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理与入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概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54:51

求理与入时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概观
韩朝

中国工笔人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战国时期的人物帛画到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从阎立本的《步辇图》到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从张萱的《捣练图》到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从李公麟的《牧马图》到元代永乐宫壁画,从陈洪绶的高古人物到曾鲸的人物肖像,其形式语言堪称完美,题材内容亦见丰富。在历史的时空迁移中,形式与题材交互推进,并因其传承严密、法度谨严的形式便于深入描画人物的形貌神色而承载着叙事与表意的双重功能——这是其不变的主脉。工笔人物画的兴衰消长皆与此功能的社会需求和发挥相关联,尤其前者,叙事功能的凸现使之成为一种经典的“叙述体”。工笔人物画在唐宋时期达至高峰,与画家们对社会现实生活所投入的巨大表现热情密不可分,亦与画家们竭力探察艺术规律的格物精神分不开。元代以降,文人画家用水墨演绎超然出世情怀的同时,由现实关注转入内心世界的构建,工笔人物画失去了其发挥独特功能的社会文化空间,其后数百年的“低谷”状态随之悄然而至。

近代以来,工笔画家介入社会现实的诉求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尤其经历了20世纪初期的“美术革命”和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洗礼,其求新尚变的思潮对于纠正中国画与社会脱节的现实起到了转折性作用。“美术革命”重要的取向转移便是科学理性的广泛介入,由科玄之辩、文白之争导引出的这一运动为传统再发现与中西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语境支持,并成一时潮流。如果说这场变革更多的是在文人水墨画领域,对水墨画造成的影响大且直接,但整个艺术语境的转换,则使工笔画家的视野和触角由此走向深广。优秀的画家能在古今中西的宏观历史坐标上确立自我,站在历史高度把握现实问题,画家更加注重寻找法理的支撑和根据,对待传统和西方艺术资源,广纳博取,使之转化到当代语境中。可以说,在此“背景效应”下工笔人物画获得了鲜有的动力和资源,其态势遥接唐宋。

换言之,20世纪的美术革命催生了现代中国画的生成,现代工笔人物画也孕育其中,只不过它的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毫不讳言,此从一侧面说明工笔画与社会思潮的对应存在着时间差和错位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工笔人物画远接传统人物画“助教化”的社会责任,近取艺术思潮的主旨。从题材到形式,从技法到观念,从语境意识到价值建构都有所进展,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义因此而提升。重视理法,一方面从传统尤其是唐宋工笔画传统中获得,一方面是从与西方艺术的对照中确立,或者两者有机融会,这是在语言本体层面的努力。而在题材上,则竭力使之表现当代生活,捕捉时代精神与文化讯息,与之相匹配。所以求理与入时堪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特征。

由于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由此产生的丰富性,工笔人物画在题材的拓展和变换方面就显得格外突出。画家们试图把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历史事件到平凡生活,显在的与潜在的,主流的与边缘的,阳光的和灰蒙的,接踵而至。随着个性体验的发掘,很多画家突破了对生活现实的一般性、再现式的表达,而努力消解叙事情节,疏离直白图解,发觉个人私密生活的细微之处,或以象征、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显然,这种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转化是与当代绘画消解宏大叙事同步的。即使是重大题材,也力求以新的视角和手法,表达含蓄、自然、平实的诗意美感,摈弃了观念的、简单的、空洞的表现。有些画家甚至通过蒙太奇式的组合表达一种超验的和复杂的情绪,嫁接古今,讽喻世风,使原有的单纯叙事增添了一层观念的色彩。工笔人物画不仅在题材上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表现,使得绘画的社会功能得以发挥,最为重要的是在语言和观念层面的深度推进。在我看来,工笔画本身的画种规定性既成就了其昔日辉煌,也限制了它在语言层面的拓展。如何使这样一个具有强大塑造和叙事功用的经典画种焕发出新的神采?需要融会新机、精心打磨。艺术创新常常藉助外来影响和自身觉悟的推动,而两者又常常相左右或前后出现。 材料、技能、方法和观念等方面相互推演。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大都接受过中国画现代教学理念的濡染,他们一面临摹传统蓝本,一面结合学院教学中习得的新的造型元素,在古今中西的比较融会中进行创作。

传统工笔人物画用线塑造人物,线的内在属性已经为其形式奠定了基调,即必须提炼和概括,将物象按其本质特征和语言规律给予取舍与再造。对于细节,工笔画既能细致入微,又能舍弃繁缛,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同时历代画家能于此生发出丰富的形态与样式,实乃智慧的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派生出诸多样态,反映在风格特征上的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一,以传统勾染为主,巧妙融合素描深入刻画形象的优势,进行写实性与理想化处理,即在充分描画生活现实的基础上挖掘诗意美。传统写生所含蕴的格物精神使传统工笔画出现了唐宋高峰,在当代,写生方法的多样化和吸收现代教育之造型观念,对照模特写生、拍照或两者结合进行都可谓前所未有——这使我们看到了此画种在深入表现现实生活方面的优势和前景。工笔画的深入、细腻、精微和耐看都契合了当代现实生活的精致、实用、灰色、理性等气息。二,汲取洞窟壁画、民间绘画等传统资源,融合水墨的部分表现形式,对传统中已有材料和绘画元素进行新的组织运用,求取空间的虚构性,打破逻辑的完整性,强化工笔画的表现性与写意性。这是它向外和向“泛传统” 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三,借鉴西方绘画的某些表现手法,强调色彩的体量感、丰富性和画面的构成意味,求取视觉冲击力,这类作品造型常常概括、简洁,为色彩发挥和主观处理提供了可能。在材料、色彩、制作、肌理与张力表现几个方面,都引发了众多的实践,如用特种纸、拓印、喷绘、撞水、撞色、洗擦等各种技法。四,具有夸张、变形、装饰倾向的表现样式,这种样式将传统人物画讲求的意趣美、情态美再行扩大,类似明代画家陈老莲画风的派生,或以民间绘画为资源的变异,同时,在造型观念上加入了时代印记。——上述四种形态不是截然分开,有其交叉叠加处,其共同点是注重画面的形式因素、注重材料的运用以及制作的手段,强化绘画本体意识,在传统资源开发过程中又自觉地借鉴、融合当代艺术的视觉经验和某种特性。

相对而言,以状物叙事功能论,工笔画具备外向性特征,同时此性格又需足够的内在支撑,它体现在作画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立意、构思、构图、造型、勾线、渲染以及整体协调,均需把握准确的火号,做到得体到位。从与文化思潮的对应性来讲,工笔画则有些迟缓和内向,这是画种的媒介属性和规定性使然。其实在不同时代,工笔画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异,形、色、笔、意、趣、味都存新变。在当代,伴随着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语境意识的提升,工笔画的内外性格日趋调和与互补。尤其艺术进入现代和后现代阶段,艺术的多元化正使工笔画的状物叙事优势变得凸现。工笔画于情而言,并不直接和便利;于事而言,却有其独到的优势。当然,单单停留在叙事的境地,显然不是工笔画家的终极关怀。《韩熙载夜宴图》是记录一个事件而为千古佳作的典范,但其永恒性是在它对绘画本体的把握,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也须从这样的历史高度上看待诸多问题。画家们都在努力戒除语言层面的不足,如匠气、俗气。他们已然意识到找到诠释经验的有效形式以及审美判断和技术技巧的重要性,比如,以回归和追摹宋画的典雅精致为契机,完成形式架构;再比如,以传统笔法描绘当代新的形象和表达新的意境,确立精神支点。立意、构思和技艺的巧妙和精良都成为品读工笔画的新亮点。我们由此看到,题材与语言的深化使当代工笔人物画获取了一定程度的经典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