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生命不得不看:台湾女孩吃虾暴亡的秘密(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35:52
回复此帖举报
·

冷者无敌(d6_sky)发表于07-10-22 10:26:45
本帖地址 http://bbs.tech.tom.com/i_154_32132.html复制链接转发给朋友
2楼(又见楼主):冷者无敌(d6_sky)发留言 送礼物07-10-22 10:27:28回复此帖举报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的七孔流血暴毙,一夜之间,就奔赴黄泉,经过初步验尸. 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那砒霜从何而来?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
教授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个小时,暴毙之谜便揭晓。教授说:「死者并非自杀,亦不是被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大家莫名其妙。教授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也会服食「维他命C 」,这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她在家吃了都没有事,但死者却同时服用了「维他命C 」,问题就出在这里 !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 」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 (即砷酸酐,亦称五氧化砷,其化学式为(As205),转变为有毒的三钾砷 (即亚砷酸酐 ),又称为三氧化二砷,其化学式为(As203),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
砒霜有原浆毒作用,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巯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
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 C 」期间,应当忌食虾类。
3楼:孔方(lousangyigu)发留言 送礼物07-10-22 12:33:44回复此帖举报
回复 冷者无敌发表于2007-10-22 10:26:45的帖子:
·
再补充个一家之言。转的啊
又见报端 谬种流传"维生素C+海鲜=砒霜” 于康难辞其咎
维生素C+海鲜=砒霜” 又见报端 谬种流传 于康难辞其咎
本站讯:《南京广播电视报道》2007年8月10日在“家周刊-健康”版刊登“常用药忌口备忘录”,其中有:维生素C---虾(海鲜)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或其他海鲜。因为虾等海鲜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当中的五价砷成分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类似的错误报道、荒谬报道在媒体在网上几乎随处可见,真所谓谬种流传,贻害无穷。维生素C本来被用于解砒霜的毒,现在竟成了制造砒霜的“原材料”。我们不禁要问,如此违背科学的报道,怎么会越传越神。笔者以为,推波助澜的所谓营养学家、北京协和医院于康先生,难辞其咎。
解毒功臣维生素C——驳以讹传讹的虚假报道:维生素C+海鲜=砒霜
这里,所谓虚假报道是:“有报道指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这条消息查无实据,完全是杜撰。
最近两三年来,报端常有“维生素C+海鲜=砒霜”的报道,现代传媒,特别是网络,已经把它传遍了几乎每一个角落,且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
为此,笔者就此消息开展追踪求源调查,结果发现,原来竟是以讹传讹的虚假报道。该虚假报道危害极大,如果再不及时纠正,势必贻误大众的健康,特别是好吃海鲜一族的健康。
最早的报道来自深圳的《晶报》,时间是2003年7月1日,题目为:《维生素C+海鲜=砒霜?》文中说:
“爱吃海鲜的朋友要小心了,不久前,有报道指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专家指出,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现在很多人都养成了每天服用维生素C片的习惯,认为维生素C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益健康。吃海鲜更不用说了,很多人面对美味,情不自禁。可这二者结合竟然会造成这么可怕的后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师于康医生介绍,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含有五价砷,一般情况下,这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但当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于医生认为,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女士的情况生活中较为罕见,只有在大量吃虾(特别是可能被严重污染的虾)的同时,一次性服用500毫克维生素C片,才可能导致“砒霜”中毒。
但是,于医生为爱吃海鲜又服用维生素C的朋友提出了一些忠告:(1)吃新鲜的海鲜。(2)在夏季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要谨防海鲜类食物腐败,也应特别注意蔬菜和水果的饮食卫生。(3)尽量由蔬菜和水果中自然获取维生素C。(4)未经医师允许,不要擅自吃大剂量的维生素C片。并非服用维生素C越多越好,一次性服用维生素C片超过4片(400毫克)或每日服用总量超过600毫克,不会增加药效,吸收率也不会增高,同时还会导致结石,使一些疾病的症状加重,如痛风等。所以,正常情况下,日服V-C片不能超过4片,一次不能超过2片。(5)服用大量维生素C片(每日超过5片)期间,忌食海鲜。(6)金属类元素容易沉积在海鲜的头部,所以尽量不要吃虾头、鱼头。”
这里,所谓虚假报道是:“有报道指台湾地区一位女士暴毙,死因很可能是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同时又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C。”这条消息查无实据,完全是杜撰。
既然事情发生在台湾,那么,理应看看台湾是怎么报道的。
据台湾有关网站报道,自从这个消息流传以后,许多网民向有关医学网站发帖子咨询,网站的医生请网民提供消息来源,有网民发回帖子,查到这条消息最初是从台湾新竹县竹东镇工研院环安中心处理组资源化室林莉玲发出的。
文章[帖子]是这样写的:
“在繁华的街上,有家生意兴隆的服装店,它的女老板李小倩突然无缘无故的暴毙,使人们无不感到十分惊异,明明昨天还好好的,笑咪咪的接待顾客,怎么一夜之间,就奔赴黄泉呢?警局接到报案的电话,火速赶到现场,只见死者七孔流血躺在地上。经过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砒霜从何而来?警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调查。
邻居有人说:李小倩昨天下午到医院看过病,是不是开错处方?吃错了药?结果-李小倩患有坏血病,即维生素C缺乏症。这种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症,主要由于血管壁害,产生齿龈、粘膜、皮肤以及身体其它部位出血渗血,防治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或服用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因此,医生开的处方和她服的药,无非是维生素C罢了,又哪来的砒霜?
是不是食物有问题?
李小倩昨天与家人共进晚餐,吃是一样的饭菜,喝一样的汤汁,家里每个人都没有异样,食物会有什么问题呢?经过进一步侦查的结果发现,李小倩开服装店这几年来,财运不错,赚了些钱,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日子过得顺心,人很乐观,同时她生性厚道,待人谦和,人际关系融洽,从未与人有过什么嫌隙,或发生过什么争执,她怎么会自杀或被人杀害呢 ?
不久,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他询问了一下侦查情况,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不到半个小时,李小倩的暴毙之谜便揭晓。
教授说:李小倩既非病死,亦非自杀,更不是他杀,而是死于无知的它杀!他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它字?它杀?大家莫名其妙?那砒霜是从何而来?
教授回答说:是在她腹内产生的。李小倩患坏血症,医生给她开了维生素C这是对症下药,完全没有问题,而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本身没有问题,所以她的家人吃了都没有事,但李小倩却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片,问题就出在这里!
前不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种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人体并无毒害作用,但是,在服用维生素C片剂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钾砷,即砷酸酐,亦称五氧化砷,其化学式为As205,转变为有毒的三钾砷,即亚砷酸酐,亦称为三氧化二砷, 其化学式为As203,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砒霜!
砒霜有原浆毒作用,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巯基梅的活性,并使肝脏脂肪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所以为慎重起见,人们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当忌食虾类。”
该网站营养保健咨询科饶月娟营养师看了帖子后回答:
“此篇流言乍看之下的确令多数人觉得非常恐怖,但冷静思考之后,也许您会和我有同感,觉得它比较像一篇推理小说,但如果这是一篇推理小说,作者的想象力是很丰富没错,可是专业知识不足与没有正确搜集资讯的结果变成一则危言耸听的文章。
由于此篇文章末有署名与连络电话,于是为了询问文中所提及之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于是拨了电话至工研院,林小姐本人不在,但她的同事转述说明此篇文章并非林小姐所发出,而她也不知有这样的一篇研究报告。”
台湾陈正育营养师对上述报道评论说:
“关于这篇网络报导,其实根据卫生署向台北荣民总医院毒药物咨询中心查询相关文献,幷无发现任何有关维生素C引起虾类中毒的医学报告。此外,该中心表示,甲壳类如虾、蟹、龙虾及贝类如蛤、牡蛎中虽含有砷,但绝大部分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达百分之九十九,而有机砷可以很快排出体外,几乎没有毒性。然而无机砷(包括三价砷及五价砷)确实有毒,若保守估计无机砷含量为海鲜含砷量的十分之一,而虾含量若以4ppm计算的话,欲达到最低可能致死剂量二十毫克,必须一口气吃下五十公斤的虾,才可能致命。
此外,在学理上,已纯化的维生素C与五价砷,如果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加以化学催化作用,或许有可能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三价砷(俗称的砒霜)。然而餐点当中所食用之维生素C及虾子,其分别所含之维生素C与五价砷量甚低,又无化学催化剂及适当之反应条件,实际并没有产生砒霜的疑虑。
因此所得到的结论是:除非是一口气吃下220~512只以上的草虾,并且同时马上吞下极大量的维生素C,才有可能引发中毒!其实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维生素C,是会促使肠道蠕动过快而引发腹泻,进而将维生素C排出体外。所以要造成维生素C+虾类=砒霜中毒事件,是超困难度的挑战。”
看来,我们大陆的消息似乎是从台湾传过来的。深圳《晶报》传播虚假消息、以讹传讹难辞其咎。
然而,这篇报道中有关对于康医生的采访却是真实报道,尽管于康医生所言充满谬误。
笔者于2003年曾去信给于康医生寻求消息来源和询问有没有科学文献记载,四年过去了,还没有收到于先生回音。然而,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这篇虚假报道已越传越广,居然作为一种饮食禁忌,被多种书籍、报刊、杂志“定格”。虚假消息出来了,还有专家推波助澜,它传播的速度当然会更快,传播的力度当然势不可挡。
至于说于康医生错在何处,关键错在对维生素C的解毒功能缺乏了解。就科学性而言,维生素C+五氧化二砷(低毒)=三氧化二砷(砒霜、剧毒),也完全是虚构。
维生素C是解毒功臣。维生素C可以解砷毒,解砒霜的毒。
196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医生手册》是当年非常畅销、非常普及、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该书第三章第十一节为“常见职业病和职业性毒害”,在第255~256页“砷中毒”一节,提到:
“在以白砷制土农药时,在熔炼砷矿石和焙烧其他含砷矿石时,均可能发生中毒。
白砷是亚砷酐(AS2O3),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毒性较砷酐(AS2O5)高,比硫化砷(如雄黄)的毒性更高。”
这里的所谓白砷、亚砷酐(AS2O3),就是俗称的砒霜。
在治疗急性型砷中毒的项下有6项措施,其中第4项为:静脉注射加维生素C500毫克的25~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必要时可隔4小时再重复注射。
对慢性型砷中毒:采用对症状疗法、维生素疗法(维生素B和C)和增加体力的措施(如营养)。”
由此可见,在1969年之前,维生素C已是排解砷毒的有效措施。对急性砷中毒一般用量为500毫克,必要时可4小时一次。500毫克在今天看来量并不大,但是在那时已经是超大剂量了。
砒霜中毒在当时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制作土农药时,二是服用砒霜自杀。用维生素C解砒霜毒原理何在,书中没有讲述,或许那时只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未可知。
在有关解毒原理方面,维生素C可以解许多化学物质的毒。
我们的肝脏是负责解毒的最大器官,其次为肠和肾。肝脏通过过滤血液、合成及分泌胆汁、中和有毒物质这三个途径排毒解毒。
在中和有毒物质方面,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要解毒酶有活性,据研究,需要大量维生素C(此外还需要适量铜、镁、锌)。
肝脏还生产一种叫谷胱甘肽的解毒物质,许多金属毒物和非金属毒物都是脂溶性的,要排解必需将其转化为水溶性形态。而谷胱甘肽即担负这一使命。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制造谷胱甘肽的数量,从而有效参与解毒。
在解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肝脏有伤害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恰恰是最强力的自由基清除剂。
有关专业书籍均提到,维生素C可以解多种金属毒和非金属毒,比如汞、砷、铅、镉、铬、苯、酒精、亚硝酸等。
2004年出版的《实用农药中毒急救》在论述各种农药的解毒原则时,除呕吐、洗胃外,作为解毒(包括砷毒)药物,首先就是维生素C,尽管用量只有500毫克。
维生素C本来可以解砷毒即解砒霜的毒,但在虚假新闻的渲染和“专家”的推波助澜下,竟然成了制造砒霜的“祸首”。这不是把功臣打成罪犯吗!?虚假新闻何其毒也!
有关媒体对维生素的报道出现如此大的失误,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势必增加人们吃海鲜中毒的机会。海鲜本身所带的五氧化二砷虽然是低毒,但毕竟是有害的,对某些人来说,也会引起严重过敏。加之现今环境常常被污染,海鲜河鲜都不能幸免,因此,对现代人来说,解毒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吃了海鲜要吃维生素C,因为海鲜往往有毒,而维生素C可以解毒。
在这个虚假新闻中,有所谓“一次性服用维生素C片超过4片(400毫克)或每日服用总量超过600毫克,不会增加药效,吸收率也不会增高,同时还会导致结石,使一些疾病的症状加重,如痛风等。”这些都是错误的。
关于结石,服用维生素C不会引起肾结石,请参阅《现代营养学》第八版。
关于痛风,维生素 C 可将叶酸转化成亚叶酸(folinic acid),以便储存叶酸。叶酸是蛋白质分解成胺基酸所必需,又是核甘酸形成嘌呤 ( purines ) 所必需,若缺乏维生素C,则嘌呤代谢会失常,痛风形成机会会增加。维生素C还可降低血清尿酸的含量。
4楼(又见楼主):冷者无敌(d6_sky)发留言 送礼物07-11-14 10:14:30回复此帖举报
顶下
返回版面
用户名:  密码:
内 容:
提示:请您确认您的帖子内容符合相关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