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5:18

美国看不懂了:中国若干大动作充满杀机

美国看不懂了:中国若干大动作充满杀机
更新时间:2010-3-17 10:13:25点击数:65902文字大小:大中小
-
  一向顺风顺水的美国在遭遇到中国的强势抵制后开始心虚了。把中国列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的美国所害怕的就是这样一种转变。旁观者清的说法在地缘政治领域未必适用,更多却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因此,在没有决心彻底扼杀中国的情况下,美国在战略上处于某种意义的被动地位。


  中国变了,美国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深切地感觉到了。难得一见的针锋相对将一次原本谈论环境问题的大会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联合国大会和八国集团领导人峰都未必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究其原因,中国的强势姿态和中美对抗才是重量级看点。


  这种改变的发生并不是在气候大会才有的。如果说09年的国庆大阅兵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海军60周年阅舰式则显示了中国的一个崭新姿态。甚至于如果更上溯得遥远一些,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已经是个崭新的开始。


  很多人对奥运会之前发生的事情不是很理解。认为为了办一个奥运会就当了“缩头乌龟”。这么说从字面上来理解倒是没有错。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西方为什么对奥运会百般诋毁和阻碍?甚至曾经作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友谊典范的中法关系也因为奥运会的到来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西方国家眼里,奥运会可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体育赛事这么简单。对于中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从长远来看,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风向标。中国用自己承办赛事的能力和最后的结果来宣示自身的信心和力量。举办奥运会所能够带来的负面作用,申办之时即便没有完全的把握也会有个大体的估计。既然中国敢于面对风险迎接挑战,那对于西方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冲击呢?


  敞开地举行大规模的阅舰式也是一个道理。也许这同样有面子的因素吧。然而,面子也是一种软实力。既然中国要争这个面子,就会引起更大的警惕来。包括派出护航编队进军索马里,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炒作话题。预料到这样的后果,中国仍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不过,让美国心虚的事情更多还是发生在09年国庆大阅兵之后。在阅兵式上,一些杀手锏类型的武器首次公开曝光。阅兵式后,又先后主动曝光四代机研制进度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存在。这当然不会是顺应美国的要求来搞军事透明
 当然,即便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也仅仅认为这是中国的一种战术改变。随之而来的气候大会成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分水岭。美国的紧张程度要远远超过了08年的北京奥运会。美国这次真正感觉到“狼来了”。中国在气候大会上罕见地挑头,大有力拼美国的架势。美国终于觉得,不能漠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也几乎在同时,美国又迷茫了。美国判断中国很可能会改变地缘政治斗争的姿态。而这个改变,究竟到什么样的程度,美国也不清楚。于是,美国打出了第一张重量级手牌——对台军售。


  中国明面上的反应很清楚,短时间内多次表达自己的态度。很多人对于外交表态很不屑。只不过,频率原本就是姿态的表现。就在几天之后,中国公开宣布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虽然中国一再声明这次试验的独立性和防御性,但无法阻挡世人将之与对台军售联系到一起。就反导试验本身来说,意义到并不是特别大。毕竟,反导试验是个大工程,不能说哪天心血来潮就能搞。试验本身必然是早有预期,和美国对台军售的关系怕是不大。真正表达了中国强势姿态的就是主动宣布这样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消息。


  中国宣布这样一个消息和美国进行类似的消息宣布的意义截然不同。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不用大书特书。问题在于,这个国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船大调头难。中国当然不可能一步迈出就跑到世界各地去打仗。实力不允许,国际环境也不允许。


  美国的迷惑至此越来越深。如果说之前他更多认为中国很有可能是虚张声势,做一种战术性改变。那么现在,美国是半点把握也没有。和“无暇”号事件之后的强势态度不同,美国甚至对于自己再进行针锋相对的试探都有些胆怯。其心境大概和华容道前被吓了两次的曹操一个样。


  既不想自己在没有一点头绪的情况下继续试探,又不愿意放弃了解中国的态度,美国人当然有自己的办法。日本这个时候挑头出来了,在沉寂了不短时间的东海油气田问题上挑事。美日那点小矛盾也仿佛一夜之间不复存在。借《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修订50周年这个契机,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将深化同盟关系。


  日本只是美国压力测试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日本之后美国仍然感到不满意,就还会有其他小喽罗为了这样那样的利益跳出来。南海就是这样一个可能爆发新的冲突的方向。去年初的那一轮试探,也是在南海方向。


  话说回来,中国态度的转变并非是心血来潮。如果没有金融危机,那么中国现在还不会做出如此重大的转变。毕竟,20年机遇期是一个定调的东西。为什么我们现在把二十年机遇期看淡了?无非两种可能,更大的机遇或者超过机遇收益的伤害。其实,两者并不对立,在中国改变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自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世界各主要势力并不是说去大肆裁军缩减军费。出奇一致,各国都选择了进一步增加军费。历史对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诠释。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是一个道理。蛋糕变小了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耐心去等待蛋糕再次做大。这个时候,为了维持原有的蛋糕分量,就需要扩大自身的份额。即便不能扩大蛋糕的份额,转移视线的功能也足以让部分国家兴致盎然。手段无非是斗争,斗争的最终保证则是战争能力。只要有一个国家开头,其他国家往往就只能在军备方面对应升级,应对形势的变化。


  美国觉得,崛起中的中国在抢他的蛋糕。因此,打压中国这个主要竞争对手是最为能够释放压力和转移矛盾的手段。当然,那个时候美国并没有太多把握,他还在猜测中国会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在地缘政治斗争策略上有决定性改变。在东南亚国家首先出头之后,美国觉得中国似乎还是那样,这才自己挺身而出,上演与中国的亲密接触,且无视中国的警告。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开始做出自己的对应升级。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蛋糕,中国只能拿起武器,直面斗争。有针锋相对,也有大胆曝光,无论何种手法,落在战略层面就是两个字——强势。这个强势美国以前很少见,短期内他也猜不出来中国的真实意图。他的试探非常谨慎。中国的利益也正在于此。


  没有这个金融危机,美国的布局会更为游刃有余,中国变得强势的阻力会更大。危险的背后自然是机遇。中国看到了,也开始利用了。美国很多时候是没有底气的。无论他叫得多凶,过度透支的事实无法改变。美国就像三国袁绍一样“干大事而惜身”。对于中国来说,美国这个既有强国确实算是“四世三公”。他有家当,还有小弟,不愿意赤膊和中国这个“泥腿子”肉搏。排除掉美国之后,周边美国能够影响到的国家中国在实力层面都不怕,只要美国不敢和中国玩主动对应升级,中国强势背后的底牌就很难被揭穿。


  既然美国慌了,说明中国的这些大小动作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已经被逼迫到不得不强硬了,那么就要利用美国对中国态度难以做准确定位的这个时机扩大战果。在与美国的博弈过程中可以适量地漫天要价,并尽力争取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对美国的一个反压力测试。现在这个时机,美国的信心和力量都处于低潮,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更为有利的双边角力态势,对于中国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风险固然有,可是现在是蓄势的上佳时机,效费比完全可以接受。如果连一点风险都不愿意冒,那这棋也就别下了。虽然美国实力世界第一,但美国的实力也长期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现在并不是去争第一,而只是想要获取更多的正当利益。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充满诸多未知和潜力的中国显然是更为值得担忧的。


  看谁先眨眼睛的游戏,在冷战结束20年后,已然再次拉开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