鲜花,牛羊象珍珠洒在草原间。有黄河第一湾,摄影天堂郎木寺,黄教第一寺拉卜楞寺。  浓郁的藏族风情和宗教色彩。参加了插箭节、耍坝子、赛马节等节庆,在草原上和当地妇女跳了锅庄,看到了不少剪羊毛等浓郁的生活场景。尤其一个叫阿万仓的偏僻小镇上康巴汉子的剽悍俊朗和类似美国西部的野性气息让人难忘。自然与人文风光相得益彰,是我对这里的终生印象。但这两年摄影者去得太多,已发展为较成熟的旅游区。很多东西开始在变了,比如听说桑科草原的牧民就商业化得厉害,处处张口要钱。
  甘南大草原因地高气寒,无霜期很短,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它广阔无垠,水草丰茂,是天然的好牧场。聚居在草原上的藏族人民,主要从事牧业生产。 三、阿坝高原风光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车牌编号:川U。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古老智慧的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森林公园式的阿坝州,造就了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大自然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丽……正在或即将消失,我们甚至都还没有接近和触摸过,是人为还是自然的变迁。这些美丽曾与我们同在,还有多少我们身边的曾经的美丽在我们不知或默然中逝去,那些曾经装点过我们的世界和内在,经过多年以后,你是否能够想起那些曾经的美丽…… 四、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南方,亚丁保护区面积为1344平方公里,区内众峰绕拱,巨大的高差及大面积的高原温泉,使该区内气候温湿,水清峰茂,物种丰富,形成了该区独特的生物、水文、气象等景观。亚丁保护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具有神形兼备的、深邃博大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香巴拉”和谐、适度的自然法则,造就了该区的独特人文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体反映在神秘藏传佛教文化及国际的“香格里拉”的意境。  气象、气候景观:主要有亚丁冲古彩虹,冰水瀑布、日照仙乃日雪峰、仙乃日佛光、五色海的海市蜃楼等。特别在夏天,雾在山中游,山在雾中时隐时现,真是朝圣难的感觉,有时圣山在雾中显现几十秒或几分钟,你才真正感到佛缘的重要性。 五、泸沽湖  这里有自由生活的动物,婉转歌唱的鸟儿.静静的放牧人.多么纯粹的生命!这里有着你能够想像到的一切,更有着出乎你想像之外的一切,仿佛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引力指引你前往到此。除了笑,除了感叹,实在找不到任何言语来表达,那是一种不能诉说的美!走进泸沾湖,也就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被海水般湛蓝的湖水包围着,试着敞开自己的情怀,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乌托邦.是你梦中的香格里拉。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四周崇山峻岭,一年有三个月以上的积雪期。森林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泸沽湖被当地摩梭人奉为“母亲湖”。也被人们誉为“蓬莱仙境”。
  现泸沽湖沿岸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约1.3万人,其中摩梭人约6000人(四川泸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余人)。泸沽湖风景区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四川省于1993年将泸沽湖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六、黔东南风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 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 小时。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仫佬、畲等民族。这里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高原豪放之气。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创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七、怒江峡谷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雪水聚集成溪,溪流相汇成河。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把它称为黑水河,往东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于贡山县齐那桶涌入怒江,当地的怒族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汉译为江,含义为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    怒江奔腾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两岸山岭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最高点为1400米,最低为760米,因它落差大,水急滩高,有“一滩接一滩,一滩高十丈”的说法,十分壮观。两岸多危崖,又有“水无不怒古,山有欲飞峰”之称,每年平均以1.6倍黄河的水量象骏马般地奔腾向南。怒江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撞击出一条山高、谷深、奇峰秀岭的巨大峡谷。据掌握的资料,这是仅次于美国西南部长约4600多公里,深达1830米的号称世界第一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 八、婺源风光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饮食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中国最年轻徽菜大厨夏冬以婺源本土菜系粉蒸、清蒸和糊菜为专长, 主要名菜有:粉蒸肉、糊豆腐、清 蒸荷包红鱼、糖醋鹅颈!,此外婺源民间小吃还有清明粿、气糕、糯米子糕等特色,县城内以紫阳镇政府大门的小店<<紫阳小吃>>中的本土小吃最具传统风味,其糯米子糕更是“婺源第一”。 九、浙南泰顺
  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包括2个少数民族乡镇),人口35万。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以绿色为支点,化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全面建设生态大县,已成为泰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如今,泰顺正按照“2005年基本实现小康、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开拓创新,推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跨越”,即跨越先发展后治理阶段,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超前发展;跨越先粗放后集约阶段,以科技为手段提升绿色产业层次;跨越先工业化后城市化阶段,建立独具特色的生态城镇体系。 十、福建土楼
  所谓土楼,就是利用未经焙烧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少数以土坯砖砌墙)、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的任何两层以上的房屋。根据《 现代汉浯词典 》的解释,所谓 “楼”,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据此,一层的房子,即使以生土墙承重、以木料作为柱梁等构架,也不能称为土楼,只能称为土屋。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十一、莫高窟  有人曾断言,如果不对莫高窟加以有效保护,五十年或者一百年内,它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有关人士拿一九零八年在莫高窟二百八十五窟拍摄的的壁画,与二零零四年拍摄的相同画面比较。时隔近一百年后,该壁画更加残破不堪。据敦煌研究院汪万福介绍,风沙严重威胁着莫高窟的安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窟区每年要清理的沙子就达三千立方到四千立方。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从公元四世纪至十四世纪,这里连续开窟造像,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窟内现存有彩塑三千多身,壁画面积达四点五万平方米。由于莫高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艺术精美,早在一九八七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然而,受蒙古高压的影响,敦煌地区气候干旱,风沙频繁,年降水量四十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四千三百多毫米,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加之莫高窟与鸣沙山毗邻,洞窟又建造在松散的砂砾岩或砂岩山体上,千百年来受风蚀、沙尘、地震、雨水冲刷影响,稍有风吹草动沙子便会如下雨般落进窟区。很多窟内壁画因此变色、起甲、酥碱甚至脱落。
  敦煌研究院专家分析,莫高窟现面临着三大危害,一种是积沙,一种是风蚀,还有就是风沙尘。据不完全统计,莫高窟现存有壁画或彩塑的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已有二百五十多个洞窟、四千多平方米壁画出现起甲、空臌、变色等病害,而这些病害都与风沙有一定关系。
  “莫高”突厥语为“神圣”之意,而作为“圣地”的莫高窟,起初沙害并不明显。元明以后,世家大族陆续搬离了敦煌,洞窟里才开始堆积起沙子。到清朝末年,莫高窟已变得残破,后来引起轰动的莫高窟藏经洞,便是王道士在清理窟内积沙时无意间发现的。
  时代变迁,宝窟神圣,保护敦煌迫在眉睫!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人们尝试用各种办法阻挡风沙。先是在崖面上方修了道防沙墙,但收效甚微,之后又在崖顶挖了防沙沟,不久也被沙子填平了。近年来,敦煌在鸣沙山种植草方格,终于把沙子牢牢固定在了原地。接着又营造两公里防护林带,小气候得到调节。汪所长表示,此防护体系建立后,进入窟区的沙子减少百分之八十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莫高窟面临的危机已彻底化解。
  汪万福介绍说,近年来游客数量急剧增加,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游客进入洞窟带来温度、湿度改变,会对壁画产生影响。敦煌研究院利用现代科技及临摹手段,将代表性的洞窟复制出来,是对莫高窟的抢救和保护。 十二、月牙泉  在月牙泉村,一座座沙丘不断前移,流沙已将农庄边沿的树木逐渐掩埋。而沙魔仍不罢休,在狂风的鼓动下,一点点吞噬着有限的绿洲。
  现状:月牙泉水深由10米降到2米
  这个据史料记载有上万年历史的人类奇观,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过去的10多米下降到现在的2米过一点,若不是当地政府采取外围补水的措施,可能月牙泉早已成为干枯之泉。
  村民杨成说,现在风沙越来越多,春季是风沙最多的时候,一刮起来就有七八级,最大有时达到十级以上,他们种植的温室大棚都被无情的风沙打得七零八落,瓜秧断了,收入减少了。
  现状:几条大河全都断流
  党河是敦煌重要的水源之一。顺着党河而上,可以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大片大片的沙枣林处在死亡和半死亡状态。这些沙枣林是曾经为了治沙而种下的,现在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沙枣树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整株枯死,活下来的也只能发出寥寥几片叶子。一位放羊的大爷说,这里以前树林茂密,如今沙漠进来了,昔日的沃田肥草已变成今日黄沙。当记者询问“眼前你的家园能否保得住”时,老人酸楚地摇摇头低声喃喃自语:“难说、难说!”
  除了党河之外,敦煌城西的疏勒河也曾是敦煌至关重要的水源。然而由于上游修建了水库和堤坝,敦煌境内的疏勒河于1960年断流。 十三、玉龙雪山冰川正迅速消融        中国南部冰川正迅速消融 曾经看上去白皑皑的玉龙雪山如今大部分都变成了灰色,这让那些研究它并把它视为矿坑里的金丝雀的人们感到担忧。
  如果你想通过肉眼看到冰川融化,来玉龙雪山吧。它位于中国南部的云南省,高1.8万英尺。
  在12月初的一个早晨,一身灰色的玉龙雪山直插入色彩绚丽的天空——真的,与其说是白,不如说是灰。裸露的石灰岩巨石和稀疏的灌木丛从薄薄的一层雪被中露了出来。
  即使是在光秃秃的地方,玉龙雪山也是一张风景明信片。但是,科学家们对它目前发生的变化感到担忧。
  中国科学家杜建国(音)用长焦镜头对准了一处灰色的地方说:“看这儿,我们又损失了一大块儿冰。”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冰川有时被比作矿坑里的金丝雀。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玉龙雪山的状况令人忧虑。
  中国顶尖的冰川研究专家之一何元庆发现,玉龙雪山上最大的一块冰川“白水1号”,自1982年以来已经消退了大约275码(约合250米)。他说:“按照这个速度,这块冰川在未来几十年可能完全消失。”何元庆领导的科学小组自1999年以来一直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玉龙雪山。 十四、漓江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水措施,如果不加大对漓江上游环境的保护力度,如果继续放任非法挖沙行为肆意妄为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桂林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都会产生困难,甚至漓江也可能不复存在。
  被卵石堆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漓江上游
  被誉为桂林母亲河的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这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所描绘的漓江美景,真可谓梦幻多姿,风光无限。然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沙,漓江上游已是伤痕累累、千疮百孔。日前,记者在漓江上游的灵川县看到,漓江河道里布满了一堆堆触目惊心的沙砾堆,沿岸的绿洲也惨遭“啃噬”。曾经的“青青水柳岸”变成了现在的荒芜滩涂,母亲河终于“哭”了。
  自2001年以来,桂林市政府曾多次明令禁止在漓江非法采沙,大规模的挖沙行为也的确因此被制止,但时至今日,仍有胆大者在漓江上游非法采沙,这对于已满目疮痍的漓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挖沙人:挖沙是经过政府批准的
  日前,记者在漓江上游的灵川县三街镇双潭电站附近发现,毫无顾忌、公然采沙的挖沙人已比较少见,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将“阵地战”变为“游击战”的采沙人,他们将河面采沙变为陆地采沙,将轰鸣的机器变成悄无声息的锄头与铁锹,将公开采沙变成隐蔽采沙。
  不少挖沙“游击队员”看到记者后,以为记者是来检查的政府工作人员,吓得纷纷扔下挖沙用的锄头和铁锹就跑掉了,但确定记者不是检查人员后,他们又迅速捡起工具继续“劳作”。甚至有个别挖沙人一直都对记者未予理睬,只是旁若无人地挖着沙。其中一个挖沙人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这地是村民租给我的,我们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租地合同,村民明确表示愿意把地租给我们挖沙,而且我们之间的合同当地政府部门是知道的,也是经过政府批准的。”当记者提出想看一下有关批文的时候,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十五、青海湖由于地球暖化和农业过度发展,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有可能在两个世纪内完全消失。 总部设在四川成都的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表示,事实上,由于地球暖化的影响,不止青海湖,整个青藏高原上的河流、湖泊和冰川都受到影响。他说: “对整个区域来说,很多的河流、很多的冰川、湖泊,比如说冰川在变薄、在退缩,所以湖泊也在萎缩,这是一个大的趋势,青海湖也不能幸免。”

*水产大量减少*除此以外,由于农业的过度发展,也使青海湖四周出现沙漠化现象。对青海湖水产的过度捕捞更使青海湖的水产大量减少。青海湖特产的无鳞鲤鱼由于过度捕捞,数量只剩下40年前的十分之一。青海湖是亚洲一些重要候鸟的必经之地,水产的减少连带影响到候鸟的生存。 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说:“我想应该首先呼吁全社会,大家都行动起来,包括全球都行动起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国家做起,尽量减少地球暖化的过程。这样的话,不仅仅能够尽量挽救青海湖,也挽救中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因为地球暖化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对中国目前来说,也应该尽量减少在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 由于地球暖化和农业过度发展,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有可能在两个世纪内完全消失。 总部设在四川成都的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表示,事实上,由于地球暖化的影响,不止青海湖,整个青藏高原上的河流、湖泊和冰川都受到影响。他说: “对整个区域来说,很多的河流、很多的冰川、湖泊,比如说冰川在变薄、在退缩,所以湖泊也在萎缩,这是一个大的趋势,青海湖也不能幸免。”

*水产大量减少*除此以外,由于农业的过度发展,也使青海湖四周出现沙漠化现象。对青海湖水产的过度捕捞更使青海湖的水产大量减少。青海湖特产的无鳞鲤鱼由于过度捕捞,数量只剩下40年前的十分之一。青海湖是亚洲一些重要候鸟的必经之地,水产的减少连带影响到候鸟的生存。 绿色江河的负责人杨欣说:“我想应该首先呼吁全社会,大家都行动起来,包括全球都行动起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我们国家做起,尽量减少地球暖化的过程。这样的话,不仅仅能够尽量挽救青海湖,也挽救中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因为地球暖化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对中国目前来说,也应该尽量减少在青海湖地区的农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