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十大健康英雄_屠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2:34
第五课 屠铮:医生无国界
记者 叶伟明 漫画 邝飚
人物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首位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志愿工作的中国内地医生,今年4月远赴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参与救援工作,为当地妇女提供妇产服务及外科手术。
当选理由:2007年中国内地医生屠铮的加入,结束了“无国界医生”组织海外援助战场上没有中国内地医务人员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志愿精神尚未广泛普及的国家,以个人身份参与志愿行为的比例甚至低于以色列等国家。屠铮等人在国际志愿前线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志愿文化和氛围的形成。
唯一的中国内地医生
2007年11月3日下午,36岁的屠铮身穿“无国界医生”文化衫出现在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过去6个月在非洲的志愿者生涯被她浓缩成一场精彩的演讲。结束的时候,市民和媒体把她团团围住,并把一张张留有祝福语的纸片贴上了现场的留言栏上。
这位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妇科主治医师,是全球最大的非政府国际医疗人道援助组织“无国界医生”第一位中国内地医生。2007年4月至10月,屠铮奔赴西非国家利比里亚,为当地一家医院提供医疗援助服务。
在屠铮出生的1971年,几名“深信世界人类都有获得医疗权利”的法国医生,在巴黎成立了一个名为“无国界医生”的非赢利团体。在此后的36年时间里,这个团体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非政府国际医疗人道援助组织,义务协助在战火和自然灾害中受伤的人类得到医治。2007年中国内地医生屠铮的加入,结束了该组织海外援助战场上没有中国内地医务人员的历史。
屠铮说,她的加入是受了“无国界医生”中另一位内地志愿人员的影响。
2006年深秋,“无国界医生”首位内地后勤志愿者潘渊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国,8年前,年仅24岁的他加入这个组织,先后在苏丹、孟加拉、塞拉利昂、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中服务。1999年,潘渊与当时世界各地12000多名同事分享了该组织获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妙时刻。
但在“无国界医生”里,连同潘渊在内只有3名来自中国内地的志愿者,且无一是医生。大量西方人包揽了这项核心援助工作,仅有的黄面孔也大多来自日韩、港台或新加坡。
“可惜没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医生。”潘渊说。这个为此深感遗憾的昆明小伙,正是屠铮的表弟。
奔赴利比里亚
2007年4月初,在表弟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医生屠铮正式加入“无国界医生”。随即她申请停职,奔往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参加援助行动。这个贫瘠的西非小国,过去14年的种族争夺和军阀混战,夺去了25万人的性命,1/4的人口沦为难民。
屠铮和来自美国、阿根廷、德国等另外10名医生一起进驻了蒙罗维亚城郊一座草绿色的3层楼房。此时的利比里亚仍挣扎在战争后遗症中,2005年,这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75美元,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简易便宜的竹搭平房和芦草房成了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建筑物。由于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设施和卫生常识,艾滋病、霍乱、黄热病等威胁着这个雨水丰富的国家。
屠铮所在的医院是附近几个镇子唯一的妇儿医院。想象中非洲的神秘感很快被这里的萧条和肆虐的疾病取代,病房里挤满了苍蝇、毫无保健常识的孕妇和手脚溃脓的烧伤儿童——疲于糊口的父母疏于照顾孩子,烫伤和烧伤的事故时常发生。
屠铮除了要负责给当地病人接生以及进行妇科手术外,还与同事一起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以降低当地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
此外,街上随处可见的性暴力犯罪大型警示牌也告诉她这里女性地位的卑微,她们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无节制的生育以及四伏的性侵害危机。屠铮帮助前来求助的受害妇女治疗并提供医疗报告,这可以作为受害人起诉的医疗证据,纵使法庭最终只会要施暴者象征性地出一点罚金。
就这样过了6个月,当地居民和医院同事都喜欢上了这位黄面孔的中国女医生,他们时常拉着她拍照,要她说中国有趣的事情,还写纸条说爱她、想念她。2007年10月,屠铮离开了这些热情的人们,回到北京。
“我学会了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回国后的屠铮开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她把这段经历与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分享,视为财富。“其实我们有能力帮助更多的外国人。”
除了屠铮,目前“无国界医生”还有2000多名医生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中服务。仅去年一年,该组织就在全球热点地区以及需要医疗援助的地区执行396个救援项目,为10万名妇女提供免费分娩服务,为260万人注射麻疹、脑膜炎等疫苗。
“我希望我们的经历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参加全球志愿工作。”屠铮说。
但有些数据仍然让人们不甚乐观——美国50%的公民都是积极的志愿者,而中国的志愿者参与率只在30%左右,其中约70%还是以政府或单位组织的方式,以个人身份参与志愿行为的比例甚至低于以色列等国家。现在,摆在屠铮和她中国同事面前的,是中国社会仍处于蛰伏状态的志愿者精神,它们亟待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