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全大局:中印战争中国为什么主动撤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5:49
作者:大陆农民060320… 文章来源:中华网 更新时间:2006-11-29 9:44:42
对于1962年中印战争,很多网友对毛主席的撤军决策有争论。时移世异,当时的国际战略环境和政治影响,是现代的我们所无法体谅的。本文仅从个人思维角度,对毛主席决策撤军进行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我想毛主席当年决策撤军是由以下几个判断决定的:
一是国际形势。毛主席还是从当时国际战略形势判断决定的。当时是美苏争霸年代,1962年美国就支持越南打内战。中国与前苏联关系也搞僵了,中国面临着与美苏进行斗争的艰巨任务。这种巨大的战略压力,是我们所体会不到的。主动撤军,向印度示好,目的就是不想与印度纠缠下去,以分散国力,使自己与美在东海方向和南方方向的斗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当时,印度能够主动挑起争端,还不是背后有大国支持的原因,中印相争,只能使自己被动,美国处于主动地位,中印成为棋子。历史在轮回,现在的印度还不是被美国、日本捣鼓着要与中国重新对抗,深抱敌意。
二是政治影响考虑。当时,中国与印度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提出了“第三世界”等政治战略观点。作为中国和印度,都是第三世界的大国,如果相互持久战争,会给第三世界造成内讧,给人不团结的政治影响,而破坏了毛主席提出的团结第三世界的政治战略主张。如果第三世界战略实行不了,中国则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就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中国主动撤军,目的是取信于第三世界国家,巩固第三世界大战略,团结第三世界国家。
三是认识的局限。毛主席对那个地方没有亲自去考察过,而且他是农民出生,可能仅从地图上看,那个地方都是山地,价值不大,不能产粮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他撤军的决定。这是非常有可能的,这是毛主席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再说,如果印度对我不服,想再战,而美国提供支持和帮助,考虑到地理因素,中印很可能在那个地方进行拉锯战。对我得不偿失。
当然,以上三种因素,核心决策因素,可能还是国际形势和政治影响。毛主席做决策,都是从大局入手,很少在乎一城一地的损失和细小之处,往往都是从国际战略和政治影响上来做决策,不然也不会打赢后,主动撤军,而且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和俘虏的人员,这样大度,目的不只是取信于印度,而且是取信于天下,取信于第三世界大多数国家。所以,1962年的中印作战,定位于自卫还击战,而且主要其警告作用。