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眼里的“松果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48:41

刘云眼里的“松果体

 

 

 

 

 

[松果体在大脑中间偏后下方,脑垂体在大脑中间偏前下方,海马在大脑中间偏上]

 

 

  我认为“松果体是人的灵魂的居所,是整个大脑的

 

心。胚胎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先发展了“松果体

 

 “松果体发布命令给“脑垂体”, “脑垂体”按

 

照“松果体的命令产生人体的干细胞,逐渐形成人

 

体的各个脏器。

 

  “松果体基本上在人体休息时活动量大,而“脑垂

 

体”基本上在人体清醒时活动量大。

 

 

 

   解剖学家卡里盎说“松果体是人类思想通过脑腔的

 

必经门户。德国科学家笛卡儿认为这是“灵魂所在之

 

地”。也有人把它看成“智慧库”。

 

  意大利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正常的松果体可能还有

 

癌作用。因为发现切除松果体后能促进某些肿瘤的生

 

长。

 

 

 

以下文章转载于百度知识百科

 

 

 

 

什么是松果体?

 

 



  
  松果体(pineal body)(conarium)[kEJ`neErIEm]为

 

长5~8mm,宽为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

 

200mg,位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

 

(epiphysis),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

 

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松果体表面被以由软脑膜延

 

续而来的结缔组织被膜,被膜随血管伸入实质内,将实质

 

分为许多不规则小叶,小叶主要由松果体细胞

 

(pinealocyte)、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纤维等组成。松果

 

体细胞是松果体内的主要细胞。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为

 

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圆形、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着色

 

浅,核仁明显。胞质呈弱嗜碱性,含有少量脂滴。在镀银

 

染色标本中,松果体细胞形状不规则,有长短不一的突

 

起,突起末端膨大,常止于血管周围。电镜下,细胞质内

 

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小圆形分泌颗粒,颗粒内

 

含有褪黑激素(melatonin)。胞质内还有较丰富的线粒

 

体、游离核糖体和脂滴。细胞膜常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在松果体细胞近突触部可见有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突触带由中等电子密度高的小棒状结构及其周

 

围的小泡组成,其功能不清。神经胶质细胞较少,位于松

 

果体细胞之间。在HE染色标本中,细胞胞体小,形态不规

 

则,细胞核小,染色深。细胞有突起,末端附着在松果体

 

细胞或伸到血管周围间隙。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含有丰富的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微丝等。 在松果体细胞之间还

 

可见到一些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钙化颗粒,称为脑沙

 

(brain sand)。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钙和碳酸钙。脑沙一

 

般出现在青春期后,其量随年龄而增加。脑沙的功能意义

 

尚不清楚,有人认为。脑沙的数量可能反映其过去分泌激

 

素的活动情况。松果体的神经主要来自预交感神经节节后

 

纤维,神经末梢主要止于血管周围间隙,少量止于松果体

 

细胞之间,有的与细胞形成突触。松果体的功能尚不十分

 

了解。一般认为,人的松果体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胶和

 

肽类物质,主要是调节神经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

 

这种调节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性,并与光线的强度有关。

 

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

 

昼夜节律,白昼分泌5-羟色胺,黑夜分泌褪黑激素,褪黑

 

激素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其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

 

生殖起抑制作用。另外,近年来发现,松果体细胞还分泌

 

8-精催产素、5-甲氧色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抗促性

 

腺因子等,其意义尚待探讨。

 

 

 

松果体的功能

 

  ▲首先,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睛。说人体有第三只

 

眼睛,似乎是不可思议。其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早已

 

绝灭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起初生物学家对此迷惑

 

不解,后来证实这正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研究表明,不

 

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蛙鱼龟蛇,甚至人类的祖选,都曾有

 

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

 

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尽管

 

松果体移入了黑洞洞的颅腔内。“深居简出”、“与世隔

 

绝”,不能直接观察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但由于它曾经

 

执行过人类第三只眼晴的功能,凭着它原来的一手“绝

 

活”,仍然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例如人们在阳光

 

明媚的日子里会感到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睡眠减少。反

 

之,遇到细雨连绵的阴霾天气则会情绪低沉、郁郁寡欢、

 

常思睡眠。这一现象正是松果体在“作祟”。 

 

 

  因为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5一羟色胺,它在特殊酶

 

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激素,这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

 

研究发现,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约。当强光照射

 

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

 

人体内褪黑激素多时会心情压抑,反之,人体内的褪黑激

 

素少时则“人逢喜事精神爽”。由此看来,人的情绪受光

 

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的调控中心。由

 

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

 

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

 

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实验证实,褪黑

 

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白昼降低,夜晚升高。松果体通

 

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

 

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

 

“生物钟”现象。如人类的睡眠与觉醒、月经周期中

 

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来。新近发现,人体的智力

 

“生物钟”以33为周期进行运转,情绪“生物钟”为

 

28天,体力“生物钟”为23天。这三大生物钟的调拨

 

也是由松果体来执行的。 

 

   ▲松果体分泌的激素——褪黑激素能够影响和干预人类

的许多神经活动,如睡眠与觉醒、情绪、智力等。很

 

显然,松果体在神经信号与激素信号之间扮演着“中

 

介人”的角色。因此,松果体在人体内执行着一个神

 

经——激转换器的功能。这也是松果体的第三个功

 

能。 

 

 

▲松果体能合成GnRH、TRH及8精-(氨酸)催产素等肽

 

类激素。在多种哺乳动物(鼠、牛、羊、猪等)的松

 

果体内GnRH比同种动物下丘脑所含的GnRH量高4-10

 

倍。有人认为,松果体是GnRH和TRH的补充来源。

 

 然而,我们相信,松果体的功能远不致此,我们对松

 

果体的认识还很肤浅。由于它深埋在颅腔内,使我们

 

对它的研究增添了客观上的困难。但不管怎样,随着

 

研究的深入,它的“庐山真面目”终究会显现在人们

 

面前。

 

 

 

松果体的生物意义

 

   松果体细胞接受颈上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促进松果体合成和分泌褪黑激

 

素。松果体的分泌机能与光照有密切的关系,持续光照可

 

导致松果体变小,抑制松果体细胞的分泌,而黑暗对松果

 

体的分泌起促进作用。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合成受光照

 

与黑暗的调节,因此,它的分泌量出现昼夜节律变化。在

 

人的血浆中,当中午十二点钟时,其分泌量最低,而在午

 

夜零点时,分泌量最高。另外,它的周期性分泌与动物和

 

人的性周期及月经周期有明显的关系。松果体可能通过褪

 

黑激素的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从

 

而影响机体时间生物效应,如睡眠与觉醒,特别是丘脑-垂

 

体-性腺轴的周期性活动。 

 

   光照抑制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途径大致如

下:由于松果体受颈交感节后纤维的支配,当光线投射到

 

视网膜并将其部分信息传递到视交叉上核后,视交叉上核

 

又通过某种尚不清楚的神经联系,经内侧前脑束把光照信

 

息传到交感低级中枢,再经脊髓传至颈上神经节,抑制松

 

果体的活动。因此,破坏视交叉上核,切断联系颈上交感

 

神经节的神经,或摘除颈上交感神经节,都会使松果体随

 

明暗变化的节律性活动消失。光照和刺激视神经,或直接

 

刺激视交叉上核,使颈交感神经节的活动受到抑制,则松

 

果体的活动也随之降低。

 



  由于松果体的活动受光照的明显影响,所以生活在两

 

极的动物的松果体季节性变动特别显著,在太阳不落的夏

 

季,松果体的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在漫长而黑暗的冬季,

 

松果体活动极度增强,产生大量的褪黑激素,从而抑制生

 

殖活动。可能正是这种原因,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

 

由于冬天处在黑暗之中缺乏光照,褪黑激素分泌增加,抑

 

制了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因而妇女在冬天便停经了,

 

而且,爱斯基摩女子的初潮可晚至23岁出现。近年来发

 

现,灯光和自然光一样,同样对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起

 

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弱对性腺发育的抑制,导致性早熟。

 

   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对鸟类松果体的研究证明,

鸟类活动的昼夜节律生物钟位于松果体细胞内,他们发

 

现,鸟类的活动量是受到褪黑激素的抑制的。日本科学家

 

在试验时,分别取下在12小时明暗交替的条件喂养的鸡的

 

松果体加以培养,把它分散成一个个细胞,然后在明和暗

 

的环境中观察其中合成褪黑激素所需酶的活性,结果证

 

明,每个松果体及其分散了的细胞都有生物钟作用,它们

 

能记忆明暗的规律,并逐步适应新的规律。美国科学家成

 

功地进行了首例鸟类生物钟的人工移植,他们在试验中发

 

现,如将麻雀的松果体摘除,它们活动的昼夜节律就丧

 

失,变得整天活动不停。如把一只麻雀的松果体移植到另

 

一只切除了松果体的麻雀上时,活动节律就又恢复了并且

 

和给予松果体的麻雀原先的活动节律相一致。 



   松果体是约7×4mm2大小的扁锥形小体,位于丘脑后上

 

方,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松果体在儿童时期较发

 

达,一般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

 

松果体的主要激素为褪黑素,属于吲哚类化合物,其分泌

 

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两栖类动物褪黑素对其有促使皮

 

肤褪色的作用。对哺乳类已经失去这种作用,褪黑素的生

 

理作用可能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

 

泌,抑制性腺活动,抑制性成熟,防止儿童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