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要诀:对自己负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8:18

海外生活要诀:对自己负责

 

时间: 2008-06-11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王勇幸

美国中学交流生收获丰盛

  小留学生系列(下)

    ■专题撰文 时报见习记者 王勇幸

  十余年前,国人留洋,多以中年出国居多,即便没有思想僵化,也是思想定型,“再塑”尤难。如今少年适应性强,大多迅速融入当地社会,中学留洋,读书之外,或做义工,或参加形形色色的课外活动,自然“有滋有味”。

  上世纪出国美其名曰“留学”,然而巨大的经济压力让莘莘学子多终日为果腹而忙碌。今时不同往日,父辈积攒多年,儿女终于可以抽出“洗碗的双手”捧起书本;不过也有儿辈出国只管饮饮食食,跳跳舞,调调情,上上网,打打“机”,出国“食老窦”,回国依然“食老窦”。真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

  中年留洋,而立且不惑,心志坚定,即便洋相再多也不过当吃闲饭,少年留洋稍微受不住挫折就会“欧美梦碎垂泪归国”。

  “谁解盘中飨,粒粒皆辛苦”,老陈用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来感慨儿子的出国留学——他儿子在美国因为“未成年人聚众酗酒”被遣返——老陈的口气中没有责备,只是无奈于儿子的不懂事。

  家长望子成龙,其实在外游学也有着别人不知道的孤独和心酸。“出国读书,最挥之不去、不召自来的是孤独”,在英国读书的William如是说。他刚出国时觉得脱离了父母的束缚可以尽情玩,非常自由。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异常想家。

  中广国际教育集团的路远老师把小留洋的传统联系上了孔子。他说“孔子的给小留洋留下了两大传统和矛盾,一是‘父母在堂,子不远游’,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传统相互“矛盾”成了小留学生在外生活“困扰”:如何面对寂寞乡愁,行万里路又能否读好万卷书呢?

寄宿家庭篇:寄人篱下居不易

时间: 2008-06-11 来源: 信息时报

出门在外和不同国籍的朋友相处、互相帮助,对独生子女一代是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参加各种活动,既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又能认识更多朋友,积极投入当地的生活。 留学生在海外生活之道,关键还是要融入当地家庭。 Emma和她的严格美国“家长”。

  一般小留学出国,住宿方式有三种:一是入住当地家庭寄宿式,二是租房或与人合租,三是在学校寄宿。而在此之前,首要的是解决语言问题。

  

  融入当地 语言过三关

  

  Lily回顾自己到租住在英国家庭的经过,总结出语言问题要过三关:第一关是头一天,离开父母,登上飞机,完全到了一个英语的环境,陌生之余甚感孤寂。Lily到达机场后,立即拨通妈妈的电话,“我当时什么都没说,电话里就一直哭。妈妈问什么我都不回答,就是一直哭。哭了一会,我才明白过来,告诉妈妈,我该安排自己的事情了,哭是为了释放一下。”

  第二关是头一个星期,到了美国住进接待家庭以后,又是一个语言关。“在国内,我的英语还算不错的,但是到了那里一看,大到路牌,小到沐浴间中瓶瓶罐罐上的标识,全都充满了看不懂的英语单词”,回忆起刚到美国的头一周,Lily觉得自己简直是“懵”了,“头两天,美国的家长叫我吃饭我都听不懂,甚至拿个碗在我面前晃一晃我才明白”。

  第三关是头一个月。在家庭中熟悉两个星期后,就会到学校上课。这时就会发现听课听不懂的问题,Lily说:“国外有不少习惯用语,和在国内学的英语不大相同。加上老师快节奏口语、每门课程有专业的术语,这些都带来听课的困难,不过两个月以后就可以完全适应了”。

 

  寄宿家庭规矩多

 

  2008年五月,对陈楚荣一家来说, 是记忆深刻的“电话月”,本来以为忙完所有手续终于把女儿送出国,没料到女儿到澳大利亚刚一周就让父母觉得是“放出去的野马”。

  “过去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是女行万里父担忧”,这是陈楚荣这一个月来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孩子出国留学,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在当地的居家安全问题。陈楚荣一家也是如此,本着为女儿找个好家庭,女儿更能放心下来读书的想法,陈家父母决定在当地挑一个好房东,寄宿在房东家中。

  女儿璐璐今年才17岁,出国时还在念高二,从来没有离开父母,在父母的心目中是一个典型的“小女孩”。

  为了让小女孩不学坏、不被人欺负,陈家在挑选房东问题上慎之又慎,陈楚荣在学校提供的房东中千挑万选,选定了一家。这家的家庭情况和陈家的情况相近,有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全家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对中国孩子也很友好。

  按照陈楚荣的设想和安排,女儿至少应该在这个家庭住上半年,等语言班毕业以后,又比较熟悉当地情况了,才有可能考虑搬迁新居的问题。

  可事情却完全不像计划的那样简单。女儿去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吵着要搬家,把陈楚荣搞了个措手不及。璐璐想和同学合租,女儿想搬出来住是因为房东家的规矩太多,陈楚荣怕她学坏;璐璐想搬到公寓住,陈楚荣又听说公寓里会有吸毒人群……

  为此,整个五月,陈楚荣数不清和女儿聊了多少个通宵电话,但是女儿却十分反感,认为爸爸是在用恐怖的例子来吓唬她,璐璐常说爸爸“一点都不了这边的情况,这么不放心,当初还不如不要让我出来,就放在家里看着好了!” 

 

  遇上“严父”出入要报告

 

  现在不少国家有为小留学生专门设立的“寄宿家庭”合作项目,例如美国政府的相关项目,允许国际学生住在美国志愿者家庭中一年,入读当地公立学校。为了在国外读大学衔接方便,不少小留学生会选择在高二出国,在美国完成一年学业。

  Emma一到美国就尝到了“保守美国人”的苦头。她的接待家庭位于俄勒冈州的一个典型美国小镇。美国家长是保守派,有个7岁的孩子,Emma成为了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对这个孩子他们的管教比Emma的亲父母还严,参加活动前,他们要求Emma事先详细报告行踪、时间、一起参与的朋友姓名,甚至还要打电话和活动主办方确认。有一次,Emma参加一个朋友家中举办的Party,向美国家长报告两个小时回来。两个小时刚过去了十五分钟,家长见她还未回来,直接开车到她朋友家中,把她从会场上拉了回来,让Emma“丢尽颜面”。

  Party事件后不久,Emma和一群朋友到一个家里有游泳池的美国同学家中玩,一群同学提议下泳池游泳,Emma没带游泳衣便穿着便装下水。她回到家中被美国家长发现后受到了严肃批评。“我当时立刻就想换接待家庭,立刻给中国这边的留学中介打了电话”。负责Emma中介的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一番话让Emma印象深刻:“可怜天下父母心,何况他们还要对你亲生父母、对我们项目负责呢”。Emma说,她终于摸索出来相处之道:“关键还是要融入家庭”。

  Emma的美国家长非常支持Emma发展钢琴才艺。美国的节日多,学校社团、体育项目和舞会等集体活动都需要钢琴伴奏,Emma成为了学校合唱团的钢琴伴奏后,她的美国家长每有演出都抽时间参加,甚至特意为她花6万美元买了一台钢琴,Emma考大学时更是得到世界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教授的推荐报考。现在Emma已经到了另一个城市上大学,仍不时返回“美国家里”探亲。

寄宿学校篇:自理自律 独立成长

 

时间: 2008-06-11 来源: 信息时报

Cathy(中)是“开窍早”的学生,在国外的留学生活学会了“知悭识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学习也更有动力。

  除了住在接待家庭以外,“小留洋”留学英国美国还有一种选择就是住寄宿学校。而寄宿学校均为私立学校,学费贵近一倍。

 

  “小大人”要对自己负责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一样,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自律、自学、自理能力。在英国伯明翰附近一所教会学校念书的William在考试前一天玩得太晚,第二天早上起床迟了,回到教室发现竟然考试了,当场质问教师和同学“为什么不通知他要考试”。他老师的解释充满了英国味道,那位老师说“考试时间在学期初公布的校历上已经公布了,每个学生都应当知道什么时候考试、什么时候学习。假如你没来参加考试,我们充分尊重你的选择和安排。”

  这种“充分尊重”背后是许多硬性的规定以“制约”学生,例如旷课一次就要通知家长,旷课若干次就退学,考试成绩差要留级等等。

  William回顾自己的寄宿生涯说:“学校很清楚一个孩子如果学不会对自己负责,将来也不会对家庭、社会、国家负责。这里的国际学生不少,开窍早的学生会比较快明白这一点,而抓紧时间自学,而开窍晚的,总会浪费一年半载的光阴。无论如何,出来国外,我们虽然‘未成年’,但必须把自己当大人了。” 

 

  富家公子喝酒违法被“遣返”

 

  说起Alexander从美国被遣返的事情,他的父亲老陈始终充满了不解:“他在国内虽然是成绩不好,但最多只能算不懂事,怎样也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老陈所说“违法乱纪”的事情,在老陈自己看来,也根本不算一回事,“不就是喝了一点酒嘛,有必要遣返么?”

  “不懂事”的Alexander是在初二那年出国的,最初选择了住在一户普通人家中,这个家庭有三个男孩,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3岁的小女孩Ann。为了到美国后有玩伴,他选择了这个3个孩子的家庭,独生子Alexander刚入住就和全家起了矛盾。

  在中国,Alexander有两个保姆负责一切饮食起居,虽然在出发前,老陈突击让他学习了生活自理,但仍然不懂做家务。在美国家庭中,稍大点的孩子都必须会做饭,男孩要承担剪草、园艺等家务,女孩也要承担清扫、洗洁类的家务。

  Alexander不会做家务,而且也不愿意做。头几天,美国家长还把他当客人,但是美国“哥哥”就老实不客气地说“在做家务上,Alexander还不如Ann!”Alexander也学着开始做家务,但是老陈一听说立马就不高兴了,“我让他出国是去学习的,不是去干家务的!”于是老陈也不管一年12万的项目管理费已经交纳了,立刻让Alexander回国。

  Alexander回国后,老陈还是想让他出国学习。咨询过留学中介后,老陈安排Alexander念私立寄宿中学。没想到,要求严格的寄宿学校与从小习惯了保姆照顾的Alexander更加不合。

  寄宿学校有不少中国学生,这些学生常常聚在一起玩,甚至偷偷喝酒——在美国,未成年人喝酒是违法行为,这些酒都是年纪稍大一点的中国学生买回,然后和这些孩子一起喝。不久后,校方发现了这些学生集体喝酒的行为,诉至当地法院,几个孩子都被遣送回国。

  “还是留在身边吧,再不敢送出去了”,孩子出国被遣返的事情对做了一辈子服装生意的老陈打击很大:“我还想未来这孩子可以做国际生意,看来还是要我努力,他以后才有好生活了。”

 

  学会勤俭生活

 

  同样是在寄宿学校,在六中念到高二出国的Cathy则是William所说“开窍早”的学生。出国前,Cathy没想到自己可以拿那么多奖状,记者问她有什么学习秘诀,她说:“在国外念高中,我们花很多时间做义工、参加体育活动、与社会的联系比起国内要多得多。这样自己学习也有动力,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自己选课,为自己的将来学习。而在国内,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把六年光阴完全花费在一场高考上了”。

  Cathy家庭富裕,在中国时大手大脚习惯了,父母没料到她出国后会变得“知悭识俭”——为了给家里省钱,在选择大学时选了奖学金高知名度较低的大学,而放弃了知名度高大学的录取资格。Cathy向记者说出自己的想法:“本科时能拿全额奖学金,花少点时间打工,自己可以多花点精力念好书。成绩好了,本科毕业时,可以再考个好的研究生。一举两得。”

学习篇:中国孩子往往名列前茅

 

时间: 2008-06-11 来源: 信息时报

美国中学课余生活丰富,有不少礼仪社交活动可选择。 欧美的中学实行小班式教学。

  留学中介中广国际教育董事长眭金娥介绍说:“珠三角留美、留英的中学生中70%在中国成绩都是中等偏上,不过出了国往往能拿奖,主要在于我国虽然高中也是三年课程,但是基本高一、高二教完所有课程,高三基本只是备考;西方国家没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国家的孩子学习程度往往比国外的孩子要早一年,数理化这些科目的基础比较好。”

  眭金娥介绍,中国孩子到了美国很少会有学习成绩跟不上的,英语、写作、历史、法律、政府这些文史类的课程一般都可以跟年级完成。

  而数理化这些课程,中国的孩子到了美国,往往选修比同级学生高一年的选修课,仍然能名列前茅。培正中学的范芷君在中国时成绩是中等偏上,但是去到英国参加全英数学竞赛拿了银奖。眭金娥评价说“范芷君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孩子,思路比较活,西方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她。”

无往而不胜的秘诀

 

时间: 2008-06-11 来源: 信息时报

  记者采访多间省重点中学的教师时,他们讲起小留学生,大都表示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基础扎实,成绩好。国外的老师会惊讶于中国学生的考试能力,“我们的学生凭考试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国外更是无考而不胜。

  “对不起,我很忙。能接受采访的时间很有限。”在MSN上,记者“抓”住了在美国念高二的Cruse。Cruse在美国念高二,为了能上长青藤盟校“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她说,“我们年级四分之一的人会熬夜”。

  原来小留学生出了国也有升学压力,中国有重点大学,美国有长青藤盟校。就在记者感慨世界何其小时,Cruse讲述的她的“课程”让记者大吃一惊。

  Cruse这一年的选修课和要做的事情包括:高阶世界政治课、法语课、声乐课、SAT预备课(相当于高考复习课)、模拟审判法庭、学生会宣传干事、爵士乐团、划船。

  原来连模拟审判法庭、爵士乐团这类在中国被看作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在美国也足以影响升学,是大学录取学生时重要的考察项目之一,难怪一些广州考生考洋高考会花大力气去做志愿者。

  这也算得上压力?记者问了Cruse一句“外行话”。“当然算!我们做模拟审判法庭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功课,绝不是玩一玩。为了开庭准备要忙整个通宵。”

  系列采访临近结束时,一位大学教师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的共鸣。他近日也送了自己读高中的女儿出国,他笑着说:“中考、高考、考研、过级考、证书考、考公务员……中国的学生的确是无考而不胜了。但是出到社会,能无往而不胜么?”他说:“中国应该从西方学学怎样在学校中培养不仅仅是考试的技能了。”

  如是,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