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教师发帖反映问题时有辱骂言论被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50:59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教育动态

3位教师发帖反映问题时有辱骂言论被拘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邢志刚

2010年09月19日07:51

 

  专家:

  骂教育局被抓太可怕

  邳州市公安局网监大队负责人对记者称,在涉及教师的这几个案子的侦办过程中,网监大队只是提供技术支持,具体办案的都是辖区派出所。根据前期的调查了解,红头文件中所提及的3名老师,因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非常恶毒,传播范围也比较广,对当事人家庭、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存在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根据治安处罚法的有关规定,遂对他们进行了治安拘留,但依据的是哪个具体条款,这名负责人却未予以回答。

  “其中一名教师就对教育局爆了一个粗口,怎么就给抓起来了?”前述负责人回应称:“他的说法只是一面之词,公安部门都有详细的案件卷宗。何况即使是对政策不满,反映正当诉求可以,但也不能侮辱谩骂。”记者随后希望看看详细卷宗,遭到了拒绝。

  “公民骂了作为国家机关的邳州教育局,那么,作为国家机关的邳州市教育局,是否可以追究发帖者的名誉侵权责任?”有人认为,如果谁都来胡乱发言,会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工作秩序。具体到王刚的个案,北京华一律师事务所浦志强律师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邳州市教育局作为国家机关,是没有名誉权的,既然没有名誉权,就不存在侵犯名誉权的问题。他说,名誉权本是自然人专享的一种人格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中法人也享有名誉权,那是将名誉权向私法人(如公司、企业)的一种延伸,是考虑在市场经济下,公司、企业处于竞争的环境,对其声誉的损害,可导致其生产经营蒙受损失。但公法人即国家机关无需处于市场环境之下,没有竞争和生存压力,无所谓名誉权。当然,政府的高效运行,需要有一定的声誉,但这种声誉的获得不是靠遏止民众的批评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依法行政获得社会公信。正因为如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人格权利遭受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浦志强认为,邳州教育局以王刚侮辱诽谤单位报警,公安机关将其拘留的做法,涉嫌滥用公权力,是以“维持稳定大局”为由对公民言论自由的粗暴干涉。

  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专家肖泽晟认为,此事件中,王刚如果确是因为主张合理诉求而爆了粗口,辱骂了教育局,就被抓起来的话,有关公安机关就涉嫌滥用职权,这种做法是与宪法精神相违背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禁网门”之后的舆论生态

  据邳州一位教师介绍,近年来,邳州教育暴露出来不少问题,网络是主要的反映载体。去年以来在邳州,就发生了近两千名教师因为绩效工资问题散步事件;因为校园搬迁,邳州一中师生聚集事件等,这些事情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虽然并未见诸于省市的有关报纸,但却在互联网上多有体现,有的网站中甚至图文并茂。

  据调查,在小小邳州,网络本身发展速度很快,本土论坛就有好几家。比如邳州论坛、新邳州论坛、邳州城市论坛、邳州人民论坛等等,由于人气旺盛,关注度比较高,因此,很多的教师都喜欢在这些本土论坛上,发些牢骚,反映一些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要求教师不能“乱说话”的文件下发至邳州各大中小学,无疑让人产生一些联想。“教师究竟该怎样讲话、具体讲什么话,实乃其基本权利,包括教育局官员在内的外人无权滥加干预、‘说三道四’”,网民们几乎一边倒地对邳州教育局下发的这个红头文件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在限制公民基本的言论自由。“不是教育局说的‘个别词语引起误解’这么简单。去年以来,邳州教育系统接连发生群体性事件,邳州教育局为了维稳,才出台文件的。如果其他的渠道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谁还会去网上发帖凑什么热闹呢?”邳州当地一位教师称。

  同样有所不满的,是一些论坛的管理人员。邳州一家论坛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红头文件事件”被快报曝光之后,和他一样,邳州一些论坛的负责人即接到了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尽快删除散落在论坛中的有关“红头文件”的帖子。“但这边帖子刚删,那边又被网友发了上去,老是靠堵,好像不是个办法,”该工作人员称。

  (注:为保护当事人,文中涉及教师皆为化名)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邓跃)


教师“被拘”暴露的真问题要不要查?

 

◎盛克选  发表于 2010年09月20日 08:0

 

9月19日《现代快报》对江苏邳州“禁网门”事件引起的风波进行了跟踪报道,3名教师究竟在网上发布了什么内容的言论而最终导致被拘留?调查发现,3位被拘教师通过网帖反映的问题,主要涉及个人工作岗位、名优教师津贴、有关校领导腐败等内容。其中两名教师都是针对自己不满的教育系统领导展开了长时间的辱骂,另外一名教师因为不满津贴被拖欠,骂了教育局,最后三人都被警方拘留。

 

事已如此,在客观的调查面前,我们没有必要再次把舆论的焦点停留在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因为教师被拘的背后,已经逐步暴露出更深层的问题,而公众所期许的也是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3名教师“骂人”被拘留已经成为事实,但其骂人背后3名教师在网贴内容所揭示的问题,究竟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在整个事件的串联中,似乎缺少了来自权威声音。比如发帖所揭示的个人工作岗位、名优教师津贴拖欠、有关校领导腐败等内容。新闻中,虽然有多名教师证实拖欠津贴的事情确实存在,那么关于领导腐败问题是否也依然存在?这是事件的真问题,公众暂时不得而知。然而,更令人疑惑的是,整个事件中教育局似乎成了“权威发言人”。按理说,倘若教师发帖内容所揭示的问题真正存在于教师岗位本身或者有关校领导的腐败行为,那么是否应该由第三方部门展开深入的调查摸底,而此时教育局遭受腐败质疑理应采取回避。但事实上恰好与此相反,邳州教育局却演变成了事件主角,而红头文件也理所当然成了“传话器”。

 

从整个事态的发展来看,江苏邳州教育局在下发的红头文件中称,“去年以来邳州已有3名教师因在互联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被拘留”。但笔者从9月19日《现代快报》的跟进报道中,始终没有发现哪些是不实言论的事实,因而教育链条是否存在真正的腐败问题也似乎成了整个事件的空白。没有详细深入的调查,就没有合情合理的真相。江苏邳州教育局红头文件所描述的不实言论与散布谣言的事实空白,在舆论的压力下以“辱骂被拘”的理由搪塞公众的判断其实只是自圆其说,而问题的真相,究竟哪些是不实言论与谣言,恐怕也不是教育局说了算。当然,邳州教育局也不妨列举出来,还公众眼见为实。

 

近年来通过网络揭发腐败贪污等案例屡见不鲜,比如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又如“天价烟局长”;再如“豪车检察长”等,无一不是首从网络揭发引起社会舆论关注,而最终深入调查挖出了背后存在的真问题,其腐败程度之深让人难以想象,当然他们也因此受到法纪的惩罚。不难看出,网络言论诉求不仅对腐败分子具有巨大的震慑威力,信息多渠道增强了法纪监督的权威性,而且对官场生态亦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改变作用。因而,相关部门在江苏邳州“禁网门”事件的处理上是否也应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与启发。

 

毫无疑问,教师因辱骂“被拘”事件还远远不能就此了结,发帖内容所揭发的腐败问题是真是假,而其背后隐藏有多深,唯有第三方调查机构才能给出权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