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医药:无知而无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6:50:57
2007年7月,北京四环医药科技公司宣布将改名并更换标识,一个曾经使用19年的知名商标就此画上句号。
一个相当知名的品牌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出改头换面?原因很简单:“重名之痛”。
四环医药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在市面上大约有8家医药企业同时使用“四环”这个名称,北京四环医药科技则是这8家企业中使用“四环”最早的一家,但“四环医药”这个商标一直没有注册。
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研究所附属实验药厂,于198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四环”这一名称最初源于公司一个早期的战略定位,也就是“四个良性循环”,具体则是“军医研究与开发良性循环,军内医学教研良性循环,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以高新技术优势加入国际大循环”。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四环”的名声越来越响,在医药界一度有“南三九,北四环”的说法。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其他下属医药企业也开始使用“四环”这个称谓,一时间,“四环制药”、“四环科宝”、“四环生物”等以四环命名的企业在市场上迅速诞生。
然而,面对众多的新“四环”,四环医药却未能用法律手段解决。据北京工商部门解释,由于均未注册过,多家四环的共存只能算历史遗留问题,并不属于谁冒用谁的违法行为。
就在所有的“四环”药企对于公司名称无足轻重时,河南一家公司率先在制药行业将“四环”商标抢注,随后出售。四环制药见势不妙,出资将商标收购过来,但并不拥有独家使用权。于是,来自数家医药公司的数款“四环”药品在市场经常碰面。
四环医药开始经常面对令他们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四环医药参加药品招标采购,并幸运地中标,但招标单位却阴差阳错,选择了重名的另一家药企。医药监察部门也经常因为“四环”问题药找上门来,结果药物并非四环医药科技公司生产。
面对种种尴尬,四环医药经理裴莉说,除了不改名,我们真的找不到与其他四环药企划清界线的方法。因为不仅企业名称相同,部分药品品种都完全相同,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品牌上都很难与纠缠者分开。
四环医药的另一个痛苦是市场推广,公司本来想以此扩大知名度,与其它“四环”拉开距离,但结果是经常为其它企业做嫁衣。
四环医药彻底改名换面的决策来自麦肯锡,这家垒球最著名的咨询公司建议四环医药重头再来。
《中华工商时报》:对药企来说,品牌的效益正在凸显,这种更名的举措也是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北京商报》:在国内药企大洗牌的时期来临之际,众多“四环系”企业的神经绷到最紧,重名所带来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容回避。
新浪网:在今天这个品牌稀缺的时代,改名意味着公司近二十年的品牌积累彻底放弃,巨额的品牌推广付之东流,是一桩最亏的买卖。
雅虎:一家知名的老牌企业要改名,势必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消费者对新品牌会怀疑,对新产品也会不信任。
《竞争力》:毫无知识产权意识的代价往往深不可测,但这种代价不应白付。一个精心策划的商标嫁接法,也许可以让品牌更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