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为何成为一大中的二号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9:08
在中共一大上,陈独秀虽然没有参加,但是以他当时的威望,仍旧被大会推举为中央局的书记。中央局是临时的中央领导机构,因为当时全国党员人数少,只有50多名,党的地方组织也不健全,所以没有成立中央委员会。中央局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届领导机构,它由三人组成,除书记陈独秀之外,便是组织主任张国焘和宣传主任李达。正值盛年的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刊《共产党》的主编,在党的宣传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时年24岁的张国焘为何在一大上受到如此器重,成为党内实际上的“二号”人物呢?事实上,中共一大的会议也是由张国焘主持的。

张国焘在一大中的优势很明显。不管后来张国焘如何蜕变,客观的说,风华正茂时的张国焘确实是一位奋发有为、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在路卫兵看来,张国焘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张国焘是来自北京这个政治中心的代表。“五•四”运动后,北京已是全国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城市,而张国焘在“五•四”运动中曾是北大学生领袖,后又任北京学联主席,是“五•四”运动的健将,在当时影响很大威望颇高,用时下的话讲,就是人气很旺;二,作为北大的学生,他与北大教授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中共“两大星辰”交往都很密切,还与李大钊共同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可以说在人脉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三,在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成后,张国焘开始与工人接触,从而对工人运动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经验,这一点无疑在当时走在了其他代表前面,是其他代表不可比拟的优势。

除此之外,张国焘还拥有在当时具有明显优势的“三门利器”:

能言善辩的“铁嘴”。张国焘的能说会道是出了名的,在北大就读时,他就是学生中最活跃的分子之一。他在回忆录中说:“追求科学知识和热心于国事,这两种愿望在我内心发生了冲突,后者占了优势”。足见当时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变也在影响着他的人生抉择,而北大是进步思潮的摇篮,在思考与辩论中成长,张国焘练就了一张能言善辩的“铁嘴”。年轻的张国焘热情奔放,他与邓中夏、罗章龙等人组织了“平民教育会”,在走向街头深入工厂与集市的爱国主义宣传中,他的“铁嘴”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北大极具影响的风云人物。

“五•四”运动当天,北大时任校长蔡元培曾阻止学生去天安门,张国焘德“铁嘴”功夫和应变能力得以施展,他对蔡元培高喊:“示威游行势在必行,校长事先不知道,现在也不必管,请校长回办公室吧。”边说边和几个同学连推带劝的把蔡元培拥走。张国焘此举赢得学生赞赏,第二天张国焘便被推举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第一任讲演部长。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张国焘多次到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演讲授课,深受工人欢迎,出色的口才也让他在参加一大准备工作时,得到国际代表马林的好感和赞赏。

出色的组织能力。张国焘的组织能力在“五•四”运动中就表现得很突出。学生运动最重要的斗争形式就是演说宣传,他担任讲演部长后,把各校的精英汇集起来,分成若干个讲演团和小分队,分赴街道、车站集市广泛演讲并散发宣传品,他组织的讲演人数越来越多,以至于军警都抓不过来了,监狱里也一时人满为患。从侧面我们也不难看出张国焘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张国焘被推举为北京学联主席后,成为北大学生的主要领袖,工作开展的头头是道,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与邓中夏、刘仁静被人并称“北大三杰”,邓中夏还戏称他为“学生要人”。1920年,李大钊、张国焘等人组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张国焘是小组日常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会议主持人。在参加一大筹备工作时,他的组织能力再次得到发挥,不但得到共产国际代表的肯定,也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可。

超强的交际能力。张国焘担任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以及后来的学联主席、党小组的发起人,这些经历既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也培养了他超强的社交能力。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张国焘到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演讲授课,就很能与工人打成一片,深受工人拥戴和喜爱,加上他为人机智,工人们亲昵的称他为“张孔明”。其社会交往能力可见一斑。

一大最初张罗筹建工作的是上海本地代表李达和李汉俊,但二人都是学者型人物,很有个性,对来中国指导建党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尔斯基的颐指气使很不买账,而国际代表社会主义白人的优越感也让他们看不上这两个特立独行的学究,因而双方闹的很别扭,准备工作屡屡掣肘。张国焘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僵局。他在马林的助手张太雷的引荐下拜访了马林,张国焘的“铁嘴”功夫再一次得到展示,双发谈得很融洽,马林对张国焘很是欣赏和认可。张国焘也凭借他练就的善于社交的能力,与其他各地的代表关系处的都很好,他来上海前路过济南时就与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交流过,可见张国焘喜欢社交也善于社交。他的这种能力使他不难成为代表中受人瞩目的活跃分子。

应该说张国焘算得上是一大代表中的佼佼者,他当时的资历和影响力是代表中其他人鲜少能与之匹敌的。代表中李达、李汉俊是学者型人物,个性鲜明却短于心计;山东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刚毕业的学生,一副谦谦受教的样子;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都是老实淳朴的学究;就连当时的毛泽东都还很不成熟,属于沉默寡言并不活跃的。张国焘的 “三门利器”在中共一大上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因而在陈独秀不能到会主持的情况下,他被顺理成章的推举为会议主持人。而张国焘最终被推选进中央三人局,担任组织主任这一重要职务,成为一大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