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明:看蒙娜丽莎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5:54
熊秉明,1922年生于南京,父亲是我国近代数学大师熊庆来,十岁随父赴法接受西方教育两年。1944年从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两度赴法,入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转习雕刻,专事西方艺术探索。1960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执教,讲授汉语和中国哲学。1962年受聘于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同时从事雕刻创作,投身于中西方艺术实践,成为巴黎著名的华人艺术家。他曾任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并兼任法国中国书法学会主席。著述甚丰,主要有:《张旭与狂草》(法文)、《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关于罗丹—日记择抄》、《诗三篇》、《展览会的观念或者观念的展览会》、《回归的塑造》和《看蒙娜丽莎看》等。
一
面对一幅画,我们说“看画”。
画是客体,挂在那里。我们背了手凑近、退远、审视、端详、联想、冥想、玩味、评价。大自然的山水、鸟兽、草木,人间的英雄与圣徒、好女与孩童、爱情与劳动、战争与游戏、欢喜与悲痛,都定影在那里,化为我们“看”的对象。连上想象里的鬼怪与神祇、天堂与地狱、创世纪和最后审判;连上非想象里的抽象的形、纯粹的色、理性摆布的结构、潜意识底层泛起的幻觉,这一切都不再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威胁或蛊惑。无论它们怎样神奇诡谲,终是以“画”的身份显示在那里,作为“欣赏”的对象,听凭我们下“好”或者“不好”的评语。
欣赏者——欣赏对象。
这是我们和画的关系。我们处于一种安全而优越的地位,享受着观赏之全体的愉快、骄傲和踌躇满志。
然而走到蒙娜丽莎之前,情形有些不同了。我们的静观受到意外的干扰。画中的主题并不是安安稳稳地在那里“被看”,“被欣赏”、“被品鉴”。相反,她也在“看”,在凝眸谛视、在探测。侧了头,从眼角上射过来的目光,比我们的更专注、更锋锐、更持久、更具密度、更蕴深意。她争取着主体的地位,她简直要把我们看成一幅画、一幅静物,任她的眼光去分析、去解剖、而且评价。她简直动摇了我们作为“欣赏者”的存在的权利和自信。
全文: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unicornblog/1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