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人民战争中缔造中国民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45:26
毛泽东在人民战争中缔造中国民兵 毛泽东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也是中国民兵的缔造者。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民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令帝国主义、反动派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毛泽东关于动员群众、武装群众的思想,形成于他早期的革命实践。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中部农村对农民运动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使毛泽东对一个问题的思索渐渐地明晰起来: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要进行"武装的革命",就必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人民武装的建设和运用上,并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不仅坚决反对那种"一枝枪也要集中到红军","只要主力红军,不要群众武装"的错误思想和做法,而且把武装群众规定为红军的任务,要求"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之外,还要负担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群众武装的工作如火如荼,农民自卫军、梭镖队、赤卫队、童子军、少先队等各种形式的民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从1927年到1937年,在10多个苏区红色根据地中,民兵一度发展到300万人,是当时红军兵力的10倍,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力量。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民兵的大发展时期。据统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参战民兵超过174万人,共作战29.6万多次,共歼日伪军10.6万多人,缴获各种轻重武器数以万计。毛泽东因此而总结道:"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在解放战争中,各解放区始终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我军人力资源是民兵,保卫乡村也是民兵,必须迅速扩大民兵组织"的指示,大力发展群众武装。到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兵队伍已发展到550多万人。广大民兵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保卫后方,发展生产,在三年解放战争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队伍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

  1950年的北京金秋,全国有43名民兵代表,被党和国家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也正是在这一处,毛泽东告诫全党:"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民兵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统一的斗争中仍然要加强民兵建设,坚持人民战争。在毛泽东关于民兵建设的思想指引下,经过全面整顿的中国民兵到1953年前后已发展到4000多万人,约占当时中国农村人口的7%~9%。1958年,美国在中国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扬言美国海军随时准备在中国大陆登陆。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指出:"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在此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就迅速组建了为数众多的民兵师、团。1958年国庆,当首都民兵师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毛泽东对站在身边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有一亿民兵。赫鲁晓夫听后非常震惊。实际上,到这年的年底,中国民兵已发展为包括5000多个师、4000多个团,总人数为2.2 亿的全民性武装组织。1961年,经过调整的民兵数量虽然减少了几千万人,但仍有1亿多人。如此众多的中国民兵,成为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任何企图来犯者都有不容低估的震慑作用。当世界面临着美国核讹诈的时候,英国名将蒙哥马利1958年来中国并参观了中国民兵的军事表演后说,战争光靠子弹解决不了胜负问题,谁要想入侵中国,碰到了中国的民兵,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当时美国驻台湾军事顾问团也不得不承认,中共是打游击的专家,现在民兵遍地,如果美国和中共一旦作战,登上了中国大陆,就等于坠毁入了泥沼,寸步难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7万民兵参加了志愿军,有81万民兵参战支前,其中随军入朝支前的民兵有21万人。毛泽东曾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在历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数以万计的民兵参战支前,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次又一次地给来犯者以沉重的打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对于民兵制度,毛泽东曾这样说到:"抗日自卫军制度,是抗日战争中使全体人民军事化的一种优良制度,游击队有了他们得到大大的助力;正规军有了他们得到兵力的补充,真正是一个顶好的人民抗日制度。"这段话代表了毛泽东对于民兵制度地位和作用有基本评价。

  民兵制度是组织和武装群众的重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指出:"民兵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那么,采取何种形式才能把民众组织起来,并发挥民众的在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呢?那就是建立民兵性质的群众武装组织。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民兵制度是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政权建设的需要建立和发展民兵制度,是毛泽东重视民兵制度建设的原因之一。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根据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指出,不能等待群众觉悟了,革命的力量形成了,再来建立革命政权,而应首先建立革命政权,并在此同时建立群众武装,以保卫和巩固革命政权。为此,苏区各级政府都编设了军事部,专门负责人民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广大民兵成了带领群众向地主斗争的骨干力量,群众称民兵是贫苦农民的"台柱子"。在解放初期,各地区纷纷组织自卫队、保家队等群众武装,实行联防抗匪,有力地保卫了新生人民政权。1951年以后,由于义务兵役制和预备役制度的实行,民兵建设曾受到一些影响。对此,党中央在1954年8月作出的《关于民兵工作的指示》中重申:"民兵制度必须保留绝不能取消,而从巩固农村治安的意义上来说,还必须适当加强。因实行义务兵役制或认为天下太平无事,而取消民兵或放松对民兵的领导,都是错误的。"1964年,毛泽东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指出,地方党委要管军事、管民兵,不能只管文不管武,只管钱不管枪。为使民兵制度成为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党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系统对民兵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不仅成为民兵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有力地加强了民兵建设,并保证民兵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正规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早在毛泽东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时候就基本形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加以确立和完善,后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模式。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是实施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基础,同时又是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的重要保证。许多战绩卓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师、团都是由成建制的民兵组建起来的。

  1962年6月19日,广州军区领导向前来视察的毛泽东汇报工作。当谈到战备工作和民兵工作还不够落实时,毛泽东指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民兵工作"三落实"是毛泽东对民兵工作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的高度概括,也是毛泽东关于民兵建设的一贯思想,由此成为毛泽东民兵建设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在同武汉军区领导同志座谈时,又进一步阐述了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内容。他说,民兵组织一定要搞好,班、排、连、营编组好,要有强的干部;民兵在政治上一定要可靠,特别是基干民兵;要搞些训练。一有情况,能吆喝拢来。以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大区第一书记的一次会议上谈到军事问题时再次指出:要把民兵工作好好整顿一下,一个组织,一个政治,一个军事。组织,就是有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有战士,有班长,有排,有连,要有兵有官。政治,就是要做政治工作,有政治部,有政委,有教导员,有指导员,做人的工作。

  1964年,在全军兴起大比武活动的同时,民兵的军事比武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这年的6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由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在北京组织的部队和民兵军事汇报表演。当看完了山东民兵代表的射击表演后,毛泽东非常高兴,高度评价了民兵的军事技能。1969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和周边形势,毛泽东发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并反复强调:打起仗来,还是要靠人民战争,靠民兵,要加强民兵的军事训练。并明确指出,战时"要组建地方部队,小县一个营、中县两个营、大县一个团。"中央军委为贯彻毛泽东的指示,于1970年8月召开了全军民兵工作座谈会,对加强民兵建设和民兵战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遵照中央军委的部署,认真做好战时组建地方部队的准备,以县为单位组建了民兵独立营、团。1973年后在民兵独立营、团的基础上,全国多数县建立了民兵武装基干团。多年来,在毛泽东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的指引下,各级人武部门广泛深入地开展民兵工作"三落实"活动,促进了民兵建设的全面发展。时至今日,民兵工作"三落实",仍然是指导民兵工作的重要方针和检验民兵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疯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毛泽东为中国女民兵的题照,也是对他亲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支伟大的战略力量--中国民兵的由衰赞美。(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中国民兵》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