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3000万家产仅400余万能说清来源让谁吃惊?--观点--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27:57
文强3000万家产仅400余万能说清来源让谁吃惊?
余兴辉
 
2010年02月05日09:3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2009年10月24日,重庆,一直网传的原司法局长文强“挖鱼塘”2000万现金物证首次展示,经过重庆打黑刑警的调查取证,终于文强的妻子坦白了巨款藏匿地,经过两天的鱼塘挖掘,终于找到了2000万巨款,虽然巨款藏在水底,由于被油纸严密包裹,所以滴水未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月4日,重庆市司法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文强一案的公开庭审进入第三天。在质证中,文强的3094万余元巨额身家底细在庭上悉数曝光,但一家三口能对家庭财产说清来源的收入仅有400余万元。(2月5日《广州日报》)
3000万家产仅400余万能说清来源,网友感叹,文强真有钱,拥16处房产 戴11万元劳力士办公;真好色,吃饭穿衣抽烟不花钱,12万元主要用来嫖娼;真精明,绞尽脑汁增加合法收入,记起张君案高额奖金。
文强的家产不可谓不惊人。庭审中,公诉人分别从其银行存款、放贷、投资、房产、扣押物品等方面逐一出示书证物证,详细“兜”出了文强的3000万元家底组成:8个银行账户、4份保险、7项投资、16套房产,以及侦查机关在文强家搜查扣押的181瓶藏酒、56件金银珠宝首饰、24只名牌手表、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69幅字画;文强的做派让人咂舌,当初,文强曾大摇大摆地佩戴着劳力士表去办公而且,检方指出,在庭前的供述中,文强自己表示,他从1992年到重庆市公安系统工作以来,期间他吃饭买衣服抽烟等基本上都不用花钱,支出只有12万元,而且“支出主要用在嫖娼上”。文强不可谓不精明。在此前的庭审中屡屡指自己不记得收了多少笔钱的文强,面对检方对其工资收入等计算显得锱铢必较,甚至突然记起自己当初侦办大盗张君案时,有高额奖金还未被计入,当庭申请提交书面记录。甚至,他还突然想起了自己发表论文的稿费。
有网友质问,面对法庭上千方百计锱铢必较自己合法收入以求减轻罪责的文强,不知会否悔不当初。作为领导干部,要拒绝诱惑,清白做人。抵御声色名利的诱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口渴时觉得能喝下整个大海,真渴时只喝下属于自己的一杯清水。理想滑坡,信念动摇,往往步入歧途。要常怀“敬畏之心”。对民众民心有所敬畏,对党纪国法有所敬畏,对事业成败有所敬畏,对工作责任有所敬畏。当官用权要管住自己,管住身边的人,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以他人教训警示自己,秉公用权、慎重用权。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作为,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也无愧于自己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强3000万家产仅400余万能说清来源让谁吃惊?--观点--人民网 文强3094余万家产明细表曝光 夫妻共16套房产 文强3094余万家产明细表曝光 夫妻共16套房产 文强3094余万家产明细表曝光 夫妻共16套房产 文强3094余万家产明细表曝光 夫妻共16套房产 文强3094余万家产明细表曝光 夫妻共16套房产(扬子晚报 2010-2-5) 文强人生绝唱“苍天有眼知善恶”让谁警醒?--观点--人民网 清雍正香炉2000余万成交 市面所见同类仅3件(图) 文强以3094万元16套房的家产践行高薪养廉是旷世骗局 文强家产明细曝光 “嫖娼”支出12万(组图)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不能仅满足于“断供”--观点--人民网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观点--人民网 人民时评:关系3000万人利益,事业单位工资如何改革--观点--人民网 京华时报:强拆让我们看破多数人神话--观点--人民网 看毛主席怎样在身边“清鼠”--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不要总说自己好--观点--人民网 网评:“中秋福利3万”太惊人!--观点--人民网 9万元毁了37岁副厅叫谁心惊胆颤?--观点--人民网 公务员万能公式 来源 人民时评:公车贴标,能成"治"公车私用"万能药"?--观点--人民网 何新博客推荐网友强文:只用四句话说清中美汇率之争 北京日报:马未都“维权”?让权力尊重权利--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新语:别让实用主义遮蔽大学精神--观点--人民网 吴官正的N个“不近人情”让人动情--观点--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