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兰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7:05

郭兰英

百科名片

  郭兰英

郭兰英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走红的歌舞剧演员和歌唱家,她因演出歌剧《白毛女》而一举成名,后不断在演唱界刷新纪录,她演唱的《南泥湾》、《绣金匾》等上百曲老歌在全国传唱,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她的演艺精湛,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行腔富于韵味,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歌唱特色,为新歌剧艺术的发展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

中文名: 郭兰英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省平遥县 出生日期: 1929年12月 职业: 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 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代表作品: 《我的祖国》,《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南泥湾》

目录

一、著名表演艺术家
简介
风格特点
主要作品
艺术历程
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三、 湖南大学教授
  1. 职称职务
  2. 研究方向
  3. 学习及工作经历
  4. 学术成果
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一、著名表演艺术家

  郭兰英是我国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歌剧表演艺术家, 女高音歌唱家。1929年12月出生于山西平遥县一个贫苦家庭。她六岁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七岁在山西太原开化寺戏园初次登台。十一岁随戏班到太原市演出,她先后演出过《李三娘挑水》《秦香莲》《天河会》《二度梅》《金水桥》等等一百多部传统戏,扮演角色唱坐俱佳,在戏曲表演方面初露头角,享誉塞外剧坛。    

  

编辑本段简介

  1946年秋,她在张家口离开戏曲团,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开始从事新歌剧事业。  1947年,郭兰英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边学习边参加秧歌剧《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剧目的演出。1947年11月转入华北联大文工一团在石家庄成功演出《白毛女》而闻名。后演出《白毛女》《血泪仇》等歌舞剧,受到老百姓的欢迎。1949年4月,她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以演唱《妇女自由歌》获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一份厚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郭兰英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主要演员,并担任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她主演的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春雷》《红霞》《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红梅岭》《红云岩》等,创造了喜儿、满妹子、红霞、小芹、刘胡兰等一系列生动艺术形象,其中歌剧《春雷》在1961年拍成电影艺术片,晋剧《金水桥》在1979年拍成电视戏曲片。她演唱歌曲《南泥湾》《翻身道情》《绣金匾》《妇女自由歌》《王大妈要和平》《八月十五月儿明》《李双双小唱》《赶牲灵》等等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北风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人说山西好风光》《海风阵阵愁杀人》《清粼粼的水蓝盈盈的天》《麦浪滚滚》《敢叫日月换新天》《赤脚医生向阳花》《共大赞歌》《欢呼科学迎春天》等等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在全国流传很广,她演唱的保留曲目最多,已成为我国民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成为民歌演唱方面的杰出代表。为中国新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开拓性的,历史性贡献。郭兰英是新中国民族新歌剧、民歌演唱的奠基人。1963年举办郭兰英独唱音乐会,开创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由于她少年时受过戏曲演员的严格训练,艺术功底很深,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她所扮演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郭兰英还作为中国艺术的使者,访问了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81年举办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告别舞台,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原名: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任校长。郭兰英把自己的版权捐给了国家,为了学校的发展,又卖了北京的房子,并且郭老师在中央台的演出都不要报酬,只靠退休金生活。1989年荣获首届金唱片奖。1994由中央文化部山西省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郭兰英从艺术60年大型音乐会以及由中央电视台山西省政府联合拍摄12集音乐电视剧《郭兰英》,并出版发行了大型画册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编辑本段风格特点

  由于她少年时受过戏曲演员的严格训  

  

练,艺术功底很深,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声、腔、字六艺之美。她所扮演的人物,达到了歌唱与表演的高度和谐统一,为中国新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及民歌演唱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演唱的歌曲 《南泥湾》《翻身道情》《绣金匾》《妇女自由歌》以及电影《上甘岭》插曲 《我的祖国》歌剧《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全国流传很广,已成为我国民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1我的祖国 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队 郭兰英 电影《上甘岭》主题歌  2南泥湾     

  

3社员都是向阳花  4人说山西好风光  5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6翻身道情   7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8八月十五月儿明   9妇女自由歌  10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1 交城山  12 兰花花  13 敢叫日月换新天  14 数九寒天下大雪  15 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16 夫妻识字  17 李双双小唱  18 恨似高山仇似海  19 汾河流水哗啦啦  20 海风阵阵愁煞人  21 丰收歌  22 王大妈要和平  23 清粼粼的水蓝盈盈的天  24 太阳啊你再照照我  25 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青春  26 眼看红军要北上  27 夫妻识字  28 三十里铺  29 工农当上了大学生  30 为社会主义祖国贡献青春  31 大庆子  32 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33 毛主席恩情比海深  34 凤凰岭上祝红军 等等  歌剧 戏曲  《白毛女》《王大娘赶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血泪仇》  《小二黑结婚》《窦娥冤》《刘胡兰》《春雷》  《红霞》《红梅岭》《红云岩》  《天河配》 《秦香莲》《血泪仇》 《金水桥》等

编辑本段艺术历程

  1973年,有一天兰英去探望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当时他们都刚离开“牛棚”不久。仍须紧闭门窗,才敢在屋子里听兰英唱歌。苦禅先生感慨之余,毅然命笔,画了三株狂舞的墨兰,题为“兰为王者香”以赠,是说兰花为香中之最。窃以为此喻对兰英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兰芬芳兮扬四溢  “兰英同志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队伍的。她投身革命的日子,也是投身新歌剧艺术事业的日  

  

子。在迄今三十多年的岁月中,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新歌剧这门新兴的革命艺术事业,演出了一系列的新剧目。她的探索得到了成功。这种成功促进了新歌剧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从而使她成为这门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摘自1981年《郭兰英歌剧片段晚会》“寄语观众”)。这段文字概括了兰英在中国歌剧艺术事业中的贡献与地位,她的“歌剧片段晚会”,更是集中地展现了兰英歌剧表演艺术的精粹。  1981年,中国歌剧经过十年“浩劫”,刚刚复苏。人们对久违的歌剧抱有异样的热情,又是郭兰英的代表剧目《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刘胡兰》、《窦娥冤》四部经典歌剧的精华,怎不引起轰动。这不仅是歌剧界的大事,也成了首都文艺界名士大聚会的机遇。剧场前厅挂满了书画名家们祝贺的馈赠:有美院院长刘开渠题的“艺苑风流,乐声乾坤”;美协主席江丰题的“人民歌手,永葆青春”;画家吴作人题的“千年冤恨变宫商,百代女儿犹断肠,而今毋待弥天香,丽日澄清廿载霜。”书协会长朱丹题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赠画、赠字的还有著名画家李苦禅、黄胄、黄永玉等。厅中琳琅满目,观众目不暇接,演出竟成了中国歌剧的一次盛大节日。  兰英是歌剧表演艺术的“天才”,然而,任何“天才”除其独有的天赋外,均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与形成“天才”的土壤。兰英生长在旧社会的农村,对喜儿、小芹、刘胡兰和窦娥等角色的创作,有其深厚的生活积累。特别是喜儿,兰英本人就是1946年在张家口看了歌剧《白毛女》后毅然参加革命队伍的。当时她边看戏边痛哭,后来她边演喜儿边痛哭,以至导演在侧幕大声提醒“兰英,控制一点!”,因为他感到自己就是喜儿。兰英常说“要想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这就是她创作的根本原则。但生活并不等于艺术,自己感动了也并非都能感动别人。兰英的另一得天独厚条件,是她从6岁就开始学戏,8岁登台,13岁挂头牌,成了山西梆子的名角。在漫长艰苦岁月中,她把戏曲表演艺术精华全都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歌唱家李光羲称兰英为“艺术的化身”,他说:“我刚到剧院,那时大家都崇拜斯坦尼表演体系,偏重体验而不敢触及艺术形式问题。一谈形式,就怕被扣上‘形式主义’的帽子,使我十分苦恼。只有老导演刘郁民说:‘演员再有感情也还要有表现的手段,你们看看郭兰英,只要她一出侧幕,就立即能把观众抓住。’由此我开始注意兰英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符合人物的要求,是那样动人又是那样的优美。从而使我懂得了舞台有别于生活,演员有别于角色,我不但找到了表演的途径,而且从此爱上了歌剧表演艺术。”如果说兰英是看了《白毛女》参加革命的,那么李光羲就是看了兰英的表演而跨入歌剧表演艺术大门的。许多歌剧演员也都有同感。  有一次,兰英问一位演员“你用什么唱?”回答说“用嗓子。”兰英却斩钉截铁地说用“眼睛”。他认为上了台就看你的眼睛,一切都在你的眼睛里,这就是对艺术的一种破常规的精辟理解。的确,在她演唱“扎红头绳”时,两眼放出惊喜的光芒,望着自己高举过头的红头绳,简直像是看到了一道鲜艳的彩虹。在演唱“清粼粼的水”时,她以少女含羞流连顾盼的眼神,把蓝天、白云、绿岸、清流、艳阳、微风……全部收入眼底。你的心也不由随之幸福地跳动。他在演唱“一道道水一道道山”的长乐句时,是一口气唱下来的,眼光从近到远地延向天际,使你强烈地感受到路漫漫而情不断的动人意境。她是既有生活积累,又有表演技巧,将生活融于技巧,用技巧体现生活,表演才感人至深。  词作家乔羽在一篇题为《她走到哪里,哪里便成为音乐的节日》的短文中写道:“在兰英面前听众是陶醉在艺术天地里的听众,无论他们是在流泪,还是在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喜悦中,他们的呼吸和心的跳动,和兰英歌声的旋律和拍节是一致的……较之李波、王昆,虽然兰英的出现晚了一些,但在她成功地演出了《白毛女》以后,她便以后来居上的姿态,成为歌唱艺术方面的卓越代表之一。”  兰英创造出众多不同性格的鲜明艺术形象,取得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她使新歌  

  

剧这株文艺百花园中的嫩蕾开放得更加艳丽夺目,浓郁芬芳。形容兰英的歌剧表演艺术,用“征服了观众”一词是恰当的,有人说兰英是新歌剧舞台表演艺术的“一面旗帜”,也并非过誉。  兰花自有透寒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兰英的艺术成就,源于她不懈的刻苦磨练。  兰英出生于山西平遥一个贫苦农家,生活所迫,六岁开始学戏,在太原师娘家里受尽折磨,旧戏班中有“好功夫是打出来的”或“身上不脱层皮,难得学好戏,”的说法。而兰英所以能咬牙挺住,是她心中有个“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的念头。无论是在三伏酷日下或三九冰凌上,她都坚持练功练唱。也是由于她本人的喜爱,总盼着出师后能让父母过上几天好日子。即使膝盖跪出紫包,脸上留下伤痕,也从不懈怠。她认为对待艺术要有横下一条心的狠劲,不是靠挨打,要自己发狠才行。他把“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成座右铭,真是一滴血汗一分艺术。她13岁还不识字,只记得“郭”字右边的大耳朵,“兰”字头上的两个小辫子,“英”字下面有两条腿,看到戏园子门前“戏码”牌子上的“象形”字,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挂上头牌。但挂了头牌也仍然是班主的“摇钱树”。直到他参加革命,才彻底摆脱苦难,获得攀登艺术高峰的自由。  1949年5月,兰英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往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诗人阮章竟临时专为兰英作词并配以太谷秧歌调写成《妇女自由歌》,兰英以切身感受,用真情唱出了新中国亿万妇女获得自由的豪迈歌声,震动了联欢会,获得三等奖,成为新中国文艺在国际比赛第一次获奖演员之一,为共和国赢得了荣誉。  自从兰英成为歌剧演员,除组织规定的排练演出外,她从未中断过基本功练习,每天天不亮就带领一批青年演员到北海公园湖边喊嗓子,念道白。回来就压腿、涮腰、跑圆场。这种习惯一直坚持到古稀之年。因此兰英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是如此得心应手,如在《白毛女》中唱“大河流水向东去”时的急促碎步圆场,“下山”碰上黄世仁时从石梯一跃而下。又如在扮演红霞时与狗腿子冯顺搏斗的身段,与赵志刚分别时赠送手镯的“蹲身”,赵志刚被捕,她在敌人面前边舞边唱的“十杯酒”,在被老乡误责后的“跪步”追赶,在凤凰岭上唱“三祝红军”时歌声与形体动律的一致以及临牺牲前身轻如燕跃上悬崖,身坐崖巅,手挥红巾,简直就是一座壮志凌云的精美雕像。更重要的是她的形体动作与歌唱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如在《窦娥冤》“托梦”一场,她以僵直的身躯表现窦娥已是死者,又用碎步和素绸水袖的旋舞表现是飘忽不定的冤魂,他那一段拜见老父的凄婉唱腔以及临别一声声凄厉恍然的“鬼音”,至今仍在我们耳边萦绕。她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小芹的含蓄、羞忸,喜儿的淳朴、刚烈,红霞的坚毅、机智,刘胡兰的坚贞、大义凛然以及窦娥的哀怨、愤懑等等,无不赋予优美的身段,灵巧的手势,传情的眼神,在生活的基础上力求歌剧化。她的深厚功底和艺术造诣,正是她用毕生心血与汗水浇开的艺术之花。  兰英在民族声乐上的贡献,集中表现在1963年的《郭兰英独唱会》上。她是民族声乐独唱音乐会的先驱,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个歌唱演员敢于尝试。这个独唱会极富特色,突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以浅蓝为基色的朴实舞台,天幕上是大型彩色剪纸“牧童短笛”图,每条侧幕上有一支白色的兰花,兰英以小芹的服饰为基调,兜兜上也有一支兰花。小乐队就在台上。她的演唱分“歌曲、戏曲选曲、民歌”与“歌剧选曲”两大部分。民歌中包括陕北、山西、东北等地选曲,戏曲包括山西、河北及河南三种梆子选段,歌剧有《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红珊瑚》及《白毛女》四部歌剧中的大段咏叹调。兰英邀请周恩来总理在第二或第三场出席,但周总理第一天就来了,总理充分肯定兰英的大胆尝试,鼓励民族声乐的大力发展。也建议不要太累,也可以两三个人搞一场独唱会。媒体反响热烈,称兰英的演唱是“一字新声一颗珠”,“声惊四座,光彩照人”,“情真意切,丝丝入扣,感人致深”,“声声有感情,字字有韵味”,“腔中有字,字中带腔”等等。特别指出他在音色上的变化是以内容为依据,如喜儿在爹面前的“甜”,在黄家受苦时的“暗”,在“上山”后的“狠”,其用声极其丰富。她突出语言因素,又极富音乐感。他对戏曲是学到家的,但从不定型化,他的技巧决不是搞外部特征,而是一切从感情出发的“声役于情”。  有人说兰英“保守”,其实她很善吸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她是学山西梆子的,但对如河南梆子的胸腔共鸣,河北梆子的声气高亢,都运用得十分到家。各地民歌她都学,而且俄罗斯民歌、日本民歌都唱的很好。并不拒绝对西方音乐的欣赏,只是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唱法,发展自己的风格而已。不像有的民歌演员,为学西洋发声而放弃了自己的特点,最后演唱沦为一般。艺术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兰英为此终身奋斗不懈。  馥郁兰花永不凋  中国文艺复苏后,兰英重新焕发艺术青春,她的一曲《锈金匾》和《想起周总理纺线线》,把自己和群众的心贴得更紧,因为周总理生前给予她的支持和爱护实在是太多了。在短短几年内,她除了恢复保留剧目,坚持剧场演出外,曾不辞辛劳地去大庆油田,去鞍山钢铁基地演唱,去友谊关前线慰问,去白河堡工地以及去各地基层。就像1963年她参加农村文化工作队时那样,无论是面对上万乡亲或是面对一位炊事员,她都是一样地为之纵情放歌,体现了她对艺术的高度责任感。  然而,随岁月增长,因劳累与病痛所限,兰英的舞台活动日益减少,社会上出现种种谣传,人们不禁担忧,郭兰英这位为中国新歌剧艺术事业顽强奋斗大半生的勇士,真是销声匿迹了吗?事实胜于雄辩,当以郭兰英任校长的广州中国民间艺术专业学校的招生广告出现时,终于真相大白。兰英亲自奔走,以倾囊积蓄,数年时间,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经过披荆斩棘的艰苦劳动,一所规模可观,拥有民族声乐、舞蹈、器乐、中国绘画以及民间工艺园林专业的学校出现在广州番禺县飞鹅岭上。兰英说:“办‘艺校’是实现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也是我晚年的愿望。”郭兰英就是郭兰英,至今她仍然活跃在新歌剧艺术事业的前哨。至今仍以古稀高龄坚持办学,并奔波于京广之间,参加许多重要演出,支持歌剧史的编撰工作。当兰英出现在前年全国电视歌曲大奖赛评委席上时,万千观众无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是的,人的生命有限,但艺术生命是无限的,我们衷心祝福兰英艺术永葆青春!

编辑本段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女, 硕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高校教龄23年。 曾担任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 英语口语、翻译、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史、口译、英语综合技能等。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主要成果: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论著6部,承担省级研究项目1项、校级研究项目7项,曾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编辑本段三、 湖南大学教授

职称职务

  副教授 湖南大学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5年7月湘潭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1996、1998年在美国波特兰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联合举办的英语高师暑期培训班学习,并获两校颁发的结业证书。2001年至2003年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攻读在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获法律硕士学位。

学术成果

  著作类  参加过《交际美语口语与演讲》和《世纪英语阅读教程》两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论文  发表过《高等学校学生权利研究》等论文。  科研项目  近年来,参加过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图式理论与文化导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言实践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和实践性外语教学新体系研究》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