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3:08
前程黯淡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底,希特勒在快满三十岁的时候,离开野战医院前往慕尼黑,他必须到驻扎在那里的他所属的补充营去报到。他学无所长,而他在其中曾找到过他理想中的秩序的那场战争也已经以失败而告终。此刻,希特勒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那个当政治家的理想,感到前途渺茫。在这种前景黯淡、扑朔迷离的日子里,希特勒唯一的支柱只剩下了军队,而这个军队的组织机构竟然也令人难以置信安然无恙地挺过了那场动乱。这是因为,以弗里德里希·埃伯特为首的社会民主党认为决不可以放弃对皇帝的将军们和战后旧军队的依靠。他们相信,把这些人用来对付‘左派的颠覆企图还是大有可为的。
处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的巴伐利亚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底,当希特勒到慕尼黑的军营报到时,那里的政治气候对一个年轻的国家主义者来说,已经变得十分不利起来。国王退位以后,库特·艾斯纳宣布成立了“巴伐利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艾斯纳在慕尼黑紧紧依靠工人和土兵委员会。但在整个巴伐利亚邦,他却很快就遇到了保守党人、保皇党人和笃信天主教的农民们的反对。一九一九年二月间,正当艾斯纳准备引退之际,却因突然遭到一名青年骑兵军官的刺杀而殒命。他死后的头一位继承人是一位名叫阿道夫,霍夫曼的教师,这是一个温和的社会民主党人。然而:慕尼黑的工人和士兵委员会却于一九一九年三月声明推翻霍夫曼政府,宣布建立起了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共和国的领导核心由埃恩斯特·托勒尔、埃里希·米萨姆以及欧根·勒菲尔这样一些知识分子和犹太人组成。为了对付苏维埃共和国,霍夫曼政府向柏林的志愿团部队发出了求援呼吁。柏林的志愿团出兵包围了慕尼黑。五月三日,志愿团在市民的欢呼声中占领了慕尼黑。随即,一个旨在肃清共产党人和苏维埃共和国“同情分子”的大规模清洗活动开始了。
除此以外,国家主义者们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反犹宣传,他们在这场宣传中把苏维埃政府说成是犹太人对所有德意志人民进行集体迫害的一种政权。
自愿加入志愿团部队的士兵们都是些象希特勒一样的人:他们无法找到恢复其市民本来面目的退路,甘于死心塌地地追随着他们的长官。渐渐地,他们日益将自己的影响渗透到巴伐利亚的政策之中。作为对于革命和苏维埃共和国的反动,一九一九年五月的慕尼黑变成了极右派、民族主义分子和反犹太主义分子等各种组织纷纷登台表演的舞台。
侦察兵
一九一九年六月,德国政府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除割地赔款之外,条约还规定取消了德国的义务兵役制,并只允许德国保持一支十万人以内的常备军。这支新生的常备军中的那个从旧帝国中脱胎出来的领导层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服兵役的年限问题,他们一方面把这十万人的服役期限规定为十二年,另一方面则要求这十万人即使是从保守的观点来看,也必须十分忠实可靠。为此,当局设立了一些负有专门任务的特别委员会,负责报告部队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颠覆活动,以及对工人组织进行监视。被选中执行此种“侦察”
任务的头一批士兵中就有阿道夫·希特勒。在他们开始执行任务之前,希特勒和他的战友们一道被送进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特种训练班。在慕尼黑大学里,希特勒旁听了具有保守派观点的历史学家卡尔。亚历山大·冯·米勒和他的女婿戈特弗里德·费德尔所讲授的大课。费德尔对“国际资本的利息剥削之演变”发表了详细看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劳工阶级被一个专门靠利润投机的少数集团所奴役着,而这个少数集团的内部又被犹太人所控制。希特勒对此十分折服,因为用这样一个“理论”,他能够为自己那个反犹主义寻找到经济上的那一半基础。
冯·米勒教授在此期间发现了希特勒口才过人,提请希特勒的上级对此加以重视。这样一来,希特勒终于获准作为一个演说者前往驻慕尼黑的一个团中去讲演。在那里,他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事:“现在,机会突然奇迹般地出现了,我满怀着激情和喜悦在众多的听众前面开始了演说。过去我一向无意识地靠纯粹的直觉认为我当然应该具有的东西一下子被证实了——我是擅长‘演说’的。”
希特勒的长官迈尔上尉十分钟爱希特勒的才华,以致把一项特殊使命交给他去完成。一九一九年七月底,希特勒奉命与其他“侦察员”一道前往莱希弗尔德的收容营,目的是重新肃清正在那些曾在大战期间被俘过的德军战俘们中间滋长的斯巴达克斯思想倾向。收容营中那些战后解甲归田的人们对于现状深感痛苦和不满。他们感到受了骗,丧失了青春和希望;他们曾经象野兽般地在战壕里活了下来,现在回到了故乡,可是,笼罩着故乡的却是一片饥馑和混乱。希特勒摇唇鼓舌、大事宣传,告诉这些人们,“凡尔赛的耻辱和平”是他们苦难和仇恨的渊薮,“十一月罪人”是通往这一渊薮的桥梁,而对所有这一切灾难必须负责的则是“犹太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阴谋活动”。
曾经有一位参加过大战的士兵要求了解“犹太人的危险”,希特勒当即复书作答,认为反对犹太人的纲领必须是“进行一场有计划的合法斗争,直至铲除犹太人所享有的特权”。反犹主义的最终目标“却必须是坚定不移地把犹太人彻底除掉”。这里,希特勒就把他对犹太人的仇恨第一次作为政治纲领进行了阐述。第三帝国时期消灭犹太人的具体步骤已经在这一纲领中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