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internet的琴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9:08
拨动Internet的琴弦
互联网周刊  2005-08-09 11:46   宋亮
当你使用iPod,惬意的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时,你知道第一支MP3格式的歌曲是什么吗?是Susanne Vega演唱的“汤姆叔叔的小餐馆”,所以Susanne被称为是MP3之母。不过从源头来说,创造MP3格式的是一位名叫Karlheinz Brandenburg的朴素的德国人。尽管他自己并没有从这个如今最流行的数字音乐格式上获得大量的财富,却给一大批像苹果这样的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为了表彰Karlheinz的贡献,2000年10月19日,德国政府将德国未来奖颁给了他。
1977年,一位名叫Dieter Seitzer的德国教授想通过一根标准电话线传输音乐,但没人愿意冒险,为这个超前的想法提供研究经费。后来,这位教授还是想方设法招集了一批对此感兴趣的技术人员。Karlheinz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还是一个喜欢数学、声学、电子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经常有着各种希奇古怪的想法。而要实现用电话线传输音乐,如何压缩音乐文件是其中的关键。虽然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基本的压缩技术和理论就已成型,但没有人想到将此应用到声音媒介的压缩上。正是Karlheinz在1989年写的一篇博士论文给Dieter的想法带来了希望,在那篇论文中,Karlheinz谈到了数字音频的编码、压缩以及感知测试技术,提出了MP3格式的设想。
MP3压缩技术真正从理论变成现实是在Karlheinz加入研究机构Fraunhofer后。Karlheinz只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待了一年,便于1990年返回德国爱尔兰根大学任教并继续研究音频编码。在这期间,他正式进入Fraunhofer集成电路研究所(Fraunhofer IIS-A)并组建了MP3研发小组。Fraunhofer研究所是德国顶尖的研究机构,正是这里的宽松环境给了Karlheinz更大的空间。当然,Karlheinz和他的小组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他们做实验时使用的是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但就是这样,他们对长约1分钟的音乐进行数字解码仍要花上10小时。而且,除了要实现大幅削减音频文件的长度外,还要找到保证声音不会因压缩而变形的最佳压缩方式。由于不同种类的音乐被压缩后,音乐品质的损失是不同的,而这又不是能预见和轻易拿捏的,Karlheinz便每天带着专业耳机,把某段音乐段落反复听上上千遍。
1995年,Karlheinz正式公布MP3标准。很快,这项新标准便在互联网上掀起一股狂潮,并导致了互联网历史上最火的客户端软件Napster的出现。人们不再需要为一张唱片而花上20美元,一切都在鼠标轻轻一点中大功告成了。而正是这个Napster立刻在传统唱片界引发了轩然大波,但不可否认的是,MP3的出现是革命性的,接下来,几乎所有的唱片商都推出了付费MP3下载。与Dieter教授的遭遇不同的是,MP3标准公布后,立刻吸引了很多公司,他们到Fraunhofer研究所希望能购买该技术专利,但Fraunhofer和Karlheinz都不打算出售此项技术。所以至今Karlheinz没有从这项技术发明中获得多少私人利益,他说:“我不在乎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但我满意我的工作、与我一起工作的人和所发生的一切。”
在别人眼中,Karlheinz还像是一个世外高人,心态平和地看待MP3带来的纷纷扰扰,他略带讽刺地说:“工业界需要知道的应该是如何利用这种新的数字媒体和机遇。他们应该探询积极的方面,而不是消极的一面。”当然他对那些音乐创作者也充满同情,“他们的创作应当获得报酬,但并不是这项技术要解决的。”现在,Karlheinz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上网看看有没有新的MP3网站和使用这项技术的人。最近两年,他又重出江湖,把精力投入到被称为“真三维”的“losono”音频技术上,这种技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目前最好的环回立体声音响系统只能在几英尺范围内做到的效果。一谈到这个技术,Karlheinz的眼睛便难以掩饰兴奋,因为实现这种超真实的音效正是业内多年的梦想。也许,对于一个研究者最大的褒奖莫过于让他继续他的梦想。
(文/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