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1:43
1、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他的《帕金森定律》里,阐述了组织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的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如果你是这个不称职的官员(抱歉),你会选择那条路?
常理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很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组织管理体系。
点评:不管是国有、私营等各种产权制度下,机构臃肿是很多企业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后面临的一种危机,继而形成文牍主义危机,帕金森只是从人性的弱点角度探寻机构臃肿的成因,如果假定是这样的话,那么改变人的本能太难了。
但我认为,形成机构臃肿的原因是因为客观存在的管理幅宽,一个人的管理幅宽是有限的,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在你的企业作大后,你需要更多的中层管理者,每个中层有可能根据经营需要培养基层管理者,所以,重点是怎样进行管理团队的建设问题,打造灵活的用人机制。我们知道企业在创业阶段,人员高效利用,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大企业扁平化,进行适当分权与分责。
类似的定律还有:
2、荷希纳定律
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则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员多3倍,则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
三.250定律
美国著名推销员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这一定律有力的论证了“顾客就是上帝”的真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不小的群体。善待一个人,就像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四.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定律是以INTEL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他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
这一定律的基点是着眼于市场开发和利益分割的成效。因为人们在市场竞争中无时无刻不在抢占先机,只有先入市场才能更容易获取较大的份额和较高的利润。
五.木桶定律(老掉牙的东西,但是处处受益的定律)
一个有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
同样,在一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相关的环节,只有找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某一关键环节,把这一个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六.80/20定律
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
80%的销售业绩来自20%的SALES;
80%的时间用在了20%的高效率的时间内被完成;
80%的效率提升可以来自20%的环节改进
七.篮斯登原则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篮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八.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的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糕。
九.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十.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十一.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情,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十二.最美的语言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你。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我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十三.洛伯定理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十四.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越少,在哪里听到的就越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十五.费斯诺定理:
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L.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十六.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的多。
提出者: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十七.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收集有损建筑的雷电,并输导至大地释放掉,从而保护建筑物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企业这个建筑物,也应有避雷措施,可惜看到很多企业,包括我所在的企业高管层,总是想方设法防雷,真的雷来了,却一个个避由不及。    十八.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与我写的管理定律(第二日)中的“木桶定理”类似。
十九.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
点评: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我认为,这是强调“团队力”而非“个人力”的一个较好诠释。而且,发挥团队力的最大效能,对领导者的整体素质是个很大的考验。见我9月20日写的《对建设高效能团队的思考》链接:http://blog.163.com/kevin_tao/blog/static/121829920068209398156/
二十.磨合效应:
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
点评: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双方都作出必要的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